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ALCL)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和预后的特点。方法对7例ALCL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7例ALCL中6例为系统性ALCL,1例为原发皮肤性ALCL(C-ALCL)。ALK+ALCL患者的发病年龄较ALK-ALCL年轻,CD30、ALK共同阳性时EMA的阳性表达率增高。结论ALCL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表型,组织病理形态与免疫表型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帮助鉴别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 标签: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高级别B细胞淋巴(HGBL)传统上被用作侵袭性B细胞淋巴的统称,这种B细胞淋巴在形态学上表现出高级别特征,包括多个有丝分裂象、星空图案、较高的Ki-67等。但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分类重新定义的HGBL包括伴有myc、bcl-2和(或)bcl-6重排的HGBL,也称为双重打击淋巴(DHL)或三重打击淋巴(THL)和不伴myc、bcl-2、bcl-6重排的HGBL,也称为HGBL,非特指型(HGBL-NOS)。HBGL具有高度侵袭性、疾病进展快、预后差、对常规化疗方案反应差等特点。准确地识别HGBL很重要,因为它可能会改变临床治疗方案。但经济有效的诊断方法及合理的治疗方案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文章对HGBL的生物学特征、诊断评估和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基因重排,B淋巴细胞 myc基因 bcl-2基因 bcl-6基因
  • 简介:结外NK/T细胞淋巴,鼻型,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非霍奇金淋巴的一个亚型。由于其细胞形态的多样性以及肿瘤细胞的嗜血管性,且常伴有血管的破坏与坏死,历来命名较为混乱。其中有Kiel分型的多形T细胞淋巴,小、中、大细胞型,REAL分型的血管中心T细胞淋巴,以及其他如恶性中线网状细胞增生症、致死性中线肉芽肿、多型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等。1997年Jaff等在WHO淋巴分型草案中提出一种新的非霍奇金淋巴亚型,具有同时表达T细胞抗原(CD3)和NK细胞抗原(CD56)的特征。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结外 鼻型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 非霍奇金淋巴瘤 网状细胞增生症
  • 简介:摘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DLBCL)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侵袭性淋巴,一半以上患者可以通过标准的一线免疫化疗治愈,而近30-4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难治(R/R)。大剂量化疗后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挽救性治疗失败或不符合移植条件的患者预后很差,因此寻找R/R-DLBCL的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热点。这些方法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调节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本文就DLBCL的主要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复发或难治 治疗 分子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腔NK/T细胞淋巴的临床状况。方法:共计90例患者,均选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按照治疗方式差异性,分成A、B、C组。其中A组为单纯放疗患者5例,B组为单纯化疗患者28例,D组为放化疗联合治疗57例。对比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同时分析患者生存及预后。结果:C组近期CR率高于A组、B组(2=4.078,P=0.043)。90例患者,5年OS66.67%(60/90),5年DFS45.56%(41/90);而且C组5年OS率、5年DFS率高于A、B组(P

  • 标签: 鼻腔 NK/T细胞淋巴瘤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套细胞淋巴(MCL)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淋巴,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NHL)的3%~10%,愈后不良。MCL患者的治疗需综合考虑,主要以药物联合化疗为主。奥布替尼作为一种新药,是新型高选择性的不可逆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BTK靶标占有率高,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便利。本文就奥布替尼在治疗MCL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套细胞淋巴瘤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γδ型肝脾T细胞淋巴(HSTCL)的血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搜集2009至2014年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收治的4例γδ型HS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最初外院形态学均误诊为急性白血(AL)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对治疗后未缓解患者的骨髓涂片和血涂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并与本院的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染色体、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例患者骨髓涂片肿瘤细胞比例为7.6%~40.0%;仅有2例患者外周血涂片肿瘤细胞比例分别为9%和10%,γδ型HSTCL肿瘤细胞的瑞氏染色形态有很高相似度:细胞中等大小,胞浆较丰富;大部分细胞核仁1个,大而明显;形态似白血性原始细胞,尤其是原始单核细胞;但是细胞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比原始单核细胞致密;与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相比,HSTCL细胞较大,形状相对不规则,胞浆较丰富,核型不规则更加明显。细胞化学染色具有鉴别诊断意义:HSTCL肿瘤细胞的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阴性或者点状弱阳性,且不被氟化钠抑制;糖原(PAS)染色阴性或者呈粗颗粒状阳性,髓过氧化物酶(MPO)均阴性。结论γδ型HSTCL细胞具有独特的成熟淋巴细胞肿瘤形态学特征。瑞氏染色质量和未做完整的细胞化学染色、缺乏此罕见疾病的形态学识别、部分病例伴随AL或MDS表现,极易误认为白血性原始细胞,可能是导致HSTCLγδ型误诊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淋巴瘤 T淋巴细胞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DLP与VDCL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分为VDCLP组(采取VDCLP方案)和VDLP组(采取VDLP方案)。对比(1)两组免疫分型、治疗基础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2)两组治疗疗效。(3)两组化疗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免疫分型、治疗基础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比较无差异(P>0.05);VDLP组治疗疗效优于VDCLP组,比较有差异(P<0.05);VDLP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小于VDCLP组(P<0.05)。结论VDL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疗效优于VDCLP方案,安全性好。

  • 标签: VDLP VDCLP 急淋
  • 简介:驻滇某工兵仓库新战士王正刚,入伍不久便发现身体不适,被解放军第59中心医院收治。入院后,他先后3次出现高烧(39~40℃),口、鼻出血不止,还见有广泛性皮下出血点。经骨髓像等多项检查,确诊其患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该院心肾血液内科主任胡祥仁和医务人员全力进行抢救,待其病情稳定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施治,收效明显,住院仅14个月,其骨髓像等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目前该院已治愈3例,创造了白血治疗的新奇迹。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性 中西医结合治愈 性白血病 骨髓像 中西医结合方法 白血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化疗后感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化疗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 感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检测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对郴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儿采取流式细胞分析,并选40例正常儿童的骨髓进行四色荧光抗体组合式检测,再进行微小病灶残留检测,总结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本组40例患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出37例为有效MRD免疫表型组合;PCR则检出19例为MRD融合基因或IgH/T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细胞形态学在诱导治疗后的20例患儿的MRD阳性检出率为65.0%;流式细胞检测术的检出率达到95.0%,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微小残留病灶检测中,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术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有利于临床评估,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覆盖范围,临床实践意义重大。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微小残留病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的发病率病因、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和母儿预后.方法对4例妊娠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患者的现病史、临床表现、骨髓穿刺检查结果进行分型,按不同分型采用个性化化疗方案控制病情,对产前存在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适时终止妊娠,观察母儿预后.结果我院同期妊娠合并白血的发病率为10.74/10万均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其中妊娠早期急性粒细胞白血部分分型(M2型)1例占25%,妊娠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M3型)2例占50%,妊娠中期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M4型)1例占25%.仅1例存在装修接触史.经个性化疗后1例M2型早孕患者因胚胎停育行清宫术后病情完全缓解.1例M4型孕中期患者拒绝化疗,于妊娠21周自然流产之后患者失随访.1例孕晚期M3型患者经化疗病情稳定后于妊娠33周行剖宫产术分娩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另1例孕晚期M3型患者并发DIC,经纠正DIC和贫血后行剖宫产术,分娩一健康新生儿术后因出血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共出血3500ml,术后经化疗病情完全缓解.结论接触化学物质与该病发生有一定关系.妊娠合并白血可致胚胎停育、流产及胎儿生长受限,孕产妇易并发贫血、血小板减少和DIC,产时及产后易发生出血.母儿预后取决于及早诊断、化疗、对症治疗和适时终止妊娠.关键词妊娠;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诊断;治疗;预后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8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山西省儿童医院诊治的52例复发ALL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临床特征及复发后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截至2019年5月1日,52例患儿中5例因诊断后放弃治疗而失访。47例随访成功患儿中位初诊年龄60个月(11~16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21个月(2~112个月),复发后中位随访时间5.5个月(1.0~69.0个月),复发后2年总生存(OS)率31%。9例患儿获得第2次完全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移植时间为4.5个月(3.0~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4~69个月)。初诊白细胞计数<50×109/L与≥50×109/L复发患儿2年OS率分别为39%和13%(χ2=5.623,P=0.018)。初诊标危、中危、高危患儿复发后2年OS率分别为72%、31%和8%(χ2=10.068,P=0.007)。超早期复发、早期复发、晚期复发患儿复发后2年OS率分别为0、33%和79%(χ2=30.066,P<0.01)。复发后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放疗、移植及未规律治疗患儿复发后2年OS率分别为57%、89%和0(χ2=26.885,P<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时间(HR=0.340,95% CI 0.146~0.789,P=0.012)为复发ALL患儿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相对于移植组,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放疗组及未规律治疗组死亡风险增高(HR=12.313,95% CI 1.266~119.758,P=0.031;HR=20.699,95% CI 2.230~192.129,P=0.008),提示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复发ALL患儿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ALL复发以超早期及早期复发为主,复发部位以骨髓复发常见,初诊中高危患者较多。初诊时危险度、初诊白细胞计数、复发时间、复发后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其中复发时间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儿童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寻找一种更好的诊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的药物。方法:选取我院 2016.1~2020.1期间共计 20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其中实验组( 100例)选择使用 VDPAP诊疗方式;对照组( 100例)使用常规 VDPL诊疗方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客观有效率为 95.00%,对照组为 93.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用药次数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培门冬酶可在后续动态监测之后逐步作为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替代品投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的治疗中。

  • 标签: 培门冬酶 左旋门冬酰胺酶 治疗效果 造血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VDCP与VDEP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43例AL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4例接受VDCP方案化疗,19例接受VDEP方案化疗.结果:VDCP与VDEP方案治疗ALL疗效及非造血系统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血小板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VDEP方案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低于VDCP方案.结论:VDEP方案治疗ALL疗效满意,可推荐用于化疗血小板较低或出血严重患者.

  • 标签: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联合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经济基础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cuteLymphoblasticLeukaemia)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通过查找72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出院病案首页费用栏目,然后将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出院费用为10万元以下,第二组出院费用为10万元以上。结果第二组ALL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年,最长生存期已逾10年。存活例数远远大于第一组儿童ALL,患者(P<0.01)。第一组儿童ALL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3年,半年内死亡例数远远大于第二组患者(P<0.01)。

  • 标签: 经济基础 儿童ALL
  • 简介: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CLL)是西方国家常见的一种成人白血,近年由于单克隆抗体及靶向药物的出现,使患者预后有了极大的提高。第一代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依鲁替尼在治疗CLL患者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和较轻的不良反应,本文对依鲁替尼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的现况作综述。

  • 标签: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依鲁替尼 作用机制 疗效 不良反应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就诊于我院的初治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AITL)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AIT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经淋巴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OS)期和无进展生存(PFS)期的预后因素。结果纳入患者84例,中位发病年龄62(39~86)岁,年龄>60岁者44例(52.4%),男60例(71.4%),男女比例2.5∶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者80例(95.2%),伴B症状者53例(63.1%)。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者25例(29.8%),3~5分者59例(70.2%)。外周T细胞淋巴预后指数(PIT)评分0~1分者42例(50.0%),2~4分者42例(50.0%)。可评估疗效的61例患者中有16例(26.2%)获得完全缓解/不确定的完全缓解,25例(41.0%)获得部分缓解,总体反应率为67.2%,5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46.0%和38.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IPI评分、PIT评分、HGB水平、是否有浆膜腔积液、是否化疗对AITL的OS有预后意义,而年龄>60岁、HGB<110 g/L及存在浆膜腔积液是影响PFS的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浆膜腔积液是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AITL是一种侵袭性高、进展快、预后差的非霍奇金淋巴,初诊时多为Ⅲ~Ⅳ期。治疗的年龄、IPI评分、PIT评分、HGB水平及是否有浆膜腔积液可作为评价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AITL)是一种独特的外周T细胞淋巴亚型,仅占非霍奇金淋巴的1%~2%,其主要病理形态特点为滤泡树突状细胞和高内皮小静脉显著增生,伴多形性炎性细胞浸润,小-中等大小透亮肿瘤细胞簇状增生围绕于血管周围。近年来学者们通过高通量测序或临床模型等方法,对AITL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分子遗传学机制做了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各基因突变的潜在作用机制。AITL总体预后差,生存期短,传统化疗方案总体生存率低。但随着对AITL分子遗传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一些新型药物或疗法已尝试用于复发难治性AITL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旨在归纳总结AIT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加强对该病的充分认识,并对其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做汇总综述,为临床诊治AITL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