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外伤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为研究时间,择取脑外伤样本共30例,以治疗方案差异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优先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间隔3-6个月行颅骨修补,研究组患者行同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术后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同期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临床疗效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 标签: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骨修补术 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脑积水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运用侧脑室腹腔分流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侧脑室腹腔分流在治疗脑积水患者中的作用展开探究,所纳入患者为24例,在本院在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所接诊,对该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且在恢复过程中无患者出现较为严重不良反应,整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在对脑积水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以侧脑室腹腔分流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保障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

  • 标签: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VPS)术后并发症的组成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1例行VPS的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及分析其并发症的组成,并对未成年人和成人及分流术前颅脑有手术操作的患者与无操作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14例(19.7%)发生并发症,其中未成年人7例(9.85%),成人7例(9.8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颅脑有手术操作7例(9.85%),颅脑无手术操作7例(9.8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S是治疗脑积水的有效方法,但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未成年人患者和术前颅脑有手术操作的患者更易发生并发症。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患者围手术期予以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行脑室-腹腔分流的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4例,分别予以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与常规基础上的优质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对比参照组有明显降低5.88%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ugDIPS)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及门静脉穿刺靶点的选择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5月至2018年8月应用ugDIPS治疗门脉高压所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门静脉穿刺靶点分为门静脉左支组(n=12)和门静脉右支组(n=17)。分别对两组手术成功率、中并发症发生率、中死亡率、术后症状缓解率、术前及术后的门脉压力进行统计学比较,并使用Kaplan-Meier曲线对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成功实施ugDIPS,手术成功率为96.6%(28/29,1例因中门静脉右支破裂被迫放弃分流),无中死亡病例。两组间手术成功率、中并发症率、中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门脉压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期症状缓解率96.4%(27/28),1例术后仍有消化道出血。两组间术后症状缓解率、围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27例患者获得随访,左支组11例,右支组16例。两组随访期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8.2%(2/11)、12.5%(2/16);再出血率分别为18.2%(2/11)、6.25%(1/16);疾病相关死亡率分别为18.2%(2/11)、18.8%(3/16)。结论ugDIPS在超声引导下由肝内门静脉向肝后段下腔静脉建立门腔分流为可视操作,安全、有效。在分流前可先完成曲张静脉栓塞等断流操作,利于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治疗。门脉穿刺靶点的选择对术后分流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门脉高压 超声引导 肝内门腔分流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5例有自发性脾肾静脉分流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取静脉曲张输入血管离断、脾静脉近端结扎联合或不联合脾切除的手术方法。结果表明,术后胃食管静脉曲张及脾功能亢进症状消失或缓解,肝功能改善。术后发生肺栓塞1例,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本手术使胃食管静脉血经胃-脾-肾静脉分流通道引流至肾静脉,达到了选择性分流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接治的 40例施行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 20例和对照组 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其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积水 室腹腔分流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一例脑脊液耳漏合并鼻咽部脑膜脑膨出病例。男性患儿,头部外伤后反复发作性化脓性脑膜炎,经颞骨CT及MRI检查诊断为脑脊液耳漏,手术修补后1年之内脑膜炎再次反复发作,颅脑MRI水成像检查发现鼻咽部脑膜脑膨出,鼻内镜下手术修补,术后随访9年,未见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脑室腹腔分流与颅骨修补同期手术治疗颅脑损伤伴脑积水的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68 例颅脑损伤伴脑积水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34 ),一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与延期颅骨修补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与延期颅骨修补同期手术治疗(研究组),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 :研究组手术良好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与延期颅骨修补同期手术在颅脑损伤伴脑积水治疗中效果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延期颅骨修补术 颅脑损伤 脑积水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腦室腹腔分流与颅骨修补同期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 100例,并且在所有患者都同意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平均性的分组,要求保证每组 50例患者,并且是随机分组。其中分别用对照和观察对两组进行命名,以对照命名的患者接受的是脑室腹腔分流手术、颅骨修补手术的方式进行分期治疗,以观察进行命名的组别患者则采取的是脑室腹腔分流数与颅骨修补手术进行同期治疗。结果 以观察进行命名的组别患者的 GCS评分为 90.2%,明显高于以对照进行命名的组别患者的 65.8%,同时以观察进行命名的组别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81.2%,明显高于以对照进行命名的组别患者 65.2%,以观察进行命名的组别患者并发症几率 12.4%,低于以对照进行命名的组别患者的 35.2%,这两个组最终能够得出统计学的意义, P<0.05。结论 针对脑外伤的患者,给与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与颅骨修复的手术同期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避免发生二次手术的现象,有效减少并发症,值得医疗机构在根本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颅骨修补;脑外伤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and cran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20, 100 case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all patients agreed, the patients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required to b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The two groups were named by control and observation respectively. The patients named after the control received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operation and skull repair operation for staged treatment, while the patients named by observation took the number of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and cranial repair surgery at the same time. result The GCS score of the group named by observation was 90.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5.8% of the group named after the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group named by observation was 81.2%,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5.2% of the group named after the control.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group named by observation was 12.4%, low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named after the control The two groups were able to obtain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given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surgery and skull repair surgery at the same tim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secondary surgery, effectively reduce complica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use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大池-腹腔分流(LPS)治疗脑室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脑室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取体外可调压LPS,对照组采取侧脑室-腹腔分流(VPS)。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结果术后1年,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PS治疗脑室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效果显著,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交通性脑积水 脑室出血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积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 。方法: 选取脑积水患者进行研究,共 60 例,其中 30 例实施常规护理,视为参照组, 30 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视为研究组,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病率为 3.33% ,参照组为 20.00% , P<0.05 。 结论: 脑积水患者在脑室腹腔分流治疗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预防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患者入院的时间范围为2018年8月到2020年4月,对所有患者通过双盲法随机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为参照组,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组好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脑脊液恢复时间,研究组均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还能够加快患者的脑脊液恢复,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置换 鞘内注射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围手术期中强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94 例 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47 )与观察组( n=47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3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1.28% (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7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2.98% ( P<0.05 )。 结论 在 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围手术期中强化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治疗脾切除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因脾切除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而接受了TIPS治疗的患者33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33例患者TIPS手术成功31例(93.9%),失败2例。成功的患者其门体压力梯度(PPG)从分流前平均23.5±5.9 mmHg下降至分流后平均12.1±3.3 mmHg(P<0.05)。除1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于围手术期死亡外,对手术成功的30例进行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2.5个月)。10例发生分流道失功,其中4例再发消化道出血伴1例死亡、1例再发大量腹水、1例并发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肠梗阻。10例出现显性肝性脑病,其中4例轻度发作经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反复发生3期肝性脑病行分流道限流、5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随访期间除上述6例死亡以外,另有2例因肺部疾病及1例因肝细胞癌死亡。余患者随访期间分流道通畅且未再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术后第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30例患者的平均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TIPS是治疗脾切除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安全且有效的方式。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脾切除术 门体分流术
  • 简介:摘 要:当下,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学者都在关心教育分流问题。如果国家放弃劳动分工制度,所有的教育义务都将丧失。可以说,教育领域的劳动分工制度提供了实现教育价值观的基本机会。目前我们的高等教育正处于普及阶段。在高等教育中,教育分配不均引起了许多问题。

  • 标签: 高等教育 分流 国内外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泵的调压频次及特点,探讨分流泵的调压频次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脑室-腹腔分流的101例患者,根据患者术后调压频次高低分为未调压组、低频调压组(1~2次)和高频调压组(2次以上)。比较高压性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与调压频次的关系,调压原因与调压频次的关系,以及不同调压频次组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101例植入可调压分流管患者中,未调压组34例,低频调压组52例,高频调压组15例。高压性脑积水患者术后低频调压、高频调压比例均高于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调压组患者调压原因中分流不足、分流过度以及磁场干扰所占比例均高于高频调压组,而高频调压组患者因分流异常而调压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术后低频调压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例患者中疗效不佳者共7例,其中低频调压组4例,高频调压组3例。不同调压频次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调压组、低频调压组及高频调压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依次降低。结论66.3%的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需要再次调压治疗,并且高频调压患者疗效不佳比例明显高于低频调压患者,临床需加以重视。

  • 标签: 可调压式分流管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调压频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1例肝癌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纳入32例,单纯介入治疗组按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Child-Pugh分级等与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匹配后纳入29例。观察TIPS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12、24个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和单纯介入治疗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Child-Pugh分级、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巴塞罗那分期、介入治疗方式、肝硬化原因、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症状、伴门静脉癌栓、ALT、T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TIPS手术成功率为100%(32/32),TIPS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症状均缓解,缓解率为100%(32/32)。与TIPS术前相比,TIPS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降低[(36.5±6.9) cmH2O比(25.5±5.6) cmH2O(1 cmH2O=0.098 kPa)],门静脉直径缩小[(15.9±3.5) mm比(13.7±2.7) mm],腹水量减少[腹围(105.6±13.9) cm比(88.0±9.8) cm],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分别为(2.6±0.8)×1012/L比(3.3±1.3)×1012/L、(78.9±15.5) g/L比(108.4±14.6)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6、3.105、10.769、-3.548、-3.869,P均<0.01)。TIPS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为100%(32/32),术后12个月通畅率为94%(30/32),术后24个月通畅率为84%(27/32)。治疗后6、12、24个月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患者的腹水发生率分别为0、3.1%(1/32)、9.4%(3/32),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1%(1/32)、9.4%(3/32)、15.6%(5/32),均低于单纯介入治疗组[分别为13.8%(4/29)、27.6%(8/29)、65.5%(19/29)和20.7%(6/29)、34.5%(10/29)、62.1%(1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24、20.80和4.62、5.72、13.97,P均<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4个月单纯介入治疗组肝性脑病发生率[48.3%(14/29)]高于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21.9%(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30)。Kaplan-Merier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12、24个月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4%(27/32)、53.1%(17/32)]均高于单纯介入治疗组[分别为41.4%(12/29)、13.8%(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5.06,P均<0.05)。联合介入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长于单纯介入治疗组的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1,P=0.001)。结论TIPS联合介入治疗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率。

  • 标签: 肝肿瘤 高血压,门静脉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存活率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