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食管癌动物模型的建立,为食管癌的基础和临床前研究提供支持,对于进一步研究明确发病机制及和探索研发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常用的食管鳞癌动物模型主要有化学诱导模型、异位移植模型和原位移植模型,随着人源性肿瘤动物研究的不断进展,移植瘤模型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无论哪种模型都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性,应根据实验目的合理选择。本文综合近年来有关食管鳞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探讨目前科研及临床前常用模型,为食管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食管肿瘤 模型,动物 诱发性 移植性 食管癌细胞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鳞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135例食管鳞癌治疗后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94.2个月(19.5~258.9个月),死亡109例(80.7%)。1、2年生存率分别为47.4%、25.1%,肺转移后中位生存期11.1个月(7.3~14.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肺部转移灶数目、肺转移灶治疗方法、淋巴结转移、伴远处器官转移、首次治疗后至肺转移间隔是影响食管鳞癌肺转移预后的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肺部转移灶数目为食管鳞癌肺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肺部转移灶数目是食管鳞癌肺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手术或放疗为主的局部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食管癌,肺转移/外科学 食管癌,肺转移/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探查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里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相对于正常组织,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相当数量的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束)不规则地分布于肿瘤细胞之间,且S100阳性纤维密度大于GAP-43阳性纤维密度;统计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纤维密度与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确实存在神经纤维分布,并对肿瘤发展起一定作用。

  • 标签: 食管鳞癌 神经纤维 GAP-43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患者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为主诉入院,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距门齿29-38cm处见粘膜不规则隆起。2012年08月24日活检病理结果示食管癌(小细胞癌首选),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结果支持小细胞癌。予行“EP”方案4疗程化疗,化疗后于2013年01月22日再次胃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提示“食管黏膜活检标本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宜发现,临床上确诊时大多数病例已属中晚期,为了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人们进行了多种治疗模式的探索,如术前放疗、术前化疗、术前放化疗以及术后化疗等。本文就结合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综合治疗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食管鳞癌 局部晚期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7-5p(miR-17-5p)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中miR-17-5p的表达。将miR-17-5p抑制剂和阴性对照转染食管鳞癌细胞EC9706和TE1,RT-q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R-17-5p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EdU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7-5p与成视网膜细胞瘤样蛋白2(RBL2)直接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RBL2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RBL2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miR-17-5p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SCC组织中miR-17-5p的相对表达水平为4.222±0.39,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1.081±0.046,P<0.001)。ESCC细胞EC9706、Eca109、TE1、KYSE450、KYSE70和KYSE520中miR-17-5p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3.84±1.266、6.453±0.293、11.41±0.520、2.613±0.548、5.251±0.239和4.251±0.195,均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1.007±0.079,均P<0.05)。Ⅲ+Ⅳ期ESCC组织中miR-17-5p的表达水平(5.094±0.562)高于Ⅰ+Ⅱ期患者(2.934±0.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miR-17-5p的表达水平(5.523±0.634)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533±0.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7-5p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miR-17-5p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7-5p抑制剂能下调EC9706和TE1细胞中miR-17-5p的表达,其表达下调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无论是EC9706细胞还是TE1细胞,在RBL2 3′UTR-WT载体和miR-17-5p mimic共转染后,荧光素酶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RBL2是miR-17-5p的直接作用靶点。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iR-17-5p抑制剂组EC9706和TE1细胞中RBL2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936±0.055和0.923±0.048,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87±0.019和0.102±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ESCC组织中RBL2的表达水平为0.219±0.510,低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0.983±0.324,P<0.001)。ESCC组织中miR-17-5p的表达水平与RBL2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62, P<0.001)。RBL2表达下调能逆转miR-17-5p抑制剂引发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降低。结论miR-17-5p参与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ESCC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

  • 标签: 微小RNA-17-5p 食管鳞癌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成视网膜细胞瘤样蛋白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鳞癌环周切缘情况与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术后病理均为进展期鳞癌。采集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肿瘤位置、病变长度、大体病理类型、脉管瘤栓、神经受侵、环周切缘等临床资料。按美国病理医师学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标准定义环周切缘阳性。按本研究入组标准共纳入328例,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结果截至随访日期,全组328例食管鳞癌患者的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9%和84.8%。总生存期中位值为16个月(2~2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脉管瘤栓、神经受侵是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神经受侵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60岁(P=0.006)、大体病理类型为溃疡型(P=0.002)、肿瘤长度≥4 cm的患者(P=0.046)环周切缘情况与总生存率相关。全组患者的1年和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7%和67.8%。无病生存期中位值为16个月(2~2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是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大体病理类型为溃疡型(P=0.002)、肿瘤长度≥4 cm(P=0.015)及环周切缘阴性组患者无病生存率优于环周切缘阳性组。全组环周切缘阳性患者66例,环周切缘阳性率为20.1%。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脉管瘤栓、神经受侵、大体病理类型是环周切缘情况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脉管瘤栓、大体病理类型是环周切缘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应用CAP标准,未发现环周切缘对食管鳞癌的预后有影响。食管鳞癌环周切缘阳性与T分期、脉管瘤栓、大体病理类型相关,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

  • 标签: 食管鳞癌 环周切缘 病理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中老年(50岁以上)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随访资料,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评估与生存相关因素。结果中老年食管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8.3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化程度、体重减轻、术前并发症、病变长度、手术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后临床分期、术前低蛋白、术前放化疗与5年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术前低蛋白、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手术方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术前放化疗等是影响中晚期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食管癌多数属于中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有一定难度,在可耐受情况下,积极行术前放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而术前低蛋白、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可能预测患者预后。

  • 标签: 食管癌 中老年 手术 预后 多因素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E-ca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6例食管癌E-cad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粘膜细胞膜E-cad表达呈阳性。在癌组织中,E-cad细胞膜表达减弱。E-cad减弱表达率为65.8%(50/76),E-cad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P=0.02)、漫润深度(P=0.024)、静脉侵犯(P=0.04)、淋巴结转移(P=0.022)和临床分期(P=0.04)具有相关性;而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E-cad表达降低占56.25%(27/48),有淋巴结转移组占82.14%(23/28),两者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有静脉侵犯组E-cad表达降低率为92.86%(13/14)和无静脉侵犯组为59.68%(37/6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E-cad减弱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差的因素之一。

  • 标签: E-CADHERIN 表达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静脉 食管鳞癌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巨大的胃底鳞状细胞癌侵犯左肺下叶,并伴有独立的食管早期癌,采用手助腹腔镜行2处癌灶加左侧膈肌及部分左肺下叶切除,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 作者: 张洪典 梁华刚 唐鹏 于振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胸外科 06600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
  • 简介:摘要手术是可切除食管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对于局部进展期患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其最佳治疗策略。一些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Meta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新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新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化疗、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近年来,食管鳞癌的新辅助治疗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包括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新辅助治疗方案和治疗周期的选择、最佳组合和多模式治疗的策略以及优势人群的筛选等。本文就目前食管鳞癌新辅助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挑战做一综述。

  • 标签: 食管鳞癌 新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63岁男性患者,在新辅助放化疗后行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手术,术后1个月出现高钙血症,经过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后,通过胸水及胸壁肿物穿刺明确诊断食管癌术后复发。以高钙血症为表现的食管癌患者相对少见,且病情凶险,其治疗原则以治疗原发病为根本,单纯的降钙治疗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的价值迄今尚无定论。部分研究显示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局控率和总生存率,但是对于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靶区的设计、放疗介入时间、放疗剂量等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就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现状及争议进行探讨。

  • 标签: 食管肿瘤/外科学 食管肿瘤/术后放射疗法 现状及争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鳞癌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的复发模式及其影响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5年间确诊的行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及随访资料完整可分析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275例。分析新辅助联合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模式、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及影响复发的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3~84个月),术后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为10.6个月(2.0~69.1个月)。全组患者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2.0%、45.1%、52.3%。全组共出现152例(55.3%)复发,其中77例(50.6%)为局部区域复发(LRR),34例(23.4%)为远处转移(DM),33例患者(21.7%)为LRR+DM,8例(6.0%)患者复发部位不详。LRR者中淋巴结复发最常见(98例,89.1%),DM者中肺转移(33例,49.3%)、肝转移(16例,23.9%)、骨转移(14例,20.9%)和非区域淋巴结转移(14例,20.9%)较常见。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T分期(P=0.008)、N分期(P<0.001)及清扫淋巴结数目(P<0.001)是影响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食管鳞癌新辅助治疗后仍有较高复发率,区域淋巴结为最常见复发部位。术后病理T、N分期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影响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食管肿瘤/新辅助治疗 复发模式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P27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的检验价值。方法以2010年9月~2012年12月收集的食管鳞癌患者45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选取食管鳞癌标本、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非生物素二步检查方法对标本进行P27检查,观察检测结果。结果食管鳞癌的P27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上皮组织,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27在食管癌的表达有明显降低,其可能参与到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检测P27有助于对食管鳞癌进行早期的诊断。

  • 标签: 食管鳞癌 P27 食管癌 组织检验
  • 简介: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食管鳞癌患者胃镜活检标本中,MRP1在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时观察所有患者放疗的近期疗效,随访患者的2年生存率。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的MRP1表达率为52.94%,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3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P1高表达组患者的放疗有效率为72.22%,低于MRP1低表达组患者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65)。结论:MRP1在食管鳞癌的表达水平与放疗的敏感性相关,MRP1可能对食管鳞癌放疗的疗效判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MRP1 食管鳞癌 放疗敏感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放疗剂量对接受放(化)疗的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2014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疗的331例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复发部位、不同放疗剂量对患者预后影响及其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等。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3%、23.2%、16.6%,中位生存时间13.4个月(95%CI为11.7~15.0个月)。放疗剂量<60 Gy和≥60 Gy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8个月和13.9个月(P=0.01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无吸烟史、无饮酒史、无家族史、胸上段、左侧开胸、N0分期、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0.030、复发时间≥13.1个月和复发部位≥2个组患者在接受≥60 Gy的放疗剂量时预后较好(P值分别为0.038、0.033、0.001、0.003、0.018、0.010、0.041、0.039、0.043、0.007)。且≥60 Gy剂量组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优于<60 Gy剂量组患者(P<0.001),且不增加其≥2级放射性胃炎(P=0.977)和放射性肺炎(P=0.444)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变LODDS大小、处方剂量及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为0.006、0.008、<0.001)。结论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放疗处方剂量≥60 Gy可使患者明显受益,但还需要进行大宗病例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 标签: 肿瘤复发,食管/放(化)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为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这一治疗方案已得到广泛应用,其疗效也已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然而,即使是完成了新辅助放疗和随后的手术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在短期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和/或远处转移,其中远处转移成为新辅助放化疗后接受手术患者的主要失败模式,这从另一方面说明该模式还有进一步改善的必要。借助于直肠癌患者从全新辅助治疗模式中获益的经验,本文探讨了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全新辅助治疗的可能性及其实施方案。

  • 标签: 食管肿瘤/鳞癌 局部进展期 全新辅助治疗 探索
  • 简介:摘要患者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为主诉入院,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距门齿29-38cm处见粘膜不规则隆起。2012年08月24日活检病理结果示食管癌(小细胞癌首选),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结果支持小细胞癌。予行“EP”方案4疗程化疗,化疗后于2013年01月22日再次胃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提示“食管黏膜活检标本”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示“食管黏膜”低分化鳞癌,局灶区伴神经内分泌分化。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