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在鉴别诊断感染性发热疾病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入住大医附属二院的发热患者,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检测患者的WBC、CRP、PCT、CD64水平。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再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其在感染性发热患者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中WBC、PCT、CD64水平均明显升高,高于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毒组与非感染组间无差异显著。单一检测时PCT灵敏度、特异度最高为80.6%、74.7%,当PCT和CRP联合检测时出现灵敏度、特异度有所升高为89.6%、87.3%,当PCT、CRP、CD64三项联合检测时升高最明显为91.4%、90.5%,准确度最高。结论联合检测PCT、CRP或PCT、CRP、CD64三项鉴别发热病因最可靠。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CD64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细菌性阴道炎为临床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器感染性疾病,多是厌氧菌引起的,发病机制多是致病性厌氧菌取代了正常过氧化氢乳酸杆菌,致病性杆菌成为致病菌,诱发细菌性阴道疾病的产生。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实验检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临床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炎 生殖器感染性疾病 厌氧菌 实验检测 进展
  • 简介:笔者认为卫生检验实验教学应从最基本技能操作规范抓起,注意选择同类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实验项目,注重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的重要性,及时纠正实验课存在的问题,使高职高专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能更快的适应社会需求。

  • 标签: 医学检验 高职 高专 卫生检验 教学方法
  • 简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点。笔者根据校级教改课题高职《生物化学》网络课程的研制与实施,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与体会。

  • 标签: 生物化学 网络课程 教学
  • 简介:观察在医学检验专业中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可行性和效果。在微生物学实验中选择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个实验作为设计性实验,并由学生自行设计和操作,取得较好效果。通过开设设计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创新精神。

  • 标签: 设计性实验 实验教学改革 微生物学
  • 简介: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综合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设计性实验从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过程、撰写实验论文等环节,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 标签: 综合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 医学检验 实验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团体独到培训对医学生积极情绪培养的影响。方法将62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医学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增加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团体辅导,观察两组实验前后感戴得分情况及正负情绪因子得分情况。结果实验前两组感戴量表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实验后两组感戴量表各因子得分均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实验后各因子得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前两组成员正性情绪因子与负性情绪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而在实验后观察组正性情绪因子及负性情绪因子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培养医学院学生的积极情绪。

  • 标签: 团体辅导 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实验室检查在急性胸痛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两年由于急性胸痛在本中心直属分站就诊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胸痛病因分为心源性胸痛组(45例)与非心源性胸痛组(65例),观察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结果心源性胸痛组患者NT-proBNP、Myo、hs-TnI、CK-MB、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5),心源性胸痛组组IMA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5)。结论在查体、问诊、心电图检查的基础上配合实验室检查能够快速、准确鉴别急性胸痛的性质,降低心源性胸痛的漏诊。

  • 标签: 实验室检查 急性胸痛 心源性 非心源性
  • 简介:诊断学虚拟实验室以多媒体编程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应用语义识别、TIS发音、动态图形识别和多种视频、音频素材构建了一个仿真的临床技能培训和诊断思维环境,采取人机交互方式实施实验,具有创新性、交互性、智能性、仿真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用于训练和培养医学生、研究生和青年医师,在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技能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 标签: 虚拟实验软件 诊断学 构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方法。方法对实验室分析前工作流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提出解决对策,对实验室分析前的管理制度与规范优化与改革。结果推行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减少了失误率,获得了医护与患者的一致认可。结论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是医院基础工作,影响到检验治疗与准确率,进一步推进质量管理,可提高医院检验水平,减少失误率,值得推广与采用。

  • 标签: 临床实验室 质量管理 医学检验
  • 简介:2007年高教版《生物化学检验》教材是一本适应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的教材,该教材以“检验技师”为培养目标,以技术为主线,涵盖两大部分、四大板块,在内容设置和教材编排上做到四个贴近:贴近基础、贴近时代、贴近岗位、贴近学生。正确使用好该教材,配合教学方式的改革,定会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 标签: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生物化学检验 教材
  • 简介: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挤刮法,对1350名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并鉴定感染类型。结果:蠕形螨总感染率为53.78%。2009年级学生感染率56.47Yoo,2010年级学生感染率为50.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P〈0.05)。男、女生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4,P〈0.005)。单纯毛囊蠕形螨、单纯皮质蠕形螨与混合类型3种均存在,各种类型的感染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4,P〈0.005)。不同性别、不同虫种感染类型的感染度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2,P〈0.05)。结论: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相对普遍,但以轻度感染为主。加强卫生宣传工作有助于预防蠕形螨感染。

  • 标签: 蠕形螨 医学生 感染率 调查
  • 简介:目前临床实验室检验自动化现状和概况检验领域的检测项目随着时代发展逐渐丰富,实验室诊断在临床诊断、治疗及监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实验室自动化的定义为:由机械化的仪器设备取代人的手工操作过程,这种仪器设备调节靠信息反馈,能完全实现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目前,实验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既要满足医院临床及实验室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需求,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检测质量,以满足临床需求。而大型综合性实验室提高自动化程度的压力尤其突出。

  • 标签: 临床实验室 检验自动化 现状 流水线产品 前处理产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输血患者100例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输血检验时没有实施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试验组患者输血检验时实施血型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发生输血安全问题的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输血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P<0.05。结论将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实施于输血患者中,临床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输血检验 血型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医学专业实验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教学中应用控制论和信息学原理分析课堂教学,采取即时反馈的方法,不断接受来自学生的输出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 标签: 控制论 医学实验课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骨折凝血功能等常规实验检测的改变及其价值。方法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外伤骨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合格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外伤骨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检测数据。结果经骨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后发现,观察组外伤骨折患者检测指标有较大变化,其变化较正常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研究显示,外伤骨折患者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的改变可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机体障碍,严重时可伴发血栓形成。

  • 标签: 外伤骨折 凝血功能 血常规 肝肾功能 机体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策略。方法我站从2017年5月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随机选取2017年3月-4月期间(常规质量控制与管理)与2017年7月-8月期间(优化质量控制与管理)各40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比两段时期内的标本检验合格情况。结果与2017年3月-4月对比,2017年7月-8月期间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工作人员差错率、标本检测不合格率、结果异常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检测合格率与准确性。

  • 标签: 血站 ELISA检测 实验室 检测过程 质量控制 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