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胆管患者,可行胆道支架置入、光动力疗法、放疗和/或化疗等姑息治疗方法[1,2]。吉西他滨是目前治疗胆管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3],临床和实验资料均显示其有放疗增敏作用。本研究中,我们总结用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胆管的临床疗效和毒性。

  • 标签: 大分割调强放疗 吉西他滨 同步化放疗 胆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 CT和 MRI在诊断及病理基础上对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的意义;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6年 12月期间收治拟诊胆管细胞患者 60例,根据研究需要分成两组,运用 CT诊断 30人,运用 MRI诊断的 30人,年龄在 35-6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 50岁,对比两组的诊断及病理分析,提高胆管细胞的准确性。诊断结果显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的诊断结果准确性高于 CT检查。

  • 标签: [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CT MRI 诊断及病理基础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胆管细胞联合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0年6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37例胆管细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进行MRI、CT检查。结果:右叶发生率明显低于左叶(p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CT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microRNA-21在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问质转化(EMT)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术切除的4l例胆管标本及10例行胆管根治术患者的旁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icroRNA-21以及EMT相关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microRNA-21与EMT的关系以及microRNA.21的表达对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胆管组织中microRNA-21的阳性表达率为63%,高于旁组织的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324,P〈0.05);microRNA.21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神经和(或)脉管浸润密切相关(X2=6.365,0.552,11.896,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X2=0.322,0.588,0.510,0.256,P〉0.05)。E-cadherin与N-cadherin的表达分别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神经和(或)脉管浸润相关(X2=4.630,5.512;6.600,7.152,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X2=0.266,0.013,0.067,0.666,0.003;1.036,0.997,1.808,2.997,0.812,P〉0.05)。同一批胆管组织中microRNA-21表达与EMT相关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373,0.614,P〈0.05)。术后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icroRNA-21低表达者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高于microRNA-21高表达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9,4.376,P〈0.05)。结论microRNA-21在胆管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诱导EMT的发生来促进胆管的浸润和转移;microRNA-21可以反映患者的预�

  • 标签: 胆管肿瘤 MICRORNA-21 原位杂交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胆管细胞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效果。方法在2017年6月~2018年9月的时间段内,选取我院胆管细胞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根据其手术与否分为两个组别,其中,进行手术治疗的组别为观察组,25例患者,未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5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预后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1、2、3年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对胆管细胞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帮助患者更好的面对病情,可以作为治疗胆管细胞的常用手段,进行推广。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段切除术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胆管结石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胆管切开取石术,观察组采用段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短,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要优于胆管切开取石术,并且不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普及。

  • 标签: 肝段切除术 胆管切开取石术 肝内胆管结石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CT以及MRI诊断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  起始时间:2021.11;终止时间:2022.11。收集该阶段我院经肝胆组织探查手术确诊的内周围型胆管细胞为对象,共计例数70人,均接受CT、MRI、以及二者联合诊断,通过检出率判断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CT联合MRI检出率高于单项检测率,P

  • 标签: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观察内周围型胆管细胞(PICC)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PICC疑似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CT检查、MRI检查、病理检查,比较CT检查结果、MRI检查结果、CT与MRI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以及阳性、阴性的预测值。结果:CT与MRI联合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阳性、阴性的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P

  • 标签: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CT MRI 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对应的手术治疗后,58例胆管结石均顺利取出,结石残留6例,残留率9.38%,术后并发症共计5例,并发症率7.81%。结论为胆管结石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可以根据患者胆管结石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手术操作,比较彻底有效的清除结石,降低患者结石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率,手术治疗胆管结石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 治疗体会
  • 简介:我国是胆石症的高发地区,近年来,胆囊结石发病率逐年升高,而胆管结石发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城市尤为明显,1992年全国调查结果提示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率由10年前的30.7%下降至21.1%。但在广大农村及某些沿海地区,胆管结石仍然是重要的常见病。据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胆管结石的发病率为41.8%。胆管结石具有高残石率、复发率、再手术率和病死率的特点,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广西壮族自治区 术式 发病率 高发地区 胆囊结石
  • 简介:目的:探讨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残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胆管结石112例临床资料,行叶(段)切除术29例,叶(段)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8例,叶(段)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49例。结果:术后残石28例(25.0%),经胆道镜等技术取石后残石4例(3.6%),再次手术2例(1.8%)。结论:残石率为3.6%,解除梗阻,去除病因是治疗胆管结石的基本原则,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术中和术后配合胆道镜治疗,可有降低残石率。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