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9 个结果
  • 简介:施尼特凯的“复风格”音乐在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如日中天”地升起。所谓的“复风格”,简单的解释就是多种风格的复合。这并非是独创的新作曲技法,从中世纪的经文歌到近代的马勒、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等等作曲家的作品中都出现过类似的多风格拼贴,早已预示了某些“复风格”的特征。与此相比,施尼特凯的“复风格”更直白彻底,他在同一作品中直接搬用大量历代名曲与流行乐曲,

  • 标签: 风格 拼贴 勋伯格 马勒 作曲技法 经文歌
  • 简介:假如以过去时代的戏曲作为参照物来比照当代戏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戏越唱越没味儿,现代戏不如传统戏“有味儿”,青年演员唱戏不如老演员“有味儿”。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到“民间音乐”这个母系统中加以考察,便可发现,“没味儿”的,不仅仅是戏曲,其他体裁的音乐品种——民歌、说唱等,也都“越唱越没味儿”。这种“味儿”实际上主要就是地方风格,所谓“没味儿”,也就是指地方音乐风格的某种淡化现象。

  • 标签: 地方音乐 音乐品种 地方风格 有味儿 汉语规范化 民间音乐
  • 简介:普契尼是20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倍受推崇的歌剧作曲家,他创作的歌剧、、等深入人心.本文针对他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咏叹调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进一步了解普契尼咏叹调的创作风格与特点.

  • 标签: 普契尼 歌剧咏叹调 艺术风格 演唱特点
  • 简介:霍华德·汉森(HowardHanson)1896年出生于内布拉斯卡,是瑞典后裔。曾就读于鲁特学院,纽约音乐学院和密西西比大学音乐院。1915年后他分别执教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学院和音乐艺术学院。1921年汉森为合唱、舞蹈和管弦乐队而作的“1920年的加州森林故事”获“PrixdeRome”大奖。由于他是获此大奖的首位美国作曲家而声名大振。1924年他任伊斯曼音乐学院院长并教授作曲长达四十年之久。他

  • 标签: 现代作曲家 美国作曲家 科普兰 十二音技法 合唱作品 伊斯曼
  • 简介:钢琴作品《版画集》(1903)创作于德彪西风格的成熟时期,它标志着印象派技法的确立:其中第二首《格拉纳达之夜》,充满着浓郁的异国风情,西班牙作曲家法雅称赞这首作品“每一个细节都是地道的西班牙味”。

  • 标签: 德彪西 画集 钢琴作品 印象派 演奏方法 版画
  • 简介: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王沂甫先生,是我国扬琴艺术的老一辈开拓者。1917年7月27日生于辽宁省海成县莺落山村,五岁起随祖父学习扬琴,上小学时学习二胡、风琴、洞萧等乐器。1931年师从辽宁盖县著名艺人赵殿学专修扬琴,经过五年的勤学苦练,全面掌握了扬琴传统的演奏技巧和特色。参加工作后,一直坚持在扬琴艺术的天地里刻苦钻研技艺,并有所创造。1957年经中国音协主席吕骥同志的推荐,调入西安音乐学院任教后,王先生的艺术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他在陕西这块黄土高原上辛勤耕耘了三十几个春秋,为我国的扬琴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做出了杰出贡献。

  • 标签: 扬琴演奏 滑竹 王沂 风格特色 揉弦 中国音协
  • 简介: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风土人情迥异。由于方言、风俗和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风格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如戏曲、民歌、说唱等)的影响,在二胡演奏方面就自然地形成各个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以蕴含这些丰富的天然资源。我陆续编创了《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丰收道情》、《欢乐的秦川》、《采花》、《信天游》等陕西风格的二胡曲,其它同志的作品也相继问世。如:《渭北叙事》(张怀德曲)、《兰花花叙事曲》(关铭曲),《长安社火》(赵季平、鲁日融)《秦风》(金钟曲)等,他们无不是吸取了丰富多彩的陕西戏曲音乐—

  • 标签: 二胡曲 演奏技法 张怀德 二胡演奏 戏曲音乐 陕西地区
  • 简介:刘天华是“五四”时代我国最卓越的二胡、琵琶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民族器乐研究和教学,并且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对发展民族器乐提供了典型的经验。对于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一生留下了十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特征。其中一些传世之作,到今天仍不失其历史和审美的价值。研究他在创作中的风格形态,能使我们全面深入地认识刘天华其人其乐,在演奏中更准确地理解、掌握其作品。

  • 标签: 刘天华 二胡曲 创作风格 民族器乐 琵琶演奏 琵琶曲
  • 简介:本文对贝多芬晚期的五首弦乐四重奏的技术风格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揭示了贝多芬晚年创作生活中重要的一页。

  • 标签: 弦乐四重奏 晚期风格特征
  • 简介:作为中国首届国际钢琴比赛的必弹曲目和"金钟奖"金奖的获奖作品,作曲家王建中的钢琴曲,在近年来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代表作.本文从主题及其展衍生成方式、曲体结构、织体形式和演奏法、意境和神韵等方面,对其中国风格进行解读,并对该作中国风格的时代特征进行探究.

  • 标签: 中国风格 四声音腔 调域
  • 简介:克拉姆在他的组曲中使用了拼贴的手法,利用人声、乐器声的不同组合和非常规的发声方法以及风格的兼容并蓄,体现了音色对比、材料并置和风格兼容的特点.与传统创作中以音高作为表现手段的方法不同,他尝试了以音色作为主要的表现目的.这首组曲为20世纪70年代新音色的创作做了探索,是现代拼贴音乐的重要作品.

  • 标签: 克拉姆 《远古童声》 念唱音调 拼贴 音色
  • 简介:<正>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西洋乐器的中国乐曲创作是个重要而又困难的领域。说它重要,是因为西洋乐器具有巨大的表现潜能,中国现代音乐不能不利用这种有效的工具;说它困难,是因为这是以西方作曲技术理论为写作技术基础

  • 标签: 五十年代 丁善德 风格特征 教授 创作成就 钢琴独奏
  • 简介:《中国风》是鲍元恺先生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所编创的交响音乐系列。其首篇《炎黄风情》系由天津乐团首演并录制了广播节目及磁带,王钧时先生指挥。关迂部作品,已有多篇文章在海内外给予高度评价。本文拟从天津乐团的演奏方面谈谈关于交响乐队演奏民族音乐的音律问题。

  • 标签: < > 鲍元恺 交响音乐 演奏 评论
  • 简介:“搂弦”是表现陕西风格二胡乐曲的一种重要手法,它所具有的特点形成了与其它地方风格的差异,形成了它自己固有的演奏特色。搂弦始源於陕西戏曲中的秦腔板胡。早在三十年代,已故的著名琴师荆生彦先生在当时为李正敏先生录制的唱片《血泪鸳鸯传》中,就将这一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同凡响。但在二胡演奏上应用此手法的历史并不很长。五十年代未张长城创作的板胡曲《红军哥哥回来了》被移植到二胡上演奏,模仿板胡的搂弦。六十年代鲁日融、赵震霄的《秦腔主题随想曲》问世,其中也有搂弦的手法。可在当时的二胡演奏中,许多人用的并非搂弦而是上行保留捐(二捐保留E~1,四指按G~1,不改变弦的张力)。这样并无搂的效果且风格性较差。此外,有些人想使用搂弦但手指按弦的力度掌握不好,方法不得当,则显得味道不浓。

  • 标签: 二胡曲 二胡演奏 李正敏 地方风格 赵震 随想曲
  • 简介:在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键盘奏鸣曲中,出现了一个最具特色的风格特征——“即兴性”(Vamp)创作手法.它的音调变幻莫测,并有着令人吃惊的音响效果.它似乎有着非正常的声部进行,并具有一种无政府主义的活力表现在作品中,个性非常突出,同时还有机地与作品的曲式结构紧密相联系,相当于奏鸣曲式发展部的结构.本文就其所表现出的风格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斯卡拉蒂独特的创作个性.

  • 标签: 奏鸣曲 即兴性 和声 发展部
  • 简介:“和声风格民族化”在我国早期专业音乐创作中的萌芽王青肖友梅(1884~1940)、赵元任(1892~1982)、青主(893~1959)和黄自(1904~1938)作为我国第一代系统地掌握了西方传统作曲技术的作曲家,曾为中国新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过不可...

  • 标签: 专业音乐创作 和声风格 非三度叠置 五声性 四度叠置 传统功能
  • 简介:  G大调钢琴协奏曲>是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Ravel(1875-1937)代表作品之一.此曲频繁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音乐会的节目中,且保持着持久不衰的强势地位.此曲被后人誉为"精湛的嬉戏性"杰作.但是目前在我国还未见到有公开演出的报道.研究这首协奏曲是想从作者拉威尔的创作风格着手,分析他的曲式结构、创作方法、创作特点,特别是创作风格.将这首作品更广泛地介绍给我国音乐界的听众中,同时在自己演奏这首作品时能将作者的本意准确地表示出来,在自己的演奏教学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品.……

  • 标签: 创作风格 协奏曲创作 大调钢琴
  • 简介:<正>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音乐常常有同样的音阶结构。如尽管西方与东方存在着七声音乐;尽管按照传统的调式理论,中国湖北与陕西的民歌多为徵调式,然而音乐的风格却截然不同。这即是说,一般的音阶、调式理论不足以区别不同民族与地域的音乐风格。在用音相同的情况下,音乐的风格特征的差异除了由律制、发音等因素规定外,很大程度上必是由其音与音的组织关系的不同所决定。基于这一考虑,我们在1986年10月的第四次民族音乐年会上提出

  • 标签: 计算机辅助 音乐结构 风格分析 调式理论 音结构 不同民族
  • 简介:<正>王义平先生,1919年生于广州。早年曾先后随我国老一辈著名音乐家马思聪、郑志声等人学习作曲,并向法国巴黎音乐学院A.Gallon教授(1891—1969)学习管弦乐法。在尔后半个世纪的音乐生涯中,历任广西艺术馆研究员,国立歌剧学校讲师,广东艺术专科学校、华南文艺学院、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及湖北艺术学院副教授、教授,武汉音乐学院教授。

  • 标签: 创作风格 素描 三峡 音乐作品 标题音乐 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