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股骨头内不同区域骨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基因表达水平及活化差异。方法选用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切除的人新鲜股骨头组织标本,分别对人股骨头松质骨区与软骨下骨区的BMECs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和培养,用一系列低浓度梯度氢化可的松(0、0.03、0.06、0.10 mg/ml)分别对两个区域BMECs进行干预,观察股骨头不同区域的BMECs的细胞表型与功能状态,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观察血管生成能力。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比较不同部位BMECs内11β-HSD1、11β-HSD2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11β-HSD1、11β-HSD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氢化可的松浓度升高,股骨头松质骨区和软骨下骨区BMECs 11β-HSD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软骨下骨区BMECs 11β-HSD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松质骨区(均P<0.05)。11β-HSD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在股骨头松质骨区BMECs表现为先缓慢减少,然后在0.10 mg/ml时略微增加,而在软骨下骨区表现与之相反,软骨下骨区11β-HSD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略高于松质骨区(均P<0.05),但在0.10 mg/ml时两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3±0.018比0.126±0.021、0.577±0.231比0.609±0.174,t=1.380、0.409,均P>0.05)。0.06 mg/ml氢化可的松处理后不同时间,股骨头不同区域BMECs划痕闭合率、管腔数、出芽数和小管分支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股骨头不同区域BMECs 11β-HSD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松质骨区BMECs 11β-HSD1高度表达而11β-HSD2却低表达,软骨下骨区则表现相反,这有助于解释激素性骨坏死的病理特征及发病机制。

  • 标签: 股骨头 骨微血管内皮细胞 糖皮质激素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HFMD)患儿重症化的关联性。预测25-(OH)D在EV71型HFMD重症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住院的EV71型HFMD患儿共255例为病例组,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分为普通型150例(普通组)和重型105例(重型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收集病例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分析表,记录其可能影响因素的资料,对可能影响普通型HFMD转为重症HFMD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普通EV71型HFMD转为重症EV71型HFMD的危险因素及血清25-(OH)D水平与EV71型HFMD患儿重症化的关联性。结果病例组患儿与对照组25-(OH)D水平[(35.66 ± 11.60)ng/mlvs.(49.63 ± 8.8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06、P <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EV71型HFMD重症组与普通组患儿相比,WBC>15 × 109/L(χ2= 26.616、P <0.001)、血糖>8.3 mmol/L(χ2= 26.616、P <0.001)、血清25-(OH)D水平(t = 5.551、P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8.3 mmol/L(OR= 2.682、P = 0.028)、WBC>15 × 109/L(OR= 2.090、P = 0.019)、25-(OH)D<30.88 ng/ml(OR= 3.792、P <0.001)均为重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OH)D<30.88 ng/ml与EV71型HFM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为EV71型HFMD感染重症化的预警因素。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25-羟基维生素D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性腹膜炎的关系,为防治腹膜炎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D中心进行规律PD且年龄≥18周岁、透析时间≥3个月的患者,排除有血液透析史、肾移植史、恶性肿瘤及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检验数据。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死亡、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转至其他中心或随访终止日期(2018年12月31日)。根据PD患者的基线血清25(OH)D3水平三分位法分为低水平组[25(OH)D3≤12 μg/L]、中水平组[12 μg/L<25(OH)D3≤17 μg/L]和高水平组[25(OH)D3>17 μg/L]。应用多因素调整的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腹膜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有642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341例(53.12%),年龄为(47.58±14.10)岁,血清25(OH)D3为(13.83±6.41)μg/L,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首(67.19%)。在中位42(19,59)个月的随访期内,有139例患者发生了共232次腹膜炎。校正了性别、年龄、白蛋白、体重指数(BMI)、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糖尿病史、Charlson指数以及药物使用,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3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腹膜炎发生的危险性分别为高水平组的92%(95%CI 0.62~1.38,P=0.690)和1.74倍(95%CI 1.19~2.54,P=0.004),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腹膜炎发生密切相关,低水平25(OH)D3是PD患者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骨化二醇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终末期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及其代谢产物7-羟基甲氨蝶呤(7-OHMTX)浓度监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MTX延迟排泄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4至8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97例ALL患儿,所有患儿共进行了192次大剂量MTX治疗。采集患儿大剂量MTX治疗后停药0、24、48 h外周血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MTX和7-OHMTX的浓度。根据判断延迟排泄的浓度标准,分为正常排泄组(n=149)和延迟排泄组(n=43)。根据年龄分为0~9岁组(n=95)、10~14岁组(n=50)、15~18岁组(n=47)。分析正常排泄组和延迟排泄组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在停药后不同监测时间点MTX和7-OHMTX浓度差异。根据停药后0 h时MTX和7-OHMTX浓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将曲线上约登指数最大一点对应的浓度值设定为预警延迟排泄的警示值。分析大剂量MTX治疗后延迟排泄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延迟排泄组在不同监测时间点的MTX和7-OHMTX浓度均高于正常排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本研究使用的治疗方案下,可将0 h时MTX浓度(CMTX-0h)>148.8 μmol/L和7-OHMTX浓度(C7-OHMTX-0h)>17.8 μmol/L作为警示值,预警ALL患儿可能发生MTX延迟排泄的敏感度分别为72.1%和97.7%,特异度分别为84.6%和54.4%。MTX延迟排泄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58,P<0.01)。延迟排泄组肝功能损伤和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2.6%、37.2%,高于正常排泄组的12.8%、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间在不同监测时间点的MTX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7-OHMTX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HPLC-MS/MS法同时监测血浆中MTX及7-OHMTX浓度可以为ALL患儿大剂量MTX治疗时临床个体化用药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白血病,淋巴样 甲氨蝶呤 药物监测 儿童
  • 简介:摘 要:目前来看,聚酯模塑料发展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近年来其发展势头更是与日俱增,作为热固性塑料领域重要的一员,其在复合材料领域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甚至拥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聚酯模塑料是对包括而不局限于对片状模塑料(SMC)和团状模塑料(BMC)的总称,聚酯模塑料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汽车、电子电器、卫浴、建筑等领域。本文主要是探讨聚酯模塑料原料选用及相关工艺,希望有助于该行业的持续发展。

  • 标签: 聚酯模塑料 塑料生产 塑料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5例抗GABABR脑炎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经过,随访3.5~23.0个月并评估预后。结果5例抗GABABR脑炎患者(19~81岁)均急性起病,以难治性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4例颅脑磁共振成像显示颞叶及海马为主的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脑电图均提示慢波或癫痫样放电。4例肺部发现占位,病理均确诊为小细胞肺癌。5例接受一线免疫抑制治疗(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置换)效果均欠佳,3例接受了二线免疫治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其中2例合并肿瘤者同时接受了肿瘤治疗,接受二线治疗及肿瘤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单纯一线治疗者。结论抗GABABR脑炎主要表现为以难治性癫痫为特征的边缘性脑炎综合征。一线治疗效果欠佳的抗GABABR脑炎尽快启动二线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 标签: 受体,GABA-B 自身免疫疾病 边缘叶脑炎 免疫抑制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酸钠在活体新生SD大鼠肠屏障功能中的保护作用,建立丁酸钠对活体肠黏膜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将出生后9 d龄的新生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其中4组使用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浓度分别为20 mmol/L、40 mmol/L、80 mmol/L、160 mmol/L等4组,对照组使用0.9%生理盐水;经回肠灌注不同浓度的NaB作用1 h后取回肠组织,在尤斯灌注系统(Ussing Chamber)上测定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R)值,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及炎症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 -1)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Occludin、ZO -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尤斯灌注系统测得对照组在30 min、60 min、120 min时的相对TER值(各个时间点测得的TER值除以0 min测得TER值得到的百分比值)分别为(87.36±1.88)、(85.98±0.99)、(101.03±1.47),20 mmol/L组分别为(83.45±2.97)、(107.24±5.35)、(101.44±3.96),40 mmol/L组分别为(126.07±3.48)、(140.54±3.64)、(100.50±4.64),80 mmol/L组分别为(102.24±4.60)、(134.55±7.80)、(106.76±8.82),160 mmol/L组分别为(84.80±2.97)、(78.16±2.89)、(67.11±4.07);使用不同浓度NaB作用30 min,与对照组相比,40 mmol/L组的TER值明显增加(P<0.05),作用1 h时,40 mmol/L组与80 mmol/L组的TE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20 mmol/L及160 mmol/L组(P<0.05),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不同浓度NaB作用1 h后,根据损伤分级评分(0~5分)结果,160 mmol/L组(2.16±0.75)分,较对照组(0.33±0.51)分损伤明显(P<0.01),余各组损伤不明显(P>0.05)。40 mmol/L组及80 mmol/L组肠黏膜组织Occludin蛋白mRNA(1.80±0.31、2.13±0.90)表达量较对照组(1.01±0.21)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表达水平(0.58±0.04、0.73±0.01)较对照组(0.24±0.01)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ZO -1蛋白mRNA(1.36±0.24、1.45±0.58)表达量较对照组(1.01±0.11)上调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表达水平(1.46±0.04、1.34±0.07)较对照组(1.07±0.05)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0 mmol/L组Occludin和ZO -1蛋白mRNA(1.27±0.47、0.92±0.25)表达量较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蛋白表达水平(0.47±0.01、2.90±0.0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aB对活体新生SD大鼠肠黏膜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40 mmol/L或80 mmol/L的NaB能增强肠黏膜屏障的功能,这可能与肠黏膜组织Occludin和ZO -1蛋白的表达增加有关。

  • 标签: 大鼠 丁酸钠 肠黏膜屏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研究发现,除了神经系统外,GABA还广泛分布于脂肪、肝脏、肌肉等对胰岛素敏感的组织。GABA可通过对糖脂代谢、炎性反应、免疫应答、肠道菌群等途径的调控,增强外周组织胰岛素信号转导,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γ-氨基丁酸 胰岛素抵抗 肥胖症 糖尿病
  • 简介:摘要:文章采用到纺丝拉伸一步法工艺制备了不同静态机构的全拉伸聚酯纤维,同时还简要的探讨了纤维内部晶粒个数以及界面数对当前纤维黑度所造成层的主要影响。

  • 标签: 黑度 聚酯纤维 晶态结构
  • 简介:摘要:新冠疫情,来的悄然而猛烈。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也因此“固步自封”。开学之后,我们的教学也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转为了网上直播。这里我重点说一说我的网络英语课堂。

  • 标签: 网络课堂 英语课堂 趣味探索
  • 简介:摘 要:比较常见的有机原料苯乙烯,是最基本的芳香化学物质之一。它在生产过程中对聚合反应特别敏感,增加了材料和设施的损失,生产设施影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它描述了苯胺与苯胺脱氢反应的两种聚合反应。提出了防止聚合物,减少聚合物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苯乙烯;阻剂;阻方案;阻措施   自是苯乙烯单体的性质,可以在室温下聚合。为了减少苯乙烯蒸馏过程中苯乙烯单能表的聚合损失,并确保蒸馏系统的顺利运行,需要在蒸馏过程中添加抑制剂。自苯乙烯单体工业生产以来,苯乙烯蒸馏抑制剂聚合物的发展一直是稳定的,在苯乙烯生产设施中一些低毒性和有效的复合物抑制剂使用。    1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工艺简述   苯乙烯脱氢过程包括四个单元:烷基化和烷基化转移、乙烯蒸馏、乙烯脱氢和苯乙烯蒸馏。乙烯和苯是由烷基化产生的,聚乙烯与乙烯的部分反应产生聚乙烯,聚乙烯通过烷基转移反应产生乙烯,烷基化和烷基转移产物由乙烯蒸馏单位获得。苯乙烯被引入乙烯蒸发系统,然后进入乙烯脱氢反应器和乙烯氧化脱氢反应器。    2 苯乙烯精馏阻劑性能对比分析    2.1 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各种聚合抑制剂的闪点都比较低,易燃,易氧化。 4 , 6 二硝基正丁基苯酚与酰胺类聚合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降低结晶。二硝基苯酚 2 , 4 ,二硝基甲苯酚 2 , 6 溶解度差,易结晶,堵塞设备管路,生产受影响。    2.2 毒性的比较    2 , 4 二硝基苯酚的 LDS0 为, 2 , 6 二硝基苯酚的 LDS0 为 95mg/kg , DNBP 的 LD 值为 50rag/kg , STYREN 310 的 LD 值   为 5000mg/kg 。可见 2 , 6 二硝基甲苯苯酚和 DNBP 的毒性均低于 2 , 4 二硝基苯酚,而苯乙烯 310 的毒性较弱。这四种聚合抑制剂都是有毒的。为了满足生产和经济效益的要求,应尽量使用低毒聚合抑制剂,以减少聚合抑制剂的用量。    2.3 阻碍聚合物的发展和使用。   阻剂 nsis 第一代是上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使用的。其缺点是高毒性、污染比较、由于聚合效率低、耐热性差。 I-95 是上世纪 80 年代使用的第二代代理之一。通过降低第二代抑制剂对代抑制剂的毒性,提高了苯乙烯的溶解度。该代表 DNBP 是最典型的第二代阻剂与低毒性特性,溶解度、抗高温和高的双聚合抵抗苯乙烯,这降低了苯乙烯的有效聚合。自 1990 年代以来,一些由 2-3 个成分组成的新抑制剂开始被用于苯乙烯工厂作为第三代阻剂。这些阻剂是有效的、很少使用的、可溶性的、有毒的、清洁的、环保的,并生产成本的降低。 Styrex 组合协同块是第三代复杂阻剂类型的典型例子。 Styrex 组合协同方案有以下优点:有效的阻活性,低水平聚合物,高纯度苯制品,生产力提升。更低的毒性风险,没有。减少排放,减少焦油循环体积,减少杂质含量,如 AMS ,提高了产品的产量。    3 苯乙烯精馏阻方案及措施    3.1 精馏阻聚苯乙烯方案   与 NSI 一起使用的苯乙烯脱氢过程的 Styrex 310 程序。这减少了使用的 NSI 的数量,与此同时,聚合物的生产被有效地抑制了。该方案的实施减少了 NSI 的剂量,减少了毒性,减少了人身伤害,减少了每单位产品的阻剂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3.2 苯乙烯精馏的阻措施    3.2.1 减少苯乙烯在处理系统中的停留时间   高浓度和高温苯乙烯的聚合,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降低高温苯乙烯的高浓度,是过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生产操作中,要求乙苯 / 苯乙烯分离塔、苯乙烯蒸馏塔回流罐,塔釜的液面在日常运行中保持稳定。突然的空、满空气会导致苯乙烯在设备中的滞留时间变长,过低的液位会导致设备局部高温,这可能会增加苯乙烯聚合。苯乙烯精馏塔为避免全回流操作,减少大回流和低负荷投料操作,乙苯 / 苯乙烯分离塔为减少低负荷投料,通过以上操作减少苯乙烯在生产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减少聚合。    3.2.2 保持过程运行温度的稳定性,禁止超温超压   一旦苯乙烯蒸馏系统在过高的温度下运行,它就会触发苯乙烯聚合,在苯乙烯聚合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生产系统过热的情况下,应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如停止使用苯乙烯进料、高剂量的阻剂注入和中乙苯等介质稀释等,以降低系统的温度。    3.2.3 根据苯乙烯浓度调整抑制剂的数量   催化剂的寿命、生产操作等影响了苯乙烯脱氢装置。根据材料中苯乙烯浓度的变化,及时调整系统中抗聚合物的注入,以避免聚合。    3.2.4 防止系统中的氧气泄漏   在苯乙烯生产过程中,苯乙烯脱氢和苯乙烯分离等系统在负压下运行,需要系统的更大的密封。因此,有必要进行气体密封工作,以防止系统中的氧气泄漏。与此同时,必须更换氮气来净化系统中的空气。    3.2.5 加强聚合物抑制剂的注射控制   苯乙烯聚合最基本的保证是保证聚合物抑制剂的正常注入。但是, NSI 等聚合物抑制剂的溶解度较低,聚合物抑制剂的注射线容易结晶,聚合物抑制剂的注射泵容易因堵塞而失效。检查聚合物抑制剂注入是否中断。加强聚合物抑制剂注射泵的检查和维护,有效控制聚合物抑制剂注射量,可大大减少聚合物抑制剂注射中断事故的发生。   比较分析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工艺中精馏阻剂的性能及使用效果,并提出有效的聚合抑制方案和措施,以减少系统中的聚合反应的发生,降低材料消耗,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晓瑞 . 苯乙烯精馏阻剂性能分析及阻措施 [J]. 化工进展, 2016 ( 3 ): 312-316.    [2] 李超 . 协同阻剂 Styrex310 在苯乙烯装置的应用 [J]. 化工质量, 2016 ( 6 ): 38-4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小鼠肠道屏障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18只雌性8~12周龄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烫伤+丁酸钠组,每组6只。将单纯烫伤组、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背部浸入90 ℃热水中9 s,造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将假伤组小鼠背部浸入37 ℃温水中9 s模拟致假伤。3组小鼠均于伤后即刻腹腔内注射乳酸林格液1 mL。此外,烫伤+丁酸钠组小鼠分别于伤前30 min及伤后即刻经腹腔注射300 mg/kg剂量丁酸钠溶液;假伤组及单纯烫伤组小鼠仅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伤后24 h,取3组小鼠抽取门静脉血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荧光探针示踪法检测肠道通透性,取回肠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肠黏膜带状闭合蛋白1(ZO-1)、闭合蛋白、密封蛋白1、密封蛋白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蛋白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肠黏膜ZO-1分布。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伤后24 h,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道通透性分别为0.88±0.19、2.62±0.48、1.23±0.16。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小鼠肠道通透性明显增强(P<0.01),烫伤+丁酸钠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道通透性明显减弱(P<0.01)。(2)伤后24 h,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和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闭合蛋白及密封蛋白1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密封蛋白2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伤后24 h,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黏膜ZO-1及闭合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密封蛋白2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密封蛋白1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3)伤后24 h,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和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黏膜NLRP3、IL-1β、IL-18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黏膜NLRP3、IL-1β及IL-18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5)。(4)伤后24 h,假伤组小鼠肠黏膜ZO-1沿细胞膜均匀分布,光滑连续;单纯烫伤组小鼠肠黏膜ZO-1分布不规则,有断裂;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黏膜ZO-1分布改变较单纯烫伤组有所改善。结论丁酸钠能够抑制严重烫伤后小鼠肠黏膜NLRP3炎症小体激活,减少IL-1β和IL-18产生,从而减轻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和分布异常,保护肠道屏障功能。

  • 标签: 烧伤 肠道营养 紧密连接蛋白 丁酸钠 肠道屏障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抗γ-氨基丁酸B型(GABAB)受体脑炎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探讨抗GABAB受体脑炎的MRI特征。发现抗GABAB受体脑炎MRI表现为颞叶内侧海马旁回、海马及齿状回和(或)额叶扣带回异常。

  • 标签: 脑炎 受体 GABA 自身免疫疾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成核剂对抗冲共聚聚丙烯(PP)性能的影响。由分析可知,增加成核剂对晶体结构的高低均有影响。成核剂具有非均匀成核作用。结果表明,在聚集结构水平上,随着成核剂的增加,结晶度增加,球晶尺寸逐渐减小。同时,成核剂对晶粒结构和晶胞结构都有影响。

  • 标签: 成核剂 抗冲共聚 聚丙烯性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