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实验教学模式是药学专业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在药学专业生物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和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并对药学类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能够提升药学类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效益的提高,促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传播与实践水平的提高。本文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就药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展开了相关探讨,望能提供借鉴。

  • 标签: 实验教学模式 药学专业 改革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化综合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素质教育核心,是时代发展之需。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实验是关键内容,只有开展自主创新性的实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鉴于此,本文将围绕医学检验专业,站在实验教学的角度,就在实验教学中开展自主创新性实验的意义谈几点看法。

  • 标签: 医学 检验实验专业 自主创新实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搞好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教学的措施。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我院检验系300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教学的满意程度。并对不满意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0份问卷调查表均被回收,回收率为100%。300名学生中,对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教学满意者共260例,所占比例86.67%。其余40例学生提出个人意见,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缺乏主动性、实验目的不明确及大型教学仪器数量较为局限等。针对上述问题,我校积极开展相应措施。结论积极改善教学方案,更新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及应用仿真技术教学等有助于改善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检验仪器 实验教学 问题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是高等医学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目前该课程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单一且技术相对滞后,已逐渐偏离高等医学院校对本课程设计的初衷,本文从教学设计与方法的改革入手,优化实验内容、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及完善实验考核方法等方向进行探索,以不断提高本门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 实验教学 改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们在接受技能培训以及学习相关领域知识的时候,都会广泛的应用到学习迁移理论。在外科总论实验教学中应用此理论,可以适当调整技能培训的难度和强度,以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着重研究分析了学习迁移理论在外科总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学习迁移理论 外科总论实验课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临床模拟实验室实训训练,提高学生的免疫学实验操作水平,了解医院检验科的操作规程。方法实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实验小组,应用模拟实训的方法,分别进行两项免疫学实验,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学生实验的掌握情况。结果2017年5月,在模拟实训后,对6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73.3%的同学能够独立的进行实验操作,21.7%的同学需要教师指导重要性的实验步骤,5%的同学不能独立操作实验关键性步骤。结论使用临床模拟实训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免疫学实验的操作水平。

  • 标签: 免疫学实验 临床模拟实验室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意识的增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环节努力的方向。设计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临床。而本文中就主要探究分析了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在眼视光实践教学中取得的成效。

  • 标签: 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眼视光实践教学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泌乳素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纳入进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B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对比两组检测泌乳素的异常率。结果A组检测异常率为14.0%(14/100),B组检测异常检测率为25.0%(25/100),A组检测异常率低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女性泌乳素的检测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其异常率低,有良好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 化学发光法 检测 泌乳素
  • 简介:摘要疾控机构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隐患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不仅是传染病控制、食品安全、科研工作等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通常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相关人员造成危害。近年来,我国对病原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视越来越高,同时使得其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关注度得到提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管理工作,寻找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做出预防措施。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探索是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的核心[1]。

  • 标签: 疾控机构 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治疗角膜化学伤的干预效果。方法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选择医院收治的角膜化学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患者54例。两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达到护理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患者达到护理总有效率68.52%,两组患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存在(P<0.05)。结论在角膜化学伤的治疗当中,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系统、完善的护理服务,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循证护理 角膜化学伤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属植物的根及根茎,被誉为“国老”是我国传统的药材,“十药九草”就能看出甘草在中药中的地位的重要性。它的应用价值不仅在药理方面和化学成分方面体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食品和化妆品中不断兴起,接下来对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进行综述10。

  • 标签: 甘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合开发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在鉴别诊断感染性发热疾病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入住大医附属二院的发热患者,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检测患者的WBC、CRP、PCT、CD64水平。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再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其在感染性发热患者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中WBC、PCT、CD64水平均明显升高,高于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毒组与非感染组间无差异显著。单一检测时PCT灵敏度、特异度最高为80.6%、74.7%,当PCT和CRP联合检测时出现灵敏度、特异度有所升高为89.6%、87.3%,当PCT、CRP、CD64三项联合检测时升高最明显为91.4%、90.5%,准确度最高。结论联合检测PCT、CRP或PCT、CRP、CD64三项鉴别发热病因最可靠。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CD64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细菌性阴道炎为临床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器感染性疾病,多是厌氧菌引起的,发病机制多是致病性厌氧菌取代了正常过氧化氢乳酸杆菌,致病性杆菌成为致病菌,诱发细菌性阴道疾病的产生。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实验检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临床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炎 生殖器感染性疾病 厌氧菌 实验检测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骨折凝血功能等常规实验检测的改变及其价值。方法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外伤骨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合格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外伤骨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检测数据。结果经骨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后发现,观察组外伤骨折患者检测指标有较大变化,其变化较正常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研究显示,外伤骨折患者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的改变可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机体障碍,严重时可伴发血栓形成。

  • 标签: 外伤骨折 凝血功能 血常规 肝肾功能 机体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策略。方法我站从2017年5月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随机选取2017年3月-4月期间(常规质量控制与管理)与2017年7月-8月期间(优化质量控制与管理)各40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比两段时期内的标本检验合格情况。结果与2017年3月-4月对比,2017年7月-8月期间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工作人员差错率、标本检测不合格率、结果异常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检测合格率与准确性。

  • 标签: 血站 ELISA检测 实验室 检测过程 质量控制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绞股蓝对自然衰老小鼠皮肤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为论证绞股蓝抗衰老的的功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绞股蓝的水煎溶液对自然衰老小鼠连续灌胃给药30天后,检测小鼠皮肤中SOD活力、MDA含量。结果绞股蓝组小鼠皮肤中SOD活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MDA含量则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绞股蓝具有提高自然衰老小鼠皮肤组织中SOD活力、降低其MDA含量的作用。提示绞股蓝可通过增强自然衰老小鼠皮肤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提高皮肤组织抗氧化能力,加速清除组织自由基,起到延缓皮肤老化的作用。

  • 标签: 绞股蓝 皮肤衰老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 丙二醛(MD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杆菌五种实验室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某医院就诊结核患者335例作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者210作为对照组,收集其循环血液样本及痰液标本,分别全自动染色+人工镜检、荧光探针PCR检测等五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经全自动染色+人工镜检、荧光探针PCR检测、SAT检测、罗氏培养、结核抗体检测结核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4.93%、90.15%、95.52%、31.34%、65.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3%、0.00%、0.00%、0.00%、12.86%(均P<0.05)。结论实验室检测结核杆菌方法诸多,均可获得一定的阳性检测结果,其中以荧光探针PCR检测、SAT检测单项检测阳性率最高。

  • 标签: 结核杆菌 实验室检测 诊断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流行感冒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探讨其变化特点对流感诊断及评估病情发展变化的价值。方法在诊疗中进行血细胞、肝肾功能、无机离子、心肌酶、血糖及血气等实验室指标检测。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细胞分析中有35%的患者白细胞总数下降;生物化学指标中有29%的患者钾离子下降,13%的患者乳酸脱氢酶升高,30%的患者肌酸激酶升高或明显升高。数据显示部分血细胞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与病毒的感染时间长短有关,病毒感染时间越长,上述指标的变化越大。结论动态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实验室诊断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