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戏文三种》为研究对象,结合当代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成果,探讨动词“”的语法化历程。

  • 标签: 语法化 语义俯瞰 认知 隐喻
  • 简介:语义研究的新进展──新著《语义论》读后王远新语义问题是古代东西方语文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中国,训诂学作为传统语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早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西方,一般认为,语言学的语义学的建立以法国学者米歇尔·布勒阿尔(MichelBre...

  • 标签: 语义论 语义研究 新进展 语义学 语言学 组合体
  • 简介:文本的符码具有强编码或弱编码的不同类型。符码的这种特征与"物-符号"的二级特征相联系,当符码偏向于强编码时,文本的性质偏向于符号性,具有符号表意的片面特征;当符码偏向于弱编码时,文本的性质偏向于事物,在认知中类似于对事物的多维度探索,从而使文本阐释得出不同层面的意义。《周易》的文本阐释以观物象为特点,卦画、卦辞与《易传》等系统都与"象"的建构密切相关。通过《周易》的象思维,可以深入发掘《周易》作为弱编码文本在阐释中获取多重意义的认知过程,进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表意特点。

  • 标签: 《周易》 符号 取象 弱编码
  • 简介:金刚石义项的“钻石”这一称谓始于清朝中期而非清朝末期,“碹”即闽南语中“璇”,即“钻石”。“碹”作为闽南方言词语,时至今日在东南亚华文媒体中仍有生命力,而在中国大陆钻石义的“碹”已经变成“死字”,“碹”在《申报》(上海版)中的频次显示,在来自报纸的主体语言北方官话的竞争下,“碹”在庞大语料数量中显得生命力很微弱。探索名物词称谓的演变,对于了解语言的传播、传播过程中的接受心理及绘制语言地图集都是很有裨益的。

  • 标签: 钻石 碹石 名物 竞争
  • 简介:摘要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们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智慧的结晶,也是整个教学过程所积累的主要知识点,初中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概念的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从五个方面,简要探讨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 标签: 中国论概念教学感悟
  • 简介:<正>谭永祥先生的《汉语修辞美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12月),把修辞学的研究纳入美学范畴,从美学的角度审视修辞学,并第一次用“美学”给修辞学命名,这对90年代修辞学研究新境界的开辟有其重要的意义。该书是谭先生继《修辞新格》之后又一部以“新”见长的修辞学理论专著。言其新,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的修辞学理论如修辞学的定义问题,作者在总结了现代修辞学史上品种繁多、众说纷纭的六种定义后,独辟蹊径,提出自己的见解:“简而言之:修辞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言语艺术,是言语和美学相互渗透的产物。详而言之,修辞,是理性、情感和美感等信息量丰富甚至超载的言语现象,也称修辞现象。把理性、情感和美感等信息量最大限度地注入载体,叫修辞活动。”“研究修辞现象和修辞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叫修辞学,亦可称为言语美学,或曰修辞美

  • 标签: 汉语修辞 现代修辞学 修辞美学 辞趣 修辞现象 修辞学理论
  • 简介:7月17日,南山会讲"语世界观"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说"多语言冠军挑战赛"启动仪式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称"语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说"联合主办,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使馆、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全球说、北京语言大学、其他相关高校和机构的500余名官员、学者、企业家、媒体人和中外师生参加了活动。

  • 标签: 北京语言大学 资源保护 中国语言 研究中心 主讲嘉宾 国际语
  • 简介:论文摘要

  • 标签:
  • 简介:论文摘要

  • 标签:
  • 简介:<正>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词,称《白道人歌曲》,其特点是"清空""骚雅"。这和他那种怀才不遇,浪迹江湖的生涯分不开,又同作者"用全力"来锤炼词语分不开。炼词,一般来说,是指对句子中关键性词语——动词和形容词的锤炼,在另一些场合,自然也不排斥对某些辅助成分的锤炼。本文拟就这几点作一简要的剖析。一、动词1)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暗香》)

  • 标签:
  • 简介:日本汉语教学状况是笔者最近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对日本一所高中及部分大学汉语教学情况的了解,对非汉语环境中的汉语教学进行了一些最初步的思考,并试图对教材建设提出建议。

  • 标签: 日本汉语教学 考察 教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