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孤立肺结节属于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类胸部疾病,由于现在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使肺结节的临床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本文对于孤立肺结节采取CT进行诊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深入了解CT对于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CT诊断 能谱成像
  • 简介:目的3种斑点分布(瑞利分布、莱斯分布和K分布)混合下的孤立囊肿肾脏的超声仿真研究及性能评价。方法依据肾脏组织结构,分析组织散射点三维特点、超声斑点与组织散射点分布,得到瑞利、莱斯、K分布参数模型,建立组织散点模型。用FIELDⅡ软件对其进行超声仿真。选择45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孤立囊肿肾脏病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1岁。随机抽取30例用于确定组织散射点模型的参数。其余15例用于后续仿真结果的定量统计比较分析。结果通过30例肾脏各参数进行超声仿真,用超声中心频率为5MHz、换能器为128阵元的线性阵探头对超声射频回波信号经过包络提取、函数插值及对数压缩等处理得到仿真B超图像;同基于传统单一分布散射点模型的仿真结果相比,新方法仿真的肾脏肾髓质、肾皮质、孤立肾囊肿及囊肿结缔组织回声与实际组织切片一致,也符合临床超声图像的表现。15例临床B超图像验证,仿真回声斑点的分布和各参数值与临床超声各参数一致更好(P〈0.01),最大相对误差为0.08,组织结构也更细致分明。结论混合分布构造散射点模型的孤立囊肿肾脏超声仿真方法具有优越,仿真效果更为逼真。

  • 标签: 超声仿真 混合斑点分布 肾脏 孤立性囊肿 FIELDⅡ
  • 简介:摘要孤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使越来越多的ISMAD患者得到确诊。随着对该病诊治经验的积累,对其认识加深,临床诊疗策略也发生转变。我们对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以现有证据为基础,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对ISMAD的诊疗策略进行总结,并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期规范对ISMAD的诊疗。

  • 标签: 肠系膜动脉 夹层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并分析CT检查对孤立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遴选2020年6月-2020年6月内100例孤立肺结节患者,均接受X线、CT影像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同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良性结节,比较不同性质病变的结节直径、血流灌注量等指标。结果:X线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48%、83.33%、84.00%,CT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4%、95.35%、95.00%,CT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P<0.05);同时良恶性病变患者的结节直径、血流灌注量、血容量、强化峰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对孤立肺结节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可提高肺结节诊断准确率,同时能够清晰反映出不同性质病变的结节直径、血流灌注量等数据,进而为疾病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参考。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CT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生活作息方式的改变,肺癌作为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现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第1位。其中一部分早期肺癌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与良性肺部病变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别,痰细胞学检查和胸部X线,作为筛查工具,没有表现出理想的效果,肺癌的检出率仍较低。目前胸部CT在肺癌筛查中表现其独特的优势,如检出率高,无创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将孤立肺结节定义为肺内孤立存在的、近圆形、边界清晰、直径3mm以内肺部实性病变,周围不伴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等。本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经阜阳市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断的10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胸部CT表现的相关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影响孤立肺结节的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鉴别诊断结节良恶性提供依据。

  • 标签: 孤立性肺结 CT影像学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鉴别诊断肺部孤立结节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确诊为肺结节患者110例,按照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各55例。比较两组患者CT表现,以鉴别良恶性。结果:恶性组影像学征象特征、CT指标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CT检查能有效判断肺部孤立结节的良恶性表现,提升鉴别诊断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CT 肺部孤立性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睾丸恶性孤立纤维肿瘤临床报道非常少见,关于其生物学行为特点、适宜的治疗措施亦无成熟经验可借鉴,现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例术后放疗睾丸恶性孤立纤维肿瘤患者进行总结。

  • 标签: 睾丸 孤立性纤维瘤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纤维肿瘤(extrapleuralsolitaryfibroustumor,ESF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4例ESFT病例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性35例,恶性9例。ESFT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见梭形细胞呈无模式(patternless)排列,伴有粗大瘢痕样的胶原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CD34、Bcl-2、CD99、SMA阳性率分别为100%、93%、79%、67%和6%,Desmin、S-100、CD17、Calretinin及EMA均为阴性。随访33例,3例局部复发,无死亡及远处转移。结论: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ESFT诊断及鉴别诊断。对ESFT患者有必要进行术后长期随访。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孤立乳糜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异常反流通路形成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收治的43例原发孤立乳糜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23.0±15.9)岁(范围:2~57岁)。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心包积液和血液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的差异,并分析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及术后CT显示的淋巴系统结构特点。结果原发孤立乳糜心包积液与血液相比,甘油三酯水平更高[(9.67±5.11)mmol/L比(1.28±0.89)mmol/L,t=10.557,P<0.01],总胆固醇[(2.19±0.52)mmol/L比(4.12±1.06)mmol/L,t=-3.732,P<0.01]、总蛋白[(61.25±16.17)g/L比(68.26±8.30)g/L,t=-2.958,P=0.005]、白蛋白[(36.63±7.06)g/L比(42.32±4.73)g/L,t=-5.747,P<0.01]更低。直接淋巴管造影术显示,胸导管颈段表现为迂曲扩张型和紊乱纤细型,造影剂回流入血障碍,造影剂的异常反流通路包括经支气管纵隔干反流型26例、经胸导管胸段异常通路型5例、未见反流通路型12例。术后CT显示,41例心包、纵隔和肺门淋巴结不同程度造影剂显影,2例未见显影。结论乳糜心包积液与血液相比,表现为高甘油三酯、低总胆固醇、低总蛋白、低白蛋白。胸导管颈段结构异常造成乳糜回流障碍并形成异常反流通路可能与本病有关。

  • 标签: 心包积液 乳糜 淋巴造影术 胸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液型孤立纤维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点以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的7例黏液型SFT患者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男性3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32~67岁。发病部位:胸膜3例,盆腔、阴道、腮腺和鼻腔各1例。瘤体直径2.7~13.5 cm。镜下,黏液变性区占肿瘤的55%~90%(平均约72%),瘤细胞星芒状、短梭形或卵圆形,呈疏松的束状、交织带状和微囊/网状分布于富于血管的广泛黏液变的基质之中。常见鹿角形分支状血管,瘤细胞之间常见薄的胶原纤维沉积。所有病例中均可见黏液背景中散在的经典型SFT结构。2例可见局灶的巨细胞血管纤维瘤样结构,1例可见局灶的脂肪化生。2例可见提示侵袭生物学行为的组织学特征,其中1例显示黏液型SFT伴高级别肉瘤过渡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肿瘤(7/7)均弥漫表达STAT6和CD34。对2例肿瘤行PCR检测提示均存在NAB2基因的第4号外显子和STAT6基因的第2号外显子融合。根据Demicco提出的SFT危险度分级模式,4例为低度危险,1例中度危险,2例高度危险。4例获得随访信息,1例肿瘤在术后4年内复发3次,另3例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黏液型SFT是一种罕见的SFT组织学亚型,生物学行为可从惰性到侵袭。黏液型SFT应包括在具有显著黏液变性的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谱系之中,仔细的组织学观察寻找典型的SFT组织学特征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必要的分子遗传学检测可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鉴别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黏液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孤立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是一种慢性、良性直肠溃疡性疾病,由于该病无特异性,临床上易被误诊为直肠癌或炎症肠病。现报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SRUS患者,希望诊治过程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并强调长期随访及病理活检的意义。

  • 标签: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直肠炎 炎症性肠病 直肠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结节的病理基础复杂多样,准确判断其性质是选择临床处理方式的重要前提。该文对肺结节的定义及分类、孤立肺结节的影像诊断思路和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并梳理临床思路,探讨处理策略,旨在加深影像医师对肺结节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拓展科研思路。

  • 标签: 肺肿瘤 影像诊断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立真皮黑素瘤(SDM)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例SDM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SDM临床表现为黑色、肤色、红色的丘疹或结节,无特定好发部位。病理表现为局限性真皮/皮下孤立结节,无明显包膜,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表皮不受累。结论详细的临床资料以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正确诊断SDM的关键。

  • 标签: 痣和黑素瘤 肿瘤转移 存活率 孤立性真皮黑素瘤 皮肤转移性黑素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孤立肺结节(SPN)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4例SPN患者的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并经图像后处理,显示SPN的形态学特征及与毗邻支气管、血管的关系等。结果①64排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楚的显示SPN的形态学特征及与毗邻支气管、血管等的关系。②54例SPN中与毗邻支气管有关系的17例(3148%),其中恶性结节16例(2963%),良性结节1例(1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54例中与其邻近血管有关系的恶性结节占28例(5185%),良性结节占5例(9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结节供血血管直径平均345mm,良性结节供血血管直径平均245mm(4)SPN强化前后CT净增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孤立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及毗邻支气管、血管的关系,对SPN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