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流参数及其比值在诊断胎儿宫内缺氧中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胎儿宫内缺氧的为观察组,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并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胎儿的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参数中收缩压与舒张压血流速度的比值(S/D)和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观察组其MCA的S/D和RI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UA的S/D和RI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当UA的S/D>3.0,RI>0.60,MCA的S/D<2.5,RI<0.62时,胎儿宫内缺氧;当UA的S/D>3.8,RI>0.67,MCA的S/D<2.0,RI<0.55时,预示胎儿结局不良。

  • 标签: 宫内缺氧 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S/D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管闭塞症引起的足趾坏死的患者针对性换药及配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加之庆大霉素局部用药再配合多方面护理。结果换药及配合护理后患者坏死部位趾骨自然脱落,创面结痂愈合,未累及其余脚趾,预后良好。

  • 标签: 老年人 动脉闭塞 坏死 换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ARDS患者采用-无机械通气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8例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88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通气治疗方法为先有机械通气后无机械通气。对照组患者通气治疗方法为始终有创通气机械通气治疗。比较观察两组在接受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数变化、心率、呼吸频率、总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的心功能指数与血气分析指数均有较大改善,且两组数据对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总通气时间为(8±3.5)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总通气时间为(14±4)d(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0±2.5)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6±4.5)d(P<0.05);研究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例数为2例,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例数为8例(P<0.01)。结论采用-无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单纯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推拿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内我院神经科接收的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按挂号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给予对照组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则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用药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且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推拿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而且还能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半夏白术天麻汤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无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机械通气方法治疗,观察组接受有惯序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创通气时间分别为(4.6±2.0)d、(12.6±5.1)d,总机械通气时分别为(10.5±4.7)d、(12.6±5.2)d,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3.6±3.1)d、(19.4±4.0)d,两组之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0%和34%,住院死亡率分别为4%和1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与无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重症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内动脉剥脱术的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颈内动脉剥脱术患者(2016年1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各40例,对比2组患者血压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颈内动脉剥脱术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剥脱术患者护理满意度数据为(97.50%),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P<0.05。结论对颈内动脉剥脱术患者采取围手术期血压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且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研究。

  • 标签: 颈内动脉剥脱术 围手术期 血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行-无序贯机械通气切换时机。方法选取180例由高原因素所致的需执行-无序贯机械通气的吗,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为PIC,观察组为PIC+SBT,各9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分析各临床指标与医疗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撤机时各临床指标及各医疗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PIC窗+SBT在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行-无序贯机械通气切换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插管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各临床指标,降低ICU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序贯机械通气 自主试验 肺部感染控制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者肠系上动脉流动力学改变进行研究,分析其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44例尿毒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选取同期未采取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流参数。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指标,D、PSV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EDV、TAVM、Q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I、RI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长期腹膜透析会导致患者肠系上动脉流动力学改变,了解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其对患者产生的长期影响,对尿毒症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尿毒症 腹膜透析 血流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选择A社区高血压动脉硬化18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高血压无颈动脉硬化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患病率进行计算,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实验组的血糖、血压、血脂、年龄、血尿酸与对照组者相比明显差别,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除了年龄、血糖、血压、血脂及血尿酸,还有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治疗时,提前进行预防和控制,可减少颈动脉硬化导致的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脐动脉气分析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853例单胎新生儿分为三组,健康组4822例,轻度组27例,重度组4例,针对所有入选新生儿均行脐动脉气分析,比较三组的血气指标项目。结果健康组的pH指标为(7.33±0.06),轻度组为(7.30±0.10),重度组为(7.07±0.11)。健康组的PCO2指标为(43.31±7.77)mmHg,轻度组为(44.22±6.26)mmHg,重度组为(58.45±8.26)mmHg。健康组的PO2指标为(30.09±6.56)mmHg,轻度组为(28.67±5.78)mmHg,重度组为(19.10±8.01)mmHg。结论脐动脉气分析检查方法能揭示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脐动脉血气分析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动脉流动力学在妊高症肾损害中的预测效果。方法将我院48例妊高症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48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超声检查肾动脉流动力学指标及肾功能。结果轻度组、重度组主肾动脉、段动脉EDV低于对照组,且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高组、轻度组β2-MG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β2-MG、BUN、Crea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动脉流动力学变化是预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有效方法,指示性较好。

  • 标签: 彩超 肾动脉血流动力学 妊高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例数均为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吸氧及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动脉气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CO2显著降低,PaO2水平明显升高,TNF-α、IL-6指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新生儿肺炎患儿采取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动脉气、降低其炎性反应,对提高临床疗效积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盐酸氨溴索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血压水平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临床分析。方法80例45~60岁颈动脉狭窄选择支架植入术患者根据治疗前高血压等级分为正常血压组(20例),I级高血压组(20例),II级高血压组(20例),III级高血压组(20例)。各组患者均为单侧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植入手术均顺利。统计术后各组一周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患者,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前血压对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影响。结果80例研究对象中,共78例完成试验。其中发生术后持续性低血压者共18例,正常血压组8例,I级高血压组4例,II及高血压组3例,III及高血压组3例。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压是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压水平越高,术后越容易发生持续性低血压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狭窄 持续性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无血压监测系统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36例,在麻醉诱导前对下左侧桡动脉局部麻醉,对桡动脉进行穿刺将其置入动脉导管从而进行血压监测(IBP),右侧手臂连接连续无血压监测(NIBP),等到系统稳定后,同时对两侧进行血压监测和连续无血压监测值,时隔5min后记录血压监测值以及相应时点的连续无监测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两种血压监测和术后监测不良反应以及一些并发症。结果两种监测方法测量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之间的差值分别是(0.084±8.36)、(3.23±7.14)、(2.62±6.87)mmHg(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肢体坏死、缺血等并发症。结论与血压相比,无血压监测在全身麻醉患者中应用广泛,能够为患者提供无、连续、安全准确的血压监测,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 标签: 连续性 无创血压监测 全身麻醉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7年收治于苏州母子医疗保健中心的妊娠期高血压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共19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肺动脉高压分级,心功能分级,母体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结果根据19例妊娠期高血压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总结,19例患者均发生了孕产妇及围产儿的不良妊娠结局。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其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大大增加,早发现,早诊治,计划性提前分娩是降低母婴死亡率及发病率的关键。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肺动脉高压 妊娠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无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重症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例均于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取与无序贯性机械通气,对照组单用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与无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 重症肺心病 Ⅱ型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无动脉硬化与临床病理相符性。方法选择120例拟行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进行术前无动脉硬化检测,按照检测结果分为正常、轻度硬化、中度硬化、重度硬化四组,同时手术中取桡动脉病理活检,将病理活检结果分为正常、轻度硬化、中度硬化、重度硬化四组,将无动脉硬化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了解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无动脉硬化检测与病理检查结果高度相关,其符合率达到86%,且对中、重度动脉硬化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96.3%。两组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动脉硬化,应用无性检测可对动脉进行硬化程度的准确评估。

  • 标签: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 尿毒症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对照组(n=28)和微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观察组(n=28),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GCS、NIHSS以及ADL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术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而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7.14%,高于对照组的3.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 血肿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患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50例/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微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清除术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而常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取微颅内血肿清除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治疗后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微创颅内清除术 高血压出血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微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行微穿刺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这类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主要是入院时患者的血压、第一次血肿引流量、手术时机、年龄等。血肿抽吸量不超过缘由血肿的1/5,且在24h之后进行血肿抽吸比较安全。结论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能够有效改善预后,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