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骨巨细胞是常见的交界性骨肿瘤,好发于东亚人群,通过规范的外科手术,很多患者可达到痊愈。对于特殊部位和难治性骨巨细胞,连续选择性动脉栓塞、Denosumab和放疗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骨巨细胞临床循证诊疗指南》,就诊断流程、不同部位的手术方式、连续选择性动脉栓塞、Denosumab和放疗等临床问题进行总结,依据文献证据等级给出相应的推荐等级,旨在为骨肿瘤医师的临床诊疗提供最佳的、有效的意见参考,从而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个体医疗情况而定。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骨肿瘤 指南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32岁。因腹胀、腹部逐渐增大1年于1997—11—05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宫颈暴露困难,触诊宫颈位于左前上方,子宫体前位偏左,正常大小。其右侧可触及巨大实性包块,布满盆腹腔,上达剑突下,无压痛。左侧附件未见异常。B超示:盆腔囊性肿物(卵巢囊肿)。入院诊断:右侧卵巢巨大囊肿。于入院后5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被肿物抬高挤至左侧,靠近脐部。双侧卵巢、输卵管在子宫两旁,位置和大小均正常。探查肿物来自后腹膜外,基底部在盆腔底,呈囊、实性,多房,房内有淡黄色液体。

  • 标签: 腹膜外 病例报告 盆腔囊性肿物 卵巢囊肿 剖腹探查术 宫颈
  • 简介:患者男,34岁.因发现右侧阴囊包块3个月入院.查体:阴囊皮肤无红肿,右侧睾丸附睾头增大,质硬,表面欠光滑,触痛(+),分界不清,右侧睾丸肿大3.0cm×4.0cm×5.0cm,左侧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4.79μg/L(参考值<20μg/L放免法)、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U/L(参考值<5U/L发光法).CT平扫显示右侧睾丸体积较左侧增大,内似见线样分隔,密度尚均匀,边缘光整,左侧睾丸大小及密度未见异常,余扫描区域组织结构未见异常.CT诊断:右侧睾丸体积增大.

  • 标签: LEYDIG细胞瘤 侧睾丸 超声表现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睾丸体积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收治的2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患者及文献检索获取的5个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多位于大脑凸面、矢状窦、小脑幕。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71.4%的患者有头晕、头痛症状。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最主要的方法,因其易出现复发、转移,术后辅助放疗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同,尤其是肿瘤无法全切的患者,化疗暂时未显示出明显获益。

  • 标签: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肿瘤治疗 化疗
  • 简介:患者男,44岁,因右下腹部包块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阴囊腔内空虚,左侧阴囊内可触及睾丸,右下腹部可触及一似鹅卵大小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质地硬,活动度尚可。超声检查:右侧阴囊腔内空虚,左侧阴囊内睾丸及附睾结构正常,右侧腹股沟区未探及包块,

  • 标签: 精原细胞瘤 超声表现 隐睾 腹部包块 表面光滑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59岁,体检发现右侧肋骨占位,胸部CT示右侧第4肋骨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呈灶泡样改变。患者无明显胸痛、胸闷等临床表现,既往无外伤史,一般状况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行单孔胸腔镜下肋骨肿瘤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尚可,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右侧第4肋骨浆细胞。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及扩散征象。

  • 标签: 骨肿瘤 浆细胞瘤 肋骨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MDCK细胞是从犬肾中提取的贴壁细胞,在疫苗生产中具有重大作用,然而,其高致性是流感疫苗生产中的主要争议。本实验目的为筛选单克隆细胞系中低致性的细胞系。方法:利用建立的单克隆细胞系,用软琼脂克隆实验筛选低致性的MDCK细胞。结果: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克隆数,选择出致性较低的MDCK细胞系。结论:获得致性较低的MDCK细胞系,为后续制备流感疫苗提供基础。

  • 标签: MDCK细胞 致瘤性 细胞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1例手指血管周细胞。患者女,64岁。因发现右手掌环指内侧黄豆粒大小肿物5年就诊。超声检查提示患者右手环指掌指关节内侧低回声结节,大小1.0×1.0×0.6cm,内见条状彩色血流显示,呈动脉频谱。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提示符合血管内血管周细胞。本病例旨在提高超声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血管周细胞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 超声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病例诊疗数据及文献回顾,探讨膀胱细胞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自1997年至2016年间收治的13例膀胱细胞癌(smallcellcarcinomaoftheurinarybladder,SCCB)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病年龄、首发症状、疾病分期及治疗方式,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结果13位患者平均年龄(71±10.12)岁。血尿为首发症状占92.31%。Ⅰ期(T1N0M0)1例,Ⅱ期(T2N0M0)5例,Ⅲ期(T3N0M0,T(4a)N0M0)3例,Ⅳ期(T(4b)NxMx)4例。共随访12例患者,1例失访。患者1年总生存率为66.67%,3年总生存率33.33%,5年总生存率33.33%。保留膀胱手术联合PE(依托泊苷+铂类)化疗者,1年的生存率88.89%,3年的生存率44.44%,5年的生存率44.44%。结论SCCB作为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恶性肿瘤,预后普遍较差。综合文献及本研究,对于局限无进展期疾病,根治性膀胱手术加PE化疗治疗效果较好,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似乎更具优势,对于高龄、不能耐受根治性手术、及保留膀胱意愿强烈的患者可采取保留膀胱的手术联合全身PE化疗,但需要注意随访。

  • 标签: 膀胱肿瘤 小细胞癌 保留膀胱手术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样纤维组织细胞的病理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 2016年 1月 -2018年 10月收治的 7例血管样纤维组织细胞患者资料与 1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血管组患者年龄较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 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发生部位等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两组患者的病理诊断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血管样纤维组织细胞病理诊断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此疾病发生率较低,需要医生引起注意。   【关键词】血管;纤维组织;细胞;病理诊断;鉴别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hemangioma like fibrous histiocytoma. Methods the data of 7 patients with angiomatous fibrohistiocytoma and 17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fibrohistiocytoma from January 2016 to October 2018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gener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hemangioma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gender and location of occurrence, P > 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thological diagno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hemangioma like fibrous histiocytoma is helpful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tion. The incidence of this disease is relatively low, which needs attention of doctor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毛母细胞和基底细胞癌在临床病理方面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已经确诊毛母细胞的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26例基底细胞癌石蜡标行HE染色和CK7、bcl-2、AR、CD10、Ki-67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形态学与免疫组化的表达。结果从研究中可以看出,母细胞主要从基底样的生发细胞中得来,肿瘤主要存在于真皮和皮下的组织中,没有和表皮之间连接,具有比较清楚的境界,均匀分布同时毛囊分化后的毛母细胞团对其所构成;在免疫组化中,有1例出现CK7(-),有2例出现弱(+),有1例出现bcl-2(-),有2例出现弱(+),有1例出现AR(-),有1例出现CD10(-),周间质(+);Ki-67阳性指数10%~20%。此外,基底细胞癌主要从基底样的生发细胞中得来,癌细胞和表皮基底部之间是连接的,出现浸润性生长的趋势,周围的癌细胞是栅栏状,间质疏松,同时,癌巢与间质间出现收缩性裂隙,在免疫组化上有6例CK7(+),有2例弱(+);有7例bcl-2(+),有5例弱(+);有2例AR(+),有4例弱(+),癌周间质(-);Ki-67阳性指数20%~30%。结论在镜下组织学的特点和免疫表型的综合分析下,可以帮助肿瘤的临床鉴别。

  • 标签: 毛母细胞瘤 基底细胞癌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 简介:本研究探讨MM的遗传学背景和细胞增殖特点。应用直接免疫磁珠法分选19例多发性骨髓(MM)患者的骨髓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的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结果表明:19例患者中4例骨髓细胞为超二倍体,15例骨髓细胞均为二倍体;正常人浆细胞处于S+G2/M期细胞的比例为(1.15±0.60)%,MM患者骨髓细胞处于S+G2/M期细胞比例为(10.06±12.60)%,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初治组患者出现超二倍体比例为11.76%,复治组患者为100.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35);初治组骨髓细胞处于S+G2/M期的比例为(7.12±4.98)%,复治组为(35.10±32.5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MM患者骨髓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提示了该病遗传背景的复杂性和细胞增殖的异常。而此与病程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DNA含量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毛细胞星形细胞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14例后颅窝毛细胞星形细胞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病变位于小脑半球11例(左侧7例,右侧4例),小脑蚓部3例。肿瘤直径3~4.5cm,平均3.65cm。结果肿瘤全切1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腰椎穿刺测定脑脊液压力均<180mmH2O。术后14例临床症状均减轻,其中11例(11/14)颅内压增高症状消失,4例(4/5)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症状消失,2例水平眼震均减轻,3例颈部抵抗均消失,1例视物模糊症状减轻。12例术后随访4~33个月,平均19个月,头颅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毛细胞星形细胞效果良好。

  • 标签: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间变性大细胞淋巴(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是1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其细胞表面表达Ki-1(CD30)抗原,又称Ki-1阳性大细胞淋巴。为避免误诊,必须要提高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的认识,强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的临床细胞病理学分析研究,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的临床细胞病理学,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间变性 大细胞淋巴瘤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6例T细胞淋巴患者,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5例T细胞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T细胞淋巴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T细胞淋巴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够对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自体造血 干细胞移植 T细胞淋巴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成人嗜酸性膀胱炎( EC)的 CT表现。方法:收集 2015-2019年间 11例 E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首诊率。结果: 11例患者中,尿频、尿急、血尿 8例;病理提示嗜酸性细胞增高 2例;症状不明显 1例。 CT平扫提示膀胱壁局灶性肿块,强化后显示出不均匀,边界尚清晰。结论: CT可以清晰显示局部细节,肿块大小、范围、与周围的关系。依此,可以为临床提供高价值的参考,结合病检,首诊率较高。

  • 标签: 嗜酸性膀胱炎 多层螺旋 CT 病检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β(retinoicacidreceptor-beta,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中RAR-β的表达。病理分级:Ⅰ级26例,Ⅱ级22例,Ⅲ级32例;临床分期:T120例,T220例,T322例,T418例;其中复发性膀胱癌46例。以10例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RAR-β均为强阳性表达。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RAR-β阳性表达28例(35.0%)。RAR-β表达在病理分级Ⅰ级以及临床分期T1、T2期膀胱癌中表达较高;在复发性与非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17.4%和58.9%,差异显著(P〈0.05)。结论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表达缺失,其表达缺失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相关,有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指标的可能。

  • 标签: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 受体 维甲酸
  • 简介:胶质母细胞(glioblastoma,GBM)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在颅内的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无明显边界,手术很难做到全部切除.因此,综合治疗极为重要.替莫唑胺胶囊为咪唑四嗪类的新型口服化疗药,可通过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浓度为血浆的30%~40%[1],能有效延缓肿瘤的增殖,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应用替莫唑胺胶囊治疗17例GBM手术+放疗后的患者,现将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化疗期间 护理 患者 替莫唑胺胶囊 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