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与其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具有密切关联,从密不可分的同源状态,到理性地调整自身以促使社会呈现和谐表象而进入"乐本位"状态,乐由于代表着古代审美理想的最高境界,其位置远居于诗文之上、甚至在礼之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以音乐论文学、探讨二者的内在的联系,出现了大量专论,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礼乐流失,另一方面在于这一时期人们的审美需求发生内转。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音乐 文学 变迁
  • 简介:宽纵复仇与恩赦──再论法与中国古代复仇文学王立19世纪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曾将家族复仇当作封建残余来批判,并赞扬拿破仑·波拿巴。因为后者曾经警告复仇狂巴尔托洛海奥再不要搞家族复仇,“家族复仇的陋习,会长时期阻碍法律在科西嘉的统治。然而必须...

  • 标签: 中国古代 复仇文学 复仇主题 文学作品 复仇者 中华书局
  • 简介:近世以来,对法律不确定性的认识引发了对传统法治理论和法律方法论的广泛怀疑.在这种学术背景下,对法治与法律方法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以阐明维护法治的态度,指出法律理念、态度与方法对于法治的意义.虽然在此理论建构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但在当下中国的法学语境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法治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诠释.

  • 标签: 法治 法律方法 法律的不确定性 法律的客观性
  • 简介:王蒙是当代文坛上特色鲜明的一位作家,其作品幽默氛围浓郁,于嬉笑诙谐处包含绝大文章。本文从作品的人物,语言,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对其幽默特色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形成王蒙作品幽默风格的因素。

  • 标签: 幽默 人物 语言 表现手法
  • 简介:6月23日上午,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冬专程到省法学会机关开展调研。在听取工作汇报后,冬对省法学会近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思路表示赞成,并对做好新形势下法学会工作提出要求。

  • 标签: 法学会 调研 机关 动作 政法委书记 省委常委
  • 简介:一、从脱法典化到再法典化已久而指出的是所谓民法典的“空洞化”现象。即现在由多数特别法脱胎换骨而形成的《民法典》,作为我国的市民的一般生活规范,果真仍会对现在,乃至对将来都具有意义吗?特别是在民法的大幅度修订进行之际,我们难道没有必要关注法典是什么的、法典是对谁的、法典包括什么以及法典应怎样编纂这些根本问题吗?

  • 标签: 《民法典》 意义 编纂 “空洞化”现象 事业 解题
  • 简介:<正>5月28日上午,省司法厅副厅长尚明同志带领机关干部前往南京红十字会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今年54岁的副厅长经过严格体检,取得献血资格,很高兴地献出200ML血液。血液站的同志说:这是自

  • 标签: 副厅长 明带 机关干部 司法 血液中心 红十字会
  • 简介:当代文学人文精神的危机非常明显。表现之一,文学追求荒诞,淡化理想,趋于平庸,消解崇高,盛行虚无主义;表现之二,作家认真的世俗失落,道德解体,文学创作走向粗俗化;表现之三,整个社会对文学的冷淡。当代中国文学的复兴呼唤着人文精神的回归。

  • 标签: 文学 人文精神 失落
  • 简介:"法律与文学"是滥觞于美国的一种学术运动,近年来逐渐为国人所知晓,这多半归功于几年前译介过来的美国法学家波斯纳的《法律与文学》一书。[1]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法律的学者很多,但苏力的关注之所以特别引人注意,之所以能够获得一些有创见的成果,重要原因之一是他的分析采用的思想方法是异域的。其在七年前出版的《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一书,[2]又是他以"异域方法"来分析"本土资源"的积极尝试,期间、至今依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和争议。

  • 标签: 悲剧性命运 文学 法律 中国传统戏剧 导读 维度
  • 简介:刚才听了各位理事提的意见,我觉得非常好。省司法厅是受省委政法委委托管理省法学会工作的职能部门,如何加强管理指导工作我们回过头来还要再作一些研究。从法学会的角度来讲,我认为重点还是要在“活跃”两个字上下功夫。这几年王骏同志主持法学会的工作,法学会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对此大家都有切身的体会,

  • 标签: 法学会 理事会 摘要 厅长 陈伟 委托管理
  • 简介:我国共犯论逻辑体系的历史嬗变和最终形成是一种历史的文化选择,其刑法知识渊源主要有我国传统刑法知识、苏俄刑法知识和德日刑法知识三个方面,是综合吸纳和考量既有的“自我”和“他者”刑法知识的结果,因而难以简单地以刑法知识“从苏俄化到德日化”命题来进行某种学术上的是非判定.“从苏俄化到德日化”的学术命题在本质上是某种“全盘西化”思想意义上的学术立场,其核心是主张以西方德日刑法文化为中心来审查中国现有刑法知识体系并重新建构中国未来的刑法文化,因而其本质上是某种“移植刑法学”的学术主张,难以获得正当性.我国共犯论刑法知识体系建设只能是在借鉴吸纳包括德日刑法学和苏俄刑法学等在内的他国刑法学理论的基础上改进完善自我,但绝不是丧失自我的“从苏俄化到德日化”;完善方向应当是“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建设性地审查和完善既有的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汉语刑法知识体系框架,以刑法知识“中国本土化汉语化”命题取代“从苏俄化到德日化”命题,科学理性地反思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宏观体系定位,全面深入地研讨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微观疑难问题,以加固我国共犯论汉语刑法知识体系的规范定型并稳中求进地实现我国汉语刑法知识增量、逻辑自洽与理论创新.

  • 标签: 共犯论 德日刑法知识 去苏俄化 中国本土化 汉语化
  • 简介:中国民法史研究的进步是伴随着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而展开的。清朝末年,许多中国近代社会的启蒙者面对千年变局和西学东渐,比对西洋系统细致的民法典,认为民权的不发达是中国积贫积弱的重要历史成因,并发出了自古中国无民法的感叹,其中以梁启超(1873—1929)的言论最具影响:“我国法律界最不幸者,私法部分全付阙如之一事也”。“我国法律之发达,垂三千年,法典之文,万牛可汗,而关于私法之规定,殆绝无之”。“此所以法令虽如牛毛,而民法竞如麟角也。”此说后演变为中国是没有民法传统的民族的观点。但翻阅中国历代法典,关于民事的法律规定昭然在册,民法虚无主义的观点自然难以成说,民国时期学者对中国民法史的研究有显著进步。

  • 标签: 民法史 物权关系 中国近现代 宋代 中国近代社会 民法典
  • 简介:本刊于1983年第三期《法学争鸣》栏发表欧阳涛、泽宪两同志的《如何认定奸淫幼女罪》一文以来,先后收到湖北孙应征、湖南龚跃飞和吴神保、江西邱梦云、山东胡殿隆、唐山王云山、四川章宇等许多读者参加这一讨论的稿件。其中,主要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肯定欧阳涛、泽宪同志所持的观点,并认为近年来在奸淫幼女案件中确实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应当注意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否则容易扩大打击面;另一种意见对欧、两同志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认为认定奸淫幼女罪只能以刑法规定的被害人的年龄为标准,否则容易在司法实践中造成混乱,不利于从重从快打击危害社会秩序的严重犯罪分子。本期发表持后一种意见的广东黄文俊、刘杰两同志的文章,供大家研究讨论。

  • 标签: 奸淫幼女罪 行为人 身体发育 认定 性行为 司法实践
  • 简介:疑罪从无作为刑事诉讼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要求,对于被告人被控诉行为的证明标准和控诉方的证明责任均有严格限制。基于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的现实差异性,法庭审判中各方的认知案情能力必须以效率、效益和公正作为价值判断,疑罪从无原则在保障人权、防范冤假错案和推动司法文明进程中的程序作用不可阙如。对于疑罪不能采取有罪推定的立场,有罪推定不符合人权保障的基本要求,总结疑罪从无原则司法适用的判断标准,以期进一步提升证据裁判原则在当前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 标签: 庭审实质化 疑罪从无 无罪推定 证据裁判原则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简介:文学作品、司法文书与法史学研究》①将"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故事与清代司法文书中的妄冒为婚案例加以比较,指出文学描述根本不能反映司法实践的一般情况。事实上,"鸳鸯谱"并非妄冒为婚案件,乔太守的司法风格与明清牧令也没有本质差异。从其他描写同类案件的小说来看,文学作品固然存在虚构成分,但并不必然与司法实践相背离,同时也具有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的史料价值。妄冒为婚是否一定导致婚姻无效,明清律学家亦持不同见解;不能以刑部在个案中的主张一概推断。

  • 标签: 文学 司法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妄冒为婚
  • 简介:独不着村位于镇政府北约3公里处,全村共有54户260口人。总耕地面积800亩,其中苹果建园600亩。玉米播种面积150亩,建沼气池52座,生猪存栏900多头,私家小车10辆。人均纯收入7000余元。2004年被确定为党建综合示范村。

  • 标签: 党建 村支书 石头镇 洛川县 延安市 和谐
  • 简介: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方法是由现代学人所摸索出的一套较为独特的研究方法;它是现代学人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积极引进西方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并结合了中国学术传统而融合提炼成的;它既突破了中国传统"评点派"的"文本中心主义",又非对西方学术方法的全盘"拿来",因而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在中古文学研究领域,刘师培较早开拓出了新的学术视野,采用新的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通过对刘师培的中古文学研究的观照,来探寻现代中古文学研究方法的演变,进而试图对中国现代学术传统的现代性意义予以阐发。

  • 标签: 中古文学 刘师培 现代学术传统 研究方法
  • 简介:长篇小说比之中、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尤其重要,从"人物形象"角度而言,两者又有不同。长篇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交织性"乃是其一大特点。俄罗斯文学的"多余人",是俄罗斯深受西方文学影响而产生的文学形象。"多余人"的出现,昭示着俄罗斯文化中弥漫的虚无气息,同时也激发了俄罗斯从自身寻找积极要素的急切愿望,索菲亚崇拜即是从俄罗斯文化自身涌出的一个文学形象。"多余人"与索菲亚形象交织在一起,以"缺位"、"平行"与"合一"三种关系而呈现为三种形态。与欧洲"新人"相比,"多余人-索菲亚"交织性人物形象在对待女性的态度和与神的关系上大异其趣。

  • 标签: 交织性形象诗学 多余人 索菲亚崇拜 “多余人-索菲亚” 新人
  • 简介:<正>中国法学会召开理事会议,要我讲话。讲什么好呢?首先向会议祝贺。中央很重视中国法学会的成立。一年多来,你们组织和推动法学研究,为四化建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服务,做了不少工作,取得好的

  • 标签: 法学研究 新局面 中国法学 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主义民主 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