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结核药损害前后应用保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中的8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相同方案化疗,方案为2HRZE/4HR,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先实施化疗,在患者有肝功能异常表现后应用保药进行治疗一直到疗程结束,观察组40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服用保药一直到疗程结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0%,化疗中断率为5%,化疗方案调整率为2.5%,初治成功率95%,均优于对照组30%、20%、17.5%、80%,P<0.05。结论针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同时应用保药治疗,能够减轻患者肝脏被抗结核病药物损伤的程度,有助于减少非必要性停药,保证更高的化疗成功率。

  • 标签: 抗结核药 肝损害 保肝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法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门诊中医科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分别给予血脂康胶囊、柔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血脂及体重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BMI、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柔肝法 非酒精性脂肪肝 疗效 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治疗血管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实施的18例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应用腹腔镜完成手术。血管瘤平均直径为7.6(5.5-14)cm,手术时间为(121±44)min。13例患者术中选择性半阻断,术中平均出血量283(60-9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6-12)d。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1例患者并发胸腔积液,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掌握半血流阻断技术,选择正确的实质离断平面,合理应用离断实质器械,腹腔镜血管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血管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叶切除手术时,创面的处理是非常棘手的问题。2001年9月——2002年5月,我院肝胆外科共施行了各种叶切除手术19例,采用创面对拢缝合加大网膜捆绑覆盖的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 标签: 创面 处理体会 肝切除 肝叶切除 手术 大网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准切除术治疗复杂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的80例复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精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用传统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与术后复发比对照组少,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切除术相比,精准切除术在复杂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更显著的疗效。

  • 标签: 精准肝切除术 复杂肝肿瘤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护宁片防治抗精神病药致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将204例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护宁片及葡醛内酯片治疗8周,观察第4、8、20周末临床症状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在治疗后第48、周末,ALT、AST、GGT及恢复正常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0周末,ALT、AST、GGT及恢复正常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宁片具有明显的防治抗精神病药致肝功能异常的疗效,相比于葡醛内酯疗效更稳定。

  • 标签: 护肝宁片 抗精神病药 肝功能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右后叶切除治疗肿瘤临床价值。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从2019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入的肿瘤患者中选取,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获得80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腹右后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右后叶切除术。对临床手术指标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对比,观察组均更优,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右后叶切除治疗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 标签: []腹腔镜 肝右后叶切除术 肝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当前临床在进行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人工血浆置换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疗效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行分析。方法 筛选2020.3-2021.2期间进入我院接受衰竭治疗的患者共计60例,采取一般抽样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30例患者。在为两组患者提供临床治疗上,普通组采取的是一般常规临床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的是人工血浆置换治疗方案。针对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衰竭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和评价,并针对患者在进行衰竭治疗过程中,患者只治疗效果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在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治疗后,普通组相较于观察组患者而言,在衰竭治疗上,有更低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比对存在P

  • 标签: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肝衰竭 治疗方案 疗效 影响要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右后叶切除治疗肿瘤临床价值。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从2019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入的肿瘤患者中选取,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获得80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腹右后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右后叶切除术。对临床手术指标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对比,观察组均更优,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右后叶切除治疗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 标签: []腹腔镜 肝右后叶切除术 肝肿瘤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熬夜、化学制剂、中药的不当使用、酒精的不当食用等,使得衰竭的情况日益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鉴于肝功能强大的恢复机制,目前,利用人工支持来治疗衰竭患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非生物型人工的治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与运用起来,而对于生物型人工和混合型人工的推广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有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地研究与探索其具体情况,以此来更好地服务于衰竭患者,暂缓他们的衰竭程度。

  • 标签: 人工肝支持系统 肝衰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患者采用降脂理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6例脂肪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降脂理汤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口腻口苦、口干、倦怠乏力以及胸肋胀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脂肪肝 降脂理肝汤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内胆管结石实施手术联合段叶切除治疗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以2021.01~2022.10为期限,受试对象为60例内胆管结石病例,研究方式为随机分组,病例为30例/组,以甲乙作为组名。甲组以药物治疗为主,乙组以手术联合段叶切除治疗为主。比对疗效水平及复发情况。结果:比对疗效水平,显示为乙组病例总体为96.67%高于甲组病例73.33%(P<0.05)。比对复发情况,显示为乙组病例占比为3.33%低于甲组病例23.33%%(P<0.05)。结论:临床内胆管结石实施手术联合段叶切除治疗后,可对患者病情和症状予以显著改善,且可降低复发风险,保障长期预后,可积极推广和广泛借鉴。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肝段叶切除 手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疾病负担的加重,肝功能受损导致衰竭的患者逐渐增加。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肝移植等,然而,这些方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效果有限或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人工作为一种替代性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可以模拟肝脏的功能,对血液进行清洁、排毒和药物代谢等处理,从而帮助衰竭患者度过危险期,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肝衰竭 人工肝 生物体外支持系统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2*值评价不同程度兔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及其对部分切除术后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和不同热缺血时间组,均行尾叶切除术。各组分别于再灌注6 h、3 d、7 d、14 d、30 d进行常规MR及BOLD MRI扫描。测量并计算R2*值及再生率(LRR)。30 d扫描结束后检测兔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冻存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水平,并获取病理切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估各组不同随访时间、不同热缺血时间的R2*值、LRR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R2*值与LRR及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随访时间和不同热缺血时间的交互作用(F = 24.600,P < 0.001)及两者的单独效应对R2*值的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不同随访时间和不同热缺血时间的交互作用对LRR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925,P = 0.528),但二者对LRR的主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同一随访时间,除热缺血40 min组外,R2*值与LRR均呈显著正相关(术后3、7、14、30 d r值分别为0.510、0.681、0.612、0.541,P值均< 0.05)。同一热缺血时间,R2*值与LRR均呈显著负相关(热缺血0、10、20、30、40 min r值分别为-0.800、-0.852、-0.893、-0.648、-0.853,P值均< 0.05)。术后30 d R2*值与各生化指标无相关关系(P值均> 0.05)。结论R2*值可无创、定量评价兔WIRI的微观结构改变及其对部分切除术后再生的影响。一定程度的WIRI(≤30 min)对兔肝部分切除术后再生具有促进作用,且热缺血时间越长,促进作用越明显;超过30 min促进作用明显减低。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再生 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