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诊断的55例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多层螺旋CT在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患者中,椎弓崩裂主要位于椎弓根下部稍微偏后的地方,且呈现不规则走行状态。裂隙主要表现为边缘不齐、宽窄不等、低密度,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硬化。椎管前后径比之原先明显变长,横径明显变小。整个椎孔呈现出“三叶草”的形状。结论螺旋CT对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具有极高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可为有效治疗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椎弓崩裂性滑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的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椎椎弓崩裂多层螺旋CT表现均可见椎弓宽窄不一的低密度裂隙,边缘不规则,椎管骨性面表现环状骨质不连续,椎管横径变小,前后径变长。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椎弓崩裂性滑脱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选择腰椎滑脱正确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力依据。

  • 标签: CT扫描 椎弓崩裂性滑脱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60例腰椎滑脱的病人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床上练习解大小便;术后严密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切1:7渗血、渗液的情况,进行正确的体位护理,严密观察肢体体征,进行康复指导。结果,随访60例,优31例,良24例,可5例,优良率迭91.7%,腰腿痛及神经压迫症状明显减轻。提示康复护理为病人提供了最大限度恢复其功能的可能性。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弓根内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裂与滑脱的MRI影像学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椎裂并合并有脊椎滑脱症的患者46例,分别使用X线、CT、MR检查。结果MRI扫描诊断的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组和CT组。结论采用MRI(影像)影响扫描技术检查脊椎裂与滑脱病症的更为准确。

  • 标签: 脊椎峡部裂 脊椎滑脱 MR影像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患有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胸腰椎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胸腰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手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经皮椎弓根钉棒 胸腰椎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阐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的进展。方法使用计算机及因特网检索(1993-01/2014-01)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国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相关文章,英文关键词为“pedicularscrew,internalfixation,thoracolumbarfracture”,中文关键词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共检索到65篇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28篇文章。结果椎弓根螺钉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特性,配合不同的手术方式,可重建骨折椎稳定性,提供三维矫正,恢复椎体高度及脊柱的生理弯曲,行椎管减压。而近年来随技术发展,伤椎内固定及经皮螺钉内固定技术的运用,优化了手术方式,减小了创伤及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结论配合各种技术的应用及联合运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运用于治疗各类型的胸腰椎骨折。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目的分析后路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探讨减少术后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比测量165例胸腰椎骨折术前术后脊柱后凸角度以及压缩椎体高度的变化;分析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的原因。结果1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后凸角度平均27.5°,术后平均5.3°;椎体术前平均高度42.6%。术后恢复至92.6%;术后随访平均1.6年,取出内固定时发现大部分内固定有松动现象。AF发生断钉11例,GSS0例;使用支具断钉2例,未用支具断钉7例。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好的方法;术前准确把握手术指针;术中尽量恢复椎体高度与序列并结合植骨;术后结合支具保护下锻炼能有效减少松动断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椎弓根 胸腰椎 固定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1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无神经损害表现,AO分型均为A型,男12例,女6例;年龄25~48岁,平均37.2岁。术前经C臂X光机透视确定椎弓根体表投影,行2cm皮肤切口,透视下徒手置入椎弓根钉,行骨折复位固定术。术后CT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及螺钉置入位置。结果手术置钉72枚,术后摄片骨折复位满意,内置物位置良好,无神经血管及内脏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随访未发现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并发症,无明显不良后遗症。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与开放性手术相近,可作为无神经损害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手术方式之一。

  • 标签: 脊柱骨折 微创 椎弓根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GSS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患者实施GSS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增高,Cobb角减低。讨论GSS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快速恢复脊椎骨原形态和神经系统。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植骨术 GSS
  • 简介:目的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运用椎弓根螺钉进行治疗,探讨与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设为研究组,给予椎弓根螺钉治疗,将我院同期收治的另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对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椎体前缘高度、椎管矢状径以及Cobb角)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相应治疗,研究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管矢状径以及Cobb角分别是(96.9±27.8)%、(93.5±26.8)%、(4.8±2.9)°,对照组分别是(79.5±23.4)%、(76.3±22.3)%、(19.2±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rankel分级提升情况下,研究组36例患者中2例A级,4例B级,3例C级,7例D级,20例E级,对照组36例患者中12例A级,7例B级,5例C级,2例D级,10例E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来说,运用椎弓根螺钉治疗能够起到显著的效果,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此手术安全简单,无并发症,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椎弓根螺钉 保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2008年2月到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共3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椎间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进行治疗,观察组经后路采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进行减压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对比其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以有效改善,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在术后复位率、滑脱率以及固定节段的椎体间复位丢失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所以患者手术后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或cage塌陷、松动、移位,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术后固定牢靠、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内固定 椎间融合器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特制植骨漏斗,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或同时行椎管减压,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9例。测量伤椎高度及后凸角度,比较手术前后Cobb角的变化,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结果全部病例经术后1年以上随访,未发生因植骨操作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无断钉断棒现象发生,椎体高度恢复至原椎体高度的85%以上,CT显示植骨融合良好,Cobb角丢失约1-2°。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不仅重建了胸腰椎稳定性,恢复了伤椎高度与脊柱序列,而且明显降低了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 椎体内植骨
  • 简介:摘要本文以某大桥连续梁施工为例,针对连续梁施工时因钢筋布置、预应力定位不到位,造成纵向预应力张拉时底板混凝土崩裂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予以解决。

  • 标签: 连续梁 底板崩裂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9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obbs角度数、矢状位指数和椎管前缘、椎管后缘高度的改变,以及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结果两组cobbs角度数、矢状位指数和椎管前缘、椎管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58例,收集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平均10~30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术后患者均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椎体后凸畸形。手术时间约1.5h,出血量约80mL。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因其具有较小的伤口、较少的出血量、较快的恢复时间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侧椎弓根螺钉并单枚cage融合治疗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1月我院共收治的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患者35例,均采取单侧椎弓根螺钉并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经过6~36个月随访,分别统计术前、术后3月、6月、1年的JOA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JOA评分术前(7.83±2.46)分,术后3月(21.42±4.22)分,术后6月(24.58±2.75),术后1年(26.78±1.64)分。术后3个时间点JOA评分较术前评分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平均改善率为(78.2±15.8)%。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并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在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单侧固定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器 极外侧 椎间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