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腹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到2020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腔内修复治疗的61例孤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男性44例,女性17例,年龄(60.2±11.4)岁(范围:43~87岁)。47例患者采用分叉型支架,14例患者采用直筒型支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无不良事件发生率,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采用分叉型支架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2.4±47.9)min(范围:70~310 min),直筒型支架为(95.7±23.7)min(范围:70~150 min)。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3例患者发生Ⅰa型内漏。随访(37.1±22.1)个月(范围:3~91个月),3例患者发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加重为Stanford A型并破裂死亡,1例接受二期手术,1例保守治疗;1例患者发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57个月无明显不适。两组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良好,累积生存率和无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差异(P=0.584、0.309)。结论分叉型支架和直筒型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腹主动脉夹层可以获得良好的中长期预后和主动脉重塑。

  • 标签: 主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腹 血管内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检查与普放检查诊断肺部孤立球形病变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确诊的肺孤立球形病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接受CT检查和全身放射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状况和诊断准确率。结果:结果显示,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放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验结果具有差异性,且CT检查结果准确率高于普放检查结果。结论:在肺孤立球形病变的诊断中,CT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可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推荐和使用。

  • 标签: CT检查 普放检查 诊断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 临床应用
  • 作者: 杨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650000
  • 简介: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孤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将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孤立肺结节患者良性28例,恶性3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良性、恶性病变结果均高于X线检查,且诊断结果的准确、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X线诊断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病变检出率较高,可准确地反映孤立肺结节病变情况。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诊断肺部孤立球形病变采用CT与X线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纳入对象为:上述时间内,由我院接收并实施诊疗的肺部孤立球形病变患者77例。为其先后实施CT检查和X线检查。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应用效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相比于X线检查,CT检查对肺癌及肺结核的鉴别更为准确,总检出率更高(94.81%>83.12%),而在其他类型病变的检查中,两种方式则未见显著差异;同时,CT检查的灵敏度更高,但就特异度而言,两种方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在肺部孤立球形病变的诊断中,CT检查的优势更加显著,特别是针对肺癌及肺结核的诊断更为准确,有助于医师尽早展开对症治疗,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CT检查 X线检查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接受的58例孤立肺结节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结节性质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结果 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接近病理诊断,P>0.05。结论 孤立肺结节患者经多层螺旋CT诊断,可有效鉴别出结节的良恶性质,降低了疾病误诊风险,达到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孤立性肺结节 良恶性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占原发脑膜肿瘤的0.5%,最大特点是容易复发和转移。肺部作为全身肿瘤最易转移器官,对于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存在极大的难度。作者收集1例双肺转移脑膜SFT/HPC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为肺部转移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孤立纤维肿瘤(SFT)是一种罕见的梭形间叶肿瘤。本文回顾报道1例颅内SFT伴卒中患者,入院时表现为头痛伴意识障碍,头颅CT显示右侧额部颅内占位性病变伴出血,脑室铸型。急诊行脑肿瘤切除+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左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患者意识逐渐好转,肿瘤复发后行二次手术,术后1年半随访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孤立纤维肿瘤(SFT)是一种罕见的梭形间叶肿瘤。本文回顾报道1例颅内SFT伴卒中患者,入院时表现为头痛伴意识障碍,头颅CT显示右侧额部颅内占位性病变伴出血,脑室铸型。急诊行脑肿瘤切除+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左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患者意识逐渐好转,肿瘤复发后行二次手术,术后1年半随访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孤立纤维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罕见的间质肿瘤,头颈部是SFT发生的第三大常见部位,而位于颅底的复杂沟通性SFT则鲜有报道。我科收治1例颅底沟通性SFT,具有肿瘤解剖位置隐蔽、周围组织解剖结构复杂、与颅内相沟通等特点。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辅助下,制订出详细且全面的手术方案,并在头颈外科及神经外科医生的联合下,为患者成功进行了手术治疗。同时在术前沟通中,让患者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手术的整个过程。本文结合病例和文献,对VR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和颅底沟通性SFT进行总结和讨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髓系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是由原始或幼稚的髓系细胞在骨髓以外的器官和组织中浸润而形成的肿瘤。它包括粒细胞肉瘤、原始单核细胞肉瘤和由三系细胞组成的肿瘤,以粒细胞肉瘤最为常见。它通常表现为结节包块,与各种急性髓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或骨髓增生性疾病相关,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累及身体的多个部位。少数患者在AML完全缓解后出现粒细胞肉瘤,提示白血病复发和不良预后。本例患者在AML-M1完全缓解6年后,共发生孤立的粒细胞肉瘤7次。直到死亡,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骨髓计数都保持正常。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于孤立肾上腺转移瘤的治疗现仍存在争议。传统研究认为其不可治愈,但有研究报道表明手术切除孤立的肾上腺转移瘤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联合化疗治疗孤立肺癌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169医院和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6月至2010年9月22例于原发肿瘤完整切除后发现并手术切除孤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给予辅助化疗,其中男性19例,女性3例。诊断为肾上腺同时转移的10例,异时12例。22例患者中9例接受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13例接受了开放的肾上腺切除术。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1.5个月,22例患者的2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7%和18.2%。其中转移瘤出现间期(DFI)大于6个月的异时转移的患者其总生存率明显好于小于6个月或同时转移的患者(35.6%VS0.0%,P〈0.001)。对比开放手术,腹腔镜肾上腺转移瘤切除并不会增加患者局部复发、切缘阳性的风险。结论手术联合化疗治疗肺癌肾上腺转移疗效肯定,尤其是对于6个月以后再复发的患者疗效较好。

  • 标签: 肾上腺转移瘤 肺癌 手术 辅助性化疗 生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狭窄程度与急性孤立脑桥梗死短期转归的相关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入住的急性孤立脑桥梗死患者共137例。根据1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mRS≤2分)和转归不良组(mRS评分>2分),入院当天或第2天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查,详细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其他人口统计学资料进行比较。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患者的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结果转归良好组108例,转归不良组29例。转归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2.71±0.22)分比(7.10±0.59)分,t=6.99,P<0.01]和总胆固醇水平[(4.29±0.10)mmol/L比(4.76±0.17)mmol/L,t=2.21,P=0.03]低于转归不良组。转归良好组中基底动脉无狭窄的患者发病比例高于转归不良组[76(70.4%)比5(17.2%),χ2=26.70,P< 0.01],而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比例低于转归不良组[4(3.7%)比7(24.1%),P=0.002]。二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IHSS评分及基底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是患者短期转归的危险因素(OR=1.658,95%CI:1.327~2.071;P=0.000和OR=2.071,95%CI:1.159~3.701;P=0.014)。结论基底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是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短期转归的危险因素,基底动脉狭窄愈严重,脑桥梗死患者的预后愈差。

  • 标签: 基底动脉 孤立性脑桥梗死 预后
  • 简介:摘要巨细胞动脉炎是一种累及大、中型血管的肉芽肿血管炎,常见于颈动脉及其颅外分支,故也称颞动脉炎、颅动脉炎,当病变仅累及肺动脉及其分支时称为孤立巨细胞肺动脉炎。本病罕见,偶在手术标本和尸检中发现,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能误诊为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确诊主要依据病理诊断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多以肺叶切除为主。

  • 标签:
  • 简介:迄今为止,所有关于宇宙学的理论,在讨论宇宙的发生和发展时,都把宇宙当作孤立系统看待;在涉及到演化过程时,又按平衡相变(如对称破缺理论)来处理,然而一个正在膨胀着的系统其内部只能是非平衡态。显然,从系统理论的角度看来,系统内部的演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由此可得出一个极有价值的新观念。下面让我们简略地分析一下系统的演化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 标签: 孤立系统 平衡相变 对称破缺 宇宙学 非平衡态 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