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5月~2008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9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临床病理特点的不同.结果老年组有半结肠癌、直肠癌比例分别为23.5%(48/204)、49.O%(100/204),非老年组比例为14.6%(28/192)、60.4%(116/192).老年组DukesA、B、C期比例分别为9.8%、45.1%、28.4%,非老年组比例为3.6%、34.9%、45.8%.老年组高分化肿瘤比例为26.0%,低分化肿瘤比例8.3%,非老年组高分化比例10.9%,低分化比例27.6%.老年组合并息肉92例(45.1%),非老年组合并息肉25例(13.0%).与非老年人相比,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有半结肠癌比例高,直肠癌比例低,临床分期早,组织分化好,结直肠息肉伴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有半结肠癌比例高,生物学行为好,结直肠息肉伴发率高,应重视结肠镜检查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 标签: 老年患者 结直肠癌 临床病理学 结肠镜检查
  • 简介:目的:总结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探讨其漏诊原因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07年5月56例梗阻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行一期手术和分期手术。结果.5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出现并发症4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3.6%,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特点是:左侧结肠梗阻多见;晚期病例多见;老年患者多见。外科治疗的原则是解除梗阻,尽量切除肿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结直肠癌 肠梗阻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5例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子宫腺肉瘤患者的年龄为15~70岁,中位年龄为58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及下腹部包块。2例绝经患者绝经前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例绝经患者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1例患者的年龄为15岁,保留卵巢,行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统计并分析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病理高危因素、主要辅助检查情况及治疗方案。结果3例患者术前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结果均﹥200IU/L。5例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均提示宫腔或宫颈肿物,直径为5~10cm。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存在特征“袖口”状结构,其中2例患者有深肌层侵犯,2例患者有肿瘤细胞异源分化,4例患者存在高危因素。术后补充吉西他滨+多西他赛方案化疗,5例患者除1例失访外均未复发。结论子宫腺肉瘤的发病以绝经后女性多见,亦见于青少年女性,无特异性临床特征,治疗以全子宫+双附件切除为主,术后化疗可能减少复发。

  • 标签: 子宫腺肉瘤 子宫肿瘤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对70例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分析,探讨其心理状态。方法70例患者均于根治手术后10天进行SCL-90问卷调查,与中国健康常模组对照,分析患者心理状态。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结论手术后尽早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心理状况 心理分析
  • 简介:背景与目的:婴幼儿肿瘤发生率并不高,但治疗困难。本文回顾近5年我院收治3岁以下婴幼儿原发性脑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复习自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共收治的98例婴幼儿原发性脑肿瘤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通过外科手术将肿瘤切除,根据WHO2007年新分类获得最终病理诊断。分析该年龄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治疗方案的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该年龄组患儿以男性多发,脑肿瘤以幕上及中线部位居多。低级别星形细胞瘤(21.4%)最为多见,之后依次为室管膜瘤(14.3%)、脉络丛乳头状瘤(12.2%)以及髓母细胞瘤(10.2%)。该年龄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与大龄患儿不同,以头围增大最为多见。预后与肿瘤位置、肿瘤病理、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切除程度有关。结论:该年龄组的原发性脑肿瘤患儿的病理学类型与其他年龄组差异较大,手术治疗仍为低龄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脑肿瘤 婴幼儿 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例MFH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56.4a,肿瘤发生于肢体的10例,占50%(10/20),2a、3a和5a生存率分别为29.4%、17.6%和5.9%。首次手术后复发率为100%,CAVD方案治疗的有效率为15%。结论:MFH的临床诊断困难,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根治切除后行化疗和放疗的序贯治疗非常重要

  • 标签: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诊断 手术治疗 误诊 病理检查
  • 简介:目的: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活检进行分析.以便全面了解慢性粒细胞自血病的骨髓情况,有助于诊断及治疗。方法:用塑料包埋法制片,然后进行HGF,Gomori染色,观察各项指标。结果:80例病人中78倒(97%)骨髓增长明显活跃;49例(61%)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19例(23%)可见3~10个原幼细胞簇。结论:骨髓活检可以全面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增生情况、骨髓纤维化程度及原幼细胞簇数量,对判断分期及预后,指导治疗有较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骨髓活检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治疗 诊断 骨髓纤维化 人中
  •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内肿瘤的放射治疗大多是手术后的辅助治疗,高能质子束有尾部剂量快速降落现象,其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均优于光子,颅内肿瘤是质子放射治疗的最佳适应证之一,特别是对部分颅底肿瘤的疗效优于开颅手术,而无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本文通过观察质子放射治疗颅内肿瘤的近期疗效,总结和探讨质子放射治疗颅内肿瘤的剂量、分割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各类脑瘤66例,其中胶质瘤46例,脑膜瘤5例,脊索瘤8例,其他良恶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总剂量为54~70CGE,单次剂量1.8~3CGE;良性肿瘤总剂量为45~72CGE,单次剂量1.8~5CGE。疗效判断标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组。观察时间胶质瘤为9.8个月(1~20个月),良性肿瘤10.5个月(3~22个月)。结果:质子放射治疗66例的总有效率90.9%。胶质瘤显效13例,占27.1%,有效29例,占60.4%,其他恶性肿瘤1例显效,1例死亡。48例恶性肿瘤总有效率89.6%。良性肿瘤显效5例,占27.8%,有效12例,占66.7%,18例良性肿瘤总有效率94.4%。结论:质子因其优越的物理特性,适用于所有需放射治疗的患者,特别是对放疗后复...

  • 标签: 质子 放射治疗 颅内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和输卵管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对33例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33例腺瘤样瘤,31例发生于子宫,2例发生于输卵管,肿瘤多位于浆膜下及近浆膜的肌壁间。其中1例妊娠患者肿瘤弥漫生长伴梗死,32例呈结节状生长,结节直径1-5cm不等。临床表现无特征,本组33例子宫腺瘤样瘤中合并子宫平滑肌瘤19例(57.6%),腺肌症6例(18.2%),既有平滑肌瘤又有腺肌症2例(6.1%),合并子宫平滑肌瘤和卵巢畸胎瘤2例(6.1%),卵巢畸胎瘤2例(6.1%),只有3例仅表现为腺瘤样瘤(9%)。2例输卵管腺瘤样瘤中分别合并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宫颈大细胞癌合并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镜下,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腔样结构组成,周围可见增生的平滑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在33例腺瘤样瘤中,所有病例腺腔样成分均呈现CK(100%)及Calretinin(100%)阳性,CD34阴性(0%),其中20例同时进行EMA染色,仅10例呈阳性表达(50.0%)。其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平滑肌瘤或腺肌瘤、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血管平滑肌瘤及淋巴管瘤。结论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子宫为最常见部位。免疫组化染色对于腺瘤样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帮助。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好。

  • 标签: 腺瘤样瘤 子宫 输卵管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调查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探讨及分析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住院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例肿瘤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通过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睡眠质量,分析睡眠不良(PSQI≥7)和睡眠良好(PSQI<7)的情况;对PSQI≥7的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并观察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睡眠不良者141人,占70.5%,PSOI评分为11.62±2.17,睡眠良好者59人,占29.5%,PSOI评分为3.54±1.16,两组的PSO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睡眠不良者采用干预护理后,患者睡眠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SOI评分为9.41±2.03,与未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及噪音是影响肿瘤患者住院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住院患者睡眠情况,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 标签: 肿瘤患者 睡眠障碍 干预性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扶绥县2004-2008年肝癌发病率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扶绥县肿瘤防治研究所登记处肿瘤登记资料,分别计算肝癌粗发病率、中国标化率、世界标化率。结果扶绥县2004-2008年肝癌发病率为67.26/10万,中国标化率45.93/10万,世界标化率60.74/10万。结论扶绥县肝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发病率 趋势分析 扶绥县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与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0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病例,分为成人组和儿童组,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并随访.结果成人组和儿童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9.6个月、32.3个月,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80.8%(21/26)、42.2%(35/83),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18/26)、25.3%(21/83).结论成人与儿童髓母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发生机制以及术后放、化疗耐受程度不同,成人髓母细胞瘤的预后普遍好于儿童髓母细胞瘤.

  • 标签: 成人髓母细胞瘤 儿童髓母细胞瘤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目的总结胸骨后甲状腺肿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提高对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认识。方法同顾分析2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手术资料,均在超声刀配合下采用胸骨上1cm低位领形切口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术中常规湿露喉返神经全程。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并发短暂的低钙血症,经补钙处理后缓解;4例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结论颈部低位领形切口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是可行的,显露喉返神经全程有助于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术中使用超声刀安全、有效。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 低位领形切口 超声刀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回顾总结28例四肢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疗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假性动脉瘤28例,其中采用瘤体切除及动脉壁修补术4例、瘤体切除及动脉端端吻合术8例、瘤体切除及血管移植术16例(其中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0例、头静脉移植4例、人造血管移植2例)。结果28例手术修复均获成功。3例伤口进行游离植皮的患者中2例一期愈合、1例部分植皮坏死、经换药2周后再次植皮成活。随访1~10年(平均5年零8个月),临床及超声波检查均显示修复动脉通畅且无假性动脉瘤复发。自体静脉移植的患者中有10例2年后超声波检查显示移植静脉轻度扩张,但无动脉瘤形成。有邻近神经发生受压症状的6例患者,在假性动脉瘤切除和动脉修复手术后6个月左右症状均消失,未造成患肢的功能障碍。结论外伤造成的动脉损伤是假性动脉瘤最常见的原因,医源性损伤所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对假性动脉瘤要尽早治疗,尽可能进行血管修复。彩色多普勒、超声波对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帮助,MRI和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四肢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肺部发生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s)与非MDROs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10月广西7所三甲医院发生的MDROs及非MDROs肺炎患者共518例,根据病原菌耐药性分为MDROs组268例,非MDROs组250例,比较两组患者MDROs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结果MDROs引起的肺炎占医院内肺炎的51.74%,ICU是MDROs院内肺炎感染的高发科室,占66.07%;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含量。1个月内2类以上抗感染药物使用史是患者发生MDROs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积极预防和干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合理使用现代诊疗技术和抗感染药物,有助于降低发生肺部MDROs和非MDROs院内感染的风险。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肺部感染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3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再手术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据AJCC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10例、Ⅲ期9例、Ⅳ期5例.乳头状癌22例、滤泡癌10例、髓样癌4例.5年生存率81.3%,10年生存率75.0%.结论首次术式选择不当,缺碘或放弃甲状腺素激素抑制疗法,是复发的主要原因.滤泡型乳头状癌复发率甚高,占36.1%(13/36),应引起临床重视.18F-FDGPET或99Tcm-MIBI显像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恰当的手术治疗,可使病人获得再次手术根治的机会.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复发 再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microcarcinomaofthyroid,PMC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84例PMCT的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灶数目及有无伴发良性病变或同时患有对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等因素的相关。结果84例PMCT中,男11例、女73例,男、女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1.7和47.4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5.45%和10.96%(P=0.003)。84例PMCT中,57例伴发甲状腺其他良性病变,9例同时患有另一叶甲状腺乳头状癌,66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06%(4/66),明显较单纯PMCT者的50.0%(9/18)为低(P=0.000)。以45岁为界〈45岁和≥45岁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81%,19.15%(P=0.294)。多灶与单发结节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65%和7.46%,(P=0.314)。结论PMCT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灶数目及患者年龄不相关(P〉0.05),与性别及有无伴发甲状腺其他病变相关(P〈0.05)。男性PMCT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单纯PMCT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微小癌 乳头状癌
  • 简介:背景及目的:基于替莫唑胺的化放疗方案目前是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标准治疗方案是否能改善新诊断GBM患者的总生存期(OS)或无进展生存期(PFS)。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贝伐单抗 Ⅲ期临床研究 患者 诊断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依维莫司对激素受体(H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41例接受依维莫司治疗的HR阳性、HER2阴性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依维莫司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结果41例患者使用维莫司治疗的时间为0.1~23.0个月,其中9例因不良反应停药,2例因经济原因停药,故有30例患者可评估疗效,其中4例(13.3%)部分缓解,16例(53.4%)疾病稳定,10例(33.3%)疾病进展。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2个月(1.2~22.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2.0个月(1.3~30.0个月)。在可评估疗效的30例患者中,4例患者使用依维莫司时间超过12个月。药物不良反应方面,2例患者因经济原因停药,故有39例患者可评估不良反应,其中呼吸困难6例(2例出现肺间质病变,其中1例为4级病变),皮疹8例(2例为4级皮疹),骨髓抑制1例,39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4例为4级口腔溃疡)。进一步分析HR表达情况、使用依维莫司时所处疾病线数、患者是否存在内脏转移与生存的关系发现,雌激素受体(ER)≤50%和﹥50%的患者mPFS分别为3.0、6.0个月(χ^2=4.178,P=0.041)。结论经多线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后,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HR阳性、HER2阴性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仍有一定疗效,但需密切监测患者不良反应。

  • 标签: 进展期乳腺癌 内分泌耐药 依维莫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