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学术界一般的看法,认为道教、道家是两回事。确实,老庄之学中没有神仙世界,没有长生不死之道。大约是我国第一部道教史的作者傅勤家先生在《中国道教史》(1937年)中说:“盖道家之言,足以清心寡欲,有益修养。”“道教独欲长生不老,变化飞升。”就持这种观点。从现代学术眼光来看,道家为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是哲学派别;道教有信仰教义,通神仪轨,是宗教派别。

  • 标签: 道家思想 异同 1937年 神仙世界 长生不死 学术眼光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我国科技发展的主体、目标、动力、方向、途径和战略部署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丰富的具有哲学和实践内蕴的科技思想。习近平科技思想具有六个基本特征,即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性、创新为首要驱动力的创新性、紧跟时代步伐的时代性、广纳互鉴世界经验的开放性、抢占先机的前瞻性、结合具体实践的实践性。习近平科技思想总结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指出当前我国科技进步的现实问题,勾画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蓝图,为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 标签: 习近平 科技思想 特征研究
  • 简介:<正>《礼记》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其成书的时间跨度较长,历经战国秦汉之际以至汉初。今存《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则是汉代经学家戴德、戴圣据之删辑而成的。这在学术界几成定论。《礼记》本非一人所作,故内容十分博杂,就其思想内容而言则涉及政治、伦理、文化、教育、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它在思想理论方面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广泛的改造和发挥,上承先秦孔、盂、荀,下启汉代董仲舒以至《白虎通》,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礼治主义构成了《礼记》的思想核心。它是在继承孔、孟、荀礼治主义学说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成为先秦礼治主义思想的集成和总结。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礼记》中的礼治主义思想做些考察和分析,以期促进对于儒家政治思想学说的探讨和研究。

  • 标签: 礼治 大戴礼记 礼仪制度 法治主义 先王 理论支柱
  • 简介:心性思想是印度佛教最具特点的学说之一。作者认为,原始佛教有“心识说”,没有鲜明的心性论思想;部派佛教有“心相说”和“心性说”二部分内容,各部派讨论的重点在心的本性是否染净,由此推出心性本净和性本不净的二种不同判断;大来佛教将部派佛教的“心性说”发展为“如来藏——佛性”说,以后又与阿赖耶识相调合。由此可知,印度佛教心性思想是因人的解脱要求而产生的,其主流是心性清净说

  • 标签: 如来藏 《大正藏》 阿赖耶识 部派佛教 印度大乘佛教 印度佛教
  • 简介:荀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年甫十五就游学于齐,齐襄王时,“最为老师”,“三为祭酒”,成为稷下学宫著名的学者。战国末期,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长期兼并战争,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趋于形成。他的学说特别是“一天下”、“立君势”、“明礼义”、“起法正”等思想...

  • 标签: 荀子 社会秩序 法治思想 走正道 人性恶 性恶论
  • 简介:<正>笔者曾在《1919:李大钊的思想足迹》一文的开头写道:"一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来说,是一个不算长的时间;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来说,更是一个极为短暂的瞬间。在生活平淡的岁月中,一年的光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历史的转折时期,一年的时间则足以实现划时代的飞跃。"如果说1919年对于李大钊来说是思想上大飞跃

  • 标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 蔡和森 新民学会会员 湖南地区
  • 简介:当今世界,全人类都希望和平。“和平”一词是从英语的peace转化而来的,印度则称为Santi,汉译佛典一般译成“寂静”,即安静的意思。英语的peace来源于拉丁语的pax或pacm。据英语文献,当会场嘈杂时,我们一般习惯说“请安静”,而英语则是“peace”。显然,它也是安静的意思,符合印度语言的Santi。

  • 标签: 和平思想 英语文献 怫教 “和平” 汉译佛典 安静
  • 简介:四、关于判断的分析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从思维形式看,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从判断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这一思维内容考察,任何正确的判断也都同样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来源于对事物情况的周密的调查了解。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

  • 标签: 毛泽东选集 思维形式 逻辑思想 日本帝国主义 工农武装割据 农民运动
  • 简介: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如何对待错误进行过丰富而深刻的论述,这些理论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毛泽东指出犯错误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犯错误的原因;其次,他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少犯错误或者不犯错误的方法;最后,他也论述了对待错误要坚持的正确态度。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进入攻坚期,改革的深度不断拓展,难度也不断提升,只有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才能营造出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

  • 标签: 毛泽东 容错纠错 正确态度
  • 简介:昙鸾的净土理论是以秽净二土相待的世界观为出发点的.他指出现实世界污秽不净、苦难无边,是秽土;自此向西过十万亿佛刹土,还存在一个阿弥陀佛极乐净土,那里清净安乐、充满了美好和幸福.他极力倡导人们信仰阿弥陀佛,凭借阿弥陀佛的愿力,称念其名,往生西方净土,这是易行道;以其他任何方法修行都是难行道,不可能疾速成佛.

  • 标签: 昙鸾 净土 思想
  • 简介:本文从六个方面讨论了无著的唯识思想。分析了无著关于阿赖耶识、意的各种论述,认为无著把意分解成意根和染污意二个方面,但在具体运用时表现出了偏重染污意的特点;指出《瑜伽师地论》的<摄抉择分>的内容至少在无著写作《显扬圣教论》时就已形成,并直接影响了该论;探讨了无著的五位百法思想与说一切有部五位七十五法和《瑜伽师地论》有关思想的区别和联系;指出无著用十一种识概括一切世俗事物,提出了一切唯识的三条理由和获得唯识观的四智,他的三性认识论与般若、华严思想有一定的关联;认为无著在六转依的名义下,提出了转八识成四智的转依思想

  • 标签: 阿赖耶识 《大正藏》 说一切有部 染污 唯识无境 三自性
  • 简介:<正>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这是自古以来的思想家、政治家竭虑殚思的一个中心问题。生活于战国末期的荀子,目睹“亡国乱君相属”的状况,深感治国之道的重要。他长期游学于“稷下学宫”,融汇综合儒、墨、道、法、阴阳诸家思想,形成了博大精深、逻辑严密的治国学说。《荀子》一书就是代表了当时认识高度的一部治国的百科全书。凡治国中的重要问题,如天、地、君、臣、兵、民、修身、治学等或今人所谓之政治、经济、生态环境、思想

  • 标签: 荀子 治国之道 思想方法 治国思想 长治久安 法先王
  • 简介:孟子和苟子分别以“性善论”和“性恶论”为教育思想的道德基础。在教育方法上孟子强调由内而外,“反求诸己”的自我教育;而苟子强调外在的礼义教化,“隆礼”、“尊师”。他们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儒家的“仁政”。

  • 标签: 孟子 苟子 教育思想 性善论 性恶论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党的建设各方面进行新谋划、新布局,科学把握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提出一系列党的建设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境界,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 标签: 习近平 党建思想 科学体系
  • 简介:“里仁”思想蕴合并显现了孔子对仁的源初领会。但是由于受到对象式、知性化思维方式的影响,“里仁”思想在现今往往被误解或忽略,因此就有重新揭示并澄明这一思想的必要。孔子是在一种实际发问所敞开的源发境域中对仁进行言说的。仁具有本己性,每一个“己”都拥有一个源发的人世境域,孔子强调仁只有在每个人最切身的情境中才能被领会与践行。仁又具有未既性,它并不是有任何既定规定的对象,当入履践于适宜之道时,仁便以其非现成的源初性被鲜活地拥有了。仁还具有时间性,要在特定的时机境域中敞开并在不断的实际践行里成就。上述仁的三重维度都在孔子的“里仁”思想中被收拢并开敞出来。领会孔子的“里仁”之思,与仁重新亲近,反复地践行仁并居于仁,可以为我们向精神家园之回归和朝中国梦憧憬之前行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 标签: 本己性 未既性 时间性 实际践行
  • 简介:重庆出版社出版李成蹊著本书采取专题式论述方法,就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几个主要理论问题,联系历史实际、文献及当前哲学界中争论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全文分十二个专题。首先,强调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性,这在一般论著和哲学教材中少有。其次,指出哲学界存在的认识发展三个阶段论的错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发展

  • 标签: 毛泽东哲学思想 哲学教材 重庆出版社 阶段论 十二个 理论分析
  • 简介: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邵先锋先生撰写的《晏子思想研究》,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已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根据现有检索结果,该书是研究晏子及晏子思想的第一本专著,填补了系统研究晏子及晏子思想的空白。

  • 标签: 《晏子思想研究》 邵先锋 书评 晏子 晏子思想 齐文化
  • 简介:善导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僧人,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善导的净土思想由他力本愿说、往生论、念佛论三部分组成。他为本愿说是善导净土宗的理论基础,往生论是阐述净土信仰的对象和目的,念佛论则是沟通二者的中介和手段,也是净土宗理论的核心部分。

  • 标签: 善导 净土 他力 自力 往生
  • 简介:<正>《易传》是战国时期的儒家的作品,是解释、阐发《易经》思想的论文集。它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古人又称其为《十翼》。我们认为:《易传》的主要篇章包含着许多整体思想的因素。本文试图就这些因素谈点初步想法。一《易传》称天、地、人为三才。它认

  • 标签: 易传 整体思想 自然之道 六十四卦 天地人 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