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脊髓横断面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失禁的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52例脊髓横断面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失禁病例,双盲法划入综合组与普通组(n=26)。普通组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综合组病例的膀胱容量、残留尿量显著改善,与普通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普通组病例的症状改善率分别是96.15%、76.92%,综合组症状改善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脊髓横断面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失禁中应用效果较好,建议推广。

  • 标签: 脊髓横断面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失禁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抑郁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脊髓损伤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口服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5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髓损伤后抑郁患者治疗中,在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抑郁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 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我院2018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71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采用优质护理)和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ADL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合理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参考。

  • 标签: 优质护理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肌痉挛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以丰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肌痉挛患者7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使用康复护理干预。经护理后,统计两组的护理有效情况以及Ashworth评分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肌痉挛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护理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肌痉挛情况,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 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用大鼠骨髓单核细胞提取新鲜分离骨髓细胞,植入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观察脊髓功能恢复、神经再生、新生血管形成及长期预后。方法:试验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研究中心进行。实验水平:生物安全一级。试验材料:SD大鼠体重量为200~220 g的洁净级,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处理时应符合动物伦理规范。取大鼠胫骨和股骨干的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备取骨髓单个核细胞。建立大鼠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将2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细胞组(n=10):脊髓充分横断T9~10后,椎管内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模型+ DMEM组(n=10):脊髓完全横断T9~10后,在损伤邻近区注射 DMEM。假术组(n=10):只在T9-10棘突和椎板上剪除,对脊髓无损伤,逐层缝合。检测宿主脊髓移植细胞存活状况, BBB评分评价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假术组的评分在所有的时间点上没有显著的差别,都是正常的。模式+ DMEM组评分0,脊髓功能恢复不明显。脊髓模型+细胞组在2、4、6、8周均呈逐步恢复状态。结果表明: DMEM组和假手术组均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脊髓挫伤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的康复护理要点。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选择38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法(参照对照组)联合康复护理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康复指标、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 康复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中,辅以患者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8例调研对象,均为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对比组(n=24)和试验组(n=24);以30d为期限,予以前者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治疗,予以后者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联合针灸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效果,研究起止时间2022年6月—2023年6月。结果 试验组较之对比组,治疗后DD、HGB指标水平更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更优,上述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髓损伤后,伴随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实施针灸辅助治疗,有显著效果,建议推广。

  • 标签: 脊髓损伤 下肢静脉血栓 针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60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VAS均较护理前降低,且护理后5d、10d、15d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疮等5项患者占比为3.33%,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产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常规护理 脊髓损伤 疼痛程度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经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结合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60例,根据产妇的止血方法,分成A组与B组,A组有31例产妇,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联合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止血,B组有29例产妇,给予常规止血,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率。结果①A组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小于B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并发率A组为3.23%,B组为20.69%,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产后出血产妇通过接受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结合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进行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止血效果,缩短产妇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 环形捆扎 压迫缝合
  • 简介:摘要介绍一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行营养治疗的护理。通过NRS2002对患者进行筛查发现该患者存在营养风险;SAG得知患者为轻中度营养不良。通过进行间接能量测定和人体组成分析来制订适合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对患者施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心理护理着重于心理干预应用,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营养治疗的顺利实施。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肠道营养 护理 个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采用B-lynch缝合术联合子宫填塞球囊压迫治疗的综合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4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常规止血处理)与观察组(B-lynch缝合术联合子宫填塞球囊压迫),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临床基本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参照组优(P

  • 标签: 凶险性前置胎盘 B-lynch缝合术 子宫填塞球囊压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