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IL-17是已发现的30余种白细胞介素之一,在多种生物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IL-17可以导致炎症的发生。但在病理条件下,IL-17对多种肿瘤也具有促进作用。肝细胞是肝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展快、预后差、易转移,且肿瘤微环境中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这些生物学特性提示肝癌的发生、发展与IL-17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IL-17可以通多种途径来影响肝细胞的生长、发展和自噬。如通过AKT/IL-6/JAK2/STAT3信号通路和miR-383/STAT3轴促进肝细胞生长、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来促进肝细胞转移、通过NF-κB途径增强PIAS1的表达来抑制IFN-γ的抗肿瘤作用,以及通过抑制Bcl2-Beclin1中的Bcl2降解来抑制肝细胞细胞的自噬。本文就IL-17在肝细胞中发病机制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7 癌,肝细胞 STAT3转录因子 NF-κB
  • 简介:摘要中国肝细胞发病人数占全球50%左右,其疾病负担仍呈上升趋势。积极做细肝细胞全程多学科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总体预后,进而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之提高肝癌总体生存率15%的目标。肝细胞规范化诊疗涉及到肝癌诊疗多个关键环节,如明确肝癌诊断,合理选择治疗方式,精准的术后辅助治疗以及复发的监测等。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是实现肝细胞全程多学科规范化管理的关键举措。笔者结合所在单位MDT诊疗经验,就肝细胞全程多学科规范化管理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 标签: 癌,肝细胞 全程管理 规范化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 简介:摘要肝细胞(以下简称肝癌)存在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的痛点。转化和新辅助治疗是改善肝癌患者长期预后的有效策略。随着临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以及不断涌现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肝癌转化和新辅助治疗迎来高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新挑战。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以及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探讨肝癌转化和新辅助治疗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

  • 标签: 肝肿瘤 手术切除 转化治疗 新辅助治疗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切除术对中国肝癌分期(CNLC)-Ⅱ期肝细胞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美国SEER数据库中2004年至2015年符合CNLC-Ⅱ期的肝细胞患者数据。共纳入3 764例患者,年龄范围18~93岁,年龄(64±11)岁,男性2 935例,女性829例。其中非手术治疗患者2 825例,肝切除手术患者510例,局部消融治疗患者429例。通过绘制Kaplan-Meier曲线、倾向评分匹配分析以及亚组分析,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总体生存(OS)和癌症相关生存(CSS)的影响,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果肝切除手术组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3%、51.9%和34.0%,显著高于局部消融组的71.7%、34.8%和24.9%(χ2=18.50,P<0.001),以及非手术组的46.8%、16.1%和8.4%(χ2=276.0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肝切除手术组患者的1、3、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分别为80.2%、58.9%和41.8%,也显著高于局部消融组的75.9%、42.8%和32.6%(χ2=15.20,P<0.001),以及非手术组的52.3%、21.5%和12.7%(χ2=245.0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肿瘤长径、化疗、病理分级、甲胎蛋白以及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倾向评分匹配分析进一步证实肝切除术相对于非手术治疗能够改善CNLC-Ⅱ期患者的预后,中位OS分别为52个月(95%CI:38~60)和10个月(95%CI:7~16),中位CSS分别为59个月(95%CI:44~77)和11个月(95%CI: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当肿瘤最大径超过10.0 cm时,手术切除并不能使患者生存获益。结论肝切除手术能够改善CNLC-Ⅱ期肝细胞患者的OS和CSS。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中国肝癌分期 总体生存期 癌症相关生存期
  • 作者: 李林蔓 吕子成 冯浩 夏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上海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上海 200127 上海市器官移植研究所,上海 200127 上海市器官移植与免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127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治疗肝细胞的最佳方法之一,移植肿瘤学理念的提出为肝细胞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带来新的思路。在过去,手术成功率和围术期安全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随着肝细胞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推广,治疗的重心逐渐偏移到癌症治疗及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上。不同类型的患者肝移植的预后可能会有所不同,因而应对肝细胞肝移植的患者进行细化分层和差异化的治疗路径,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文将肝细胞肝移植患者分为符合移植标准的原发性肝细胞、肝切除术后复发的肝细胞和降期或新辅助治疗后的肝细胞患者。精细分层和分类管理是移植肿瘤学全过程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必经路径。

  • 标签: 肝肿瘤 肿瘤移植 肝移植 肝细胞癌 分层管理 全过程管理
  • 简介:摘要肝细胞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但经常复发,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微血管侵犯相关。因此,寻找一种无创的术前预测微血管侵犯的方法对于指导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等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多序列、多模态成像以及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术前无创性地预测肝细胞的微血管侵犯成为可能并极具发展前景,本文将主要就此方面展开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螺旋CT克服了常规CT一些固有的缺点,使肝脏CT检查出现了质的飞跃。螺旋CT扫描的一般优势①容积式扫描和采样,一次屏息即可完成全肝扫描,避免了漏检和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和层面跳动等缺点;②扫描结束后可行任意间隔进行重建,有利于小病灶的检出,并可克服部分容积效应。螺旋CT肝脏扫描的最主要优点为其扫描速度极快,可选择任意时相进行连续扫描。如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或者单相或者双相甚至多相扫描,经大量的临床实践,目前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已成为肝脏占位病灶尤其肝癌检查的主要方法,并列为常规。

  • 标签:
  • 简介:摘要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掀起肿瘤治疗的革命,多种ICIs治疗肝细胞的早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迎来了肝细胞的免疫治疗时代。近来一项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疗效和安全性优于标准治疗,有望成为肝细胞新的一线标准治疗。目前ICIs联合放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及局部治疗的研究正在全世界开展,将进一步刷新肝细胞系统治疗的格局。

  • 标签: 肝肿瘤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联合治疗 进展
  • 简介:外科手术包括肝移植是肝细胞肝癌(HCC)唯一可能治愈的方式.但是,HCC的高复发率使患者难以长期生存.准确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和预后对指导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肿瘤形成的机制研究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遗传和分子标志物被发现.这些标志物不仅使HCC患者预后判断更准确,并且可能成为HCC潜在的治疗靶点.综述HCC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评述.

  • 标签: 肝肿瘤 分子标志物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的CT影像,探讨CT诊断在诊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的CT表现。结果100例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均不同程度显示将患者肝细胞癌病灶可以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可见肝癌严重者病灶数目较CT检查增多、巨块型肝细胞伴子灶较CT检查增多,不同影像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CT增强扫描检查显示在动脉期病灶较正常肝实质明显强化,实质期病灶密度迅速减低且低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结论患者的CT影像可以作为预测切除手术可行性以及手术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CT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PIVKA-Ⅱ、AFP检测对肝细胞的诊断作用。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的原发性肝细胞患者(肝癌组),乙肝携带患者(AsC组)、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LC组),非肝癌肿瘤患者(对照组),各30例,均测定PIVKA-Ⅱ、AFP水平,比对单一指标和联合检测的检出情况。结果:肝癌组PIVKA-Ⅱ、AFP水平显著高于AsC组、LC组、对照组,P<0.05;PIVKA-Ⅱ与AFP联合的检测灵敏度82.03%、特异性97.03%、阳性预测值93.22%、阴性预测值92.32%均显著高于PIVKA-Ⅱ、AFP,P<0.05;。结论:肝细胞诊断中,PIVKA-Ⅱ与AFP联合检测应用价值高,可提高检出率,推荐推广。

  • 标签: 肝细胞癌 PIVKA-Ⅱ AFP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和饮食作息的变化,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医疗领域当中,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自身的寿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为此,通过应用有效的诊断技术,可以对患者的肝细胞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对医疗工作提供较多的参考和指导。文章针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细胞中的应用展开讨论,现做如下综述。

  • 标签: 磁共振 成像技术 肝细胞癌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是肝细胞非手术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手段,能提高肝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准确的评价肝细胞TACE联合RFA术后疗效,对下一步制定治疗方案、把握治疗时机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不同影像学方法对TACE联合RFA治疗肝细胞的疗效评价,同时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为临床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把握治疗时机,提供充分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肝细胞癌 栓塞 射频消融 医学影像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糖尿病与肝细胞均是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大量研究证实糖尿病与肝细胞发病密不可分,主要原因包括胰岛素抵抗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失衡、活性氧簇增加以及脂肪因子分泌紊乱,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也有可能继发糖尿病。本文就两种疾病共同发病机制及联系进行综述,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糖尿病,2型 肝细胞癌 胰岛素抵抗 脂肪因子 肝炎病毒
  • 简介:探讨肝细胞(HCC)组织中唾液酸化LewisX(SLeX)和纤黏连蛋白(FN)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plus二步法对HCC组织140例、旁肝组织30例、正常肝组织10例进行SLeX和FN蛋白表达检测,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SLeX在HCC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低分化、有转移和5年死亡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无转移和5年生存患者;FN在HCC组织中阳性率显著低于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低分化、有转移和5年死亡患者阳性率显著低于高分化、无转移和5年生存患者。SLeX与F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H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 标签: 肝细胞癌 SLEX FN 浸润 转移
  • 简介:肝细胞(HCC)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CT灌注扫描和MR弥散成像是两种最常见的刻画肝细胞结构功能特征的成像方式.CT灌注扫描能够有效提供肝内肿块的血供特征,判定肝动脉和门脉系统供血的比例,反映肿块的良恶性.MR弥散成像通过对肿块内水分子弥散特征的刻画,反映肿块内细胞组织结构的紊乱程度,从而提示肿块的良恶性.通过对既往的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回顾发现,CT灌注扫描和MR弥散成像对肝细胞的发现、定性及治疗响应的评估均有重要价值.这些多参数成像方法对诊断和评估预后提供了更多信息.

  • 标签: 肝细胞癌 CT灌注成像 MR弥散成像 微结构 血供特征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能够清晰的呈现出多种疾病的病理进展和病灶特征。在肝细胞的临床诊断中,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T1/T2信号强度、内部信号改变以及包膜形态,准确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同时可以发现病灶中的脂肪变、出血、坏死以及钙化等情况,从中了解病情的进展程度。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细胞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了解磁共振成像诊断肝细胞的多种途径,探讨其发展与创新方向。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肝细胞癌 临床诊疗
  • 简介:目的检测Yes相关蛋白(YAP)在肝细胞(HCC)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其与HC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具有完整临床及预后资料的98例肝切除术后HCC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与旁组织中的YAP表达差异,回顾性分析YAP表达的差异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YAP阳性表达率为21.4%(21/98),YAP阴性表达率为78.6%(77/98),YAP高表达率为10.2%(10/98);单因素分析显示,本组HCC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与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大血管侵犯或存在瘤栓、YAP表达状态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AFP≥20ng/ml、YAP表达阳性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YAP阳性组中位无复发生存率和中位总生存率低于YAP阴性组(P﹤0.05)。结论YAP与HCC的进展及预后有关,YAP可以作为HCC术后预测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 标签: 肝细胞癌 YAP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