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排痰护理对重症ICU患者呼吸通畅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症ICU患者,根据其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排痰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的排痰情况以及呼吸困难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过护理后,其观察组患者第二天、第四天以及第六天的排痰量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改善显著,数据之间经对比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重症ICU患者采用排痰护理模式有助于其呼吸处在顺畅状态中。

  • 标签: 排痰护理 重症ICU 呼吸道通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微量元素和小儿反复呼吸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反复呼吸感染(RRI)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另外选择60例通气体检合格的正常小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之间的血Fe、Zn、Ca微量元素水平;同时给予64例RRI患儿补充微量元素,在治疗6周之后再比较治疗前后血清lgA、lgM和lgG水平。结果对照组患儿血Fe、Zn、Ca微量元素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补充微量元素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患儿的血清lgA、lgM和lgG水平明显提高(P<0.05)。结论小儿RRI和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密切,为患儿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有利于预防和治疗RRI。

  • 标签: 血微量元素 小儿 反复呼吸道感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对下呼吸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90例下呼吸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给予观察组左氧氟沙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与观察组的8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和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对下呼吸感染的治疗效果基本一致,后者安全性更高,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阿奇霉素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选用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疾病的护理路径分析,提高患儿治愈率。方法将2011年11月-2012年3月同期入院患儿,随机抽查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抗菌素治疗的同时给予雾化吸入疗法;对照组单纯性的给予抗菌素治疗。结果在常规性治疗基础上经雾化吸入的患儿,快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治愈,时间平均7天,未经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治愈14天。讨论雾化吸入的疗法临床优势,可湿化气和通过吸入药物达到呼吸粘膜,快速接触与病灶部位,促使气管、支气管粘膜湿润,稀释粘稠分泌物,达到消炎、平喘、止咳,改善通气功能的治愈效果,是治愈呼吸疾病良好的给药途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反复呼吸感染的治疗效果,以证明喜炎平确是一种广谱、安全、有效,值得信赖的抗病毒、抗菌药物。方法对我院2013年1-3月份门诊40例儿科反复呼吸感染的儿童进行临床回顾分析。其中20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20例使用氨苄青霉素,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喜炎平在治疗反复急性呼吸感染的有效率为95%,而氨苄青霉素有效率为80%。两组在退热消除咽痛、止咳、消除肺部罗音等方面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果显示喜炎平明显好于氨苄青霉素。经临床观察证明喜炎平的确是一种广谱、安全、有效,值得信赖的抗病毒、抗菌药物。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感染 抗生素 疗效 药物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建立快速检测儿童呼吸合胞病毒的方法。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2011—2012年儿科疑似急性呼吸感染患儿的呼吸分泌物标本137份,同时采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儿童呼吸分泌物中呼吸合胞病毒特异性RNA,分析两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LAMP法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特异性好,其灵敏度和可靠性与荧光定量PCR方法相当。结论LAMP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仅需简易设备就能快速、高效、简便地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鉴定,是一种快速检测呼吸合胞病毒的新方法。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儿科病房下呼吸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儿科住院的下呼吸感染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痰培养标本5876例,分离出636株病原菌,阳性率为10.82%。革兰氏阴性杆菌378株(占59.68%),革兰氏阳性菌215株(占33.8%),真菌43株(占6.25%)。结论临床应根据各地区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 标签: 儿童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珠海地区急性下呼吸感染患儿的病原菌分布。方法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在2012年12月—2013年09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感染的儿童患者,总计1476例,通过提取儿童静脉血检测其中存在的9种病原菌抗体。结果检测中发现存在至少2种以上病原菌的有860例;感染具有季节性,主要发病期是当年11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病毒在1—6个月与≤1岁最常见,其检出率分别达到32.39%与26.36%;而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病毒感染的人数降低了。结论珠海地区急性下呼吸感染的患儿中AdV和MP占比最高。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下呼吸感染的细菌构成和药敏分析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分离的细菌用API和Microscan鉴定,药敏用K-B法,数据分析用WHONET5.4软件。结果918株细菌中前7位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分别为30.6%、19.8%、12.9%、12.1%、11.2%、5.7%和4.1%。ESBLs阳性率肺炎克雷伯菌为28.1%,肺炎链球菌47.8%;鲍曼不动杆菌为31.4%;流感嗜血杆菌为43.2%;大肠埃希菌为37.9%。在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最低。结论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降低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 标签: 儿童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分布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甘露聚糖肽治疗小儿反复性呼吸感染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小儿反复性呼吸感染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取甘露聚糖肽治疗,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M、IgG水平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治疗小儿反复性呼吸感染效果较为理想,可改善患儿免疫力。

  • 标签: 甘露聚糖肽 呼吸道感染 免疫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检测对儿童呼吸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调查61例已明确诊断的小儿呼吸感染病例,收集这些病例WBC和CRP检测结果,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呼吸感染CRP、WBC两项指标均有异常,且C-反应蛋白(CRP)增高比较明显,出现时间较早。结论小儿呼吸感染时,CRP、WBC的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鉴别诊断,对于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儿童呼吸道感染C-反应蛋白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感染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1月,采用雾化吸人治疗呼吸感染的小儿80例,总结吸入过程相关护理方法和护理体会。结果采用雾化吸人治疗并配合有效护理,所治疗患儿中,显效47例,有效28例,无效5例。结论从雾化环境、雾化量、雾化时间、体位等各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小儿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提升患儿本身舒适度,改善患儿的依从性,从而加快患儿治愈。

  • 标签: 雾化吸入 小儿呼吸道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环丙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呼吸感染患者分别采用环丙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环丙沙星组患者中痊愈31例,显效5例,进步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0%;而左氧氟沙星组中痊愈25例,显效6例,进步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0%;经统计学分析,环丙沙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左氧氟沙星组,但是差异无明显差异(x2=1.32,P>0.05)。在治疗后,左氧氟沙星患者的发热、咳嗽咯痰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较环丙沙星组明显改善(t=3.36、2.13、2.38,P<0.05)。环丙沙星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2例,血小板轻度下降1例,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左氧氟沙星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2例,谷丙转氨酶轻度一过性增高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x2=0.00,P>0.05)。结论环丙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感染的临床疗效相似,但是左氧氟沙星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更佳,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上呼吸感染患儿随机分2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儿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0.00%,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显效率为42.50%,有效率为75.00%;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感染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安全性高且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具有较好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喜炎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呼吸传染病病患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护理措施的意义。方法选取7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患,并进行分析研究。给予其全面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全部病患确诊后,进行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没有变成传染源。其中有3例病患在住院时出现了院内感染,感染率是3.9%。结论医院要严格依照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将传染病遏制在萌芽当中。我院对急性呼吸传染病病患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护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均全部康复出院,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防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应用。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份520例上呼吸感染患者的门急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0张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406例,使用率为78.1%,多为单一用药与静脉注射给药。上呼吸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头孢菌素居首位,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稍多。结论我院医师在治疗急性上呼吸感染时,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小儿下呼吸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下呼吸感染的2193例住院患儿痰液标本行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TB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表型确诊试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按照NCCLS按推荐的方法进行。结果2193例痰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422株,阳性19.24%,其中G-杆菌267株(占63.27%),G+球菌60株(占14.22%)。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32株(31.28%)、肺炎克雷伯杆菌76株(18.01%)、铜绿假单胞菌26株(6.16%)、阴沟肠杆菌22株(5.21%)、鲍曼不动杆菌11株(2.61%)、金黄色葡萄球菌47株(11.14%)、肺炎链球菌13株(3.08%)。ESBLs检出率大肠埃希菌为69.5%,肺炎克雷伯杆菌为65.0%;葡萄球菌几乎均为(MR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对环丙沙星及阿米卡星较敏感(<30%),对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耐药率达65%以上。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100%97.9%),对复方磺胺甲唑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较高(85.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较低(18.5%),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在66%以上。结论小儿下呼吸感染细菌感染占19.24%,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对常用抗生素均有多重耐药现象。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监测及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儿童细菌分布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