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裂是青少年腰痛的常见原因,也是造成后期腰椎滑脱的危险因素.目的:研究清理取髂骨植骨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年腰椎裂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清理取髂骨植骨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年腰椎裂的患者128例,均为单节段双侧裂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裂节段分布,疼痛程度,下肢根性症状.术前根据CT横扫将裂分为Ⅰ型线型,Ⅱ型中间型;Ⅲ型硬化型.术后使用CT矢状位重建判断愈合情况,连续性的骨痂形成为愈合的标准,记录愈合时间.愈合取出内固定后测量运动节段的活动度.分析手术并发症.结果:128例患者中97例获得随访,随访患者平均年龄(23.0±4.5)岁(17~36岁),均为男性.腰5裂81例,腰4裂13例,腰3裂3例.术后6个月愈合41侧,双侧愈合17例;术后9个月愈合94侧,双侧愈合34例;术后12个月愈合159侧,双侧愈合72例,CT分型Ⅰ型患者均愈合.术后1年愈合率为81.9%.术后24个月愈合率92.3%,其中15侧未愈合.双侧未愈合6例,均为CT分类中的Ⅲ型.腰痛VAS评分由术前(7.2±2.1)分减轻为末次随访时的(1.3±0.4)分(P<0.05).腰椎JOA评分自术前的(21.0±3.2)恢复到末次随访时的(27.6±1.0)(P<0.05).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25例,运动节段平均活动度5.0°±2.7°.术后无脑脊液漏,无神经损伤,无术后感染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3例.结论:清理取髂骨植骨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年腰椎裂的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保留固定节段部分活动度,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 标签: 腰椎峡部裂 修复 内固定 运动节段
  • 简介:男.12岁。骶尾部反复酸胀疼痛5个月来院就诊.临床以骶尾部疼痛综合征要求摄片确诊。专科检查:腰椎生理弧度增大,活动稍受限。骶尾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70°,加强试验阴性.双下肢肌力V级.双侧搭腿试验阴性.腱反射正常。

  • 标签: 骨硬化症 脊椎滑脱 放射摄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腰椎滑脱症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病之一,通常分为假性滑脱和真性滑脱。真性滑脱即裂型腰椎滑脱,该文就腰椎滑脱症主要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腰椎滑脱 峡部裂 微创治疗
  • 简介:腰椎是指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及相应部位的椎板,是神经弓最薄弱之处,如果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spinalunit,FSU)之间无移位,则关节突间的缺损称为裂;裂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双侧裂可能产生患椎及以上脊柱的向前滑移,即为裂性椎体滑脱(isthmicspondylolisthesis,ISS),一般呈低度且无神经症状.目前对成人腰椎ISS的相关进展很少提及[1],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成人 腰椎峡部裂椎体滑脱 病因 发病机制 影像学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腰椎裂的CT征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腰椎裂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腰椎裂中,发生在L3见于2例,L4见于15例,以及L5见于28例.其中,单侧裂3例(6.7%),双侧裂42例(93.3%).所有病例的CT表现包括"裂隙征"(n=45),"椎管冗长征"(n=24),假性椎间盘膨出(n=37),"双边征"(n=12),"双关节征"(n=7),椎管狭窄(n=14),侧隐窝狭窄(n=9),以及椎间孔狭窄(n=6).结论CT扫描不仅是检查腰椎裂的首选方法,而且可为解释临床症状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腰椎 峡部裂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型钛缆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青年第五腰椎(L5)裂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新疆军区总医院收治的37例应用Ⅴ型钛缆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青年L5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34(25.19±4.92)岁,手术前腰痛时间5~60(21.62±13.01)个月,裂伴椎体滑脱(Meyerding分类Ⅰ度)8例、单纯性裂29例,术前MR检查Pfirrmann分级Ⅰ级20例、Ⅱ级10例、Ⅲ级7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并发症;定期随访,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盆入射角(PI),末次随访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并评估内固定失效及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4(16.21±3.97)个月,术中未出现腰椎节段动脉破裂、硬膜囊撕裂及神经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均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手术时间(89.19±24.45)min、术中出血量(137.84±58.79)mL、术后伤口引流量(98.65±43.47)mL。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与术前比较,腰腿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2.470、287.029, P值均<0.01),而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68, P>0.05)。随访终末期:MacNab疗效评价优19例、良1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89%(34/37);内固定失效2例,失效率5.41%(2/37);骨性愈合33例,愈合率89.19%(33/37)。结论应用V型钛缆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青年L5裂,在椎间盘损伤不大或合并轻微滑脱的腰椎裂患者中手术安全性好,整体优良率及愈合率较高,内固定失效率较低,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 峡部裂 青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多层螺旋 CT重组技术在腰椎裂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收治的 98例腰椎裂患者列为研究的对象,按照其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49例)与研究组( 4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 X线片扫描技术的诊断方式,研究组给予多层螺旋 CT重组技术的诊断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诊断腰椎裂方面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骨质具体诊断情况好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患者的检测精准度也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多层螺旋 CT重组技术在腰椎裂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较高,能够提升对腰椎裂骨质的具体诊断情况,并且具有较高诊断精准度,值得将多层螺旋 CT重组技术大力推崇,并运用于临床之上。

  • 标签: 多层螺旋 CT重组技术 腰椎峡部裂 诊断应用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腰椎裂(多节段)经 CT重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38例并病理结果为腰椎裂(多节段)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用 X线、 CT扫描、 MSCT扫面三维重建进行诊断,以手术证实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腰椎裂(多节段)经 CT重建的诊断价值。结果: X线和 CT扫描诊断结果的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三维 CT重建的检出率明显高于 X线和 CT扫描( P<0.05)。结论:通过多层螺旋 CT三维重建,可以更加准确、清晰的反应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腰椎峡部裂 多节段 CT重建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腰椎内、外部分骨质的抗疲劳特性。方法12例成人新鲜腰L5椎标本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例,分别用咬骨钳咬除腰椎外1/2或内1/2骨质,制作腰椎外1/2缺损和内1/2缺损病理模型。采用游标卡尺对剩余腰椎的宽度进行测量。对腰椎外1/2缺损模型与腰椎内1/2缺损模型的缺损后宽度进行统计对比。将标本固定于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依次将腰椎外1/2缺损和内1/2缺损病理模型标本置于生物材料力学试验机上,分别给予压缩负荷。记录断裂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L5左侧腰椎宽度为15.06±0.83,正常右侧腰椎宽度为14.85±0.72,左右侧对比P=0.52。腰椎外1/2缺损模型宽度为5.24±0.41,腰椎内1/2缺损模型宽度为5.15±0.34,对比P=0.57。腰椎外1/2缺损模型断裂次数为25160±1019,腰椎内1/2缺损模型断裂次数为18782±3126,对比P=0.006。结论腰椎外1/2缺损模型抗疲劳性优于腰椎内1/2缺损模型,腰椎内1/2承担了更多的腰椎负荷应力。同一应力下,腰椎外1/2更容易疲劳骨折。

  • 标签: 腰椎峡部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腰椎小关节的形态在裂性腰椎滑脱发生中的关系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裂性腰椎滑脱疾病者中,抽取32例纳入到讨论中(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到我院体检健康者32例纳入到对照组内,两组研讨对象均接受CT方式扫描,对比研讨两组研讨对象检查结果。结果对比两组研讨对象腰椎I5/S1、L4/5、L3/4节段指数状况,包含小关节横径、小关节角、不对称占比度等,研究组和对照组数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烈性腰椎滑脱疾病者的腰椎小关节稍微偏至冠状位面,减低小关节横径,增大接触面积,此为此疾病发病因素之一,不对称性小关节对疾病发展有加速作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腰椎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症1170例病人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横断面扫描,扫描完成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包括椎间盘横断面、腰椎矢状面及腰椎平面。结果:椎间盘病变可以在横断面及矢状面得到更加准确的定位,而且矢状面对椎弓显示清晰,并发现66例椎弓裂。结论: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一次扫描可同时对椎间盘病变和椎弓裂诊断提供精确可靠依据,避免腰椎裂漏诊,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腰椎峡部裂 MPR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19岁,武警战士。因反复腰部疼痛活动受限2年,加重3个月。于2012年6院入住本院。2年前在新兵连训练结束后,感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无明确外伤史。卫生队医生按照腰肌劳损给予休息、口服止痛药物、腰部理疗。好转后继续从事训练和战备执勤,2年间腰部疼痛症状反复发作。3个月前负重5km跑后,患者自觉腰部疼痛加重,在当地医院拍X线片后诊断为腰椎裂。

  • 标签: 腰椎 骨折 闭合性 骨折固定术 骨移植
  • 简介:目的观察椎体间撑开复位辅以短节段固定治疗Ⅱ°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行椎体间撑开复位,再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短节段固定治疗37例Ⅱ°腰椎滑脱症,随访12~60个月,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其融合率.结果所有病例均在术后12~18个月获得骨性融合,其中15例在1年后即融合.滑移复位情况:34例术后滑移程度小于10%,3例小于20%.临床效果评价:优23例,良14例,无改善0例,差0例.结论腰椎滑脱症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在彻底的神经根、硬膜囊减压基础上的可靠融合,并通过辅以短节段内固定的椎体间撑开,恢复腰椎良好力线的前提下行有限复位.

  • 标签: 峡部型腰椎滑脱症 脊柱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原位融合与复位融合治疗轻度(I、II度)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absedatabases、Sino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6年4月。纳入裂伴轻度腰椎滑脱症术中原位融合与复位融合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和队列研究,对RCT研究采用改良Jarad评分进行质量评价,对非RCT研究采用NOS评价方法,由2名作者(陈佳海、白雪东)独立提取及分析数据,采用ReviewManager5.3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系统检索和筛选,共有4篇符合条件的文献纳入本研究,包括2篇RCT以及2篇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复位后融合患者其滑脱程度较原位融合者明显改善[SMD=-1.58,95%CI(-2.09~-1.06),P〈0.00001],并在2年以上的随访时得到有效维持[MD=20.05,95%CI(17.71~22.38),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MD=1.136,95%CI(-1.34~3.60),P=0.37]、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MD=0.06,95%CI(-0.21~0.32),P=0.67]、优良率[RR=1.01,95%CI(0.92~1.10),P=0.87]、融合率[RR=0.99,95%CI(0.93~1.06),P=0.81]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RR=0.78,95%CI(0.36~1.72),P=0.54],复位后融合组与原位融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裂伴轻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式选择上,复位后融合可使滑脱椎体良好复位并得到有效维持复位,但与原位融合相比在临床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减轻患者腰痛程度、获得良好的椎间融合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手术医师对具体技术的熟练程度而定,远期临床疗效及矢状平衡问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腰椎裂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经DR平片检查显示或未显示腰椎裂患者,后经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PC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成像及手术治疗确诊腰椎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腰椎裂的显示率。结果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MPR、PCR、VR等后处理技术成像发现腰椎裂65处,漏诊1处,其显示率为98.48%(65/66),其中腰椎多椎体双侧裂伴腰椎滑脱3例,腰椎单椎体双侧裂伴腰椎滑脱20例,腰椎双侧裂不伴腰椎滑脱5例,腰椎单侧裂不伴腰椎滑脱3例,腰椎单侧不完全性裂1例。DR发现腰椎裂为43处,漏诊23处,显示率为65.15%(43/6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以直接、直观、立体、多方位的观察腰椎裂的数目、宽度及其周围情况,诊断准确率高,是目前检查腰椎裂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16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腰椎峡部裂 诊断
  • 简介:MPR对腰椎滑脱、裂均能显示,方法腰椎裂病人12例,MIP、SSD和VR对显示椎体滑脱及裂较好

  • 标签: 三维重建腰椎 中的应用 峡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