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20例非高血压病患者分别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血管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高血压组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致颈动脉损害可导致斑块形成。

  • 标签: 高血压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改变。方法分别对高血压患者55例(平均年龄63.5岁)和正常健康者120例(平均年龄59.8岁)采用线阵高频探头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度指数β,压力弹性系数Ερ,动脉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参数,比较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弹性有无差异。结果高血压病组颈总动脉的IMT及Ep、PWVβ和β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结合ET检测能较早发现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管的结构和弹性的异常,评价其血管疾病的早期改变,为临床早期干预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声 颈动脉 弹性 高血压 跟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24h动态血压,应用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探讨血压晨峰(MBPS)与颈动脉IMT及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106例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按照血压晨峰值将55例血压晨峰≥35mmHg患者作为晨峰组(MBPS组),将51例血压晨峰<35mmHg患者作为非晨峰组(NMBPS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心电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并计算LVMI,同时采用彩色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分析MBPS与颈动脉IMT、LVMI的关系。结果MBPS组的白天(600-2200)平均SBP和DBP均高于NMBPS组,夜间(2200-次日600)平均SBP和DBP均低于NMBP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的颈动脉IMT、动脉硬化检出率和LVMI、左心室肥厚检出率均明显高于NMBPS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和夜间平均血压与颈动脉IMT及LVMI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硬化和左室肥厚具有密切关系,应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 标签: 血压晨峰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左室质量指数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方案对ICU重症心力衰竭进行治疗的可行性分析。方法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我院ICU在2017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选择66例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平均33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配合相对应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R、R和SPO2、左室射血分数、BNP等相关指标,治疗组明显比常规治疗组更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方案相比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更为有效,使用机械通气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快速、显著改善患者的相关心功能和血气指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有创机械通 ICU重症心力衰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分析微颅内血肿清除手术医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至2014年期间诊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选择传统的开颅手术,研究组则选择微颅内血肿清除手术。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不仅医治的总体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手术操作的时间与手术中的出血量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P<0.05);但两组的并发症相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微颅内血肿清除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实行医治,不但效果显著,还能缩短手术操作的时间,降低手术当中的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微清除术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2014年4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选取6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清除术进行治疗,统计分析出现血肿扩大现象患者的相关情况。结果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了血肿扩大现象,所占比重为30.77%,凝血功能障碍、手术时机、血肿形态、手术操作以及血压变化等是导致血肿扩大的主要原因。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该在出血6小时之后再进行微清除术,手术前后均要对其收缩压进行有效控制,注意抽吸速度,控制抽吸血量在40%以内,以此来将血肿扩大发生率降低。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清除术 血肿扩大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软通道微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依据血肿的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穿刺点、方向,行CT平面导向下的微液化引流术清除血肿。结果98例患者,死亡13例,病死率13.3%,痊愈25例。显著进步38例,进步16例,无变化6例。结论应用软通道微液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最大限度清除血肿,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引流术 软通道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微软通道技术治疗2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6例患者中,GOS评分恢复良好者106例,中残51例,重残43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27例,死亡率11%。结论软通道微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简单、有效、经济、病人痛苦少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软通道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ICU内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床房微手术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5-2017年10月急诊ICU收治住院高血压脑出血病人80例,按照随机排列方法,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病人实行常规住院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实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ICU住院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诊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具有广泛意义。

  • 标签: 护理 微创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微穿刺术在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4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30例脑出血患者,通过定向CT下穿刺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并通过注射尿激酶清除血肿,术后随访半年,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进行KPS评分。结果本组30例患者通过CT下穿刺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并通过注射尿激酶清除血肿15例治愈,12例好转,3例死亡,治愈率50%,术后引流1~7天,平均4天,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半年,KPS评分7例在80分以上,15例评分60~80分,5例评分30~50分,3例死亡。结论对于脑出血的急诊治疗,采用CT定位下定点穿刺血肿清除术及注射尿激酶清除血肿手术定位准确、操作快捷,可迅速解除压迫,清楚血肿,临床效果较好,微操作对患者影响较小,临床应用禁忌症较少,与患者年龄无明显限制,家属易采用,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对于老年患者更为合适。

  • 标签: 微创穿刺术 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微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微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疗效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更好,有助于早期消除血肿和神经功能恢复,提高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微颅内血肿清除术用于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共计9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手术时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而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软通道微穿刺引流术治疗HIH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56例HIH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内科保守治疗,实验组则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进行软通道微穿刺引流术治疗。在患者入院初期和接受治疗5个月后,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入院初期,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5个月后,实验组的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微穿刺引流术可以有效清除血肿,对HIH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医疗实践中参考采用。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软通道 微创穿刺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血肿微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予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颅内血肿微清除术治疗。采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比较4周内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NIH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4周存活率升高,存活患者4周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存活患者治疗2周、4周时NIHSS评分降低,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颅内血肿微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确,能够提高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能够改善神经功能。

  • 标签: 微创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穿刺引流术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50例脑出血量在40~80mL的患者,实施微穿刺引流血肿清除术的护理。结果引流效果满意无颅内感染或低颅压综合征发生。结论护士掌握正确的引流方法和要求,做好基础护理,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引流位置,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认真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无菌,为提高颅内血肿微穿刺引流治疗的成功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微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旨在提升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80例,对这80例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随机均匀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取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采取微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过研究分析,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血肿清除有效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微穿刺引流术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不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肿清除率和患者临床病死率,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和临床相关症状。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治疗 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与无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创通气治疗,观察组使用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5.32±1.56,死亡率为3.3%,再插管率为13.3%,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24.33±4.15,死亡率为26.7%,再插管率为40%,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与无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地归蒲汤治疗高血压合并脑动脉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自拟参地归蒲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BP(119.52±7.30)mmHg、DBP(81.41±6.88)mmHg、TC(4.01±0.18)mmol/L、TG(2.03±0.49)mmol/L、LDL-C(3.18±0.08)mmol/L、HDL-C(1.59±0.12)mmol/L、有效率98%、症状消失时间(3.18±0.08)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给予西药降血压及血脂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参地归蒲汤治疗,使患者症状消失时间缩短,患者预后明显改善。

  • 标签: 参地归蒲汤 高血压 脑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对动脉硬化检测指标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体检人数1224例,其中糖尿病患者129例,占10.5%;高血压患者382例,占31.2%;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患者142例,占11.6%;正常健康体检者571例,占46.6%(对照组),分析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检测指标的受影响情况。结果糖尿病患者129例中,动脉硬化检测提示轻度硬化33例,占26%,中度硬化22例,占17%,重度硬化38例,占29%,血管弹性尚可34例,占26%,良好2例;高血压患者382例中,动脉硬化检测提示轻度硬化74例,占19%,中度硬化92例,占24%,重度硬化134例,占35%,血管弹性尚可78例,占20%,良好1例;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患者142例中,动脉硬化检测提示轻度硬化27例,占19%,中度硬化33例,占23%,重度硬化53例,占37%,血管弹性尚可21例,占14%,良好1例;正常健康体检者571例中动脉硬化检测提示轻度硬化60例,占10%,中度硬化35例,占6%,重度硬化16例,占3%,血管弹性尚可326例,占57%,良好115例,占20%。结论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和两种病史并存的体检者血管弹性硬化的分别约占72%、78%和79%,而无上述病史的体检者571例中,动脉硬化的体检者约占19%。因此看出糖尿病和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弹性的改变一定的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动脉硬化检测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ICU收治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对应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ICU2016年—2018年应用呼吸机治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纳入研究对象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归纳诱发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护理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例数得到严格控制。结论呼吸机是当前对ICU收治老年病患者常用治疗手段,其诱发下呼吸道感染因素有多种,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的治疗以及生命健康。

  • 标签: 有创呼吸机 下呼吸道感染 因素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