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样腺癌是一种发生于外的具有肝细胞癌样分化特点的高度侵袭性肿瘤,易转移,预后差。原发于胆管的样腺癌罕见,临床诊断中易被忽视。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胆总管并伴有转移的样腺癌,通过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 标签:
  • 简介:十多年来我们对肝脏疾病联合用药物治疗做了些研究,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治疗也做了工作,在保久清治疗脂肪上采用前瞻性科研计划,设计了保久清治疗HBV阳性脂肪108例,并与传统用药保、降脂治疗60例进行对照,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药物治疗 脂肪肝 保肝 胶囊 乙型肝炎病毒 HBV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治疗衰竭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66例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3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实验组加人工血浆置换术。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效果更优,平均住院时间和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治疗衰竭过程中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监测观察和术后完善对治疗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肝衰竭 护理
  • 简介:尽管天气还没完全转暖,但立春后阳气升发.冰雪消融的趋势已经显现。按照中医学五脏与四季的对应关系,春季易使旺,因此从现在开始.护之战就要打响了。

  • 标签: 护肝 红茶 养肝 对应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乙肝衰竭患者在进行人工治疗过程中开展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观察的形式开展探究,选入2020年2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进行人工治疗的乙肝衰竭患者100例为对象,按照数表随机排序并分组的方式均分对照组(50例)治疗过程中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接受综合性护理支持。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干预前两组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肝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治疗期间患者心理状态,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在进行人工治疗过程中接受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肝功能,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有助于患者恢复。

  • 标签: 人工肝治疗 乙肝肝衰竭 综合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拓展芪胶升白胶囊在临床的应用,探究其保效果。方法:90只小白鼠分成健康对照组、护肝片组、病理模型组、胶囊组,采用不同的饲喂方法,饲养7d后处死小白鼠,计算体指数,在组间做对比分析。结果:模型组CCl4小鼠ALT、AST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胶囊组有助于降低体指数,SOD活性与GSH含量更高,和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GSH-ST含量明显降低(P<0.05),胶囊高、低剂量组GSH-S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芪胶升白胶囊有保、护的功效,可以尝试用其治疗部分肝病。

  • 标签: []芪胶升白胶囊 保肝 护肝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优质护理应用于人工血浆置换术治疗衰竭患者时的效果。方法:50例患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治疗期内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优质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比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低于对照组的36.00%(P值<0.05);②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4.00%(P值<0.05)。结论:综合优质护理应用于人工血浆置换术治疗衰竭患者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 标签: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肝衰竭 综合优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半联合动脉切除治疗三种类型门胆管癌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我院外科科室收治的45例采用半联合动脉切除疗法,对三种类型的门胆管癌进行临床研究,通过观察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12例患者的左半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16例患者的右半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10例患者的左三叶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7例患者的联合尾状叶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在45例患者的手术中,所有患者均切除动脉。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依据癌化程度和细胞特性将其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级癌症,其中高分化癌症占23例,中分化癌症占13例,低分化癌症占9例。这45例患者均采用半联合动脉切除法进行治疗,有1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总治疗病例的26.67%。结论半联合动脉切除治疗三种类型门胆管癌具有较高的根治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肝动脉切除 三种类型肝门胆管癌 疗效
  • 简介:摘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脏肿瘤最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在完全无门血流阻断下行叶、段切除术治疗的32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完全无门血流阻断下行叶、段切除的临床方法及BiClamp®钳应用体会。32例患者均在BiClamp®钳辅助下成功实施完全无门血流阻断叶、段切除术,术后均无出血、胆瘘及衰竭。结果表明完全无门血流阻断下采用BiClamp®钳辅助行叶、段切除安全有效。

  • 标签:
  • 简介:仓颉造字,繁衍了数千年汉语文明的生生不息,也镌刻出一个“”字所赋予的至简大道。《说文》有云:“,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一撇一捺,屹立成凛然于尘世的一臂一胫,人生智慧方跃然其上。

  • 标签: “人”字 人生智慧 《说文》 天地之性
  • 简介:<正>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的重要职责就是相信、依靠、发展,想尽一切方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进一步有效启动育人工程,我认为其中的要义就是:懂、识、提升。其中懂是基础,识是关键,提升是目的。所谓懂就是懂得尊重人、相信人和理解人,即对教师自我身份、价值、尊严的认同与尊重。现在中小学教师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教师

  • 标签: 识人 育人工程 职业目标 兴趣特长 《中国教育报》 职业倦怠
  • 简介:目的探讨核受体LXRs激动剂T0901317表皮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T0901317(1.0、10.0、20.0μmol/L)作用SCL-1细胞24、48、72h后细胞增殖率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核受体激动剂对SCL-1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核受体激动剂对细胞周期相关因子PCNA、p21、p27、CCND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T0901317可明显抑制SCL-1细胞增殖,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核受体激动剂作用于细胞株后,SCL-1细胞的G1期百分率上升,而S期、G2期百分率下降;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导致细胞周期因子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而其他细胞周期相关因子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核受体LXRs激动剂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周期调节负性因子p21的表达,导致细胞周期静息甚至停滞于G1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 标签: 鳞状细胞 SCL-1细胞 LXRs P21 G1期阻滞
  • 简介:目的:FB2是新型Abl/Scr双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拟用于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本研究选择大鼠和微粒体体外温孵系统,应用特异性探针底物法/抑制剂法,探讨参与FB2代谢的主要CYP450s以及FB2对CYP450s的抑制作用。

  • 标签: CYP450同工酶 人肝微粒体 相互作用 大鼠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CYP450s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亚砷酸钠(NaAsO2)对星状细胞(LX-2细胞)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Beclin-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LX-2细胞,使用红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蛋白-LC3(RFP-GFP-LC3)慢病毒稳定感染LX-2细胞,流式细胞术进行筛选和感染率测定。采用成组设计,用不同浓度NaAsO2[μmol/L:5.00(感染+高砷剂量组)、0.50(感染+中砷剂量组)、0.05(感染+低砷剂量组)、0.00(感染组)]孵育稳定感染LX-2细胞,构建体外纤维化模型,同时设立空白组。采用CCK-8法检测NaAsO2对LX-2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LC3、Beclin-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FP-GFP-LC3慢病毒稳定感染LX-2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测定RFP、GFP荧光,感染率在70%左右,荧光显微镜下观测RFP和GFP的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稳定感染细胞株建立成功。NaAsO2处理24、48、72 h,与空白组比较,感染组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余各剂量组细胞活性均下降(P均< 0.05)。各组间LC3、Beclin-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7.450、11.084,11.294、11.745,31.635、12.130,P均< 0.05)。LC3 mRNA水平,感染组、感染+高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20.09 ± 6.50、36.57 ± 9.68、14.19 ± 6.17)高于空白组(1.25 ± 0.21,P均< 0.05),感染+高砷剂量组高于感染组(P < 0.05);Beclin-1 mRNA水平,各组(22.46 ± 0.66、13.38 ± 2.27、20.80 ± 6.95、24.31 ± 7.09)高于空白组(1.10 ± 0.53,P均< 0.05);α-SMA mRNA水平,感染+高砷剂量组、感染+中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1.07 ± 0.27、1.65 ± 0.17、1.73 ± 0.26)高于空白组(0.60 ± 0.11)、感染组(0.31 ± 0.09,P均< 0.05)。LC3蛋白表达,感染组、感染+中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0.20 ± 0.06、0.15 ± 0.00、0.16 ± 0.01)高于空白组(0.04 ± 0.01,P均< 0.05);Beclin-1蛋白表达,感染+中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0.83 ± 0.03、1.20 ± 0.02)高于空白组(0.25 ± 0.01,P均< 0.05),感染+低砷剂量组高于感染组(0.53 ± 0.03,P < 0.05);α-SMA蛋白表达,感染+中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0.78 ± 0.10、0.68 ± 0.06)高于空白组(0.40 ± 0.07)、感染组(0.48 ± 0.04,P均< 0.05)。结论NaAsO2可能通过促进LX-2细胞自噬水平影响砷致纤维化过程。

  • 标签: 亚砷酸盐类 肝星状细胞 自噬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阿米巴肠病常并发阿米巴脓肿,国内临床资料约占1.8~10%,亦有高达46%者,国外尸检材料为10~59%。近年由于有效的药物与必要时加用准确超声导引下抽脓,病情已不难控制。起病较缓慢,病情较长,可有高热,不规则发热,盗汗。目的讨论阿米巴性脓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有效的药物与必要时加用准确超声导引下抽脓,病情已不难控制。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32岁。发热1周入院。发热多出现在凌晨2时至5时.体温39~10℃.有时自行缓解.有时需用药物退热.曾在门诊不规则抗炎治疗5d无缓解。入院时,伴有盗汗、区疼痛、四肢无力、食欲下降。病程中.无咽喉痛、无咳嗽、咳痰、咯血、无腹泻等症状。体检:全身淋巴结无肿大、两侧肺呼吸音正常,心率86次/min,腹部软,肝脏在右肋缘下2cm触及,质中,腹水征阴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9×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32,血红蛋白9.9g/L,血沉63mm/h,肾功能正常,血清胎甲球蛋白正常、心电图正常。胸部X光检查未发现肺结核,B超检查示肝脏“多发低回声区”。CT增强扫描示“实质性占位可能”,初步考虑“转移性肝癌”。立即行穿刺检查并送病理检查,同时应用三代头孢霉素抗炎、退热.能量合剂等对症治疗,住院3d后病情仍无好转,住院期间观察到盗汗明显,考虑血沉增高,

  • 标签: 肝结核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