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价值。 方法:纳入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病人 68 例为研究对象 ,病人就诊时间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护理Ⅰ组和护理Ⅱ组,针对 护理Ⅰ组 ( 34 例)实施 常规护理 ,针对护理Ⅱ组 ( 34 例) 实施护理干预。分析 2组平均住院时间 、康复优良率。 结果:护理Ⅱ组平均住院时间( 13.33±0.24 ) d ,明显短于护理Ⅰ组( p < 0.05 );护理Ⅱ组康复优良率 97.06% ,明显高于护理Ⅰ组( p < 0.05 )。 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价值显著 ,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护理干预 效果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治疗依从性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应用依从指数、血清铁蛋白浓度(SF)等方法测量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研究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低,为22.12%(依从指数)和55.77%(SF),男女患儿之间的治疗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低的患儿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5.19%(依从指数)和100.00%(SF),其中心脏并发症为60.49%(依从指数)和84.78%(SF),肝脏并发症为46.91%(依从指数)和76.09%(SF),感染并发症8.64%(依从指数)和10.86%(SF),生长发育障碍并发症为55.56%(依从指数)和67.39%(SF),贫血并发症为43.21%(依从指数)和21.74%(SF)。治疗依从性好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治疗依从性差的患儿(P〈0.01)。结论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治疗依从性低可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治疗依从性 重型地中海贫血 儿童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农药中毒的患者进行护理协助,提升治疗有效率。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重症农药中毒,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38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者则为PDCA循环护理,对比护理成效。结果从救治结局上看,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为84.2%(16/19),对照组为63.2%(12/19),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上分析,观察组用时低于对照组,此外,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上为,观察组分别为15.8%(3/19)和73.7%(14/19),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PDCA护理模式能更好地帮助重症农药中毒的患者进行病情康复协助,有效地保障了血滤机的正常作业,提升抢救的成功率,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 标签: PDCA护理 血液滤过 血液灌流 重症农药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 PDCA 循环护理模式对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农药中毒的患者进行护理协助,提升治疗有效率。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重症农药中毒,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38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者则为 PDCA 循环护理,对比护理成效。 结果:从救治结局上看,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为 84.2% ( 16/19 ),对照组为 63.2%(12/19)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在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上分析,观察组用时低于对照组,此外,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上为,观察组分别为 15.8% ( 3/19 )和 73.7% ( 14/19 ),优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 PDCA 护理模式能更好地帮助重症农药中毒的患者进行病情康复协助,有效地保障了血滤机的正常作业,提升抢救的成功率,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 标签: PDCA 护理 血液滤过 血液灌流 重症农药中毒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的2月至12月,研究对象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并依据组别开展护理,常规护理方式为对照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为观察组。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进行统计对比,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势,数据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康复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内收治的50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25例,优质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预后情况(病情好转率和死亡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其病情好转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和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共计70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划分成参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抢救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做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少于参照组,抢救时间少于参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区别,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急诊绿色通道 护理干预 急性胸痛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阻肺患者应用协同护理的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慢阻肺患者82例,并分为参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和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各41例,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健康行为、营养膳食、运动锻炼、压力处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9.54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手段干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效果。 方法: 随机你选取我院自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72 例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36 人,实验组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手段,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FMA 评分 以及 两组患者护理后 FMA 等级 , 实验组患者 情况均好于 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手段干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有着良好的效果,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速度较快,有效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生活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门诊妊娠糖尿病孕产妇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行血糖筛查确诊为妊娠糖尿病的孕产妇80例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另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行血糖筛查确诊为妊娠糖尿病的孕产妇80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两组孕产妇干预前血糖值及焦虑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效降低,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研究组孕产妇手术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门诊妊娠糖尿病孕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孕产妇血糖水平,缓解其焦虑状态,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准备时间,提高孕产妇满意度,还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综合护理干预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手段干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效果。 方法: 随机你选取我院自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72 例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36 人,实验组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手段,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FMA 评分 以及 两组患者护理后 FMA 等级 , 实验组患者 情况均好于 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手段干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有着良好的效果,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速度较快,有效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癌术后患者应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癌术后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患者为对照组34例,另选取同期肝癌术后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为观察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变化和预后。结果:术前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3.49±0.37)ng/ml、IL-6(0.28±0.04)ng/ml低于对照组的(3.95±0.38)ng/ml、(0.39±0.06)ng/ml(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阶段式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21年6月份到2022年6月份纳入的80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阶段式护理,对比两组预后效果。结果:护理前,应激指标评分比较(p>0.05),护理之后,研究组评分优(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的评分更高(p<0.05)。结论:运用阶段式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预后具备积极的影响,可明显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对患者的整体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具有比较高的推广意义。

  • 标签: 阶段式护理 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对于改善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进行分析,选入患者50例,为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所接诊,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25例,在治疗过程中展开常规护理,即对照组,剩下患者则需要展开综合性护理干预,即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生活质量以及肢体功能评分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脑卒中 综合性护理干预 偏瘫肢体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患者的预后情况,给予患者循证护理模式,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8例在我院接受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段在2019年2月到2021年9月之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按照1:1的方式分为循证组和一般组两组,每组9人。给予一般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循证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循证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负性情绪评分。结果: 给予护理干预后,循证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负性情绪评分皆优于一般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数据可以构成统计学分析,P

  • 标签: 循证护理模式 急性脑梗死 支架取栓 生活质量评分 负性情绪评分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患者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研究背景时间,选取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患者92例,按照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纵膈肿瘤 胸腔镜切除术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 健康宣教与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位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50人,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针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配合添加健康宣讲与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并且对于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认真的记录,对照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 根据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的记录对比实验组患者的各种指标,得出结论是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低于实验组患者。结论 健康宣讲与有利于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在此过程中也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进一步的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宣教 老年脑梗死 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纳入患儿为60例,在本院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所接诊,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30例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展开常规性护理,作为对照组,剩下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则展开针对性急救护理,即观察组。分析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针对性急救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中,探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应用状况以及对患者预后带来的影响。方法:探究主体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到我院接受ECMO治疗的70例患者,运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改变情况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ICU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改变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aO2、SV、EF以及CO水平明显更高,PaCO2水平明显更低,住院时间、ICU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研究组明显更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对患者心血指标水平带来明显改善,住院时长也得以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ECMO治疗 应用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