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13
  • 简介:  鲁迅在这问题上说过不少话,  我说鲁迅先生如果身体好,称鲁迅先生的思想是

  • 标签: 杂迅 迅文
  • 简介:本篇是智利当代享有盛名的作家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的一部中篇力作,作者结合本土小海湾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当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环境,以一个年轻平凡的邮递员和遐迩闻名的大诗人聂达之间的诚挚友情为主线,编织了一个趣味盎然而又异常动人的故事。作品语言幽默泼辣,谋篇结构灵活奇巧,人物形象各具风采。

  • 标签: 比阿特丽斯 邮递员 电报员 小海湾 诗歌 安东尼奥
  • 简介:一1932年初春,一辆破旧的牛车行走在逶迤曲折的山路上,发出“咿咿哑哑”的声响。寒风冷洌,车上躺着一位瘦骨伶仃的老人,虽盖着一条破棉絮,那张露出的苍白脸,冻紫的嘴唇一直在发抖。两边的车栏,分别坐着车夫和一位年青小伙子,那小伙子约莫十七八岁,一头黑发微微卷曲着。

  • 标签: 诗人 追忆 厦门
  • 简介:我父亲叫忠实。没和我母亲结婚前是个卖大碗面的,和我母亲结婚后还是个卖大碗面的,只不过是多了三四张桌子,七八条凳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阜平县城的东寺大街,还没有现在这么宽敞,街道两旁的买卖铺子还很稀少,除了老马的粮油店和老杨的大众理发店,就是我父亲的面铺子。我父亲的面铺子虽然矮小,且陈设简陋,但比起街头摆摊儿卖豆腐的老田和卖肉又卖菜的老郭头,也算得上是一家冠冕堂皇的店铺了。

  • 标签: 冬天 八十年代 二十世纪 父亲 理发店 粮油店
  • 简介:他穷困潦倒,精疲力尽,轻轻地敲着窗户——浪子返回父亲的家门。“可以进吗?”“我的儿子!宝贝,快进!什么都随你的便。你乐意,就吻吻父亲,那边的排骨香喷喷。你回来了,真值得高兴!孩子,你最好留下来,安安分分。”儿子卷着浓密的胡须擦擦嘴唇,就着水,吃起排骨,这样的饭食他好久没有吃过,’竟累得额头上热汗涔涔。瞧,他已吃饱。瞧,他走进了卧房,躺在干干净净的被窝里睡觉。他睡得多好!睡足了便起床。他找到自己的手杖,不辞而别,又去流浪。带弗崇眼泪的成分是痛苦和水——痛苦原子加水原子合成眼泪。组成眼泪的是不幸和水,所以它才成如海水。泪水里有船舶遇难的哀痛,也有一切绝望和悲愁。它们象陷入重围,无路可走,它们须

  • 标签: 排队 节日 原子 眼泪 心灵 排骨
  • 简介:有幸应邀参加纪念鲁迅诞辰学术讨论会,坐在富丽堂皇的宾馆会议厅,一边喝茶一边叹空调,一边想着鲁迅一边听着专家们发表高见。作为鲁迅研究的门外汉,本来是没意见可发表的,但想着听着,竟也不由得生出些感想来,而且不吐不快。

  • 标签: 鲁迅研究 鲁讯 发表 纪念 学术讨论会 意见
  • 简介:<正>鲁迅文学院坐落在一条破旧的小街上,“打的”得跟司机破费半天口舌。结果,快到了的时候无法直接拐弯儿,还得兜圈子掉头往回来,才能驶进那条破旧小街。大概那条小街便是十里铺。院的院子小得像个私家宅院。据说我们来之前,还有个篮球场,被绿化掉了。现在,亭台门廊、花草树木一应俱全,但观赏意义要远大于实用意义。院墙外边拆迁出大片空地,真希望能成为学院的足球场。

  • 标签: 打乒乓球 王爱英 鲁迅文学院 高洪波 朱向前 乒乓球技术
  • 简介:一次,一位特稿写作的记者听说我供职于鲁迅文学院,立时眼放精光,执我手不放:“我想写院!”我问:“为什么啊?”记者姑娘答:“中国竟然有这样一个学校,一群作家在一起,多有趣、前卫,多酷!”公众想象中的这所学院,如此神秘、时髦,自带文艺腔调。

  • 标签: 话题 特稿写作 文学院 记者
  • 简介:安妮·普的西部写作成功地跨越了西部传奇的艺术局限。本文从神话沉淀与人格构建的角度切入,讨论作者独特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以及字里行间传递着的隐秘的女性生态观。

  • 标签: 安妮·普鲁 西部小说 神话沉积 英雄人格 生态女性
  • 简介:  巴勃·聂达简历  巴勃·聂达(PabloNeruda,1904-1973)智利诗人.生于帕拉尔城.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

  • 标签: 巴勃聂鲁达 智利诗人 获得者智利
  • 简介:我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在家办公,感觉良好。正洋洋得意之际,被人当头敲了一。你想想,谁没有领导在自己面前指手划脚?谁没有办公室政治令人烦恼?谁可以从夜里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谁有时间上网与天下高手过招?当然是我——一个瞧不起嬉皮士,不愿当雅皮士,不承认SOHO族却自称“搜皮士”的人。我的得意之处在于,CI战略上虽不敢称中国第一,挤入中国前10名却丝豪没有问题。我花了近10年时间修练出一身专家本领,我有一份自由自在的工作——这么想着便被人当头敲了一

  • 标签: 自由职业者 嬉皮士 不能工作 雅皮士 办公室 投资者
  • 简介:持取景器者敏是视角独特、兴趣驳杂的小说家。我想到她的小说《取景器》,那位女摄影师关注的主题是那么与众不同:井、屋檐、背影、面孔、畸形人、野猫、菜场。独特“取景手法”使其拥有了重新解释和命名世界的权力,她给出的解释是:“我需要一下子发现拍摄对象与众不同的东西,那隐藏着的缺陷、那克制着的情绪、那屏蔽着的阴影部分!”

  • 标签: 鲁敏 叙述人 取景器 拍摄对象 阴影部分 小说家
  • 简介:近几年,对于鲁迅与梁实秋论争中的是是非非出现了不同的看法,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比起当年那种舆论一律式的单方评判,不同看法的交锋能使认识更加接近历史的实际。为了让人们更具体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梁论争的真相,一些学者从尘封的书刊中扒罗剔抉,钩沉索隐,相继...

  • 标签: 梁实秋 鲁迅先生 佚文 思想分歧 人性 共产党人
  • 简介:<正>研室已经走过了十年光荣而艰难的路程,值此纪念之际,一件件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一九七九年初春,我从南开大学来到鲁迅研究室进修。想到能在李何林先生身边学习,我那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李何林

  • 标签: 鲁迅作品 研究室 南开大学 路程 心情 鲁迅研究
  • 简介:1993年,于爱成带着他的彷徨和孤傲,从山东来到广州中山大学攻读文学硕士,而后又读博深造。1994年我与他相识,倏忽二十有年。深感流逝之速,惕然而惧。曾经的迷惘,反倒成就了他;没有这段孤傲,也未必有日后的沉稳和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广东新文化狂飙突进的年代,也是一个价值兵荒马乱的年代。据权威统计,1993年,全国货车有四分之一开往珠三角。

  • 标签: 文学硕士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小说史 广州中山大学 八九十 文化思维
  • 简介:金卡姑娘纪念女战友、苏联英雄金娜·沙莫索诺娃1在炸断的云杉旁躺下,我们等待曙光升起。军大衣暖着两人偎依的身子身下是颤抖的、潮湿的土地。“尤丽卡,今天当是个例外,平素我不爱忧伤。现在我的妈妈,可爱的妈妈,住在苹果花飘香的偏远村庄。你有朋友,更有爱人。我只有她一个亲人。茅舍里烟雾缭绕,酸面味浓,屋外面春光明媚,万物争荣。老妈妈觉得花花草草都在期待,期待着叫人担心的女儿归来……尤丽卡,听我说,我不喜欢多愁善感,但,今天是个例外。”身子还刚刚有些暖意,“前进!”一道命令突然下达。穿着湿大衣的黄发辫女兵,又和我并肩迈步出发。2一天比一天更艰苦,队前无旗帜,行前不集会。我们这只零落的队伍,在奥尔沙

  • 标签: 大衣 朋友 死亡线 列车员 苹果花 独生女
  • 简介:1对我而言。敏是陌生但又熟悉的朋友。说陌生是因为我与她只见过两次面。第一次是2007年,《小说选刊》在沈阳举办一个文学活动.我晚上十点多才报到,随即便与众人分乘几辆出租车去看夜色沈阳。好像是在一条不宽的小河边,我见到了月光下、水波旁身穿深衣的敏。她给我的第一印象,

  • 标签: 鲁敏 《小说选刊》 2007年 文学活动 第一印象 出租车
  • 简介:1930年新成立的青岛大学,延聘梁实秋为外文系主任,后又兼任图书馆馆长。鲁迅先生在他1936年1月11日发表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之六》一文中,提到文学论战的对手梁实秋对他实行报复:《集外集》的不值得付印,无论谁说,都是对的。

  • 标签: 天津图书馆 梁鲁 梁实秋 外文系 青岛大学 未名社
  • 简介:生在盘锦调研民间工艺、馆藏2018年9月11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生来到辽宁省盘锦市,针对排船、苇编、辽河民俗博物馆等当地特色民间工艺、馆藏情况进行了调研。在盘锦远航船厂,船坞正在排造木渔船。潘主席详细了解了手工造船的工艺流程,船厂工匠来源及年龄结构等内容,并饶有兴致地体验了排船工具的使用方法。

  • 标签: 民间工艺 民俗博物馆 盘锦市 工艺流程 年龄结构 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