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特纳氏综合是一种先天性染色体畸形疾病,因为其发病率低,常常容易误诊、漏诊。选取我院一特纳氏综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不是所有Turner综合征的患者均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例如蹼颈、肘外翻等,其确诊有赖于45,XO核型(或其变异型)鉴定。

  • 标签: 特纳氏综合 身材矮小 染色体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恐惧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12例恐惧患者,对其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效果。结果12例恐惧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均能够克服社交恐怖、学习社交技巧、恢复角色功能;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恐惧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克服恐惧情绪,建立正性自我概念,恢复人际关系,改善社会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大价值。

  • 标签: 恐惧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相抑郁和单一抑郁患者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方法本次的46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接收的抑郁患者,将双相抑郁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单一抑郁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中有16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9.56%),对照组有15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5.22%),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无意义(x2=0.562,P>0.05);另外,观察组的消极应对评分为(18.23±4.10)分、积极应对评分为(26.66±6.22)分,相比对照组的(18.206±4.16)分和(26.15±5.8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睡眠质量的患者在单一抑郁和双相抑郁患者中占据比重较大,且双相抑郁患者极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临床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单一抑郁症 双相抑郁症 应对方式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抑郁伴发焦虑中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抑郁、焦虑评分变化、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抑郁、焦虑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均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抑郁伴发焦虑患者中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 焦虑症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妊高相关危险因素与综合护理对妊高孕妇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结果妊娠高血压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了年龄、受教育程度、体重、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对患者进行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8.00%,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在分析了相关危险因素后进行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应用。

  • 标签: 妊高症 危险因素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强迫与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的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门诊部收治的强迫与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患者的就诊资料总共94例,其中强迫患者46例,精神分裂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表现形式。结果强迫患者的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以及混合状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4.4%、23.9%以及21.7%;精神分裂患者的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以及混合状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2%、45.8%以及25%。两组患者的强迫思维比例与强迫行为比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状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迫与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在临床表现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可以根据其临床差别帮助进行早期疾病诊断。

  • 标签: 强迫症 伴强迫症状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征对照
  • 简介:低血糖是多种病因引起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低而使脑组织能量缺乏及机体代偿性调节反应所致症状群,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易漏诊.及时识别并纠正低血糖可避免患者发生严重和不可逆的脑细胞损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科1996~2002年收治的64例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

  • 标签: 低血糖症 临床分析 治疗 转归 病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8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观察组只采用常规护理,出院时比较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患者护理投诉发生率和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精心护理,两组均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但是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投诉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肾病综合症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败血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的发病时间将全部患儿分为早发型(出生后72小时内)和晚发型(出生后72小时以后),每个组各36例,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症状。结果早发型败血新生儿血小板计数减低比例与晚发型败血新生儿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晚发型新生儿腹胀、喂养不耐受情况显著高于早发型,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败血新生儿多为足月儿,晚发型败血新生儿多为早产儿,两种败血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应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新生儿 早发型 晚发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分析急诊眩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98例急诊眩晕患者,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取的198例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后治愈106例,病情好转65例,有效率达到86.4%,无效例数为27例,无效率为13.6%。结论急诊眩晕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后,治疗有效率可得到明显提高,临床护理值得在急诊眩晕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 眩晕症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收治64例社交恐怖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5年期间我院收治的社交恐惧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患者以交谈、试验、观察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心理行为、社交功能训练、配合生物反馈、药物等综合治疗。结果通过对64例社交恐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患者多在青少年期发病,以女性多见,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29%),半数以上为初中以下文化,病前的焦虑素质(84%)是本发病的重要基础,发病诱因(57%)是不容忽视的因素,通过综合治疗,本愈后较好,总显效率86%。结论严格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标准,及时运用药物缓解临床症状,用心理治疗纠正患者错误认识,改善社交能力,增强社交信心。

  • 标签: 社交恐怖症 临床观察 特点
  • 简介: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PTE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定义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导致,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特征的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血栓栓塞症 诊断
  • 简介:易栓是一类遗传性或获得性原因所致的血栓栓塞或血栓前状态。本文主要介绍遗传性易栓,这类疾病主要包括抗凝血酶(AT)缺陷、蛋白C(PC)缺陷、蛋白S(PS)缺陷、FVLeiden、凝血酶原G20210A、异常纤维蛋白原血、凝血酶调节蛋白(TM)、富组氨酸糖蛋白血、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过多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

  • 标签: 易栓症 诊断 遗传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眩晕患者的科学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接收的眩晕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及时治疗与精心护理,40例患者中31例有效,6例好转,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50%。结论眩晕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全方位、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速患者康复,临床应推广应用。

  • 标签: 眩晕症 临床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伤行为的精神分裂患者横纹肌溶解(RM)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以自伤行为的精神分裂患者横纹肌溶解诊疗护理,总结横纹肌溶解的临床特点、观察指标及护理要点。结果横纹肌溶解是一组可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引起RM的病因很多,全身症状包括棕色尿、发热、全身不适等,局部症状常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肿胀及肌肉触痛。RM时肌酸激酶(CPK)≥正常峰值5倍(≥1000μ/L),血、尿肌红蛋白水平增高。RM可并发严重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死亡率较高。发生RM时应尽快祛除病因,并给予大量补液、碱化尿液等治疗,并发ARF时需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各脏器衰竭征象以便及时处置;加强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及长期卧床并发,加强营养支持;完善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护理。结论横纹肌溶解及其并发的救治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横纹肌溶解症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护理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中选取60例,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提供社区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恢复率为8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7%,表明康复效果更好,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 胸腰椎骨折 脊髓神经损伤 康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个体化整体护理干预的措施,及对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n=53例),分别给予个体化整体护理及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功能障碍及护理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论各组内干预后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质量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个体化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情况,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脊髓损伤 个体化整体护理 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难治性抑郁(TRD)和首发抑郁(FED)患者听觉诱发电位P50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神经生理机制。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Bravo脑电生理仪,对33例TRD、37例FED和35名健康对照者(HC)进行P50和认知功能检测,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TRD患者的S2-P50波幅以及S2/S1、S1-S2和100(1-S2/S1)三种表达式与FED、H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②TRD患者的总智商、操作智商、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与FED、H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③TRD患者的P50异常指标与其短时记忆中的图片、再生和触觉功能损害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TRD患者比FED患者存在更为显著的感觉门P50异常和认知功能损害,其P50异常与患者的短时记忆损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 标签: 难治性抑郁症 首发抑郁症 听觉P50 认知功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后胸腰椎骨折伴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及感觉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后胸腰椎骨折伴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手术结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分指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更优于照组,上述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结合西医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急性脊髓损伤,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后胸腰椎骨折 急性脊髓损伤 运动 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