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形态学特点,探讨和分析其组织发生、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18例SPT标本。结果:18例患者中16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年龄12—65岁,平均32岁。13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均无复发,5例失访。肿瘤直径平均7cm,有包膜,16例为实性区与囊性区混合,2例无囊性区。组织学上肿瘤细胞有实性和假乳头2种排列方式,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以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成假乳头状突起为特征,常见泡沫细胞团、胆固醇裂隙。免疫组:β-联蛋白(β-Cat)核阳性13例,α1-抗胰蛋白酶(α1-AT)阳性18例,波形蛋白(Vim)阳性18例,CD10阳性14例,孕激素(PR)阳性12例,细胞角蛋白(CKpan)阳性5例,突触素(Syn)阳性3例,嗜铬素A(CgA)阳性4例。结论:①SPT与胰腺其他多种肿瘤具相似的组织学形态,需鉴别;②β-Cat在SPT瘤细胞胞核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将多元教学方式与微生物学教学相结合,通过举例分析微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模块特色及与之相匹配的多元教学方式,摸索适合高校基础微生物学教学应用的多元教学方式。

  • 标签: 微生物学 模块 多元化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应用个性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自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是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入院的患者,随机选择200名,使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常规护理运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将个性护理运用于观察组患者中,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运用个性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改善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关系,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全院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院前急诊护理 个性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集束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10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行常规急诊救治,实验组采用急诊集束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O2、RR、PaO2、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aO2、RR、PaO2、SBP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同期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症状改善时间更早,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集束模式治疗急性心衰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纠正气短、呼吸困难以及气促等临床症状,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衰 短期症状 急诊集束化治疗模式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胃癌手术患者实施人性护理,并探讨护理方式对护患关系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胃癌患者,入选的患者共60例,根据患者手术先后,以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人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手术结果以及患者反馈进行分析。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0%,对照组则为73.3%,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此外,我们对比了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其结果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采用人性护理措施对胃癌患者的病情改善更为有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良情绪,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胃癌手术 护患关系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集束护理措施在对乳腺癌患者输液港并发症预防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采用集束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生命质量情况。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回抽无血、继发感染、静脉血栓、导管堵塞、药液外渗和导管脱落等并发症发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表明在预防乳腺癌患者输液港并发症方面,采用集束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在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乳腺癌 输液港并发症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管理模式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190例住院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5例。观察组实施人性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管理,对比干预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94%与对照组91.58%比较,显著较高(P<0.05);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管理模式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管理模式 临床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个性护理服务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60例本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3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30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0例患儿采用个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7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00%,远低于对照组的3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护理服务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特发性肺纤维(IPE)患者的肺功能和螺旋CT影像学诊断的相关性,本文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就诊的特发性肺纤维患者中随机选取了50名,分析这些患者的肺功能和螺旋CT影像诊断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影像中的磨玻璃样低密度影与一秒末用力呼吸率(FEV1/FVC)呈现负相关性;螺旋CT影像中的线网状阴影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一氧化碳弥散率(DLco/VA)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螺旋CT影像中的蜂窝影与用力肺活量(FVC)、一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一氧化碳弥散率(DLco/VA)均呈现负相关性的特征。这表明不同程度的特发性肺纤维患者的肺功能参数和螺旋CT影像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该结论对于利用螺旋CT影像特诊进行特发性肺纤维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功能 螺旋CT影像特征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细致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高危妊娠初产妇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细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产前、产后BSE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连续细致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高危妊娠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连续细致化护理 高危妊娠初产妇 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胃癌患者予以集束护理对于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74例。常规组行基础护理,护理组行集束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总体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护理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总体满意度72例(97.29%)显著高于常规组60例(81.08%)。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护理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并发症几率3例(4.05%)显著低于常规组15例(20.27%)。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胃癌患者予以集束护理对于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改善肠内营养的整体效果,预后效果显著,可广泛用于临床护理的过程中。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胃癌患者 肠内营养 并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置胎盘孕妇期待疗法中系统护理对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1月接诊治疗的140例前置胎盘孕妇,通过随机数字表发将其平均分为70例实验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与7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焦虑抑郁评分、新生儿活产率及孕妇顺产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孕妇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儿活产率及孕妇顺产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置胎盘孕妇期待疗法中系统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孕妇焦虑抑郁情况,改善妊娠结局,值得采用及推广。

  • 标签: 前置胎盘孕妇期待疗法 系统化护理 新生儿 Apgar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延续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外延续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性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F-36量表得分与护理满意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01;结论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实施个性延续护理干预能够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延续护理 个性化护理 生产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元术前宣教应用于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02月-2017年03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的86名卵圆孔未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自愿接受本研究,按照入院的奇偶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奇数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宣教,偶数顺序作为研究组,实施多元术前宣教,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前宣教前后焦虑评分、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尿潴留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教育前焦虑评分分析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教育后焦虑评分分析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分析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尿潴留发生率对比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元术前宣教应用在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患者中,除了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情绪,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尿潴留的发生率。

  • 标签: 多元化术前宣教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满意度 焦虑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网络信息平台在宫颈癌筛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宫颈癌筛查的女性 14000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7000人,对照组未实施网络信息平台 , 研究组实施网络信息平台 , 对两组筛查结果展开追踪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 HPV阳性检出率、阴道镜活检率、宫颈病变检出率、治疗及随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网络信息平台在宫颈癌筛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提高了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筛查的检出率、随访率、治疗率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全面推广普及。

  • 标签: 网络信息化 宫颈癌筛查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予以经皮肾交感神经去神经治疗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择取我院于2011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性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复发几率2例(4.67%)显著低于对照组10例(20.83%),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2例(4.67%)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2.92%),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47例(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38例(79.17%),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予以经皮肾交感神经去神经的治疗方法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以及整体生活质量,并且进一步改善了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

  • 标签: 经皮肾交感神经 去神经化 难治性 高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关于个性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妊娠糖尿病产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护理。结果观察组其治疗依从性(86.67)%、空腹血糖指标(5.38±0.42)mmol/L、餐后2h血糖指标(6.41±1.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5.17±0.32)%、并发症发生率(3.33)%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护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护理效果非常显著,该护理模式极大的减少了产妇分娩的风险。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妊娠期 糖尿病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规范交接班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老年病科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住院的92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组(n=46)、干预组(n=46)。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交接班模式,干预组患者应用规范交接班模式,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床旁交接时间及交接班质量。结果在并发症方面,干预组低于常规组,数据分别为4.3%、17.4%,差异显著(P<0.05)。在床旁交接时间方面,干预组短于常规组,数据分别为(27.5±2.2)min、(36.0±3.3)min,差异显著(P<0.05)。在交接班质量方面,干预组评分高于常规组,数据分别为(94.7±3.1)分、(83.1±4.2)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规范交接班模式的临床效果更好,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床旁交接时间,还可以提高交接班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借鉴。

  • 标签: 老年病科 规范化交接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8月间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将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别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接受了人性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了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整理资料并对比两组患者在各项心理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各项评价指标较手术前相比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满意度调查表数据,研究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增强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护理干预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5月3日~2018年3月6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如此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分别采用人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心理状况、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34例、对照组23例;观察组基本满意20例、对照组14例;观察组不满意1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总满意度98.2%、对照组67.3%(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全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全面落实人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值得推广。

  • 标签: 功能性子宫出血 人性化护理干预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