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癌症病人家属的复原评估工具,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了当前评估工具的类型、应用情况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研究发现,有效的评估工具需结合心理社会因素和文化差异,以准确反映家属的复原水平。本研究为癌症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癌症病人家属 复原力 评估工具 心理支持 文化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SBAR沟通模式对急诊护士岗位胜任的提升评价。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20例急诊科护士作为观察对象,依照不同带教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带教)和观察组(常规带教联合SBAR沟通模式),各10例,比较带教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急诊护士,在常规带教的基础上联合SBAR沟通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考核成绩,增强他们的岗位胜任能力,有推广价值。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急诊护士 岗位胜任力 提升评价
  • 简介:目的探索注意转移法在患儿颌面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颌面外伤的患儿88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4例。实验组在治疗护理中采用注意转移法,对照组采用强制束缚的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伤口处理时间和痊愈时间、患儿舒适度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处理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舒适度和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颌面外伤治疗和护理中实施注意转移法,提高了患儿舒适度和治疗依从性,缩短了伤口处理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颌面外伤 注意力转移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贴对治疗中风患者肢体肌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7年 6月 -2019年 6月入住我科的中风伴肌减弱的患者 7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30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方法;实验组 40例,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穴位贴敷治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肌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肌改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简式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 B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结论 穴位贴对中风患者肢体的肌恢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穴位贴 中风 肌力改善 疗效
  • 简介:神经内科病人以脑出血、脑梗死以及昏迷病人居多,多数病人合并有延髓性麻痹症状,包括吞咽呛咳、构音障碍等,为避免呛咳所致吸入性肺炎、保证肠内营养、经肠内给药,多数病人需要留置鼻胃管,有些病人在缓慢的康复期中需要长期留置。

  • 标签: 脑卒中 艾普力鼻胃管 优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师制教学模式对中医医院年轻护士岗位胜任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新聘的年轻护士60名,实施导师制教学模式,采用护士胜任力量表分别在教学前后对年轻护士的岗位胜任进行评价和比较;比较年轻护士教学前后的中医理论和中医实践考试成绩。    结果:实施导师制教学模式后,中医年轻护士的岗位胜任评分显著高于教学前;年轻护士教学后的中医理论和中医实践考试成绩均显著教学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中医年轻护士实施导师制教学模式,有助于巩固其对于中医理论及中医实践技能的掌握,提高其岗位胜任,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 标签: 导师制教学模式 中医 年轻护士 岗位胜任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护士进行基于岗位胜任的儿科分层培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进行,研究对象是我院的30例护士,护士可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护士进行基于岗位胜任的分层培训体系,参照组护士进行常规培训,对比两组护士的核心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护士的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士进行基于岗位胜任的分层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

  • 标签: 儿科护士层级 培训 岗位胜任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产妇产后护理过程中将产后综合康复护理进行运用对于提升产后盆底肌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观察的方式开展探究,选入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本院妇产科产妇60例,随机抽选均分对照组(30例,常规产后护理)和观察组(30例,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分析产妇盆底肌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具备优势P

  • 标签: 产后综合康复护理 产科产后盆底肌力
  • 简介:目的分析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课程成绩、实习成绩与全国执业护士考试成绩的关系,建立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胜任的预测模型.方法在某省属护理院校收集228名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课程成绩、实习成绩及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构建其基本胜任的预测模型.结果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23门课程成绩、4个科室实习成绩密切相关(r=0.147~0.589,P<0.05);其中外科护理学X1、内科护理学X2、计算机基础X3与社区护理学X4等课程成绩进入学生专业实务能力水平(Y1)多元逐步回归方程Y1=46.446+0.326X1+0.269X2+0.117X3+0.131X4(F=31.313,P=0.000),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36.2%;妇产科实习X5儿科实习X6与外科实习成绩X7进入专业实践能力(Y2)多元逐步回归方程Y2=44.744+0.367X5+0.136X6+0.321X7(F=28.852,P=0.000),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28.1%.结论加强计算机基础、护理专业课及临床实习的教学,有助于护理专业本科生基本胜任的提升.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胜任力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下肢主要肌群及负重关节训练为主的肌训练体操对老年人平衡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16年1-3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北京市某干休所老年人66名,坚持下肢肌训练12周,比较不同跌倒风险等级老年人训练前后跌倒发生率、10m最大步行速度、单腿平衡时间、“起立一行走”时间等的变化。结果训练12周后,跌倒发生率由24.24%降至13.64%。高风险人群单腿平衡持续时间延长(P〈0.05)、步行速度增快(P〈0.05),中风险人群“起立一行走”时间缩短(P〈0.05)。绪论下肢肌训练可以改善高风险人群平衡状态、加快步行速度,提高中风险人群运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跌倒,同时方法简单易掌握,适合在社区及养老机构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肌力训练 运动能力
  • 简介:目的构建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依据胜任冰山模型、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理论分析、小组讨论初步确定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Delphi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各指标以及指标的权重分值,构建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咨询积极性分别为91.30%和88.89%: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1、0.912,专家咨询可靠性和代表性好。经过2轮专家对指标的筛选和修正,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8项一级指标,35项二级指标。结论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评价指标体系较全面反映了护理人才培养标准,可以为护理本科生教育目标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教育 护理 核心胜任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发展以胜任为核心的社区护理学课程改革方案并验证其教学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的方法,试验组采用以岗位胜任为核心的护理学课程改革方案,根据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成绩及学生课程评价得分差异,并对学生课程主观评价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学生课程成绩分别为(92.79±2.33)分和(92.45±2.0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2,P>0.05),试验组学生对课程评价得分为(98.17±4.48)分,高于对照组(93.34±7.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53,P<0.05),且学生对改革后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主观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结论]以胜任为核心的课程内容设置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符合教育学的基本理念,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服务能力。

  • 标签: 社区护理学 课程改革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胜任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核心胜任的护理实习生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20年7~2022年6月我院86例护理实习医师按随机数字表分成普通组与观察组,普通组43名,实行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43人,采用“临床路线”教学方式。每个实习生结束后都要有一个主管部门的主管负责评估,并进行自我评价,比较两组护士的核心胜任情况。结果:实习初期两组学生的核心能力得分以及各维度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习结束时,实习人员的主要能力总分、临床护理能力、支持能力及人际交流能力;结论:在实习的中期和后期,评价型临床思考水平显著提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核心胜任力 护理实习生 临床路径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将护士岗位胜任与绩效分配相结合,并对管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以及心血管内科共5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1月为时间分割点,此时间点前为干预前,实施常规管理模式;此时间点后为干预后实施基于护士岗位胜任的绩效分配管理;对比干预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中病房管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护理文书评分、重症分级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同时干预后护理人员对夜班岗位(27.59%)、责任护士(36.21%)及教学组长(29.31%)的倾向性均高于干预前(10.34%)、(18.97%)、(13.79%),而干预后护理人员对辅助岗位的倾向性(24.14%)低于干预前(55.17%),(P<0.05)。结论:基于护士岗位胜任的绩效分配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调整护理人员的岗位倾向性。

  • 标签: 岗位胜任力 绩效分配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居家护理胜任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和专家访谈法,结合文献复习,对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的22例伤口造口患者的居家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立了包含知识能力、技能操作、沟通协调、情感态度、自我发展五个维度的胜任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际应用检验其有效性。结论:所构建的胜任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估和指导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居家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有助于促进专业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 标签: 伤口造口护理 居家护理 胜任力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及研究自我效能感对养老护理员领导授权赋能行为与疏于照顾间的中介效应,并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我市某养老机构的60名养老护理员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采用调查分析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分析。结果 通过发放的调查问卷进行评分,了解这60名养老护理员的领导授权赋能行为评分在47.95±7.52分,其自我效能感评分在28.67±9.95分,疏于照顾的评分为73.05±8.81分,分析养老护理员在领导授权赋能行为和自我效能感以及疏于照顾之间存在正相关,P

  • 标签: 自我效能感 养老护理员 领导授权赋能行为 疏于照顾 中介效应
  • 简介:<正>执行通俗地说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对组织制度的严格贯彻和认真执行是执行的体现。一个好的执行者能够弥补决策方案的不足,而一个再完美的决策方案,也会被扼杀在滞后的执行者手中,因此,执行是政策实施的关键[1-3]。现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影响护士群体执行的因素,找出其不执行

  • 标签: 护士 执行力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分级康复训练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肌衰弱、压疮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予以四肢被动活动、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四级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直至患者出科或出院。干预结束后采用肌评定法(MRC-score)评估肌及Barthel指数,统计患者住院期间获得性肌无力(ICU-AW)、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压疮发生情况,记录其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出院时对照组肌评估2~5级依次是7例、17例、25例、8例,显著低于观察组4例、6例、33例、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对照组Barthel指数(84.50±8.70)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92.30±1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CU-AW发生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但两组VAP、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ICU机械通气患者肌,避免ICU内获得性肌衰弱及压疮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早期 被动训练 主动训练 康复训练 机械通气 肌力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