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门诊诊治的 16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84)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对照组( n=84)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以患者为中心 优质护理 门诊护理管理
  • 简介:  摘要:目的 对应用早期经鼻饲方式对 N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 41例。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对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改善情况、病情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应用早期经鼻饲方式对 N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经鼻饲; N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     NICU病房中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大多数情况下通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以综合治疗为主。使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提高其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点性问题。该类患者病情的恢复是建立在人体的内环境正常的基础至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患者机体的实际营养状态 [1]。我院对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分别通过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和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治疗效果,现汇报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抽取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本组的 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 41例,其中包括 23例男性患者和 1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 46~ 82岁,平均年龄( 61.5±1.2)岁;发病时间 1~ 14h,平均发病时间( 4.7±0.5) h;治疗组患者 41例,其中包括 24例男性患者和 17例女性患者;年龄为 48~ 81岁,平均年龄( 61.7±1.1)岁;发病时间 1~ 13h,平均发病时间( 4.5±0.6) h。本次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自然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 P<0.05,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营养支持方式 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在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2]。     1.2.2治疗组营养支持方式 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在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3]。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改善幅度、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2 结果     2.1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后( 5.62±1.03) d病情表现恢复稳定,共计住院接受治疗( 13.47±3.06) d;治疗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后( 2.84±0.61) d病情表现恢复稳定,共计住院接受治疗( 8.94±3.28) d。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2.2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幅度 对照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前 Hb水平为( 138.94±2.41) g/L,营养支持后 Hb水平为( 104.57±3.16)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ALB水平为( 40.74±3.11) g/L,营养支持后 ALB水平为( 31.26±2.85)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TP水平为( 68.32±4.15) g/L,营养支持后 TP水平为( 57.48±3.36)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前 Hb水平为( 139.05±3.04) g/L,营养支持后 Hb水平为( 131.18±2.95)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ALB水平为( 41.03±2.56) g/L,营养支持后 ALB水平为( 38.68±3.03)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TP水平为( 67.96±3.64) g/L,营养支持后 TP水平为( 63.42±3.04)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两组营养支持前营养状况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营养支持后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2.3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后, 11例患者的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17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 13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患者病情治疗有效率为 68.3%;治疗组采用肠内營养支持后, 16例患者的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21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 4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患者病情治疗有效率为 90.2%。两组病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对 NICU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主要具有以下几大优点:①无论进食的多少,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都会始终存在,输液泵可以通过持续给食原理进行营养支持,与胃肠的运动形式最为相近;②持续泵注鼻饲可以使营养液以缓慢均匀的速度进入到患者的消化道,既可以对各种营养成分缓慢均匀的吸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营养液对消化道产生的刺激减轻,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度,而使机体的应激性得到有效控制,还能够充分的避免由于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而导致胃肠的张力水平过高,使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降低,对胃肠黏膜的正常生理结构的功能进行维持;③泵注法鼻饲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不仅仅减少了污染的操作环节,还进一步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结合本次研究课题所得的相关数据,对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明显更高,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更短,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改善程度明显更大,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笔者认为: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和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均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的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支持方式,为临床治疗 NICU危重症损害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 29( 6): 379.     [2]李鸿宇 .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19( 25): 254-255.     [3]熊爱民,龙英华 . 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经鼻饲管肠内营养的相关研究 [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17( 32): 175-176.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综合干预对神经源性直肠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92 例神经源性直肠功能障碍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46 )综合干预,对照组( n=46 )常规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综合干预在神经源性直肠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其护理效果较好,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综合干预 神经源性直肠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多功能鸟巢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 6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期间我院的 120 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有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早产儿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对实验组早产儿实施多功能鸟巢式护理模式,对两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实验组早产儿的奶量需求增加和睡眠时间都高于对照组早产儿,实验组早产儿的体温波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都明显均低于对照组 ( P< 0.05);早产儿出生两周后及四周后,实验组早产儿的体质量、身高、头围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 实验组的呼吸频率、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05), 两组早产儿在出生时无明显差异( P > 0.05 )。 论:在早产儿的护理过程中, 多功能鸟巢式护理模式能有效 加强早产儿胃肠功能、 维持体温稳定、 促进体质量增长,具有较高的 安全性及 预后性 , 值得运用并推广于临床新生儿护理过程中 。

  • 标签: 多功能鸟巢式 护理模式 早产儿 护理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 2018.5-2019.4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102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即甲组与乙组患者,每组患者 51 例,其中甲组予以常规护理,乙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甲组住院费用( 2751±300 )元、住院时间( 14.3±2.5 ) d ,均高于乙组住院费用( 2157±236 )元、住院时间( 9.2±1.3 ) d ,组间差异有意义( P < 0.05 )。甲组护理总有效率 78.4% ,并发症发病率 17.6% ,乙组护理总有效率 98.0% ,并发症发病率 3.9% ,组间差异有意义( P < 0.05 )。患者分别护理后,甲组 SAS 评分、 SDS 评分均高于乙组患者,且差异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中,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其中,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其护理效果。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冠心病心绞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本院 2015年 4月 -2017年 10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选择 100例进行此次分组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以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各 5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 96.0%、护理质量评分为( 95.6±3.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冠心病 心绞痛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 204例危重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102)无缝隙护理,对照组( n=102)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 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情绪,减少并发症情况,促进患儿更好的恢复健康,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消化内科 危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促进伤口愈合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7月至 2018年 7月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 64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即 A组、 B组患者 32例, A组进行常规护理, B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 A组与 B组患者进行血糖指标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 A组空腹血糖、餐后 2小时血糖均高于 B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 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68.7%, B组护理满意度为 96.8%,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 伤口愈合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 期间在本院接受介入溶栓治疗的 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 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舒适度、生活质量和疾病不确定感。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定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 80例,分析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并予以合理应对措施干预,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前,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心理: 7.59分 ±1.12分,独立性: 10.45±1.32分,社会关系: 10.56±1.89分,环境: 9.59±1.99分,生理: 9.21±2.12分,总分: 47.98±2.65分,治疗后:心理: 15.56±1.45分,独立性: 16.15±1.45分,社会关系: 17.42±1.69分,环境: 16.25±1.45分,生理: 15.56±1.56分,总分: 80.59±1.96分。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影响因素包括自我管理、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有针对性开展应对措施干预,显著改善不良情绪,可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生活质量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妇产科护理效果及孕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8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n=44)和在此基础上行健康教育的实验组( n=44),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较对照组高, 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加强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健康教育 妇产科护理 健康知识掌握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胸腔 镜下肺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12-2018.12 期间内收治的 58 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29 例,使用常规开胸手术进行治疗)与观察组( 29 例,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疼痛指数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后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相比常规开胸手术来说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在肺癌中的疗效更好,还可减少术中出血、术后疼痛与并 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达英 -35” 降调后“来曲唑序贯氯米芬”促排卵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46 例排卵障碍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 人组 24 例于月经来潮第 5 日服达英 -35 1 片 1 次 / 日共 21 天,下次月经第 5 天先予来曲唑 2 片 1 次 / 日共 5 天,待月经第 11 天再予氯米芬 2 片 1 次 / 日共 3- 5 天; B 组 22 例,月经第 5 天予氯米芬 1-2 片 1 次 / 日共 5 天,阴道 B 超监测排卵。结果: A 组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针对常规尿检验和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进行有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0月,在门诊和住院部接纳的 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每组 30例,一般组采用常规尿检验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生化检验方式,两组患者均参照检验有效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检验有效率对比,一般组患者检验有效: 23例,检验无效: 7例,总有效率为: 76.7%,而观察组患者检验有效: 29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为: 96.7%,观察组检验有效率高于一般组检验有效率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结论:在糖尿病检验中,应用生化检验方式的检验结果相较于常规尿检验更具准确性。

  • 标签: 常规尿检验 生化检验 糖尿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间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共 100 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取全面手术室护理方案,最后分析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 。 结果: 进行为期一周的护理后,在伤口感染率上看,观察组的感染率为 12% ,对照组则有 28% ,

  • 标签: 护理干预 胃肠道手术 切口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 的 :研究在 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工作中采取缩减约束方案的价值。方 法:纳入 128例 ICU气管插管患者于 2018.05~2019.05在我院开展研究。依据病历单双号随机选出 64例给予常规身体约束(研究 1组),另外 64例实施缩减约束方案(研究 2组),评估两组疗效及疼痛情况。结 果 :研究 2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皮肤受损率分别为 6.25%、 9.38%,相较于研究 1组的 21.88%、 26.56%更好;研究 2组病人约束时长及满意评分均优于研究 1组( P< 0.05)。结 论:在 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工作中采取缩减约束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预防 ICU气管插管 缩减约束方案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并评价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环境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在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4 月之间收治的 106 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 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 B 组予以环节质量控制,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感染事件发生率、感染控制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B 组感染事件发生率较 A 组显著更低, P<0.05 ; B 组满意度、感染控制效果评分较 A 组显著更高, P<0.05 。 结论: 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环境质量控制,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感染发生情况,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感染控制效果,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环节质量控制 血液透析室 医院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优势。方法:选择 2017年 1~ 12月住院的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n= 30)和对照组( n= 30)。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观察组给予甲钴胺+足浴方,治疗 4周后观察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疗效判定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中医症状两个组别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 P< 0.05),临床有效率观察组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还可以减少不良发应发生率,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足浴方,甲钴胺,神经节苷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