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2月~2017年02月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96例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观察组32例、对照组132例以及对照组232例患儿的分组依据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的不同;观察组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对照组1全血C反应蛋白;对照组2血常规;通过对比诊断准确率,以突出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临床联合检测价值。结果在最终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准确率方面,三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联合应用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能够有效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儿科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常规检验前的影响因素,保证尿液分析的准确性。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住院的尿液标本16522例接收时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113例,门诊患者70例,其中标本污染、标本量少是影响尿液分析前的主要原因。结论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尿液检验的极为重要环节和关键,是确保尿液检验的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所以需要医院要加强管理,相关医务人员也要提高认识。

  • 标签: 尿液 检验前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确保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影响尿常规检验准确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门诊采集的1200份尿常规检测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尿常规检测过程中,标本采集到检测的整个过程存在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经检验分析,本组1200份尿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有188份,不合格率为15.67%。通过对不合格的尿液标本进行观察分析,造成这些标本不合格的因素,主要包括采集方式不正确导致的标本污染,所盛标本容器污染与保存因素造成的影响等。通过做好尿常规检验质量监督,告诉患者正确的采集方式,加强尿液标本的保存以及加强检验操作技能的提升,可有效降低检验的误差,确保尿常规检验的准确率。结论尿常规作为临床三大常规检验项目之一,其检验的准确性,对临床疾病的正确诊断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影响尿常规检验准确性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减少和避免人为因素对标本造成的影响,做好尿常规检验的各个流程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标本的不合格率,减少检验误差,提升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保证尿检质量。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误差的影响因素,探究减少误差的措施。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6 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 1328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根据尿常规检验结果,对尿液误差样本中产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研究对象中出现检验误差的有 48 份,误差率为 3.61% ;误差样本中检验环节因素导致误差 29 例,采集环节因素导致误差 14 例,运送环节导致误差有 3 例,标本保存环节 2 例。结论 临床尿常规检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要降低检验结果的误差,就要提高临床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尿液检验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按规程进行。

  • 标签: 临床检验 尿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误差
  • 简介:摘要尿常规是临床实验室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协助诊断尤为重要,对于尿常规检查来说,主要检查的内容包括尿液外观检查、物理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等,所以临床上在分校尿常规时,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了尿液的检测结果,导致临床的错误诊治,因此,对尿常规检验做好质量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尿液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来建立尿液分析的标准。方法随机选取100份尿液样本进行观察。结果球蛋白、尿素、碱性物质会使尿蛋白分析的过程中产生假阳性,而青霉素、球蛋白会产生假阴性;维生素C会使尿隐血分析过程中产生假阴性,过氧化物、结晶则会出现假阳性;蛋白、糖对尿白细胞分析会出现假阴性现象,标本放置过久则会导致出现假阳性;维生素C会使尿糖分析产生假阴性,过氧化物则产生假阳性。结论尿液常规干化学分析检验的结果非常重要,严格操作手法、避免各环节的失误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 标签: 尿液常规 干化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大量骨髓涂片,阐述独特的细胞形态学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瑞-吉氏染色方法。结果获得骨髓细胞学独特的检查经验。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水平,对血液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骨髓检查 细胞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分析尿常规在采集、运送、保管、分析中存在的影响因素。结果经检验分析,本组160例尿液标本中,尿常规检验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并不相符的有56例,占35%。结论做好尿常规检验的各个流程质量控制工作,可有效降低检验误差,使检验结果更加切合实际。

  • 标签: 临床 尿常规 检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某医院中2013年6月-2014年3月的患者进行临床血液检验,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探究。结果在55例不合格的患者临床血液常规检验的标本中可以看出,出现不合格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检验时间不恰当、采集标本的水量不够或者是标本有凝块等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其中由于采集标本的时间不科学而出现的不合格的症状占据23.6%,另外,采集标本数量不够和溶血问题分别占据38.1%和9%。结论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每一个环节来进行,进而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常规 标本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误差的影响因素,探究减少误差的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6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13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根据尿常规检验结果,对尿液误差样本中产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研究对象中出现检验误差的有48份,误差率为3.61%;误差样本中检验环节因素导致误差29例,采集环节因素导致误差14例,运送环节导致误差有3例,标本保存环节2例。结论临床尿常规检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要降低检验结果的误差,就要提高临床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尿液检验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按规程进行。

  • 标签: 临床检验 尿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误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部志愿者100例,取血液样本10ml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未经溶血直接实施生化检验,观察组溶血后实施生化检验。统计两组血液样本的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检验结果相对于观察组更接近正常指标(P

  • 标签: 标本溶血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 检验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尿常规检验中的尿沉渣与尿常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9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行尿液检验者1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单盲随机分组。63例进入实验组,给予尿沉渣检验;余63例进入对照组,给予尿常规检验。观察对比结果。结果①对照组中,尿蛋白阴性率82.54%,阳性率17.46%。白细胞阴性率77.78%,阳性率22.22%。红细胞阴性率76.19%,阳性率23.81%;实验组中,尿蛋白阴性率84.13%,阳性率15.87%。白细胞阴性率79.37%,阳性率20.63%。红细胞阴性率77.78%,阳性率22.22%。两组红细胞、尿蛋白、白细胞阳性率及阴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尿蛋白阳性符合9例,阴性符合52例,(52/63),检验总符合率96.83%。白细胞阳性符合11例,阴性符合48例,检验总符合率93.65%。红细胞阳性符合13例,阴性符合47例,检验总符合率95.23%。检验符合率较高。结论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均有重要意义,可联合两种方法检验,提高准确性。

  • 标签: 尿液检验 尿沉渣 尿常规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便常规检验用于季节性腹泻检验中的价值。方法:本次抽取我院收治的腹泻患者 400例进行研究 ,入院日期为 2018.7-2019.7,从每个季度抽取 10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大便常规检验,观察副溶血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的分布情况。结果:在 400例腹泻患者中,存在季节性差异的为副溶血菌、沙门菌感染者,夏季、秋季中感染病例较多( P< 0.05)。结论:利用大便常规检验可以为季节性腹泻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季节性腹泻 大便常规检验 腹泻 志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