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液真菌阳性的研究意义,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15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6月,根据痰培养结果将其分为两组,真菌阴性组 60例和真菌阳性组 9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情况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150例 VAP患者共培养出 40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为 45.00%、革兰阳性菌占比为 22.50%、真菌占比为 32.50%;患者真菌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年龄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抗真菌治疗机械通气时间为( 463.5±117.8) h、病死率为 48.20%,未治疗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 258.3±115.5) h、病死率为 33.30%,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结果显示,患者的真菌阳性率高最高,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患者年龄、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ICU 真菌阳性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撷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0例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选用计算机表法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2组,每组人数均为45例。实验组施行舒适护理干预,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在肺功能指标方面实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施行舒适护理,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 标签: 舒适护理 慢阻肺 呼吸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导丝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104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并按照随机抽样法分组,对照组给予直接经鼻气管插管,观察组给予导丝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气管插管的实际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气管插管成功时间、血气分析达标时间、达到撤机条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大于对照组,气管插管并发症(导管堵塞、鼻粘膜损伤、肺部感染)发生率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导丝引导经鼻气管插管,一次插管率高,插管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直接经鼻气管插管 导丝引导经鼻气管插管 急性呼吸衰竭 一次插管成功率 气管插管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在动脉血气指标比较上,观察组治疗后的PH值、PaO₂值与PaCO₂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比较上,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间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 7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一组为舒适组,给予患者舒适护理措施,每组各 3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舒适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慢阻肺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康复护理方式对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9年-2020年间选取120例胸外科重症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0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比分析患者护理后的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康复有效率、呼吸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性化康复护理 胸外科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应用机械通气辅助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出我院 2017年 6月到 2018年 8月的 4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抢救中应用机械通气辅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只进行急诊抢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与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急诊抢救中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理想,能有效提高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 急诊抢救 机械通气 治疗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护理模式对于老年阶段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收治的 79 例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39 例患者,对照组 40 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时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之后的血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老年慢阻肺护理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护理效果更好,患者的血气指标恢复情况更好,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老年慢阻肺 护理模式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对老年COPD患者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成因进行研究并对综合护理在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讨论。方法用于实验研究的患者为在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就诊的72例老年COPD患者患者,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人数为每组36人,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另外使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造成老年COPD患者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糖尿病史、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激素的长期使用以及机械通气治疗等;实验组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人数19人,15例患者基本满意,只有2例患者不满意,患者满意度高达94.4%;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人数16人,12例患者基本满意,不满意患者高达8例,患者满意度为77.8%;由此可见,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明显具有较高的满意度(P

  • 标签: 老年COPD患者 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 应用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例42,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呼吸功能锻炼 饮食护理 慢阻肺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探讨人性化优质护理在呼吸衰竭中的作用。选择100例入院的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患者,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的优质护理干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以及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和焦虑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P<0.05)。人性化的高质量护理可以显着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患者对护理方法感到满意。

  • 标签: 人性化优质护理 呼吸衰竭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样本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分组方式为患儿接受治疗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则采取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及92.0%;研究组的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0%及4.0%。结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采取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比较理想,采取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安全性更高,是一种值得推荐应用的治疗模式。

  • 标签: []呼吸疾病 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慢阻肺无创呼吸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0例于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无创呼吸机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常规组(n=30)及干预组(n=30),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水平。结果 护理前常规组及干预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水平无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相较于常规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水平较高,二氧化碳分压水平较低,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呼吸科是重要的临床科室,是医学生临床轮转必经科室之一。呼吸系统疾病的复杂性使其临床教学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临床带教老师均在探索适合呼吸科的临床教学方法,例如PBL教学法、CBL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或者将2种以上的教学方法进行联合,以求达到更好的临床带教效果。本文综合文献报道,总结比较呼吸科教学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为呼吸科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合适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呼吸内科 临床教学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价值。方法 将本院于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2例,数字随机法分为各16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全方位护理。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3.25±0.22)d、住院时间(6.09±1.01)d均低于对照组(4.37±0.31)d、(7.21±0.89)d。结论 对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可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对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以案例为基础(CBL)联合MDT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内科规培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规培生144人为研究对象,所有规培生按综合测试成绩进行蛇形升序排列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2人。完成教学后,通过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病例临床思维及问卷调查、教学满意度调查、远期效果评估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基础理论知识、病例临床思维及科研创新能力考试成绩明显增高(P<0.01),执业医师通过率和规培证通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BL联合MDT教学模式明显提升了呼吸内科规培生的教学效果和医学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了规培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远期教学能力。

  • 标签: CBL教学法 MDT教学法 呼吸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上消化黏膜下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与分布状况。 方法 囊括本院 201 7 年 2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上消化粘膜下肿瘤患者 287 例,对其分别开展病理学分析,分析其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 结果 SMT 主要发生与胃部,占比 59.23% ( 170/287 ),食管各部粘膜下肿瘤主要以平滑肌瘤与囊肿为主,胃各部位黏膜下肿瘤主要发生与胃底、胃体上部及胃窦,前两者以胃间质瘤、平滑肌瘤为主,胃窦部以异位胰腺、脂肪瘤为主 。结论 食管全段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胃体上部及贲门处以平滑肌瘤最多见,胃底部以胃间质瘤为主,胃窦部以异位胰腺最常见。

  • 标签: 上消化道 黏膜下肿瘤 病理学特征 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急救护理在肝硬化并上消化大出血中的作用。 方法 对肝硬化并上消化大出血患者84例进行研究,2017.12-2019.12就诊,按照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急救护理)各为42例,比较护理情况。 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急救护理可促进家属满意度的提升,对肝硬化并上消化大出血并发症防范作用明显,可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急救护理 满意程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理中,应用双加热导丝回路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近1年中开展的机械通气治疗工作进行分析,研究起始时间选择2020年1月,研究选择的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研究对象抽取本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分析,样本例数选择100例。为保证研究所得结果的客观性,本次选用方式为随机分组实验方式,各50例。本次研究方法为双加热导丝回路方式。对照组作为对照分析,用传统通气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实施本次研究方案。对比不同方式的效果。结果 在统计的24h内倾倒的冷凝水次数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 双加热导丝回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式呼吸训练护理对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影响。方法:此次实验的主要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本院进行阑尾手术切除的患者,在整理分析病历数据后随机挑选其中90例进行实验。并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腹式呼吸训练指导)、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45例。对两组患者的腹胀发生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指标明显长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切除术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有助于帮助肠道蠕动,减少术后腹胀发生率,促使患者快速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腹式呼吸 阑尾切除术 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