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两汉《诗》学,主要有今文《鲁》、《韩》、《齐》三家和古文《毛诗》一家。《毛诗》曾先后被河问献王和王莽短时间地立为博士,今文三家则自开创者起就被朝廷立为博士,宣帝时进而一道列为朝廷官学。一经数家而非出同门,这在西汉是绝无仅有的。西汉皇帝为刻意维持这种历史传统和争鸣局面,大都兼而习之,或至少学习三家中两家,如昭帝习《韩诗》、《鲁诗》,元帝习《鲁诗》、《齐诗》,成帝习《齐诗》,哀帝习《鲁诗》、《齐诗》。从其取舍不难看出,三家《诗》地位在西汉并没有高低之别。这一长达二百年学术平衡。

  • 标签: 朝廷 王莽 西汉 今文 两汉 东汉
  • 简介:摘要:海外汉学界基于特殊视角,对《周易》有很独特理解,以史华慈为例,他认为在占筮实践中,《周易》逐渐由窥测神意工具转变成了万事万物及其变动象征体系,借助于此我们可以在变动情境中采取合理行动。《周易》思维体系背后预设是一种“相关性宇宙论”,这种宇宙论表明了人在理解和控制世界上逐步增长自信。《周易》本是为世俗成败提供启示工具,但是儒者在解释和运用《周易》时,由于只对“每种具体情境所需道德姿态感兴趣”,因之将其与儒家结合起来,并且展现了一种不同形态儒学。史华慈之所以对《周易》有这样独特解读,是立足于其特定问题意识和知识背景。对史华慈《周易》解读反思,有助于推动易学研究发展。

  • 标签: 史华慈 汉学 《周易》 占筮 相关性宇宙论
  • 简介:当代管理理论多样纷呈,但真正对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哲学审视成果并不多见。丹麦管理哲学家科克比管理哲学理论提出了彻底规范视角,认为超越于普通社会规范之外“绝对”或“第四者”是领导或管理实践最高尺度,现代社会中,领导者除了需要具备智慧、节制、勇敢、正义四种主要美德之外,还需要形成深思明辨、热情愉悦、耐力、预见力、直觉力、助力等六种具体美德。科克比理论开拓了管理哲学研究视野,具有重要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彻底规范性 管理 领导 第四者 美德
  • 简介:行动哲学力图为人类作为理性动物所特有的行为提供一个说明。尽管相关讨论至少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但作为哲学一个分支,它直到20世纪中叶才诞生。由于一系列重要哲学问题或主题,例如意图、意向性、自由意志、行动者自主性、实践理性、道德责任等均与之密切相关,所以行动哲学迅速发展起来。

  • 标签: 哲学问题 道德责任 意图 形上学 能力 20世纪中叶
  • 简介:面对佛道之学挑战,宋初儒者认识到必须弥补儒学心性论缺陷,建立起与佛道之学相颉颃心性理论。为此,他们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心性论领域,展开心性理论探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中庸》、《孟子》逐渐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论语》地位也进一步提高,《四书》成为儒家重要思想学术资源,不同思想倾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四书》进行了阐释、利用与发挥,形成了各具特色《四书》学。

  • 标签: 《四书》学 心性之学 宋代 北宋 心性理论 《大学》
  • 简介:陶渊明对《周易》习纳反映在其诗文中透显天地之运、三才之道及乐天知命等方面。于诗文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引用卦名、爻辞、系辞,以及引用易学人物、史事、著作等。结合时代背景、学术思潮,考察陶子父祖师友、朋辈侪流等因素,得知诗人习《易》自有渊源,对进而钩沉易学在东晋传播情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陶渊明 《周易》 东晋 易学传播
  • 简介:从“理论哲学”转向“实践哲学”所带来一个重大思想成果在于,长期主导哲学“特权主义”与“贵族主义”欲求将走向终结,哲学将从“专横”走向“民主”。这是哲学在精神品格和气质上所发生根本性转变。哲学“特权主义欲求”与“贵族心态”始于摆脱“有限”与“卑微”、寻求“无限”和“超越”“高贵精神”,但由于它所坚执控制论思想倾向与排他性价值取向,“高贵野蛮”构成其深层精神底色。推动哲学走向“民主化”已然成为现当代哲学重大趋势。

  • 标签: 哲学精神 民主化 维度 现代 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什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一书,试图对马克思理论作出人道主义解读。马尔库什在该书中对马克思“人本质”概念解读具有三个维度:一是以劳动为切入点,说明人是普遍自然存在;二是通过对社会性和意识以及体现在其中普遍性探讨,说明人是社会、有意识存在;三是指出人本质具有历史性,以及人本质只有在人与社会辩证统一中才能不断实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人的本质 解读 概念 马克思理论 60年代
  • 简介:企业网络治理机制是保证网络问企业有序运作前提。和科层组织治理机制不同,企业网络治理主要是靠非正式机制,即所谓网络机制。本文从关系性嵌入、专用性投资以及联合制裁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阐释。本文结论是,企业网络中特有的治理机制是导致企业网络竞争优势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企业网络 治理机制 关系性嵌入 专用性投资 联合制裁
  • 简介:<正>在我国旧传统思维中,孔子周维方式和哲学观点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它对今天人们思维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现就孔子守旧边际平衡思维方式及其影响,谈点看法。孔子政治伦理思想和守旧边际平衡思维方式对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民族有着巨大影响,在一定历史时期,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思维方法。现就这一问题作些分析。

  • 标签: 边际平衡 孔子 思维方式 现代社会 《论语》 王权主义
  • 简介:摘要:阳明两大弟子钱德洪、王畿对四句教颇持歧解,后人因此持续对“无善无恶”进行若干辩论。黄宗羲较支持钱德洪,牟宗三则倾向于王畿。然考察《传习录》,另有一组渐顿、本体工夫对比,即阳明“心即理”与朱熹“格物穷理”之说,而这其实才是阳明阐发良知学基源问题。对照之下,钱德洪理解显然近于此说,而较不契于阳明晚期以无善无恶说良知说法。同时,阳明良知除了心性本体之外,另有存有本体意义。从对“恶”处理来看,两者之间显见差异。从心性本体而言,恶来源是外在、后天。但从存有本体而言,就不能说另有外来障蔽;于是,恶便成为自身异化。对此一问题,阳明本身并未有解,牟先生则藉由《大乘起信论》“依于一心有二门”理论模型说解之。不过,我们认为《大乘起信论》之说与“无善无恶是谓至善”并不相同。同时,再比对钱、王之说,二人虽也有“心无一善”说法,但前者乃是指“不心外求理”,后者则是指“空洞无一物”,显然对良知本体理解颇不相侔。准此可知,阳明良知教当有前后期之差异,而后期在道德之外,明显另具佛、道二家超越善恶、超越道德之意义。

  • 标签: 良知 存有 本体 无善无恶 至善无恶
  • 简介:书籍自有书籍命运.张一兵教授写(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和(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两本书两种命运,很令人玩味.只是作者写给自己一本书,原以为写均匀之后就被埋在书架深处落灰,谁知却引发了一场小规模批判.反倒是(以下简称)一书落得了"万马齐喑"境遇.我不禁联想起当年资产阶级怎么对付马克思:先是企图用沉默封杀,后来发觉不济事,才又开始批判.这种联想未免牵强,但是成为一个"没有读者文本"①,是一个不争事实.

  • 标签: 经济学语境 哲学解码 张一兵 《无调式的辩证想象》 阿多诺
  • 简介:儒教讨论最要紧之处,是它关系主义模式,难以为人们所认识。基于这种关系不同表达方式,随即就有相应关系——信仰结构,表达出个人精神关怀,表达出普遍王权合法性证明形式,表达为圣人正义强制性要求,甚至可以表达出儒教信仰王权垄断特征。

  • 标签: 关系主义 儒教 信仰结构 合法性证明 精神关怀 垄断特征
  • 简介:从道德视角来审视,慈善包含着丰富价值理念和人文诉求,体现了对生命和人价值敬畏。慈善之爱表现了关注人生命和价值的人道精神;展现了一切从人现实需要出发,关爱所有人博爱情怀;体现了超越一切功利考量无私奉献精神;折射了从动物到人伟大历史进步。

  • 标签: 慈善 人道精神 道德精神 价值理念 无私奉献精神 社会保障
  • 简介:动与行同义。《周易·系辞》上说:“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周易》中有“天行”,有“终则有始”、“消息盈虚”、“反复其道”等特点。“利涉大川”属于“天行”。行动合于天时,故日“时行”。动而合于天道,故日“中行”。又有“志行”与“独行”,守道不回之义。“果行”指勇决。“上行”指遵循天理。另外,还有“说行”与“安行”,皆与“吉行”同义。

  • 标签: 周易 阴阳 规律
  • 简介:《周易》原为卜筮之书,以知来藏往、本隐之显来预测吉凶、趋利避害,包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在进退存亡、仕隐出处这一问题上,从蛊、遁诸卦中可以看出“与时偕行”出处观念。先秦原始儒家在此基础上,对《周易》中隐逸行为动机进行了道德化阐释,将其归结于一种真诚道德自觉和抗议精神,体现了儒家在道统与政统之间所始终坚持一贯张力,以及不愿同流合污崇高道德气节和独立不屈政治不合作态度。这对后世中国知识分子出处、进退观念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

  • 标签: 隐逸 出处
  • 简介:<正>荀子是先秦杰出唯物主义哲学家。他解诸子之蔽,取百家之长,建立了集大成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在很多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荀子还非常注重论兵。荀子兵学思想十分丰富,从中可以看到儒家一脉相承观点,也可以看到在新形势下对传统思想发展、充实,显示着荀子自己特色。

  • 标签: 荀子 兵学思想 富国强兵 富国富民思想 孙子兵法 新形势
  • 简介:<正>谁是《周易》作者?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谈清楚,需要多占些篇幅,作较详细地说明。今传本《周易》,从表面来看,是一部书。然而里边有经,有传。在经里,又有八卦、重卦、卦辞、爻辞问题。这些东西都是何人所作,向来就有不同说法。在传里,一般说有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亦称《十

  • 标签: 周易 六十四卦 天之道 系辞 圣人 序卦
  • 简介:<正>“侈靡”真意到底是什么?巫宝三同志说:“侈靡就是奢侈,就是剥削阶级用豪华方式消费社会产品”(《〈侈靡篇〉经济思想和写作时代》,《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5期)。姜旭朝同志进一步认为“侈靡”是中国消费思想史上一种消费观,“从先秦时代起,侈靡消费观第一次在《管子》中得到阐述后,一直作为正统消费观——崇俭观‘异端’而存在着”(《〈管子〉侈靡观:中国传统崇俭消费观“异端”》,《管子学刊》1988年,

  • 标签: 侈靡 消费观 经济思想 管子 高消费 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