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预警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护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建立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预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各项预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重症肺炎患者实施早期预警护理,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升临床护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早期预警护理 ICU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展开孕期营养指导的过程中对于改善产妇预后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择患者为50例,为本院在2020年2月至12月所接诊病例,结合组内随机性选择的方式,抽选组织25例患者,在孕期治疗的过程对应干预措施完全按照常规形式展开,即对照组,剩下患者则需要将孕期营养指导进行运用,即观察组。分析两组产妇的预后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妊娠结局以及血糖水平对比,观察组均具备优势,P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营养指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预后受到改良助产接生法和晚断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产妇进行分析,所有的产妇都是阴道分娩,共有100例产妇参与到此次研究中,100例产妇被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产妇采用传统的方法接生,在胎儿娩出后的10秒后将脐带结扎,观察组的产妇采用改良助产接生的方式,当胎头娩出后,护理人员用左手的拇指按住胎儿的鼻根,然后其余的四个手指放在胎儿的咽喉处,然后朝着胎儿的口腔方向挪动,将新生儿口、鼻和咽喉部位的羊水挤压出来,然后再娩出胎儿的肩部和身体部位。在胎儿娩出后,在90-120秒后进行脐带的结扎工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Apgar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助产接生法配合晚断脐可以有效的预防新生儿贫血的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助产接生法 晚断脐 新生儿评分 新生儿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延续性护理措施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改善,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7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病情改善的结果讨论。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66.5±4.7)分,对照组为(48.6±5.0)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不良事件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0%,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延续性护理策略能够更好地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加强跟踪护理,具有连续性、完整性,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不良事件,是新型的护理方案,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冠心病 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对预后影响。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研究期内选取70名心肺复苏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该时间段内选取70名心肺复苏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对患者进行分组,共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两组,前组进行急诊护理,后组常规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GCS昏迷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5.71%)低于对照组(28.57%),(p<0.05)。结论:予以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预防不良反应,提升患者预后,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锻炼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94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早期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早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锻炼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心率、康复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早期组拔管时间、心率及康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75%、76.60%,早期组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经早期康复锻炼可缩短拔管时间,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外科 早期康复锻炼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为慢性盆腔炎疾病患者实施腹部中药贴敷护理对预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本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疾病患者中抽取74例开展研究,抽取时间即2020年3月-2021年3月,随机数字表方法实施均分,即常规组、研究组,37例患者每组,常规组实施普通护理,研究组实施腹部中药贴敷护理方案,比较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预后恢复效果及护理有效性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改善慢性盆腔炎疾病患者的预后恢复效果,可以通过实施腹部中药贴敷护理方案达成,其护理效果优异,于预后恢复效果提升方面有积极重要影响。

  • 标签: 预后效果 慢性盆腔炎 贴敷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后对患者预后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即2020年5月开始,2023年1月结束,收集研究对象60例(均在我院治疗脑卒中患者),行分组讨论,系统随机抽取办法划分参比组和实验组,每组研究对象30例,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和康复护理干预。围绕FMA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护理满意度展开研究。结果:二组患者实行不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均优异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有着明显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预后恢复 影响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22.2月-2023.2月收治的64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方法分组,红色球为参比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32例患者,实验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参比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神经功能低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生活能力高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当中,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运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采用叙事护理的方式观察其对围手术期甲状腺癌患者心理及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叙事护理在甲状腺癌患者中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长沙市某三甲医院行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2022年1月至3月的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2022年4月至6月的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叙事护理(观察组)。收集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一般资料、采用疼痛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收集患者术后不良反应,采用PHQ-9量表和GAD-7量表评估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结果:观察组返回病房后疼痛评分、术后6小时疼痛评分、术后头晕、术后恶心、PHQ-9量表和GAD-7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围手术期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叙事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减少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抑郁和焦虑的发生,为深入叙事护理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叙事护理 甲状腺癌 焦虑 抑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联体“专全结合”干预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中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开展年限: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研究对象抽中200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干预),研究组100例(采用医联体“专全结合”干预模式),比较2组干预后患者预后及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失联率低于对照组,依从性以及对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医联体“专全结合”干预模式 脑卒中 预后 治疗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从而提升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护理服务水平,来为更多患者病情稳定控制、疾病快速康复,提供有力的支持。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分别展开常规化护理和卒中单元重症监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及预后质量评分指标,另统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综合评分指标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卒中单元重症监护 急性重症脑卒中 预后影响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应用无缝隙护理的效果和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的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其中2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参照组,另外23例患者接受无缝隙护理,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疼痛评分是(2.1±0.5)分,比参照组低(P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患者接受救治的情况、发病的季节,并比较其中死亡与治愈患者(分为死亡组和治愈组)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1)这120例患者中有59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6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这些患者的发病时间多为5-10月份,其中8月份、7月份发病患者的占比较高,分别为25.83%、20.83%。2)治愈组患者与死亡组患者的WBC、PLT、血清ALT的水平相比,P>0.05。治愈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CK-MB的水平均低于死亡组患者,其PT、APTT均短于死亡组患者,P<0.05。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多发生于夏季。此病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严重,死亡率较高。血清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CK-MB的水平、PT、APTT是影响此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新型布尼亚病毒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胃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选取40例胃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治疗的40例胃癌根治术后切缘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阳性患者的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胃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肿瘤直径总体上大于阴性患者,术后病理分型以III型为主,其占比为75.00%(30/40)。患者pT分期以T4s期为主,其占比为65.00%(26/40)。在预后情况方面,研究组预后生活质量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满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切缘阳性 病理特征 预后康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进行治疗的方式,并探究氨茶碱联合氨溴索对患儿病情的改善情况。方法:以2021年1月为研究开始时间,直至2021年12月研究工作结束。期间选择80例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坚持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人均40例。其中对对照组使用氨茶碱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氨溴索进行治疗。完成治疗后,对比两种不同措施实施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完成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显示(92.45±2.46)%和(80.33±2.01)%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氧饱和度。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组的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27.50%。2组比较,研究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使用氨茶碱联合氨溴索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减少受到心率增快、多尿、血红蛋白降低等不良反应问题的影响,对于患者血氧指标的改善也有着积极的帮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咖啡因 早产儿 呼吸暂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对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48例,并做简要分组,分为A组(对照),B组(研究),各为24例,A组患者的护理仍旧采用以往的护理模式,B组患者则采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两次为8.33%,A组为37.5%,B组的情况更好,且B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8%也高于A组的66.7%,经过综合比较,B组的效果更显著。结论:对此类患者予以重症小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有效能改善预后,值得应用和普及。

  • 标签: 重症护理小组 急性重症心肌梗死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