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是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为特征的疾病。表观遗传学是整合环境暴露和遗传学的关键,目前已成为哮喘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研究认为组蛋白修饰、甲基化修饰和非编码RNA相关基因沉默是启动和维持表观遗传修饰的机制。气道平滑(ASM)增厚是哮喘的一个显著的病理特征,增厚的ASM具备重要合成功能,是炎症趋化因子、生长因子、脂质介质和基质调节剂的丰富来源,在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ASM的表观遗传变化可能导致不同哮喘患者的气道异常反应,从而促进炎症持续和气道重塑恶化。本文就ASM表观遗传修饰对哮喘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哮喘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曲张的组织学和细胞学改变以及c-fos上调与血管平滑细胞(VSMCs)表型转换的关系。方法2019年1月至6月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31例静脉曲张患者(曲张静脉组)和1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正常静脉组)纳入研究,采集大隐静脉进行实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fos的表达。原代培养VSMCs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划痕法检测VSM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曲张组静脉管腔扩张,管壁增厚,细胞排列紊乱。与对照组比较,曲张组c-fos和骨桥蛋白(OPN)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t=4.872、6.221,P<0.05),且c-fos表达与OPN/α-平滑肌动蛋白(α-SMΑ)呈正相关(R2=0.509,P<0.01)。来自曲张组的VSMCs增殖(0.851±0.048比1.493±0.064,t=13.990,P<0.05)和迁移(0.403±0.032比0.708±0.033,t=9.335,P<0.05)能力显著增强。此外,曲张组VSMCs的c-fos蛋白表达显著上调(t=17.270,P<0.05),伴随着α-SMA的降低(t=3.329,P<0.05)和OPN的增加(t=5.990,P<0.05)。结论病变标本中c-fos的表达水平上调,同时表型标志物(OPN/α-SMA)也发生改变。曲张组原代培养的VSMCs具有增强的增殖和迁移能力。c-fos的上调可能在VSMCs表型转换中起作用,进而参与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离体妊娠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平滑收缩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人离体妊娠子宫平滑自主规律收缩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5例。试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累计给药至不同浓度,控制组给予等容量Krebs液。比较两个组别子宫平滑收缩情况。结果:两个组别子宫平滑收缩持续时间、频率、强度等对比发现试验组在高浓度右美托咪定时均明显优于控制组(P

  • 标签: 人离体妊娠 右美托咪定 子宫平滑肌收缩 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甲状腺平滑肉瘤的病例,回顾其病史、诊疗经过及临床结局,结合文献讨论甲状腺平滑肉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生在诊疗该疾病时提供参考。

  • 标签: 甲状腺恶性肿瘤 平滑肌肉瘤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 MSCT对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脂肪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 6例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脂肪瘤及 90例肾细胞癌患者的 CT图像,全部病例均行 MSCT平扫及三期(皮髓期、实质期、排泄期)增强扫描。 结果:肿瘤内出血、钙化、增强模式及瘤内血管显示率的比较,乏脂肪 AML与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的差异均无统计学( P> 0.05)。肿瘤内坏死、囊变特征比较,乏脂肪 RAML与透明细胞癌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与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乏脂肪 RAML平扫 CT值分别高于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均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05)。乏脂肪 RAML与透明细胞癌比较,肿瘤皮髓期、实质期的强化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只有排泄期强化程度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乏脂肪 RAML与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组比较,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肿瘤的强化程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乏脂肪 RAML强化趋势与肾透明细胞癌相似,呈“快进快出”;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强化趋势呈“缓进缓出”。 结论:平扫肿瘤 CT值是鉴别乏脂肪 RAML与肾细胞癌的重要参数。肿瘤的强化程度是区别乏脂肪 RAML与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最有价值的参数。 MSCT三期增强扫描乏脂肪 RAML与肾透明细胞癌鉴别困难。

  • 标签: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细胞癌 鉴别诊断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脂肪平滑肉瘤(lipoleiomyosarcoma,LLMS)为高分化脂肪肉瘤的一种罕见组织学亚型,即高分化脂肪肉瘤中混杂有高分化平滑肉瘤的成分。本文收集了1例LLMS,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右心系统子宫静脉平滑瘤患者的发病特点、诊疗方式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2009年1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长期随访评价预后。结果2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1±6.3)岁。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14例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12例已行子宫切除,5例既往流产史。20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一期手术15例,分期手术5例,心脏停跳下切除肿瘤10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例。术后早期无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2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中-大量胸腔积液1例和切口感染1例;术后3年死亡1例,死于肿瘤复发导致的循环衰竭,其余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心功能均为Ⅰ~Ⅱ级,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右心系统子宫静脉平滑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发现是诊疗的关键,手术切除疗效确切,可取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和中远期存活率。

  • 标签: 心脏肿瘤 静脉平滑肌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同步放化疗宫颈癌组织及同期非宫颈癌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宫颈鳞癌组织68例和同期非宫颈癌组织(包括正常宫颈组织、子宫肌瘤或宫颈上皮内瘤变)56例行HIF-1α和α-SMA检测。结果HIF-1α和α-SMA在宫颈癌和非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40/68)、39.3%(22/56)和54.4%(37/68)、35.7%(2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HIF-1α与α-SMA表达呈正相关性(r=0.376,P=0.001)。HIF-1α阳性表达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r=0.371,P=0.004)、淋巴结转移(r=0.243,P=0.039)、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r=0.286,P=0.014)、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r=0.271,P=0.020)密切相关,而与年龄、肿瘤直径无相关性(P>0.05);α-SMA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r=0.363,P=0.001)、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r=0.271,P=0.020)、SCC-Ag(r=0.272,P=0.020)相关,而与年龄、FIGO分期和肿瘤直径无相关性(P>0.05)。HIF-1α和α-SMA阳性近期放疗有效率分别为27.5%(11/40)和21.6%(8/37),阴性有效率为64.3%(18/28)和48.4%(1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52.9%(36/68)。HIF-1α和α-SMA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2.5%(17/40)和40.5%(15/37),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7.9%(19/28)和67.7%(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1和4.573,P=0.043和0.032)。结论HIF-1α、α-SMA的升高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发展和预后的指标。

  • 标签: 宫颈肿瘤 同步放化疗 乏氧诱导因子-1α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简介:摘要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血管平滑脂肪瘤作为多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患者往往对病情知之甚少,加上医生对该病掌握不透,导致耽误诊疗,患者存在医疗管理风险,本文就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对诊疗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结节性硬化症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遗传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血管平滑脂肪瘤伴上皮性囊肿(angiomyolipoma with epithelial cysts, AML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间诊断的4例肾脏AMLEC,观察其临床特征、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均为女性,年龄19~52岁(平均34.5岁)。3例为体检偶然发现,病史1~6年。术前影像学Bosniak分级:3例为Ⅲ级,1例为Ⅳ级。肿瘤最大径2.5~9.0 cm(平均5.0 cm)。镜下观察4例AMLEC均表现为3种组织学构成:(1)被覆单层立方/柱状、偶尔为鞋钉样上皮的单纯性囊肿;(2)紧邻囊肿上皮下为薄层的"生发层样"间质,由致密的富于细胞的苗勒样短梭形细胞组成,其内可见散在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3)最外层是厚的长束状的平滑样间质,常见围绕畸形的厚壁血管生长。束之间常见丰富的裂隙状淋巴管分割。4例肿瘤均无脂肪成分,瘤细胞形态温和,未见不典型性和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囊肿被覆上皮强表达PAX8和CK7;上皮下"生发层样"间质强表达黑色素分化标志物(HMB45、Melan A、Cathspin K、MiTF)以及苗勒分化标志物(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D10),不表达平滑分化标志物(平滑肌动蛋白、结蛋白、calponin);外层平滑样间质强表达平滑分化标志物,仅偶尔或散在表达黑色素分化标志物和苗勒分化标志物。3例术后获得随访信息,分别随访3、5及6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证据。结论肾脏AMLEC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平滑脂肪瘤组织学亚型,生物学行为良性,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点。病理医师应熟悉AMLEC的临床病理表现谱,应将其包括在上皮和间叶双相特征肾肿瘤的鉴别诊断之中。

  • 标签: 肾肿瘤 囊肿 诊断,鉴别
  • 作者: 孙波 胡琛 麻媛媛 朱京慈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济南 250012;陆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重庆市中医院脑病科 400021,陆军第75集团军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理 671000,陆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嗜酸乳杆菌改善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肠道平滑收缩功能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假伤组、TBI组、TBI+嗜酸乳杆菌组,每组30次。TBI组、TBI+嗜酸乳杆菌组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TBI后肠动力不足模型,假伤组只开颅骨骨窗不进行打击。假伤组及TBI组灌胃0.5 ml嗜酸乳杆菌培养基,TBI+嗜酸乳杆菌组灌胃0.5 ml嗜酸乳杆菌混悬液(约含菌1×1010CFU)。各组每天灌胃1次,其余时间自由饮食水。分别在伤后1,3,7 d取末端回肠组织(距离盲肠1.5 cm),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磷酸化20 kDa肌球蛋白轻链(p-MLC20)水平,ELISA法检测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活性及L型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Cav1.2)、三磷酸醇受体(IP3R)、兰尼碱受体3(RyR3)蛋白表达。结果(1)TBI组1,3,7 d的p-MLC20水平为(530.6±101.5)ng/ml、(566.8±86.9)ng/ml、(635.2±129.6)ng/ml,较假伤组的(813.7±148.9)ng/ml、(802.6±151.2)ng/ml、(805.5±139.9)ng/ml显著降低(P均<0.05);而TBI+嗜酸乳杆菌组1,3,7 d的p-MLC20水平为(790.7±59.4)ng/ml、(769.8±85.4)ng/ml、(731.8±82.9)ng/ml,显著高于TBI组(P均<0.05)。(2)TBI组1, 3, 7 d的MLCK活性为(29.4±5.0)U/L、(31.2±3.4)U/L、(30.7±2.4)U/L,明显弱于假伤组的(44.9±6.1)U/L、(44.6±1.7)U/L、(45.1±3.7)U/L(P均<0.05);TBI+嗜酸乳杆菌组1,3,7 d的MLCK活性为(35.2±3.1)U/L、(38.7±3.9)U/L、(34.7±2.9)U/L,较TBI组明显增强(P均<0.05)。(3)TBI组1, 3, 7 d的Cav1.2表达量为(1.7±0.4)ng/L、(2.3±0.4)ng/L、(2.9±0.5)ng/L,明显低于假伤组的(5.8±0.6)ng/L、(5.6±0.6)ng/L、(5.7±0.7)ng/L (P均<0.05);TBI+嗜酸乳杆菌组1,3,7 d的Cav1.2水平为(2.8±0.6)ng/L、(4.7±0.6)ng/L、(4.9±0.5)ng/L,较TBI组明显升高(P均<0.05)。TBI组1, 3, 7 d的IP3R表达量为(12.4±2.5)μg/L、(15.7±3.0)μg/L、(16.3±3.1)μg/L,明显低于假伤组的(30.3±3.0)μg/L、(31.9±2.6)μg/L、(32.1±1.7)μg/L(P均<0.05);TBI+嗜酸乳杆菌组1 d的IP3R表达量为(13.1±1.9)μg/L,与TBI组的(12.4±2.5)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嗜酸乳杆菌组3 d和7 d的IP3R表达量为(18.4±2.4)μg/L、(22.9±2.8)μg/L,较TBI组明显升高(P均<0.05)。TBI组1,3,7 d的RyR3表达量为(30.8±4.4)pg/ml、(29.1±3.6)pg/ml、(27.9±2.9)pg/ml,明显低于假伤组的(43.5±3.2)pg/ml、(44.9±2.9)pg/ml、(44.2±2.0)pg/ml (P均<0.05);TBI+嗜酸乳杆菌组1,3,7 d的RyR3表达量为(33.3±2.5)pg/ml、(30.4±2.3)pg/ml、(30.2±2.4)pg/ml,与TB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嗜酸乳杆菌可提高TBI小鼠肠道平滑p-MLC20水平,增强MLCK活性,促进Cav1.2、IP3R、RyR3表达,从而保证钙依赖性通路信号的正常传导,可能是其改善TBI小鼠肠道平滑收缩的机制之一。

  • 标签: 乳杆菌,嗜酸 脑损伤 肌,平滑 胃肠活动 钙通道
  • 简介:摘要EB病毒相关性平滑肿瘤(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smooth muscle tumors,EBV-SMT),主要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移植术后相关,可分为HIV相关性平滑肿瘤、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平滑肿瘤及移植术后相关性平滑肿瘤。该文报道1例EBV-SMT与上述三者均不相关,为31岁男性患者,无HIV感染、无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无移植术的EBV-SMT,该例为结肠多发肿物,因无相关病史,易于误诊。分析该病例特点并结合国外文献,就EBV-SM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及预后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病理工作者对非HIV感染、非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非移植术后的EBV-SMT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脂肪瘤"蘑菇状"剜除与标准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肾血管平滑脂肪瘤腹腔镜下"蘑菇状"剜除术术式的建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肾血管平滑脂肪瘤患者53例,其中25例沿肿瘤假包膜行"蘑菇状"剜除术(A组)、2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肾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eGFR(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估计肾小球率过滤)的变化、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53例手术无术中转开放,无死亡病例。肾动脉阻断时间:A组(11.9±2.2)min、B组(21.5±6.5) min(P<0.001)。手术时间:A组(87.9±24.8)min、B组(114.3±38.9) min(P<0.001)。术中出血量:A组20 ml(20~40)ml、B组50 ml(50~100)ml(P<0.001)。术后24 h血红蛋白变化:A组(7.4±4.3) g/L、B组(12.4±8.8) g/L(P=0.013)。术后24 h eGFR变化:A组(6.2±7.2 )ml(min·1.73 m2),B组(12.7±12.8)ml(min·1.73 m2)(P=0.027)。术后6个月eGFR变化:A组(1.5±3.7)ml(min·1.73 m2)、B组(6.5±5.6)ml(min·1.73 m2)(P<0.001)。术后住院时间:A组4.0 d(3~4)d、B组4.5 d(3~6)d(P=0.023)。术后随访两组术后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采用腹腔镜"蘑菇状"剜除术治疗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脂肪瘤在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eGFR变化、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肾部分切除术,两组术后肿瘤均无复发;该方法安全、有效,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腹腔镜 肾肿瘤剜除术 肾部分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机器人食管平滑瘤摘除术手术方法及其疗效和安全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平滑瘤患者11例,行机器人食管平滑瘤摘除术;收集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随访资料。全组11例食管平滑瘤均在机器人下完整切除,无食管黏膜损伤,无中转开胸,术后随访无远期并发症,无肿瘤复发。机器人食管平滑瘤切除术创伤小,安全有效,是治疗食管平滑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精索平滑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本例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行根治性左侧睾丸切除术+左侧精索高位结扎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精索平滑肉瘤。本病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根治性切除术为主,术后放疗可减少复发,提高远期生存率。

  • 标签: 精索 原发性 平滑肌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