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弹性模量接骨板内固定对股骨干骨折应力及其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一名健康成年男性股骨进行层厚为0.5mm的扫描,获得股骨CT数据,再通过软件三维反求得到股骨有限元模型.模拟股骨中段骨折模型,分别采用Ti-6Al-4V(高弹性模量组,弹性模量为110GPa)和Ti2448(低弹性模量组,弹性模量为30GPa)两种材料的8孔接骨板进行固定.分析两种不同弹性模量接骨板内固定在轴向压缩、四点前后弯曲和扭转载荷下股骨的应力分布情况,并以应力云图的方式直观地显示应力分布规律.结果在3种载荷下,两组均在断端接触部位出现最大应力.在轴向压缩载荷下,低弹性模量组最大应力值为30.00MPa,大于高弹性模量组(21.68MPa)螺孔内最大应力值(11.47MPa)小于高弹性模量组(13.89MPa),应力云图显示:高弹性模量组骨组织呈多个应力梯度分布,而低弹性模量组骨组织应力分布较均匀.在四点前后弯曲载荷下,低弹性模量组最大应力值为11.23MPa,大于高弹性模量组(7.96MPa).在扭转载荷下,两组股骨应力分布均较均匀,低弹性模量组最大应力值(63.82MPa)大于高弹性模量组(43.97MPa),螺孔内最大应力值(11.47MPa)小于高弹性模量组(31.24MPa).结论低弹性模量接骨板内固定股骨干骨折,其骨折断端应力刺激增大,螺孔内应力集中减轻,接骨板的应力遮挡效应减小.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板 有限元分析 骨折固定术 弹性模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发伤并股骨干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多发伤并股骨干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内固定手术治疗时机不同作为分组依据。24h内接受手术治疗纳入观察组,3-30d内接受手术治疗纳入对照组,对比不同时机接受内固定治疗患者手术风险及预后情况。结果 。结论 多发伤并股骨干骨折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接受固定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对于提升救治有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应用价值显著值得重视。

  • 标签: 多发伤 股骨干骨折 内固定手术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闭合穿钉辅助外固定支架术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应用急救护理的作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5月接纳的52例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定义为参照组,在常规护理上应用急救护理的患者定义为试验组,两组均纳入26例患者,针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疼痛情况及康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及VAS评分相比较于参照组均更低,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骨折部位畸形及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实施预防性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方法分别是常规护理、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5.0%);观察组的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值速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更有利于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同时可改善血流水平,可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老年患者 股骨干骨折 预防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桥接系统治疗下肢长骨干陈旧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022年1月-2023年12月,60例患者纳入研究,在数字随机表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普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桥接系统治疗,分析两组患肢的优良率以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较高,p<0.05;观察组患肢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且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桥接系统在下肢长骨干陈旧性骨折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骨折的愈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改良桥接系统 下肢长骨干 陈旧性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15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患者,4例采用股骨干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2例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1例股骨近端髓内针固定,5例动力髋螺钉+经皮空心钉固定,2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型)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骨水泥型),1例采用保守治疗。2例延迟诊断。结果15例患者随访5个月至4年,股骨干、股骨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对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应常规摄骨盆前后位X线片及膝关节正侧位片,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采用股骨干骨折加压钢板或髓内针固定,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钉固定疗效满意。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股骨颈骨折 转子间骨折 治疗 骨折固定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钢板内同定与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50-2007.9)、OVIDMEDLINE(1950-2007.9)、OVIDCINAHL(1950-2007.9)、OVIDEBM(2007年第3季度)、CBMdisc(1978-2007.6),CNKI(1981-2007.6),手T检索《中华外科杂志》等6种巾文主要外科杂志:收集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同定比较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共425例患者。文献异质性较小(P〉0.1),累积Meta分析结果表明,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同定比较,在再次手术发生率上,2000年以前(包括2000年)Meta分析结果为钢板内同定可显著降低再次手术发生率[OR=0.39,95%CI(0.17,0.90),P=0.03],但2000年以后至今,两者再次手术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54,95%CI(0.27,1.08),P=0.08:;在肩部撞击发生率上,钢板内同定显著低于髓内针固定[OR=0.13,95%CI(0.03,0.65),P=0.01]。在术后再次手术率、骨折不愈合率、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部感染、内同定失败等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出血(输血)量上,由于文献未提供详细数据,未能做Meta分析,只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较,髓内针同定治疗成人肱骨折容易导致肩部撞击的发生。在再次手术发生率、骨折不愈合率、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部感染、内同定失败等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本次系统评价纳入病例数较少,尚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增加证据的论证强度。

  • 标签: 肱骨干骨折 骨折内同定 髓内针 钢板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结合结构性加压植骨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赴医院就医的股骨干骨不连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接受交锁髓内钉结合结构性加压植骨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28例患者经过影像学检查,其骨性愈合率达到了100%,且无出现任何并发症反应。结论交锁髓内钉结合结构性加压植骨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效果十分显著,交锁髓内钉结合结构性加压植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股骨干骨不连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 标签: 自体骨移植 股骨骨不连 交锁髓内钉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壮筋续骨汤治疗胫腓骨干骨折术后患者 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30 例胫腓骨干骨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15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 在对照组治疗的 基础上联合壮筋续骨汤。比较两 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 10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6.6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壮筋续骨汤治疗胫腓骨干骨折术后患者 的临床疗效满意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具有在临床上大力进行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壮筋续骨汤 功能恢复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接骨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58例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接骨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进行治疗,观察术后疗效以及随访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在术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到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7个月。术后4个月随访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按上述标准评定其中优31例,良19例,差8例。术后10月随访按上述标准评定优47例,良9例,差2例,愈合率为96.6%。结论对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给予双接骨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双接骨板固定 自体髂骨植骨 肱骨干骨折术 骨不连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3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预后康复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30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0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者作为研究组,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时间,并评估1年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②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并发症少,风险低,且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尺桡骨干双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带锁髓内钉辅以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的10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带锁髓内钉辅以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分析结果。结果本组内对100例病患开展了术后随访,平均时长为(12.14±1.41)月。临床愈合者共计37例,骨性愈合者共计63例,不存在断钉以及感染现象,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对于股骨干骨折患者,开展带锁髓内钉辅以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 植骨 股骨干骨折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微创前置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对挠神经、肌皮神经和肱二头肌功能的影响。方法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经上臂前侧远离骨折部位的小切口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O)置入4.5mm窄动力加压钢板治疗20例肱骨干中、下段闭合性骨折患者。观察术后桡神经功能、肌皮神经功能、前后位肱骨干力线、骨折愈合时间和最后一次随访时肱二头肌肌力。结果4例患者术后出现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区麻木,无医源性桡神经麻痹患者。肱骨干前后位X线片示骨折远、近端0°成角7例,2例内翻成角达11°,内翻成角2°、3°、4°、5°、6°、7°和10°各1例。外翻成角3°,4°、6°和7°各1例。19例患者得到平均10.4个月(8~32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3.4周(4~32周)。全部患者肱二头肌肌力均为5级。结论采用前置钢板微创固定技术治疗肱骨中、下骨折不会损伤桡神经和肱二头肌,但可能会干扰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功能。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和血管密度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分布情况,分析PDGF-BB在骨折愈合中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方法 制作股骨干骨折模型:取12周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A组为骨折1周组,B组为骨折4周组,C组为骨折8周组。各组采用HE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及其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CD34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DGF-BB mRNA表达。结果 HE染色观察骨折愈合过程良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可见多种细胞均出现广泛的强阳性反应,不同时间点表达和分布各不相同。结论 骨折后不同时间周期,局部PDGF-BB表达水平升高,参与了骨折的修复与重建。

  • 标签: 血管密度 PDGF-BB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进莫氏骨诱导膜在成年家兔股骨干缺损中加速骨修复作用的有效性及机制,以期为临床上骨缺损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选取健康成年家兔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在两组家兔的股骨干上制造相同大小的骨缺损模型。实验组应用改进莫氏骨诱导膜覆盖骨缺损区,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通过X光片、骨密度测量、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对两组家兔股骨干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改进莫氏骨诱导膜的应用显著加快了股骨干缺损的骨愈合过程。X光和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区的骨质重建速度和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实验组的骨愈合区域形成了更多的成骨细胞和新生骨组织。生物力学测试也证实,实验组的骨修复区域展现出更高的力学稳定性。结论:改进莫氏骨诱导膜在成年家兔股骨干缺损模型中能有效促进骨组织的快速重建和愈合,显著提高骨缺损区域的骨质量和力学稳定性。这项研究证明了改进莫氏骨诱导膜在促进骨缺损修复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及在不同骨缺损模型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莫氏骨诱导膜 骨缺损修复 股骨干缺损 组织工程 生物力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