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亚肺叶切除包括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可用于部分高度选择的早期细胞肺癌。亚肺叶切除可以保存更多的肺功能,提高手术后生活质量。但存在肿瘤切除不彻底,增加手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对于满足以下条件的细胞肺癌IA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2cm;位于肺外周;尤其是没有实性成分的毛玻璃样结节,亚肺叶切除取得了和肺叶切除类似的治疗效果。目前的证据多来自回顾性临床研究,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已明确亚肺叶切除的确切疗效,在高等级的证据出现之前,肺叶切除术仍被认为是早期细胞肺癌的标准术式。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 亚肺叶切除
  • 简介:摘要晚期细胞肺癌主要是采取放化疗综合治疗方案,且与单纯放疗和单纯化疗相比,放化疗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更加明显,且更加放化疗治疗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序贯化放治疗和同步化放治疗。随着近些年来药物研发水平以及放疗精确度的提升,细胞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近期疗效与生活质量的提升。文章主要针对老年晚期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治疗进展展开分析。

  • 标签: 晚期癌症 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姑息护理( Palliative Care, PC)作为一种新型且符合人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模式,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积极全面的照顾,还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据 2018年 WHO统计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位居全球第一。故恶性肿瘤患者的姑息护理需求是迫切的。现对姑息护理的概述、内容、社区居家姑息护理以及居丧服务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恶性肿瘤 姑息护理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吉替尼靶向治疗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治疗的细胞肺癌患者9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均3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治疗,研究A组单独实施吉替尼靶向治疗,研究B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吉替尼靶向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与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研究A、B组均优于对照组,研究B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35.48%、研究A组35.48%,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吉替尼靶向治疗,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得到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吉替尼片治疗晚期细胞肺癌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晚期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期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有患者均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且放化疗治疗没有效果,患者口服吉替尼进行治疗,每次250mg,1日一次,服用一个月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服药一个月后,有效10例(33.3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泻5例(16.67%),恶心2例(6.67%),皮疹3例(10.00%),皮肤干燥1例(3.33%)。结论采取吉替尼对晚期细胞肺癌实施治疗的效果较好,引发的毒副反应较少,且患者大多数可耐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吉非替尼片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Ⅰ期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定期复查的251例Ⅰ期肺癌患者病历资料,对术后复发转移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51例患者中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47例,复发转移率18.7%;中位随访时间43.1(9.5~97.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化疗、肿瘤最大径、胸膜侵犯及脉管癌栓的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清扫淋巴结个数(≤15个和>15个)以及不同的术前血清CEA浓度(>5ng/ml和≤5ng/ml)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清扫淋巴结≤15个及术前血清CEA浓度>5ng/ml为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结论术前血清CEA浓度>5ng/ml及清扫淋巴结≤15个患者,术后应积极随访。

  • 标签: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 早期 手术 复发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中晚期细胞肺癌患者采取调强放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中晚期细胞癌患者,均采取调强放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63%。1年、2年、3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8.32%、26.51%、12.63%;其中位无进展的时间分别为11.8月。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0.62%、45.32%、24.63%;其中位生存期为11.6月。1年、2年、3年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2.31%、36.52%、26.19%。全部患者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20.63%、17.50%、31.87%。结论对中晚期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存在轻微不良反应但可耐受,是一种有一定临床价值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中晚期 非小细胞癌 调强放疗 不良反应
  • 作者: 赵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巴中市中医院四川巴中636000)【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58-02随着环境质量的恶化,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生率有所上涨,许多人都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具有深深的担忧。在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不少人出门必戴口罩,就是为了避免患上肺部的相关疾病。但是许多人其实对肺癌并不了解,那么这种高居我国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一位的疾病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肺癌中的非小细胞肺癌,以及临床上对这种疾病的放射治疗效果。1非小细胞肺癌是什么?在所有的肺癌病例中,非小细胞肺癌占了80%,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并且大概有75%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诊断出肿瘤时已经是中晚期了,所以患上这类疾病的患者存活率比较低。根据近几年的经验来看,吸烟、职业病与大气污染已经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元凶”,烟草中的许多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致癌活性,而长期接触工业废气的人群也会从中吸收致癌活性物质,再加上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肺癌的预防已不容忽视,我们需要主动规避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污染物。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有肺部疾病家族病史的人来说,更需要地方肺癌的产生。除此之外,在被原子弹污染的地区内,相关研究人员也发现当地的居民患有肺癌的比例也有所增加,这与肺脏对放射线敏感是脱不开干系的。非小细胞肺癌之所以多于晚期被发现,是因为其早期症状与其它肺部疾病十分相似,很难引起患者的重视,也不容易被诊断出来。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患者时常会感受到胸闷,呼吸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但症状大多比较轻,时常伴有的咳嗽与低热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感冒;当非小细胞肺癌到了晚期之后,患者会明显地感受到疲惫与呼吸困难,体重会有明显的下降,时常会咳血。不过,在观察到早期症状时,我们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这些早期症状与肺结核、肺部感染等肺部疾病都比较相似,所以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是最重要的。2非小细胞肺癌一般怎么治?2.1化学治疗目前,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基本上90%的肺癌患者都需要接受化学治疗。化疗可兼顾早期与晚期的小细胞肺癌,大概有1%的小细胞肺癌是能够通过化学治疗治愈的;而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来说,化疗的治愈效果并没有那么好,只能起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或是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此外,化疗不仅杀死了肿瘤细胞,还会“误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过去十年中,细胞肺癌治疗经历了令人鼓舞的变化。最新发展之一是免疫治疗,其已经逐步成为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不同于以往的化疗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通过阻断抑制性免疫检查点,并通过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细胞来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所以免疫治疗具有独特的不良反应,称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认识并掌握这种特殊的反应对于肺癌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开发了新的靶向和免疫疗法但是肺癌的五年存活率仍旧很低。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circRNA在细胞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最新研究表明,circRNA在肺癌的发生,转移和预后中起相关作用,可以作为潜在的肿瘤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circRNA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TN基因的沉默对细胞肺癌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利用特异性siRNA将CTTN基因进行沉默,westernblot检测其沉默效率。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TTN基因沉默后,呈现红色荧光的TRITC-鬼笔环肽标记的F-actin和呈现绿色荧光的Dyligt488标记的cortactin共定位的黄色荧光-侵袭性伪足数量的改变情况。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CTTN基因沉默前后侵袭细胞数量的改变。结果westernblot检测发现,siRNA可以将CTTN基因显著沉默。在此基础上,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发现,CTTN沉默后出现侵袭性伪足的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Transwell侵袭模型同样发现,CTTN沉默显著减少了侵袭细胞数量(P<0.05)。结论CTTN基因在肿瘤细胞的侵袭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的降低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侵袭能力。

  • 标签: CTTN 非小细胞肺癌 侵袭性伪足 荧光共聚焦 Transwell
  • 简介:摘要方法观察和分析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治疗晚期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2019年3月接诊治疗的晚期细胞患者76例,将其根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均38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案,给予研究组患者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对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治疗晚期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疾病能有效得到控制,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较为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靶向药物 吉非替尼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CIK细胞经培养后细胞总数和CD3、CD56T效应细胞均获得大量增殖,自体CIK细胞免疫疗法就是从人体外周血中分离CD3、CD56以及CD4、CD8等细胞,CD3、CD4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显著提高(P<

  • 标签: 中晚期细胞 治疗中晚期 疗法治疗
  • 简介:平均生存期8~13mo.本组用GEM/DDP联合治疗30例晚期细胞肺癌总有效率为35%,有效率为35%.除7例患者PD外,至今无一金标准治疗方案[1].我科200601/200701联合健择/顺铂(GEM/DDP)两药治疗晚期NSCLC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健择 择联合 治疗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行手术切除的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术前营养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在我院胸外科行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血清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总中性粒细胞计数、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价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根据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肺组、肺气肿组和肺纤维化组).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比较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术前营养因素.结果:低血清白蛋白、高总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低PNI患者的OS显著降低(分别为P<0.001,P=0.032,P=0.008).同时只有低血清白蛋白患者RFS明显降低(P=0.004).正常肺患者中,低血清白蛋白患者OS显著降低(P=0.003).肺纤维化患者中,低血清蛋白患者RFS显著降低(P=0.035).多变量分析表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NSCLC手术切除患者OS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P=0.014与P=0.046).结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NSCLC患者行切除术后OS和RFS的重要预后因素.血清白蛋白水平对合并肺气肿的NSCLC患者预后无影响。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术前营养 预后
  • 作者: 崔静1杨丽琳1宋蜀伶2方虹3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病理科云南昆明650032)【摘要】目的:探讨云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表皮因子生长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7月本院云南地区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标本37例,运用ARMS-Taqman探针法检测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37例血液标本中,14例(37.8%)存在EGFR基因突变,其中19Del占总突变的28.6%(4/14),L858R占总突变的42.8%(6/14),L858R、19Del占总突变的71.4%(10/37),有2例同时存在L858R、T790M突变;2例同时存G719X、S768I双突变14.3%(2/14);2例存在L861Q突变14.3%(2/14)。结论:云南地区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检测率与国内其他报道一致,主要以EGFR基因L858R及19Del突变为主;但云南地区的S768I则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91-02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0%~90%,恶性程度高。在我国,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第一死因,而云南省的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一直在国内位居榜首,特别是云南宣威地区,发病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70%~80%的NSCLC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或根治性放疗的机会,晚期NSCLC全身化疗中位生存期仅为8~10个月。随着对肺癌生物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和致病机理的逐步阐明,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肺癌综合治疗中的最新模式,受到广泛关注。目前NSCLC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EGFR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18~21外显子,大量临床研究显示检测EGFR基因突变可以筛查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tyrosinekinaseinhibitors,EGFR-TKIs)靶向药敏感的患者,从而实现靶向个体化治疗。但是临床上常由于多种原因,如肺癌病理组织标本过少、患者病情过重无法耐受获取组织标本的相关检查,创伤大,操作繁琐等,导致无法进行组织学EGFR突变检测,从而缺乏使用EGFR-TKIs治疗的依据。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抗血管生成药物重组人内皮抑素在细胞肺癌脑转移中有一定的疗效,下面就内皮抑素的作用机制及疗效进行相关的叙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内皮抑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討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老年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老年细胞肺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各项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总量、术后止痛药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肺复张不良、脓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WBC、CRP、ALB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老年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加快术后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各项生化指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肺癌手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