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0岁。头晕1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起头晕不适,表现为全脑晕沉感,头晕以活动后为明显,休息后症状稍缓解。查体: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MRI平扫:第四脑室内见团块状长T1长12信号影,大小约35×37mm,其内信号不均匀,FLAIR上为混杂高信号,病灶向前压迫脑干,向后压迫小脑,双侧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 标签: 第四脑室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 简介:目的:探讨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pleomorphicxanthoastrocytoma,PXA)的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左侧海马脑PXA进行头颅MRI检查、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头颅MRI在左侧海马发现直径约0.8mm的斑片状异常信号影,T1W1稍低信号,T2W1稍高信号,部分囊影呈现高信号,边界不清楚,未见明显占位效应。其余脑组织的信号均匀,异常信号影未见。光镜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含较多砂粒体、似黄色样,与正常脑实质的界限欠清,细胞形态多样,由梭形、单核样及椭圆形等形态细胞组成,多核细胞也散在可见,细胞胞浆有的含脂滴,细胞间质可见嗜酸性颗粒小体,灶区附近可见散在淋巴粒细胞浸润。对PXA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化学特染发现,肿瘤细胞表达中GFAP、CD34、S-100、Vimenin为阳性,EMA、CD163、NF、NeuN染色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小于2%;对其进行网状纤维染色,可发现网状纤维网将细胞分割包绕于其中。结论:脑PXA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正确认识其特征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脑多形性 黄色 星形细胞瘤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形性黄色星型细胞(PXA)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纳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收治的25例颅内PXA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式,并随访研究其预后。结果25例患者中首发症状以头痛(12例)及癫痫(8例)最为常见。肿瘤位置多见于顶叶(8例),其次为颞叶(6例)、额叶(6例)。病理结果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Ⅱ级患者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平均阳性率为6.4%,P53平均阳性率21.2%;WHO分级Ⅲ级患者的Ki-67平均阳性率为22.2%,P53平均阳性率为48.3%。15例检测突触素(Syn)蛋白患者中阳性12例。20例患者术后随访31个月,存活19例,9例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其中WHO Ⅱ级8例,WHO Ⅲ级1例。结论病理结果在PXA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WHO Ⅱ级患者预后明显优于Ⅲ级患者。

  • 标签: 多形性黄色星型细胞瘤 影像学特征 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检查示,10例患者均为囊实性改变,其中3例患者为大结节小囊、7例患者为小结节大囊;病变位于左颞叶7例、左颞枕交界区1例、右颞叶1例及左侧额中央区1例;增强扫描示,7例患者的肿瘤实性部分和壁结节明显强化,1例患者软脑膜强化,2例患者无强化。8例患者行肿瘤全切术,2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术。1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满意,术后9例癫痫患者均无发作,1例患者的头痛缓解。随访时间为1~5年不等,术后复查均无复发征像。结论多形黄色星形细胞临床表现多以癫痫发作起病;影像学检查常见囊结节改变,病变多位于幕上,占位及水肿效应轻。最终诊断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 标签: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临床特点 癫痫 影像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的临床病理。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回顾分析10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患者和10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就诊断及预后特点进行分析和探究。结果:(1)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首发症状相似,均有头痛或是头晕表现;发病部位以颞叶、顶叶为主;(2)影像学特点: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晰,囊实性占位,肿瘤及囊壁有不同程度强化,水肿不明显;巨细胞胶质母细胞显示有长T1及稍长T2不均匀信号,病灶内信号不均匀,有少许更长T2信号。(3)免疫组化学:免疫组织化学:GFAP、Vimentin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中呈现阳性表达,Nestin、S-100蛋白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阳性表达,IDH1、NeuN呈阴性表达。p53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不同分级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中表达程度有差异;CD34、CK-pan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中阴性表达。(4)病理特点: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镜下多形性细胞,以梭形细胞星形细胞为主;3级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有核分裂表现,常见坏死。巨细胞胶质母细胞镜下见大量的巨怪形多核巨细胞,可见小的“纺锤”状合体细胞;少见假“栅状”坏死、缺血性坏死。结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的临床病理具有特异性,根据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检测、影像学特点等,能够为临床鉴别和诊断提供了科学指导。

  • 标签: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实质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PXA)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及致痫机制和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X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10岁,临床表现为反复癫痫发作。脑电图示右颞区为主的慢波、棘-慢波发放,头颅MRI平扫见右颞中部皮质结构异常,增强扫描局部呈不均匀片状强化。术中见病变位于右侧颞中回后部,局部皮质略肿胀、颜色稍黄、质地偏韧、边界欠清,自皮质表面向深部生长。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见癫痫放电主要位于病变及其周围皮质,扩大切除病变后再次监测未见异常癫痫波发放。术后随访9个月无癫痫发作。结论PXA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在ECoG监测下行病变扩大切除是治疗PXA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癫痫 皮质脑电图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胶质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尽管习惯上将其分为星形细胞、少突神经胶质和室管膜。本文试着论述星形细胞的成因及MRI表现。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 简介:儿童脊髓星形细胞的治疗依然为挑战性难题。有明确边界的髓内星形细胞可以获得手术近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预后良好;低级别弥散型的脊髓星形细胞手术以活检明确诊断并为放化疗提供基础为主要目的;问变型或恶性星形细胞星形细胞患者,手术辅以放化疗为治疗选择,预后不佳。本文通过分析作者近年来治疗的儿童脊髓星形细胞患者,再结合文献,谈一些目前国内外儿童脊髓星形细胞的治疗现状以及体会。

  • 标签: 儿童脊髓肿瘤髓内星形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传统的观念和落后的活体组织学检查手段界定了脑胶质极少在脑内播散和/或种植的学术概念。但尸检结果则提示胶质竟有17%~30%的软脑(脊)膜播散发生率的事实,可有临床表现的播散患者仅1.5%~4.0%,且多数病例愈后较差。本文旨在对这种少见但已清楚认识的特殊类型的星形细胞进行临床过程、治疗体会总结和预后不良的预测。本组的7例患者是1992~2003年的11年间的644例星形细胞患者中所并发的,发生率为1.08%。7例患者中原发肿瘤在一侧半球形成双侧半球播散和/或种植的5例;原发肿瘤在一侧半球形成同侧播散和/或种植的1例,形成对侧半球播散和/或种植的1例。本组病例无小脑和脑干的播散和/或种植。观察本组病例的临床过程有以下特点:(1)均经手术行肿瘤的部分切除或"全切除",在复发和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原发肿瘤 种植 脑胶质瘤 活体组织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对星形细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的MRI表现。结果幕上星形细胞呈长T1、长T2信号,一般而言,低度恶性星形细胞信号较均匀、边缘较清,多数无周水肿,少数有轻至中度周水肿,占位效应轻。结论MRI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可直接任意扫描且无创伤性,对病变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 标签: 核磁共振 星形细胞瘤 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颅内碰撞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在颅内混杂或相邻生长,肿瘤组织中不含脑组织。颅咽管与毛细胞星形细胞都是常见的颅内肿瘤,

  • 标签: 颅内肿瘤 碰撞瘤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颅咽管瘤
  • 简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subependymalgiantcellastrocytoma)为中枢神经系统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位于侧脑室壁,肿瘤细胞较大、以多形性为主,有时呈簇状排列;典型者为胞质丰富的“毛玻璃”样多角细胞或陷于纤维间质中的小的长梭形细胞(图1a)。节细胞样巨锥细胞亦较常见,细胞核呈细颗粒状,核仁明显,核多形性,多核细胞常见(图1b)。

  • 标签: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 CELL 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 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形细胞术后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8例星形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经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均有所缓解,情绪稳定,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疼痛减轻,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85.7%(24/28)。结论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星形细胞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胶质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星形细胞的MRI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颅内星形细胞患者30例MRI诊断表现进行分析。结果MRI显示星形细胞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右颞叶8例,左颞叶4例,脑干6例,小脑半球12例,平扫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强化扫描呈不同程度条、片状强化或无强化。对星形细胞定性准确性达85.8%以上。结论MRI平扫及增强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于显示视神经情况及判断病变范围独具优势。

  • 标签: 颅内星形细胞瘤 MRI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