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正>自明中叶至清中叶,特别是明清之际,由于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总危机的爆发和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产生,随着宋明理学的衰颓及其“空虚之弊”的暴露,在社会上出现了一股由虚返实的实学思潮,并且在同宋明理学特别是王学末流的辩论中,逐步成为十六至十八世纪学术发展的主流。我们把这股以“黜虚崇实”为基本特征、以揭露封建社会各种弊端和批判理学末流“空虚之弊”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思潮,称之为“明清实学思潮”。

  • 标签: 宋明理学 明清实学 气质之性 伦理观念 性二元论 伦理思想
  • 简介:理想的社会变革应当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政治制度的变革源于公众政治观念的变化,而政治观念的变化又植根于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观念的水位》是刘瑜继《民主的细节》之后又一本思想专栏结集。在专栏写作已泛滥到廉价地步的当代中国,刘瑜再次为专栏作家的声誉扳回一城。乍一看,此书隶属启蒙系,或类林达夫妇的写作。刘瑜在《自序》中也表达了近似启蒙的意思:"我不认为一个人可以告诉他

  • 标签: 一瓢 不知道 自我教育 自发行为 阿伦特 汉娜
  • 简介:观念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观念支配下行动的。观念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消极的抑制作用。当观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一致时,就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反之,则阻碍社会经济发展。观念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 标签: 西藏 农牧民 传统观念 社会经济发展 生产方式 乡土观念
  • 简介:清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汪中尊崇汉学,排斥宋学,而礼学造诣深厚,对如何践履孝道、改良贞节礼俗和救助孤寡均不乏己见。他的主张既是与宗宋学者及当时名流进行对话,又受现实生活激发,其局限性同样应从思想和社会的双重背景来理解。汪中的礼学思想产生了不同反响,南菁书院即为典型事例。

  • 标签: 汪中 清代礼学 孝道 贞节观
  • 简介:1870至1914年间,"文明"曾经是美国外交中的一个流行词汇和核心概念。美国人的文明观念最早来源于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同时也来自于美国建国历程的长期积淀。在包括国际仲裁、排华,以及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斗争等事件中,这种文明观念都影响和塑造了美国的外交思想。

  • 标签: 外交思想 野蛮人 流行词汇 马汉 外交史 墨西哥人
  • 简介:<正>一个民族对待死亡的态度,集中体现着该民族对宇宙、对人生的基本看法,是其文化心理结构的本质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死观念始终贯穿着一种追求永恒、渴望不朽的心理势向。这种信仰与西方一些民族的灵魂不朽、超越于现世的未来世界的信仰尚不相同,它以一种完全入世的务实精神,追求此生此世的长存和在生死相续循环中的永恒。中国原始不死观念的发生是很早的。这是农业民族所具有的基于自然、社会、人生

  • 标签: 生死观念 儒道思想 中国传统 原始信仰 儒家 先秦
  • 简介:鬼自古以来就是邪恶、灾病的象征,而敦煌符箓中的某些内容却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鬼为世人提供护佑,发挥正面作用.本文以敦煌符箓材料为切入点,并结合其他敦煌材料,对"善鬼护身"观念进行初步探讨,以求丰富中古民众鬼神观念研究的内容.

  • 标签: 敦煌符箓 中古民众鬼神观念 善鬼护身
  • 简介:本文试就现存之材料,结合李充"幼好刑名之学"的家学渊源与时代风气,重新辨析李充的学术思想及其在魏晋文论史之定位.

  • 标签: 《翰林论》 李充 诗学理论 玄言诗
  • 简介:伯里在1903年就任剑桥大学近代史钦定教授的演讲中,提出了"历史是一门科学,不多也不少"的著名论断。另一方面,伯里也清醒地意识到,历史学应有自己的独立性。他以历史偶然性为切入点,探讨历史偶然事件与因果规律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历史思想与自然科学思想之不同。伯里认为,神学和思辨哲学逻辑演绎的路数,无法运用于史学实践。他采用"历史综合"的路数,从历史经验中提出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假说1(历史思想具有独立性),然后归纳大量的史事来验证。由于体现人类自由意志的极为复杂的历史现象,存在无数的偶然事件,存在无数断裂的因果链条,所以伯里没有也不可能完成对其假说的证明。伯里的历史偶然性研究,对于思考史学理论研究的不同路数及其局限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伯里 历史偶然性 观念
  • 简介:《穆天子传》体现了对于永恒世界的追寻以及古人希望超越生死的梦想。《穆天子传》中不仅以相当长的篇幅来描述穆王的猎羽,并且记叙了穆王的四至羽陵(群鸟脱落羽毛的地方),但羽毛的脱落并不只是象征着大鸟的死亡,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象征着再生与复活。王者去往西方,收集鸟羽的故事,其神话内核是面对死亡的考验并最终超越死亡的历程。《穆天子传》中出自周宗的赤乌氏与西王母之青鸟,更揭示了自远古而来的关于生命与死亡的先民之思,而赤乌青鸟(凤)与龙马之间构成了一种神话语言的逻辑演变关系,这种演变的发生,其基础在于“鸟”的概念在神话思维中所具有的二元性。在上古神话哲学中,人们正是以这种生死无限的二元转换逆转了死亡的不可避免。

  • 标签: 《穆天子传》 羽毛 赤乌 青鸟
  • 简介:<正>借助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繁荣的扩散,大部分内陆汉族地方经济已在不同程度地向前发展。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其经济却与此呈反差状态。在新形势下,作为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已成为有关全局的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本世纪80年代起,占世界人口1/5的我国农村中崛起的一种全新的企业形态——乡镇企业。它伴随着我国开放改革,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从几乎是零的起点飞速增到1990年工业生产值占当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的30%。这一事实表明,它已成为改变农村

  • 标签: 乡镇企业 少数民族地区 成人教育 各民族 观念 商品经济
  • 简介:藏民族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同时也有其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献。本世纪初在敦煌石窟发现的吐蕃时期的历史文书表明,至少在公元9世纪,藏族已形成其风格独具的历史编撰体系了。

  • 标签: 传统史学 历史编撰 敦煌石窟 吐蕃 藏族 史学观念
  • 简介:农民思想观念的变迁是社会运行的主观反映。它以曲折和间接的方式反映社会变化对农民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往人们常常认为,农民是求稳守常、中庸无为、忍辱负重、知足常乐的。但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农民思想观念变迁的调查.却颠覆了人们心中以前对农民典型形象的定势。

  • 标签: 农民思想 观念变迁 调查 志书 杭州市萧山区 思想观念
  • 简介:本文作者卡罗琳?汉弗莱(CarolineHumphrey),系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著名蒙古学家和肉亚研究专家.本文原名“Conceptsof‘Russia’andtheirRelationtotheBorderwithChina”,刊载于FranckBill6,GregoryDelaplace,CarolineHumphrey等编《边疆的遭遇:俄国、中国和蒙古进境的知识与实(FrontierEncounters:KnowledgeandPracticeattheRussian,ChineseandMongolianSorter.OpenBookPublishers,2012)一书.该文通过具体的分析,展现了中俄边疆社会形态以及跨界群体(cross-borderpopulations)的特征,关注他们身上诸如转瞬即逝的社会网络以及非民族化(non-national)的身份认同,并通过对俄国边境相关状况的分析,探究其与中国接壤的国境在影响“俄国”作为一个政治形态的概念化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反过来讨论俄国这-观念的演进历史,从沙皇帝国(TsaristEmpire)到苏联(USSR)、俄罗斯联邦(RussianFederation),对这个国家如何看待边疆所造成的影响.该文的研究对于我们进行相关边疆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当然,其中的一些看法也跟国内的某些研究有不同之处,需要读者在阅读时加以辨析.

  • 标签: 俄国观念 中国边疆 身份认同
  • 简介:本文以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随葬药物、药具等文物资料为主要依据,探讨了西汉时期南越国的医疗文化观念,认为当时存在着以巫为主、医巫并存的现象,且“巫”对于南越社会的影响更甚于中原;另外一个明显特点是受到中国传统阴阳五行医疗理论的影响,南越国最高统治者也尊崇方术医学。

  • 标签: 西汉 南越王墓 南越国 医疗观念
  • 简介:从1998年提议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开设“海外民族志讲座”课程起,①到2007年3月在北京主持召开“不同文化中的他者观念”国际学术研讨会,②再到2007年8月《西方作为他者》完稿,乃至2008年在《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人类学随笔中《在他处思考》一文的发表,③王铭铭对于人类学世界中的“他者”的关注,

  • 标签: “他者” 西方 观念史 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7年 中国
  • 简介:晚清时期中国人的主权观念主要由国际法而来。现有的研究成果有两方面的不足。其一,对国际法及主权原则的理解不够准确。其二,研究视野局限于19世纪。而在事实上,至20世纪初年,中国人由国际法而得的主权观念才比较完整。本文主要针对这两方面的不足进行考察。

  • 标签: 晚清 中国人 主权观念 国际法 法制史
  • 简介:本文试图将敦煌文献、传统史志、考古发掘实物与域外史料互相印证,对敦煌佛寺所藏的珍奇异物:玛瑙、真珠、琥珀、瑟瑟、珊瑚、琉璃,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对其在宗教实践中的性质和功用做了解说,并揭示了这些珍宝与密教宝物供养观念之间的联系.

  • 标签: 敦煌文献 佛寺 密教 供养 观念 宗教实践
  • 简介:色彩犹如中国民间美术的血肉,文化底蕴、审美价值皆隐于其中,强化自身的民间美术色彩观念,对民间美术画工来说是非常重要,于现代设计师而言同样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民间美术色彩表达的梳理,探讨民间美术色彩观念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 标签: 民间美术 色彩 现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