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5~78岁,平均48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者20例,腹部包块者9例,黑便者11例,肠梗阻者3例,贫血症状者7例。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10-2012年参加广西临床形态学室间质评的结果及总结。方法对3年中共6次广西临床形态学室间质评共80幅彩图的反馈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0例回报结果中,回报正确74例,错报6例。结论参加广西临床形态学室间质评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高形态学的识别能力。

  • 标签: 形态学 质评
  • 简介:摘要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良性间叶源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因在疾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恶变、易产生药物耐药、术后复发率较高以及对化疗、放疗不敏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免疫疗法是新兴的精准、快速、安全及高效的诊疗方法。本文中笔者对国内外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疗法的相关主要观点进行综述,旨为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疗法 耐药性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对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认识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必须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是不明病因的爆发起病,并快速进展为呼吸功能衰竭。其病理表现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相同,但与一般所见的慢性间质性肺炎不难鉴别。该病与慢性间质性肺炎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预后可望改善。进一步对本病的病理特征、临床特点加深了解,对提高本病的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大有好处。

  • 标签: 肺炎 间质性 肺纤维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 肺间质纤维化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 。 方法: 此次研究将我院于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接治的 50 例 肺间质纤维化 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 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高于护理前 ( P <0.05 ) ,护理前后比较,其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 结论: 此次研究对 肺间质纤维化 患者予以临床护理干预,其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间质纤维化 临床护理 肺功能
  • 简介:摘要伊马替尼开启了胃肠间质瘤(GIST)精准治疗的时代,而近年来面对伊马替尼的耐药,始终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药物。近期一系列新药的出现,不仅为打破这一局面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再次验证了GIST药物研发仍需锁定驱动基因作为主要靶点。其中以阿泊替尼和瑞普替尼为代表的新药,显示出了令人惊喜的疗效,同时,其可能带动GIST药物治疗开启新的局面。以不同原发基因突变与继发耐药突变为引导的GIST药物精准治疗,必将取代传统的依据治疗线数的指南推荐。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精准治疗 驱动基因 新药研发
  • 简介:摘要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手术完整切除是其唯一的根治办法,而伊马替尼是转移复发或不可切除GIST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超过一半GIST患者于伊马替尼治疗2年内出现继发性耐药,进而导致肿瘤复发。因此,早期诊断、监测耐药性及肿瘤复发对GIST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液体活检是一项检测人体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标记,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等的新兴技术。近几年来,液体活检技术在多种恶性肿瘤领域获得重要研究进展。本文将综述液体活检技术在GIST中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旨在为GIST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评估等提供新的检测方法。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液体活检 外泌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切除直肠间质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肛门内镜胃肠手术(TEM)技术切除直肠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57.3±13.1)岁。39例患者均由统一手术团队进行手术及围术期管理,随访8~68个月。结果39例直肠间质瘤患者在TEM下均成功切除病灶,无输血无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量(10.4±3.7) ml,平均手术时间(50.3±9.8) 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除肿瘤平均大小(3.3±1.4) cm,术后病理证实为间质瘤,平均住院时间(7.9±2.3) d。随访期间复发1例(2.6%),转移3例(7.7%)。1例(2.6%)复发患者再次行TEM术后目前并且稳定;2例(5.1%)患者肝转移,1例(2.6%)发生骨转移,其中2例(5.1%)死亡。结论经TEM治疗直肠间质瘤安全可行,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标签: 直肠间质瘤 经肛门内镜胃肠手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GISS)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对29例GIS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ISS可见于各年龄段,中老年患者偏多;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生长方式有关,无特异性;发生部位以胃、小肠居多,为89.7%(26/29)。肿块边界尚清,直径平均(7.9±1.2)cm;术中发现淋巴结转移者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28例获随访2~60个月,术后5例死于复发,2例死于腹腔广泛转移。结论GISS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发生率较高,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相关。

  • 标签: 胃肠肿瘤 诊断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有10%~15%的GIST不存在C-kit/PDGFRA基因突变,称为野生型GIST,其分子机制和临床特征与C-kit/PDGFRA突变型GIST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野生型GIST可分为SDH缺陷型、NF1相关性、BRAF突变型、KRAS突变型以及四重野生型GIST。本文对不同野生型GIST临床特征与靶向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野生型 诊断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对一例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做好呼吸困难护理、发热护理、皮疹护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患者25天后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皮肌炎 间质性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微环境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肿瘤间质是微环境的主要成分,所以肿瘤间质比(TSR)可间接反映肿瘤与微环境的关系,其在肿瘤临床研究中被逐步重视。而间质丰富是胰腺导管腺癌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明确TSR在胰腺癌临床研究中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目前TSR的评价方法较多且不同研究间存在差异,但与基于全组织大切片病理学和影像学的整体评价的结论基本一致。此外,TSR与生存预后的关系取决于评价方法,整体评价TSR>1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所以TSR有望优化现有肿瘤分期。术前影像学TSR评价拓宽了其在胰腺癌个体化精准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当然,TSR评价方法优劣的比较及与预后的关系尚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明确。

  • 标签: 胰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间质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8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观察组),取同期48例单纯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在混合性呼吸困难及临床特征上不明显,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在重度呼吸困难及肺部可闻velcro音上,观察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T影像检查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弥漫性点状结节状影、肺纹理增多紊乱以及网格状蜂窝状影与对照组相比更为突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兼顾了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对两者合并的患者,需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COPD 肺间质纤维化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应用,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0例GIS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行胃肠道钡餐造影,10例行CT检查并1例同时行MRI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果(1)胃肠钡餐X线示1例食道中下段弧形压迹,边缘呈虫蚀状,正常粘膜推压移位。4例胃体呈类圆形充盈缺损,粘膜撑开、展平,浅表溃疡形成,局部胃壁尚柔软;2例胃窦肿瘤呈不规则充盈缺损及腔外钡斑,粘膜破坏。1例仅见外压性改变(2)CT显示5例胃内及小肠肿瘤向腔内外生长,平扫均为等密度,增强呈中度或明显强化,边界清楚,发生于小肠的可见小肠推移。部分肿块内见不规则钙化斑(3)MRI及DSA显示1例胃内肿瘤于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双期增强扫描示肿瘤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显著2例空肠、1例末端回肠肿瘤呈圆形染色灶,边界清楚,对比剂弥散延迟,并见粗大引流静脉。结论钡餐造影和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DSA对于GIST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钡餐造影 核磁共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直径4.8~21.3cm,平均直径约9.5cm。发生于胃4例,小肠3例;CT平扫肿瘤呈软组织密度,密度均匀3例,瘤内低密度坏死4例,瘤内钙化1例,边缘清楚7例,病变腔内侧面溃疡,气体进入瘤内1例;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区明显强化,CT增值在27~58Hu,且静脉期高于动脉期。术后病理低恶性风险1例,中度恶性风险2例,高度恶性风险4例。免疫组织化学7例均显示CD117阳性。结论MSCT能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学特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其定位和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但对肿瘤的危险程度的预测有一定限度;肿瘤的大小和核分裂计数的多少是胃肠间质瘤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随访6—36个月,无瘤生存者8例,高度恶性者5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8个月、11个月、13个月、16个月死亡,另有3例于术后复发未继续治疗。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较困难,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对于无法切除及术后复发的病例可联合伊马替林治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