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了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细胞肺癌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采血,治疗前后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认为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是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细胞肺癌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自体CIK 细胞 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ainediones,TZD)降糖药,通过特异性地激活过氧化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增加细胞葡萄糖转运子Glut-4的表达,使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加大对葡萄糖的摄列“。近几年,TZD药物被证实有抗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曲格列酮(Troglitazone)、环格列酮(Ciglitazone))和匹格列酮(Pioglitazone)等TZD药物已经被作为抗肿瘤试剂广泛用于肠癌、胸部肿瘤、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研究,并发现它们可以通过激活PPARγ,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增殖。

  • 标签: 肺癌细胞生长 罗格列酮 非小细胞 肿瘤细胞生长 PPARγ 噻唑烷二酮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细胞肺癌分层应用吉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的意义及价值。方法接受吉替尼或厄洛替尼的晚期肺腺癌患者140例,根据患者是否行EGFR基因检测分为基因检测组70例(均为EGFR突变患者)和基因检测组70例,口服吉替尼250mg,每日1次,或厄洛替尼15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比较2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基因检测组组mPFS为13.0个月,基因检测组mPFS为5.0个月,两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检测组CR2例,PR36例,SD26例,PD6例,ORR54.29%,DCR91.43%。基因检测组CR1例,PR10例,SD11例,PD48例,ORR15.71%,DCR31.43%。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替尼或厄洛替尼在一线晚期细胞肺癌患者中使用是安全的,但只有选择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治疗的临床获益才能提高。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 简介:摘要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进展快、恶性程度高的恶性肿瘤,占所有肺癌的85%。治疗上已从传统的手术、放化疗转向靶向治疗,靶向治疗能延长驱动基因融合阳性患者的生存期。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与NSCLC相关的靶点逐渐被发现。在NSCLC诸多驱动基因中,RET融合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又一个重要的靶点,其被证实在不吸烟、年轻、分化程度低的NSCLC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文章对NSCLC中RET基因融合、二者的关系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基因,RET 融合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呼吸内科行化疗治疗的NSCLC患者57例,统计其2年短期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NSCLC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57例NSCLC化疗患者中预后良好39例(68.42%),预后不良18例(31.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受性别、年龄、放疗总生物效应剂量、是否同步放化疗、是否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病理类型的影响(P>0.05),但可能受是否吸烟、化疗周期、肿瘤临床分期、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否存在焦虑或抑郁心理状态、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肿瘤长径的影响(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化疗周期<4个周期、肿瘤临床分期(ⅢB期、ⅢC期、IV期)、合并COPD、存在焦虑或抑郁心理状态、KPS评分低、肿瘤长径大是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吸烟、化疗周期、肿瘤临床分期、合并COPD、焦虑或抑郁心理状态、KPS评分、肿瘤长径是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应及时制定干预和调整治疗的方法,以保证预后。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预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MET异常(MET alteration)包括MET基因第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MET 14跳突)、MET基因扩增、MET基因点突变(主要是激酶区突变)、MET基因融合及MET蛋白过表达等。NSCLC患者中MET 14跳突的发生率为0.9%~4.0%,目前国内外已有针对MET 14跳突的靶向药物获批上市,晚期NSCLC患者应进行包含MET 14跳突的检测以筛选MET抑制剂靶向治疗获益人群;原发MET基因扩增在NSCLC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5%,继发MET基因扩增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耐药患者中发生率为5%~50%,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TKI耐药患者中发生率约为13%;MET蛋白过表达在NSCLC患者的发生率为13.7%~63.7%。关于MET基因扩增和MET蛋白过表达的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显示出其在MET抑制剂临床治疗中作为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准确检测MET异常是实施MET抑制剂治疗的前提,因MET异常形式和检测方法多,临床检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多,故需进一步梳理和规范。本编写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文献阅读并组织专家讨论,针对MET异常的3种主要类型(MET 14跳突、MET基因扩增和MET蛋白过表达)制定了本共识,以期指导临床MET检测的实践。

  • 标签:
  • 简介: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双突变作为罕见分子事件,发生率为1.3%~1.6%,其临床病理特点还不是很清楚,治疗策略尚无定论,尤其是靶向药物的选择。本文报道威海市中心医院2021年11月收治的1例EGFR和ALK基因双突变共存女性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借鉴,对于其治疗经过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随访观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肺恶性肿瘤 基因突变 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晚期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不能手术的晚期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照《中国肺癌临床指引》的DN方案长春瑞宾、多西紫杉醇为主化学治疗辅以中医治疗。治疗组30例接受心理干预治疗,采用谈话聊天方式与患者交流,使其增强信心配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化疗及中医治疗。两组均治疗四个周期,据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理的压力,客观认识病情,CT肺癌转移发生时间延缓,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白细胞减少较常规组程度,毒性反应轻。常规组治疗后心理负担重,肺癌转移时间早,血小板、白细胞在化疗前后差别明显,减少程度大。恶心、皮肤瘙痒症状等毒性反应出现早。结论对晚期细胞肺癌患者及时正确的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减少心理压力,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化疗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晚期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化疗方案及疗效进行探析。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104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基于化疗方案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单药化疗,研究组采取含铂联合化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对照组为5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血液毒性I~II度、肠胃道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5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2%(P<0.05)。结论老年晚期NSCLC采取含铂联合化疗的整体疗效优于单药化疗,虽血液毒性、肠胃道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可有效控制。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老年患者 晚期 化疗
  • 简介:对于肺癌患者临床前期和无症状期,临床诊断往往缺少最有效的无创性检测方法.细胞肿癌(NSCLC)患者血循环中核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研究证实其抗酸来源于肿瘤细胞,并且与原发肿瘤有着结构或功能上的某些一致性,因此循环核酸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及治疗都具有重要价值.近年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循环核酸的检测成为可能,这方面的研究也成为热点,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NSCLC的循环核酸研究进展.

  • 标签: NSCLC 循环核酸 肿瘤
  • 简介:摘要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引起癌症相关性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其中非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85%。近几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NSCLC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研究热点一直集中在EGFR、K-ras、EML4-ALK和VEGF等靶点上,并涌现出许多针对这些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面对日益增多的靶向治疗药物,关键在于根据每位患者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及临床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NSCLC治疗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文将从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治疗,EML4-ALK融合基因的相关抑制剂以及MET为靶点的治疗等方面就目前细胞肺癌个体化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个体化靶向治疗 EGFR EML4-ALK MET
  • 简介:目的探讨Ⅰ期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定期复查的251例Ⅰ期肺癌患者病历资料,对术后复发转移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51例患者中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47例,复发转移率18.7%;中位随访时间43.1(9.5~97.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化疗、肿瘤最大径、胸膜侵犯及脉管癌栓的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清扫淋巴结个数(≤15个和>15个)以及不同的术前血清CEA浓度(>5ng/ml和≤5ng/ml)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清扫淋巴结≤15个及术前血清CEA浓度>5ng/ml为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结论术前血清CEA浓度>5ng/ml及清扫淋巴结≤15个患者,术后应积极随访。

  • 标签: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 早期 手术 复发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均稳步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特别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肺癌分为细胞肺癌(NSCLC)和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其中,NSCLC约占肺癌总发生率的85%,包括几个亚型1-2。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属于晚期,常规治疗有一定局限性,疗效不理想。近年来,生物治疗包括靶向治疗、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DC肿瘤疫苗)等在NSCLC临床研究与应用中取得可喜进展,本文就近5年来NSCLC的生物治疗方面及其联合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生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在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细胞肺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CT检查方式,对照组采用TM检查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检查结果显示,CT对于细胞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6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测方式能有效提高细胞肺癌的检出准确性,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因此,可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依据,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CT检查 TM检测
  • 简介: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对肿瘤学家是一种挑战。虽然近年脑转移研究有所进展,但生存率并不乐观。本文阐述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预后因素以及治疗进展。脑转移最常见的症状为因颅内压力增高所致的头痛。评价脑转移时,头颅MRI较CT优越。最常用的预后标准是肿瘤放射治疗组(RTOG)的RPA分级。关于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以及化疗治疗脑转移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全脑放疗常作为脑转移的标准治疗方案。SRS对单一或多个脑转移灶的治疗可代替外科切除。许多数据证明化疗有较好的颅内作用,这引起全身化疗治疗脑转移的研究热点。确立预后因素和其他临床特点后,才能制定最适合个体患者的治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 简介:摘要目前,中西结合治疗,在多学科综合治疗晚期肺癌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证实其在改善临床症状、减毒增效、延长带瘤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与优势。本文将分别从中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中西结合系统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西结合治疗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