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并完善妇产科门诊异常宫颈细胞涂片管理制度。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门诊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的患者中,结果为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及以上患者3233例,依据美国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协会推荐的异常宫颈涂片处理指南进行处理,并行回顾分析。结果3233例异常宫颈涂片患者中行阴道镜检查1275例,其中67.6%的高危型HPVDNA阳性的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68.9%的不能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72.9%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80.2%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行阴道镜检查,通过加强对异常宫颈涂片的管理,2006年比2005年有更高比例的宫颈涂片患者在本院行阴道镜检查,共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CIN2+)243例。结论加强异常宫颈细胞学涂片的管理在宫颈防癌筛查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宫颈防癌筛查 宫颈上皮内瘤变 细胞学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超声异常指标对染色体异常的预测作用。方法呆用副唢方法,对2016,牛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超声指标异常孕妇471例,进行介入产前诊断查胎儿染色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项超声结构异常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颈部水囊瘤OR:5.58,95%a(1.71一18.16),P=O.04;心脏系统OR:2.73,95%CI(1.02—7.29),P=0.045;余P值均大于0.05;超声软指标异常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3mm〈NT≤4mmOR:2.08,95%CI(1.024.23),P=0.044;NT〉5mmOR:2.27,95%CI(1.19—4.35),P=.013;鼻骨缺失0R:7.00,95%CI(2.27~21.62),P=0.001;余P值均大于0.05。结论颈部淋巴水囊瘤、一tb脏畸形单独存在可以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NT异常、鼻骨缺失对染色体异常预测价值高,孕期出现建议介人性产前诊断。

  • 标签: 超声异常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
  • 简介:.上消化道疾病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器官发生的疾病,在正确治疗的同时,恰当的护理工作也是患者及早康复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我院自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100例进行消化内科的护理时常见问题作出了分析及护理对策。

  • 标签: 上消化道疾病 内科护理 十二指肠悬韧带 临床 2009年 器官发生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负荷量指导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GIN)I的治疗。方法回顾2007~2011年在海珠区妇幼保健院诊断CINI合并HPV持续感染半年以上的30~49岁患者,将90例经病理诊断为CINI、资料齐全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观察,微波组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切除组应用转化区大环状切除术(1argeloopexcisionofthetransformationzone,LLETZ)切除宫颈移行带,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复查,将HPV负荷量≥100.00设为高负荷组,HPV负荷量10.00—99.99设为中负荷组,HPV负荷量1.00—9.99设为低负荷组。结果治疗后1年,切除组清除HPV感染率达到100.0%,HPV高负荷组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55.6%、0%,HPV中负荷组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70.0%、22.2%,HPV低负荷量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90.9%、30.8%。结论对于病理诊断为CINI的患者,HPV负荷量≥100.00、持续HPV感染、已生育,出血症状明显者可考虑行微波治疗或LLETZ治疗。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负荷量 治疗 随访
  • 简介: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目前少数可以进行早期筛查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采用宫颈细胞学进行筛查,但传统的宫颈细胞学筛查准确率偏低。为了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率,近年来我国引入了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方法。为了解TCT在我国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及宫颈病变发病年龄特点,对本院2008年至2010年进行的79974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宫颈液基细胞学 临床分析 宫颈癌筛查 恶性肿瘤 早期筛查 宫颈细胞学
  • 简介:乳腺癌作为恶性肿瘤在新疆地区属于多发病,近几年有增长趋势,术后复发及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收集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本院诊治的汉族和维吾尔族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且无远处转移的115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维吾尔族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乳腺癌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新疆维吾尔族 乳腺癌 复发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浅表淋巴结肿大病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23例淋巴结肿大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局部病变233例,占72.1%,包括急慢性淋巴炎及结核;全身病变90例,占27.9%,包括: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结论:儿童浅表淋巴结肿大病因复杂,结合临床资料、流行病史、接触史、实验室检查、B超、CT、病理活检进行综合分析多能明确诊断。

  • 标签: 浅表淋巴结肿大 儿童 病因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胎盘植入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南昌市第二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12例胎盘植入患者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3例子宫切除,9例保守治疗;产后出血〉1000ml者8例,无产妇死亡;除1例引产外,11例新生儿均存活。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种植部位的子宫内膜缺损或发育不良,导致绒毛直接种植于子宫肌层;多次刮宫、剖宫产、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能提高产前诊断率。治疗胎盘植入的方法包括子宫切除和保留子宫保守治疗。

  • 标签: 胎盘植入 高危因素 诊断和处理
  • 简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常见急症,有资料表明,阿托品中毒导致死亡占AOPP死亡的18.14%。阿托品中毒为医疗可控制因素,是可以预防和减少的。我们在收集489例AOPP病例中,发现其中83例在用阿托品救治中发生阿托品中毒,占17%。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阿托品中毒 中毒救治 AOPP 可控制因素 死亡
  • 简介: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的摄入和吸收不足,或因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发生在1~3个月,婴儿的维生素k缺乏症称之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我院从2004年~2009年共收治1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晚发 维生素K缺乏/诊断 治疗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接受治疗的161例ICP患者为研究组,根据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将其分为轻度组(116例)与重度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重度组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TBA)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终止妊娠时间和阴道分娩比例显著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的产后出血比列、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无明显差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ICP是导致不良母婴结局的一项重要原因,应加强对产妇的产前检查以及围生期的胎儿监护护理。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母婴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响水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前置胎盘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无胎盘异常的单胎妊娠产妇60例为对照组。分析前置胎盘患者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低,前置胎盘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早产的发生率升高。在前置胎盘患者,随分娩时孕周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

  • 标签: 前置胎盘 新生儿 出生体重 影响因素
  • 简介:随着子宫肌瘤的早期诊断以及生育期的推迟,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手术越来越多。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abdominalmyomectomy,TAM)、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vaginalmyomectomy,TVM)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myomectomy,LM)是目前主要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而TVM因为其独特优势,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所接受。本文对3种术式进行对比研究,以指导各种术式的选择。

  • 标签: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分析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 保留子宫 手术方式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讨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博爱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行子宫动脉栓塞加灌注化疗及清宫术,在栓塞术后3~7d行超声监视下清宫术;11例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治疗;10例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保守治疗。7例行CSP病灶清除术,其中2例为清宫术中子宫大出血行腹式CSP病灶清除术,2例为药物保守治疗后仍大出血,行腹腔镜下CSP病灶清除术,3例行阴式CSP病灶清除术,术后复查血B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n,HCG)下降明显,术中术后均未见并发症发生。术后血B—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为14~56d,平均20.5d;月经恢复在治疗后30—68d,平均42.5d;B超检查包块消失的时间为3~6个月。结论早期及时诊断CSP,采取个体化治疗,以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 标签: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清宫术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6例进行静脉营养支持14天以上的早产儿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按是否发生PNAC分为PNAC组与非PNAC组,分析其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结果:86例中发生PNAC13例(15.1%),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开始喂养时间和感染与PNAC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开始喂养时间和感染是影响PNAC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早产儿 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胃食管返流病伴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30例,分别采用体位治疗、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为促胃肠动力剂、抗酸及抑酸剂及黏膜保护剂三联疗法,按照疗效标准统计分析。结果:本组30例,治愈22例,显效5例,有效3例。随访1年,疗效稳定。结论:小儿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迷走神经兴奋增高致胃酸分泌增加所致。临床极易误诊。因此,加强诊断与鉴别诊断,适时应用抗酸药、促胃肠动力药及黏膜保护剂,可消除病因,阻断恶性循环,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小儿 胃食管反流病 慢性咳嗽 诊断与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下肢疼痛晚发性佝偻病的临床症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下肢疼痛晚发性佝偻病患儿,对其临床诊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8例患儿经检查均确诊为儿童晚发性佝偻病,其主要症状为间歇下肢疼痛。经对其进行维生素D及钙剂治疗,所有患儿疼痛症状均消失,并没有患儿症状反复,ALP均恢复正常。结论:儿童应当合理饮食,含丰富钙剂的食物,如奶制品、海产品以及豆类等,要多食用;同时要注重维生素D的适量补充,及足够的户外活动。

  • 标签: 晚发性佝偻病 下肢疼痛 临床分析
  • 简介:本文分析了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探讨了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临床特点,并且提出了心理治疗的措施。

  • 标签: 糖尿病 心理障碍 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p16^INK4A、p53、Ki-67及雌激素受体(ER)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表达及相关。方法采用SP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尖锐湿疣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16^INK4A、p53、Ki-67及ER蛋白的表达。结果p16^INK4A、p53、Ki-67及ER在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6.4%、86.4%及4.6%;在CINⅢ中为92.5%、75.0%、100%、20.0%;在CINⅡ中为90.5%、64.3%、100%及23.9%;在CINⅠ中为71.8%、43.6%、100%、79.5%;在尖锐湿疣组中为39.0%、43.9%、26.9%、61.0%。p16^INK4A在宫颈鳞癌、CINⅢ、Ⅱ组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尖锐湿疣组仅为弱阳性表达。Ki-67在宫颈鳞癌、CINⅢ组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宫颈鳞癌、CINⅢ、Ⅱ、Ⅰ、尖锐湿疣中p16^INK4A、p53、Ki-67、ER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P〈0.05)。结论p16^INK4A、p53蛋白高表达与宫颈鳞癌、CI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6^INK4A、p53、Ki-67阳性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R的阳性率与其呈负相关。

  • 标签: 宫颈鳞状细胞癌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免疫组化 P16INK4A P53 KI-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