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探讨和研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脑脊液置换的安全性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括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常规方案进行,则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方案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在7d、14d内头痛持续分别为8(26.67%)、3(10.00%),而对照组患者在7d、14d内头痛持续分别为20(66.67%)、12(40.00%),对照组患者效果明显不如观察组,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现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脑脊液置换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置换术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脊液漏是外伤致颅底骨折的常见并发症,颅骨骨折在颅脑损伤中较为常见,其中颅底骨折约占1/3,因颅底与硬脑膜粘连紧密,骨折易使硬脑膜破裂,脑脊液经破裂处进入鼻腔或耳道,形成脑脊液鼻漏或耳漏。临床护理重点为保持适当体位,预防感染,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促进早期愈合。

  • 标签: 脑脊液漏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5例有自发性脾肾静脉分流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取静脉曲张输入血管离断、脾静脉近端结扎联合或不联合脾切除的手术方法。结果表明,术后胃食管静脉曲张及脾功能亢进症状消失或缓解,肝功能改善。术后发生肺栓塞1例,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本手术使胃食管静脉血经胃-脾-肾静脉分流通道引流至肾静脉,达到了选择性分流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80例脑外伤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使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同期治疗)与对照组(使用早期脑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4月期间接收的脑外伤患者,依据单双号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以及对照组两组,将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应用到观察组中,将脑室-腹腔分流应用到对照组中,予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其预后优良率为93.55%,对照组经过治疗后,其预后优良率为70.97%,经对比,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能够有效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关键词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脑外伤;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5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颅骨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在治疗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出本院收治的60例脑外伤患者,患者收治时间范围: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以随机抽样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择期再接受颅骨修补;观察组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脑室-腹腔分流+颅骨修补。对比2组脑外伤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GCS评分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脑室腹腔镜分流联合早期颅骨修补进行治疗,患者术后康复速率快且预后良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脑外伤 脑室腹腔分流术 早期颅骨修补术 临床疗效 神经缺损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对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治疗中,脑室-腹腔分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腰椎腹腔分流,n=37例)、研究组(脑室-腹腔分流,n=37例),对两组脑脊液压力情况、不良反应进行比对。结果: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压力比较,无显著差异,(t=0.040 ,0.037,P=0.968 ,0.037>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0%较对照组16.22%更低,差异明显,(2=3.945 ,P=0.047<0.05)。结论 :对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治疗中,采用脑室-腹腔分流,安全性较高,疗效显著。

  • 标签: 继发性 正常压力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由于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患儿容易出现并发症,对其疗效具有严重影响,分析预见性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 此次的研究对象均选自于在我院进行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患儿,均在2018年2月~2020年8月入我院进行治疗,入选患儿共60例,其中30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另外30例接受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预见性护理的患儿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患儿 并发症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动脉导管结扎术后4年,活动后乏力2个月的13岁患儿就诊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结扎术后少量残余分流、重度肺动脉高压。经导管在动脉导管结扎处植入7 mm×18 mm 支架完成Potts分流,3个月后再予球囊进一步扩张支架增加右向左分流量。随访4年患儿运动耐量改善,无晕厥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6年ESC指南心衰分类,定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0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0.40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LVEF=0.40~0.49为射血分数中间状态的心衰(HFmEF)。HFpEF和HFrEF的病死率相似,目前尚无药物证实能降低HFpEF病死率,寻找一种器械治疗HFpEF成为临床上一种新的治疗思路。2014年多种无源置入的心房分流器开始应用于临床,在治疗HFpEF方面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包括IASD(Corvia Medical)、Ventura(V-Wave Ltd)和AFR(Occlutech)等。我国尚无该类器械的研究,本例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心房分流器D-Shant应用于人体的首例报道。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的技术难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1994年8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3367例行TIP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1)TIPS技术无难度情况.(2)TIPS技术有难度情况(技术难点原因及解决方案).(3)再次介入中情况.(4)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变化.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TIPS技术无难度情况:3367例行TIPS患者中,1963例技术无难度,其中1031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联合应用,19例同时与间接门静脉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联合应用,913例直接行TIPS.(2)TIPS技术有难度情况:3367例行TIPS患者中,1404例技术有难度,其中肝内门静脉主要分支直径≤5mm404例、肝静脉全程完全闭塞77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93例、门静脉闭塞合并粗大侧支19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完全闭塞性血栓或癌栓142例、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与肝内门静脉主要分支空间关系不合理176例、肝内门静脉主要分支在肝外(肝裂增宽、肝部分切除后等)251例、肝内胆管扩张78例、其他情况64例(肝脏明显小、肝囊肿、多囊肝、肝硬化严重、肝巨大肿瘤、肝静脉段下腔静脉完全闭塞等).其中896例患者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联合应用,480例同时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与经皮肝穿刺联合应用,7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经皮脾穿刺联合应用,9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经股静脉穿刺联合应用,12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经皮肝穿刺、经皮脾穿刺联合应用.(3)再次介入中情况:3367例患者中,1035例行再次介入治疗,其中126例技术有难度.126例患者中支架上端“盖帽”32例,应用RUPS-100穿刺针穿刺支架上端;支架开口部位与下腔静脉形成的角度较大56例,其中27例应用导引导管辅助,18例应用RUPS-100的金属�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脑室-腹腔分流(V-P)治疗外伤性脑积水(PTH)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PTH行V—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效果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患者年龄、颅内压(ICP)等的关系。结果33例V-P术前GOS2分和3分患者术后6个月22例GOS有进步,18例术前GOS4分患者术后6个月只有6例有进步。V—P术前的GOS与手术效果明显相关,GOS3分及以下患者的预后较GOS4分患者的预后好(P〈0.05)。GOS提高患者与未提高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ICP对手术效果无影响(P〉O.05)。结论V—P可以改善PTH患者的预后,术前的GOS可以作为V—P效果的预测指标。

  • 标签: 脑损伤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TIPS)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我院80例行TIP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及通气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自主通气组及局部麻醉组。对比四组的中各项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及DSA图像质量,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四组中DSA图像质量。结果四组患者中各项生命体征的无差异(P>0.05);疼痛程度方面,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及自主通气组无差异(P>0.05),局部麻醉组的疼痛程度重于其他三组(P<0.05);DSA图像质量方面,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及自主通气组无差异(P>0.05),局部麻醉组的图像质量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将静脉麻醉应用于TIPS中可减少患者中疼苦,提高中DSA图像质量,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麻醉 TIPS术 机械辅助通气 气管导管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