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脂肪瘤(EAML)的症状、诊断、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通过对10例EAML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0例患者,平均年龄43.9岁,8例无明显阳性体征,2例有腰痛症状。CT平扫呈略高密度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实质期强化密度最高,排泄期密度下降较少。分别行肾肿瘤剜除术和肾根治性切除术,组织学主要以上皮样分化为主。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HMB45(+),A103(+),SMA(+),Ki67(+),Desmin(+)。术后1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9例存活,1例术后6个月复发,12个月死亡。结论EAML临床较少见,术前多无明显症状,确诊需组织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治疗方法可予肿瘤剜除或肾脏切除,预后大多良好,但少数具有潜在恶性,存在恶变可能,术后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 标签: 肾脏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理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手术切除的最大径≤4 cm肾脏血管平滑脂肪瘤(AML)的MRI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最大径≤4 cm的112例AML患者,其中5例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脂肪瘤(EAML)。根据MRI上能否观察到脂肪成分,分为含脂肪AML和乏脂肪AML。评估MRI征象,包括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生长方式、形状、鸟嘴征、劈裂征、假包膜、出血、囊变、坏死、血管流空影、T2WI及DWI信号强度及均匀性、强化峰值所在期相。含脂肪和乏脂肪AML病灶最大径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MRI征象的差异。结果112例患者共123个病灶,其中96个为含脂肪AML,27个为乏脂肪AML。82个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112个为外生性生长,71个强化峰值位于皮髓质期,出现劈裂征、鸟嘴征、囊变、假包膜、出血的病灶数分别为30、49、1、1、1个,未见坏死征象。乏脂肪AML均为单发,含脂肪AML与乏脂肪AML病灶最大径分别为2.5(1.7,3.5)、1.8(1.4,2.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P=0.005)。含脂肪与乏脂肪AML中,分别有65、12个T2WI呈不均匀信号,鸟嘴征、劈裂征的个数分别为44、5和26、4个,DWI上分别有57、10个信号不均匀,在生长方式上完全内生、部分外生、完全外生的个数分别为5、44、47和6、8、13个。2组间鸟嘴征、T2WI和DWI均匀性、生长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征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例EAML患者共8个病灶,其中1例多发为4个含脂肪病灶。另外4例均为单发,其中2个为含脂肪病灶,2个为乏脂肪病灶。1个乏脂肪病灶中可见出血。结论手术切除的≤4 cm的AML常表现为外生性生长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强化峰值多位于皮髓质期,可出现劈裂征及鸟嘴征,少见囊变、假包膜、出血征象,无坏死征象。相对于含脂肪AML,乏脂肪AML常为单发直径较小的肿瘤,更易内生性生长,多无鸟嘴征。EAML可表现为乏脂肪伴出血或多发含脂肪病灶两种模式。

  • 标签: 肾脏肿瘤 血管肌脂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大承气汤增加胃张力作用与小承气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大承气汤增加胃底平滑张力作用,结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有促进胃底平滑的运动作用

  • 标签: 兔胃 平滑肌运动 底平滑肌
  • 简介: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5岁,已婚,育1子1女.发现左腹股沟可复性肿块50年入院.患者自童年开始发现左腹股沟可复性肿块,初始时如鸡蛋大小,因肿块无特殊不适,不影响日常生活故未进一步诊治.30年前发现"右隐睾"并行"右隐睾切除术".近年来发现左腹股沟肿块有明显增大并出现局部坠胀感而就诊,诊断为"左腹股沟斜疝"后拟手术住院.

  • 标签: 左双输精管畸形 弥漫性平滑肌增生 病例报告 肿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脂肪瘤(epithelioidagiomyolipoma,EAML)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观察3例肾脏EAML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3例年龄分别为47、50和63岁,均无结节硬化症。光镜下肿瘤主要有异型上皮样细胞组成,弥漫或巢片状排列,部分区域有血管周上皮样排列,其中2例可见出血和坏死,肿瘤细胞体积大,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多核巨细胞散在其中,3例均可见经典AML成分。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HMB-45阳性,SMA、Vimentin散在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K、S-100、CD10均阴性。2例患者术后12个月状态良好,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1例患者手术后33个月颈部发现肿瘤转移结节。结论EMAL的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至关重要,而肿瘤细胞的不典型性、出血、坏死、核分裂象活跃提示肿瘤具有恶性潜能或预后不良,须密切随访。远处转移为该肿瘤恶性的确切证据。

  • 标签: 肾肿瘤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免疫组织化学 恶性
  • 简介:例1:女,36岁。偶发口角抽搐25年,近5年来感腹部包块渐大。查体:面部可见红色丘疹样红斑及扩张毛细血管,神智清醒,对答正常,智力无障碍,左右腹部触及巨大包块,移动性差,边界不清,血压120/70mmHg。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素氮(BUN)及酐(CREA)正常;尿十项检验及定量尿沉渣检验正常。影像学表现:头颅CT增强扫描示左侧侧脑室前角近透明隔处一均匀强化结节,

  • 标签: 结节性硬化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肾血管平滑脂肪瘤与肾癌的实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19例肾血管平滑脂肪瘤与7例肾癌患者,观察肿瘤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信号,并进行比较。结果彩超对19例肾血管平滑脂肪瘤诊断符合率84.2%(16/19),病变内血流信号较差,血流频谱特征为低速高阻型;7例肾癌中诊断符合71.4%(5/7),病变内血流信号较丰富,血流频谱特征为高速低阻型,瘤周阻力高于瘤内阻力。结论彩超在肾血管平滑脂肪瘤与肾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彩超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癌
  • 简介: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脂肪瘤(renalangiomyolipoma,RAML)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肾血管平滑脂肪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直径小于4cm而无症状的9例采用B超、CT定期随访观察;手术21例,其中肿瘤直径小于4cm的有伴发症状者8例行肿瘤剜除术;肿瘤直径大于4cm者1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7例,肾切除术6例(其中包括肾血管平滑脂肪瘤自发性破裂出血4例)。21例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9年,均未见肿瘤复发,肾功能良好。结论肾血管平滑脂肪瘤经B超、cT等检查多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瘤大小、并发症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手术应尽可能保留正常肾组织。

  • 标签: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曲张的组织学和细胞学改变以及c-fos上调与血管平滑细胞(VSMCs)表型转换的关系。方法2019年1月至6月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31例静脉曲张患者(曲张静脉组)和1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正常静脉组)纳入研究,采集大隐静脉进行实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fos的表达。原代培养VSMCs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划痕法检测VSM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曲张组静脉管腔扩张,管壁增厚,细胞排列紊乱。与对照组比较,曲张组c-fos和骨桥蛋白(OPN)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t=4.872、6.221,P<0.05),且c-fos表达与OPN/α-平滑肌动蛋白(α-SMΑ)呈正相关(R2=0.509,P<0.01)。来自曲张组的VSMCs增殖(0.851±0.048比1.493±0.064,t=13.990,P<0.05)和迁移(0.403±0.032比0.708±0.033,t=9.335,P<0.05)能力显著增强。此外,曲张组VSMCs的c-fos蛋白表达显著上调(t=17.270,P<0.05),伴随着α-SMA的降低(t=3.329,P<0.05)和OPN的增加(t=5.990,P<0.05)。结论病变标本中c-fos的表达水平上调,同时表型标志物(OPN/α-SMA)也发生改变。曲张组原代培养的VSMCs具有增强的增殖和迁移能力。c-fos的上调可能在VSMCs表型转换中起作用,进而参与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改变
  • 简介:摘要:β2-肾上腺素受体是G 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本文以手性β2-受体药物沙丁胺醇为例综述了药物同分异构体R-和S-异构体对缓解气道炎症、气道狭窄等哮喘病症的不同效果,为深入了解不同同分异构体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此外,通过比较,初步确定左旋体优于消旋药物,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副作用较少,药物的右旋体可能与消旋药物的副作用有关,为临床上合理的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标签: G蛋白偶联受体 手性沙丁胺醇 气道平滑肌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观察常用降压药和升压药对气管平滑张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岛拉地尔对氯化钾、乙酰胆碱、电脉冲三种刺激因素诱发的兔离体气管平滑收缩力变化的影响;观察酚妥拉明、去氧臀上腺素和硝酸甘油对电刺激诱发的气管平滑收缩力变化的影响。结果:0.0161mmol/L岛拉地尔对气管平滑收缩力无明显抑制,0.161mmol/L和1.61mmol/L乌拉地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三种刺激诱发的气管平滑收缩(P<0.05和P<0.01);0.89mmol/L酚妥拉明和0.275mmol/L硝酸甘油可显著抑制电刺激诱发的气管平滑收缩(P<0.05)。1.50mmol/L去氧肾上腺素对静息状态气管平滑无直接收缩作用。但对电刺激兔离体气管平滑收缩力则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拉地丽、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对兔离体气管平滑张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适用于气管高敏反应患者;去氧肾上腺素虽无明显影响,但应慎用。

  • 标签: 乌拉地尔 酚妥拉明 硝酸甘油 去氧肾上腺素 离体气管
  • 简介:黄芩苷在各种克氏液中均显著抑制大鼠离体胃平滑条的收缩振幅(P<,5mmol/L的高Ca2+克氏液中离体小肠收缩振幅为169.1%,本实验中黄芩苷拮抗组胺对平滑的收缩作用

  • 标签: 体小肠 大鼠体 小肠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少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脂肪瘤(AML)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扣描的少脂肪性肾AMLCT表现,着重分析病灶的大小、部位、轮廓、密度以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等。结果:12例12个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CT平扫7个病灶呈均匀略高密度,2个病灶足等密度,3个病灶内示散在小结节状低密度影,9例肿块呈类嘲形,3例呈不规则形,全部肿块与肾实质分界清楚,8例肿块突向肾轮廓外1/3~1/2,9例病灶在CT增强扫描肾皮质期明显强化,6例为均匀强化,3例病灶内散在低密度灶未见强化,7例在肾实质期呈相对低密度,2例仍强化明显,3例双期增强均扫描表现为病灶内轻度条片状强化。结论:少脂肪性肾AML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有利于和肾细胞癌相鉴别。

  • 标签: 肾肿瘤 肾错构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的CT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为研究对象,同时根据不同病理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脂瘤型3例,主要为脂肪;肌瘤型2例,主要为平滑成分;血管瘤型2例,主要为血管成分;混合型3例。结论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病理类型不同,CT表现会有不同,充分认识和了解其中的关联,可有利于提升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CT诊断的正确率。

  • 标签: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影像学 病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离体妊娠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平滑收缩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人离体妊娠子宫平滑自主规律收缩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5例。试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累计给药至不同浓度,控制组给予等容量Krebs液。比较两个组别子宫平滑收缩情况。结果:两个组别子宫平滑收缩持续时间、频率、强度等对比发现试验组在高浓度右美托咪定时均明显优于控制组(P

  • 标签: 人离体妊娠 右美托咪定 子宫平滑肌收缩 影响
  • 简介:1病历摘要女,34岁,G1P1,因发现外阴肿块5a入院。5a前患者自觉外阴包块.蚕豆大小,无压痛。近0.5a自觉包块略增大,有压痛,偶有下坠胀感。查体:T36.4℃,P86次/min,R18次/min,BP90/60mmHg,心肺无异常,肝脾未及。妇科检查示右侧大阴唇中下1/3处可触及指头大小的包块,表面光滑,轻压痛,向阴道壁内略凸起,宫颈、子宫及附件末及异常。入院后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AFP、CEA、CA125、CA199及盆腔B超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前庭大腺囊肿。完善检查后拟在局麻下行前庭大腺造口术。在小阴唇内侧囊肿突出部薄弱处纵行切开,术中发现包块为实性,表面假包膜完整,钝性分离直至阴阜处完整核出包块。

  • 标签: 外阴肿瘤/病理学 平滑肌瘤/诊断 误诊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