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患儿的乙肝五项检验对阳性率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接诊的乙肝患儿2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接待的体检小儿20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均进行乙肝五项检验,总结检验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乙肝患儿经乙肝五项检验后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其中阳性率最高的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数有224例,阳性率高达93.33%,其次为乙肝核心抗原(HBcAb)与乙肝e抗原(HBeAb),对照组尽管也检出五项指标阳性者,但检出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乙肝五项检验可为乙肝患儿病毒标志物及其传染性的检测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影响到乙肝阳性率的结果,故在医学检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乙肝 患儿 五项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首先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具体的心理护理对策,以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等。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乙肝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恐惧、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以及强迫症等方面,针对上述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出具体的心理对策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地改善,且患者对慢性乙肝的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也增大。结论加强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且能够提高患者对乙肝知识的掌握度,值得加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慢性乙肝 心理护理 健康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产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80例妊娠期合并乙型肝炎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胎膜早破、妊高征、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较正常妊娠者高。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对妊娠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肝炎 病毒性 乙型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入计算机服务平台提醒家长为小孩准时接种乙肝疫苗的现实意义。方法引入乙肝疫苗的个性化服务平台,采用电脑软件自动计算功能制作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乙肝疫苗注射卡(表)。结果家长对此做法非常满意,准时接种率明显提高。结论引入个性化服务平台,为预防保健的人群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强化我院的内涵和影响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我国的保健事业与世界先进国家接轨指明了方向!

  • 标签: 乙肝疫苗 预防保健 服务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人乙肝病毒感染后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验的乙肝患者37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化学发光对乙肝五项指标进行检验,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e抗体(HBeAb)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观察五项指标检验结果的特点。结果检测结果显示,HBSAg)和抗-HBc阳性率最高;感染模式中阳性;HBSAg、HBeAg、抗-HBc、HBSAg、抗-HBe、抗-HBc、阳性;HBSAg、抗-HBc阳性率最高。结论乙肝五项指标可以作为乙肝检测的重要标志,对早期检测和诊断乙肝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肝病毒 化学发光试验 乙肝五项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替比夫定用于妊娠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治疗组在妊娠28-30周服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护肝。两组均在分娩后6h内给新生儿各注射HBIG200IU,并分别于0、1、6月时注射乙肝疫苗10μg。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2周时患者HBVDNA已<103cps/mL,ALT恢复正常,6人HBeAg转阴,胎儿宫内感染率为0,母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替比夫定可用于妊娠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同时,支持替比夫定联合HBIG可增加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成功率这一观点。

  • 标签: 妊娠乙肝 替比夫定 免疫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乙肝中的应用措施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乙肝病人80例,两组患者均以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加用积极的舒适护理,主要为心理护理与家庭支持。结果经过观察,治疗组的ALT、AST与TBIL指标恢复率分别为90.0%、87.5%、95.0%;对照组分别为52.5%、55.0%、6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乙肝中的应用能有效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 舒适护理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乙肝患者实施亲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20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32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1160人,对照组患者1160人,对照组使用疾病护理方式,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亲情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率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乙肝患者实施亲情护理能够促进医患之间关系,避免患者产生自卑感,使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 标签: 乙肝患者 亲情护理 临床疗效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展开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7月期间在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肝功能改善以及乙肝病毒转阴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大部分肺结核属浸润型,与治疗前相比,患者乙肝病毒指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8.75%。结论针对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展开临床研究分析能够对该疾病做出有效预防,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支持。

  • 标签: 肺结核 乙型肝炎 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肿瘤标志物及肝癌的发病关系。方法我们研究了60例大三阳乙肝者。30例用红花清肝丸治疗,30例不用药治疗,观察2组肿瘤标志物的变化,采用并进行5年后的长期随访。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结果1.红花清肝丸对AFP、AFU、r-QT,CEA四种肿瘤标志物浓度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2.长期随访(五年后)对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3.长期随访(五年后)红花清肝丸的癌变率明显低于非用药组。结论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治疗,经治疗可降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使血清HBVDNA浓度明显下降,预防肝细胞癌的发生。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浓度呈正相关,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 标签: 乙肝病毒携带者 肿瘤标志物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健康教育在慢性乙肝患者就医中的效用。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前后对照研究,即根据本研究制定的干预方法,也就是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口腔科就诊率的差别,来评价健康教育对乙肝患者口腔疾病的功效。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前后,乙肝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及治疗的就医率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健康教育对乙肝患者进行口腔疾病检查及治疗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对乙肝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其口腔疾病的就诊率大大提高。

  • 标签: 乙肝 口腔疾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的出院指导措施,使出院病人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出院后的一些注意事项,有效促进疾病康复。方法对26例乙肝出院患者进行心理、生活、用药、饮食等方面的出院健康指导。结果一个月后对所有出院病人进行电话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加强对乙型肝炎病人的出院指导,可使病人形成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 标签: 乙肝 出院病人 健康指导 体会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可引起机体多器官损害。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较多,垂直传播是其中一种主要传播方式,也是导致乙肝病毒携带率高的重要因素。垂直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父婴传播等,母婴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阻断垂直传播的方式有免疫阻断、药物阻断或二者相结合阻断方式。

  • 标签: 乙型肝炎 垂直传播 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来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住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患者分组方法分层随机化法。100例患者分为组1和组2两个组别。组1行常规抗结核、护肝治疗;组2加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指标(1)病灶显吸率、痰菌转阴率;(2)肝功能损伤率;(3)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1)组2相比于组1病灶显吸率、痰菌转阴率更高,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2)组2相比于组1肝功能损伤率更低,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3)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相似,t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2相比于组1肝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t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护肝治疗的同时加用拉米夫定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的特点。乙肝患者应当通过树立健康理念、定期体检、调理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调养性情等方式进行自我保健,进而控制疾病、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乙肝 患者 自我保健 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乙肝大三阳的配偶的乙肝两对半情况间接反映乙肝在人群中的传染性。方法选取乙肝大三阳男37人,女25人,化验其配偶乙肝两对半。结果(1)男性大三阳的配偶两对半HBsAb、HBeAb、HBcAb阳性18人,HBsAb、HBcAb阳性8人,HBsAb、HBeAb阳性2人,HBsAb阳性5人,全阴性4人。(2)女性大三阳的配偶两对半HBsAb、HBeAb、HBcAb阳性9人,HBsAb、HBcAb阳性5人,HBsAb、HBeAb阳性1人,HBsAb阳性7人,全阴性3人。结论乙肝大三阳其配偶无一人被传染,多数可自行产生抗体,因此乙肝对周围人正常生活接触应该传染性很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患者的五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乙肝患者67例,以上患者均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进行乙肝五项检验,对以上患者的五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显示为HBsAg阳性,HBsAg阳性率为83.6%;54例患者显示为抗-HBc阳性,抗-HBc阳性率为80.6%;31-40岁的乙肝患者人数最多,占比34.3%,20岁以内的患者人数和60岁以上的患者人数较少,分别占比9.0%和4.5%。结论临床上在对乙肝患者进行诊断时应该参考乙肝五项的检验结果,其是诊断和治疗乙肝的重要临床指标。

  • 标签: 乙肝患者 五项检验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三种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14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乙肝病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上述三种药物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并记录患者转阴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肝功能治疗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三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A、B、C三组患者治疗后乙肝病毒转阴率分别为62.5%、57.5%、35.00%,C组显著低于A、B两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均能帮助改善患者肝功能,但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的疗效更好,转阴率更高。

  • 标签: 核苷类药物 慢性乙肝病 肝功能 转阴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孕不育与乙肝(HbsAg阳性)相关性。方法检测150例不孕不育患者HbsAg阳性率,并与150例正常组作对照。结果150例不孕不育患者中HbsAg阳性13例,150例正常对照组HbsAg阳性16例,两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能确定乙肝是构成不孕不育的单独病因,乙肝能否构成特定类型不孕不育病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乙肝 不孕不育 相关性 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