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甲状腺在人体内分泌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却不善“表达”,绝大多数甲状腺疾病起病时没有症状,患者是通过体检才查出的。如何及时地判断出甲状腺“语言”,规避“腺”阱呢?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发动机 人体内分泌系统 故障 身体
  • 简介:目的观察胰腺癌组织溶血磷脂酸(LPA)内皮分化基因受体(Edg/LPA)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胰腺癌及对应癌旁正常胰腺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种Edg/LPA受体亚型Edg-2/LPA1、Edg-4/LPA2和Edg-7/LPA3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Edg-2/LPA1、Edg-4/LPA2、EdgG/LPA3受体mRNA表达量分别为(0.142±0.042)%、(0.471±0.064)%、(0.231±0.043)%,对应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分别为(0.132±0.029)%、(0.027±0.015)%、(0.163±0.046)%,其中胰腺癌组织的Edg-4/LPA2受体mRNA表达较对应癌旁组织显著增加(P〈0.05)。同样,胰腺癌组织Edg-4/LPA2蛋白表达也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组织的3种Edg/LPA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CA19-9浓度呈平行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组织Edg-4/LPA2受体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导管腺癌的分化程度及侵袭转移有关,而Edg-2/LPA1、Edg-7/LPA3受体mRNA表达仅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关。结论胰腺癌组织高表达Edg-4/LPA2受体,其高表达反映出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 标签: 胰腺肿瘤 溶血磷脂酸 Edg/LPA受体
  • 简介: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s)中DOGl、CDll7与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lR)的表达以及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它们与GISTs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98例GISTs中DOGl、CDll7和IGFlR的表达情况及40例非GISTs间叶源性肿瘤中DOGl和CDll7的表达情况。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77例GISTs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GISTs中DOGl、CDll7及IGFl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95.9%和6.1%,非GISTs间叶源性肿瘤中DOGl和CDll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17.5%,两者中DOGl和CDll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ISTs中DOGl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危险度有关,CDll7表达与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有关,IGFl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77例GISTs中c—KIT、PDGFRA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64.9%和22.1%,两个基因分别以外显子11(54.0%)和外显子12(16.9%)突变最多见。c-KIT、PDGFRA基因突变仅与肿瘤部位有关(P=0.001,P=0.002)。CDll7、DOGl的表达与c—KIT和PDGFRA基因是否突变无关,而野生型及突变型(存在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GISTs中IGFl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DOGl、CDll7可以提高诊断GISTs的准确性,尤其是CDll7表达,两者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IGFlR可能是野生型GISTs特异性的免疫组化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将肿瘤原发部位与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相结合,对预测GISTs患者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以及预后更具指导价值。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CD117 DOG1 IGF1R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沉默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中nicastrin(NCSTN)基因的表达,研究其下游细胞增殖及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改变。方法将HaCaT细胞分为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干扰组转染特异性NCSTN-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空白对照组转染等量转染试剂。实时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NCSTN mRNA和蛋白表达验证转染效率。运用Agilent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干扰组HaCaT细胞基因表达谱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表达上调或者下调倍数≥ 2.0且P ≤ 0.05为标准,将差异基因用GO分析进行富集,筛选出表达差异显著且与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分化相关的基因,用实时PCR验证结果。结果干扰组HaCaT细胞NCSTN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7 ± 0.090、0.443 ± 0.085,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0.969 ± 0.127、1.047 ± 0.114)以及空白对照组(1.000 ± 0.151、1.000 ± 0.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787、31.139,P值均为0.001)。表达谱芯片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表达下调基因605条,上调基因444条。GO分析显示,干扰后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上皮发育、上皮细胞分化、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角化4种生物学过程。对表达差异显著且与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分化相关的Sprouty相关蛋白2基因、表皮生长因子7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基因、人Rho关联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基因和骨形成发生蛋白6基因通过实时PCR验证,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显示的差异趋势一致。结论NCSTN基因功能缺失有可能通过调节其下游细胞增殖及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

  • 标签: 化脓性汗腺炎 角蛋白细胞 基因表达谱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Nicastrin基因
  • 简介:戚威正上小学2年级,是个感情丰富而又比较敏感的男孩。小朋友们都羡慕他家里很有钱,妈妈开着豪车接送,过着衣食无忧的快乐生活。可是,戚威表面上的确是过得非常开心,但内心里并不快乐。他最亲近的人是妈妈。每天只要见到妈妈,就连蹦带跳地扑上去。

  • 标签: 衣食无忧 亲子关系 往前走 告诉我 我爱你 一杯水
  • 简介:目的评价早期前列腺癌抗原(earlyprostatecancelantigen,EPCA)在前列腺腺癌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EPCA在196例前列腺腺癌和相关疾病[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不典型小腺体增生(ASAP)、炎症性萎缩后增生(PIA)]前列腺标本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结果在149例前列腺腺癌病例中,EPCA染色阳性率为(95.3%),染色情况与Gleason评分、患病年龄、血清总PSA值的关系无显著意义。125例(83.9%)癌周有PIN或PIA,EPCA染色几乎都是阳性。结论EPCA是早期诊断前列腺腺癌的阳性标记物,具有较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进行前列腺腺癌及其相关疾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及鉴别时,还应结合HE切片、PSA、CK3413E12和p63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以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 标签: EPCA 前列腺肿瘤 诊断 核基质
  • 简介:有许多不同的酵母已经有效地被利用来分析或表达真核蛋白。酵母的优点是生长快速,发酵条件可轻易批量化,设备相对简单.各项遗传和生物特性都被充分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像哺乳动物细胞一样做转译后的修饰.所以非常适合于真核重组蛋白的大量生产。

  • 标签: 酵母 重组蛋白 真核蛋白 发酵 遗传特性 生物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i-67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6例胃腺癌组织及相应326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ting实验检测随机选取10例胃腺癌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胃粘膜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分析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Ki-67蛋白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Ki-67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χ2=8.086,P=0.005),COX回归分析显示Ki-67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2)。结论Ki-67的表达与胃癌预后密切相关,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胃癌 Ki-67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期的舌鳞癌组织中microRNA分子表达谱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相关microRNA在舌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分别选取3例早期和3例晚期新鲜舌鳞癌组织及其癌旁舌黏膜为样品.采用高通量的microRNA微阵列筛选不同分期的舌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内源性microRNA.样品间表达变化的标准以上下2倍作为域值范围。结果在早期舌鳞癌实验组中得到59个有效表达的microRNA分子数据。与配对舌黏膜对照组样品相比具有表达变化的microRNA分子有25个,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0个,下调表达的有15个;在晚期舌鳞癌实验组中得到40个有效表达的microRNA分子数据.与配对舌黏膜对照组样品相比具有表达变化的microRNA分子有28个,其中上调表达的有26个.下调表达的只有2个。从总体上看,晚期舌鳞癌与舌黏膜间microRNA分子表达差异较大.而早期样品间的表达差异相对较小。结论舌鳞癌组织和癌旁舌黏膜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croRNA分子.不同临床分期的舌鳞癌组织microRNA分子表达谱不同.它们可能分别与舌鳞癌的发生和进展相关.microRNA表达谱有可能成为舌鳞癌分子分期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舌鳞癌 MICRORNA 差异表达 临床分期
  • 简介:目的使用RNA-Seq技术分析Miif-m敲除鼠与野生鼠的血管纹转录组,研究Mitf-m基因敲除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取Miif-m敲除鼠(Mitfmi-△M/mi-△M;MM组)与野生鼠(Miif-m+/+;ww组)的血管纹进行总RNA提取;制备cDNA文库,用IlluminaHiSeq2000测序系统行高通量测序。利用软件Tophat2.2.0将cleanreads比对到参考基因组;分别用软件RSeQS-2.3.2和cufflinks来检测测序结果的均一性和基因表达水平。使用edgeR和DESeq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expressedgenes,DEGs);选择下调DEGs,用KOBAS2.O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GG)代谢途径的富集分析。结果MM组与WW组在参考基因组上mapping的cleanreads数分别为42463888和39718542,分别有88.7%和87.4%的reads是唯一映射,说明RNA-Seq结果可靠。DEGs筛查结果表明,相对于WW组,Mftf-m敲除鼠血管纹有45个DEGs,上调表达基因有7个,下调表达基因有38个。GO富集分析发现下调表达基因与黑色素的合成和代谢过程、色素沉着有关,值得关注的是与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Kcnj10和Kcnj13相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下调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黑色素生成通路。结论RNA-Seq分析拓展了Mftf-m基因调控网,为探究Mitf-m突变所致听力-色素综合征的分子机制及特异性研究Mitf不同转录子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Mitf-m基因 血管纹 RNA-Seq技术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FHIT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on法分别检测60例乳腺癌和相对应的癌旁乳腺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IT蛋白在乳腺癌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和98.3%(P<0.05),FHIT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FHIT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从分子学水平探讨更多相关基因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乳腺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E-ca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6例食管癌E-cad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粘膜细胞膜E-cad表达呈阳性。在癌组织中,E-cad细胞膜表达减弱。E-cad减弱表达率为65.8%(50/76),E-cad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P=0.02)、漫润深度(P=0.024)、静脉侵犯(P=0.04)、淋巴结转移(P=0.022)和临床分期(P=0.04)具有相关性;而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E-cad表达降低占56.25%(27/48),有淋巴结转移组占82.14%(23/28),两者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有静脉侵犯组E-cad表达降低率为92.86%(13/14)和无静脉侵犯组为59.68%(37/6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E-cad减弱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差的因素之一。

  • 标签: E-CADHERIN 表达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静脉 食管鳞癌
  • 作者: 张一翀 寇玉辉 张晓萌 王艳华 陈建海 张殿英 姜保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与神经再生研究所,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与神经再生研究所;100044 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与神经再生研究所;300450 天津,北京大学滨海医院骨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与神经再生研究所;100044 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SP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用兔作下颌骨骨折的动物模型,分别于骨折前1天及骨折后第1、4、7、14、28天取骨断端组织标本作成石蜡切片并用LsAB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以探讨SP在骨组织,特别是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SP在骨组织及其周围软组织中广泛表达;从骨折后第7天出现增强,第14天到第28天表达最强。结论在下颌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SP在骨组织细胞上的表达增强,SP对骨折的愈合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SP 下颌骨 骨折愈合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630在胃癌细胞组织中的表达形式,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选用茎环实时RT-PCR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细胞及癌旁组织中miR-630的表达,并分析miR-630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选用茎环实时RT-PCR方法检测miR-630表达的敏感性较强和特异性表现良好。miR-630在胃癌细胞组织中的表达(0.85±0.24)明显小于正常胃组织(1.63±1.02),统计学差异很明显(P<0.05)。miR-630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细胞组织体中的表达(0.65±0.13)低于未发生转移的胃组织中的(0.94±0.48,P<0.05);在已经高度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小于分化较小肿瘤组织中的,其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miR-630的表达与性别、年龄、TNM分期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miR-63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一定关联。miR-630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胃癌治疗的新靶标。

  • 标签: 微RNAs 胃肿瘤 肿瘤转移 miR-630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EBV相关胃癌(EBVassociatedgastriccarcinomas,EBVaGC)和与之匹配的EBV阴性胃癌(EBVnetativegastriccarcinomas,EBVnGC)VEGF的表达,同时检测EBV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它们在EBVaG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3例EBVaGCs、45例与之相匹配的EBVnGCs和58例相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RT-PCR和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EBV相关基因(核抗原EBNA1和EBNA2编码基因,潜伏膜蛋白LMP1编码基因,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的表达。结果①癌组织VEGF阳性率为72.41%(42/58),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87.93%(51/58)(P=0.022);EBVaGC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84.61%(11/13),明显高于EBVnGC组织68.9%(31/4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P=0.047)②13例EBVaGCsEBNA1mRNA均为阳性,而EBNA2和LMP1mRNA均为阴性;早期基因中有6例BARF1表达阳性,2例BHRF1表达阳性。结论①EBVaGC及EBVnGC中高表达VEGF,但是EBVaGC中VE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程度不如EBVnGC②EBVaGC组织中LMP1和EBNA2表达阴性,与c-myc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无明显相关性,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可通过转化细胞等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