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正>《汉书·儒林传》述及《礼》的传承时说:“(后)仓说《礼》数万言,号日‘后氏曲台记’,授沛闻人通汉子方、梁戴德延君、戴圣次君、沛庆普孝公。孝公为东平太傅;德号大戴,为信都太傅;圣号小戴,以博士论石渠,至九江太守。由是《礼》有大戴、小戴、庆氏之学。”据此则《礼记》本有大、小戴之分。但《大戴礼》85篇后亡佚47篇,《礼记》之名遂为《小戴礼》所专有。

  • 标签: 音乐美学思想 礼记 礼乐 天人合一 中庸 郑玄注
  • 简介:王弼是魏晋时期玄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所注释的《老子》、《论语》等儒道著作中,王弼对于“大音希声”、“大成之乐”等音乐思想进行了独具匠心的重新阐释.蔡仲德先生曾在他的《中国音乐美学史》一书中具体而深刻地分析了王弼论著中的音乐美学思想,而本文与之不同之处在于,将研究视角集中于魏晋时期的主流学说——玄学,以期站在这一新视角下来看待王弼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和逻辑走向.

  • 标签: 魏晋玄学 音声相合 大音希声 大成之乐
  • 简介:<正>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江文也先生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作曲家。人们很少了解,在近代文化史上,江文也亦是一位于音乐史学、音乐哲学美学乃至音乐创作心理诸领域广泛涉足并有一定成就的文化学者。这些可以由江文也留存下来的不少文学著述得到证明。江文也在从事作曲之外,相当重视与之相关的人文知识的汲取与积累。尤为重要的是,他有意识地将祖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创作的根基与灵感的源泉。江文也的一生可谓坎坷曲折,但是驱使着他在难以自决的人生风雨途中不断追索探寻的动力,却是那面向祖国文化的寻根

  • 标签: 江文也 音乐观念 祖国文化 创作能力 作曲家 音乐思想
  • 简介:<正>荀子,名况(约B·C·313—283年),是战国末叶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荀子是先秦时期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他批判地继承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以儒家为基础,吸取了道、墨、名、法诸家学说,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他综合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学术精华,分析批判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哲学理论。

  • 标签: 音乐思想 荀子 学术思想 先秦时期 学术史 战国时期
  • 简介:<正>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血肉相连的革命文艺运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紧密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培养造就出一批有出息的革命音乐家。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安波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1938年到1965年的二十七年中,一直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音乐工作和文艺领导工作。他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以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为己任。无论在革命战争年

  • 标签: 节奏 创作实践 生活内容 艺术形态 欣赏习惯 音乐作品
  • 简介:青主音乐美学思想述评蔡仲德青主(1893~1959),广东惠阳人。原名廖尚果,又名黎青主。出身书香之家。曾入陆军学堂。1911年10月,曾参与潮州战役,亲手击毙潮州知府。后赴德留学,获法学博士学位,而兼学哲学,尤好音乐。1922年回国,投入大革命,曾...

  • 标签: 音乐美学思想 民族音乐 青主 表现主义 主体性 《通论》
  • 简介:《史记》涉及音乐及音乐家的地方本来就不算多,而据称原书谈论音乐较多的专篇《乐书》,却又散佚阙如,但本文作者并未因此而避难就易,而是遍搜章句,掘隐发幽,并根据后人补写的《乐书》为参考。从音乐与自然和音乐与人及社会的关系,以及司马迁的“天人感应”论着手,勾勒出了司马迁的音乐美学思想脉络,弥补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这一薄弱环节。

  • 标签: 司马迁 《史记》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与自然的关系 音乐与人及社会的关系 音乐与“天人感应”论
  • 简介:“仁”是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他所追求的音乐是“美”和“善”的统一,要求“乐”为“仁”服务,提倡的是“雅乐”,反对的是“郑声”,主张的是用音乐教化民众。他用自己建立的一套学说“礼”“仁”“中庸”的思想理论,企图维护将要崩溃的封建领主和旧的礼乐制度。想用音乐与“礼”“仁”“中庸”来为巩固贵族集团统治政权做出些成绩,整饬眷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 标签: 孔子 音乐思想 “仁” “雅乐” “郑声”
  • 简介:<正>人类的音乐艺术在不同地域、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都会关心和触及到一些基本的美学问题,如音乐的谐和、模仿、情感问题以及音乐的教育、伦理、治疗等功能。而这些恰恰是中西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所共有的东西。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同中国先秦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一样,都为各自的历史发展提供了最早的、系统的、影响甚为深远的思想资料。我们

  • 标签: 音乐美学思想 思想概述 不同地域 音乐艺术 节奏 情感力量
  • 简介:严格说来,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始于先秦,完善于汉魏。《乐论》与《乐记》是中国先秦至汉时儒家音乐关学思想的代表,也是当时音乐关学思想的主流。魏时嵇康《声无哀乐论》的出现,使不同于儒家的、具有形式化倾向的玄学音乐美学思想出现。儒家和玄学音乐美学思想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现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的各个主要问题。研究汉魏音乐关学思想的转变,有利于人们理解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与演化,为当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表现 形式化 转变
  • 简介:文章对王光祈与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对中国音乐文化思想特性研究共同点,以及这些文化思想特性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所具有的当代文化意义进行初步的阐释。

  • 标签: 根本思想 礼乐 儒家文化 基督教 汉学 中西音乐
  • 简介:本文通过但昭义教授的钢琴音乐教育思想与傅雷教育思想探索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特色。文中从钢琴音乐教育与“人”及心灵建构的教育思想、自制课程与教学思想的特色、中国钢琴家气质修养与学派风格建构的思考三个方面,对但昭义教授和傅雷先生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解读。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中国钢琴音乐教育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学习西方音乐的同时,要用我们的东方文化去丰富和建构中国钢琴学派的风格特点。同时,但昭义教授与傅雷先生的教育思想或许对我们高校音乐专业人才的教育也提供了某些启迪和思考。

  • 标签: 做人 艺术家 钢琴家 钢琴诗人 东方文化
  • 简介:李凌先生长达70余年的音乐生涯中,音乐教育始终是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丰富。在教育目的上,着眼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幸福社会的创建和国民音乐水平的提高,主张音乐教育要服务时代和实施美育;在教育体系建立上,着眼于人才培养渠道的多样化,主张"音乐教育的多轨制";在教育行政管理上,着眼于改革、发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主张音乐教育立法。他的音乐教育思想,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 标签: 李凌 音乐教育思想 服务时代 美育 多轨制 音乐教育
  • 简介:<正>序言王光祈是我国五四时期重要社团“少年中国学会”最主要的创办者,当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从他于音乐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来看,他又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位有卓越贡献的音乐学家。王光祈的音乐生涯,开始于一九二○年赴德留学之后。但是,他的音乐思想基础,却在国内创办,开展“少年中国”运动时期就已经基本形成。他的音乐实践活动,就其思想根源来说,正是“少年中国”的社会理想

  • 标签: 卓越贡献 社会活动家 王光祈 具体做法 少年中国学会 西洋音乐
  • 简介:朱熹理学思想与福建音乐文化王耀华朱熹(1130—1200)的一生,除在江西、浙江、湖南、安徽逗留的3年之外,其余67年都在福建各地度过,或则求学,或则著述、讲学,或则从政。因此,他的思想和行为在福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同样,以他为创立者的福建理学思想对...

  • 标签: 福建音乐 朱熹理学 《西厢记》 封建伦理道德 《西厢》 《荔镜记》
  • 简介:通过对赵沨不同时期有关音乐美学文献的研读和学习.可以看出他在音乐关学各领域的探索中,具有如下远见卓识:1、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现实音乐生活,探索音乐本体存在和本质问题。2、他基于前人的探索.认为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应该是辩证统一的,是融成一体、难解难分的。3、他主张在音乐创作中要处理好生活、思想、技巧的关系。4、在音乐批评方面,赵沨与现实的音乐创作实践相联系,驾简就繁、切中时弊,对学界存在的问题现象进行了合理的批评。5、他提倡美育。关注多元教育。主张学兼中西,强调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 标签: 赵沨 音乐美学思想
  • 简介:古琴是我国最具代表意义的传统乐器,已经有了至少三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古琴不仅有众多的作品传世,更有丰富的琴论文献留存.从先秦时的、到明清时的、,它们勾勒出了传统古琴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纵览这些文献,可发现古琴美学思想与儒、道、佛思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先秦时儒、道就各有古琴美学命题提出,魏晋后佛家思想也开始逐渐渗入到古琴领域.此后,儒、道、佛三家思想均对传统古琴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影响,并各有诸多美学命题提出,其中"琴者,禁也"、"琴者,心也"、"攻琴如参禅"等命题更为重要,分别集中体现了儒、道、佛的古琴美学思想.

  • 标签: 古琴 《溪山琴况》 琴论 美学思想 乐器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