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炎综合征是引起儿童周期性发热常见原因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固有免疫失调和T细胞异常活化有关。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生长发育通常不受影响。当前临床主要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西咪替丁以及IL-1拮抗剂等。扁桃体切除术对于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炎综合征可能有效。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炎综合征通常在青春期可自行缓解,但是也有少数报导该病可持续到成年。该文就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炎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结炎综合征 周期性发热 扁桃体切除术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中低位直肠的淋巴引流主要向上和外侧方向,已证实中低位直肠癌存在侧方淋巴,但目前侧方淋巴清扫存在争议,西方国家不常规进行侧方淋巴清扫(LLND),更注重新辅助治疗(nCRT),主要原因是西方学者认为LLND存在不确定的肿瘤学效果和并发症高发生率。然而,最新证据表明,对部分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可能达不到最佳治疗效果。本文旨在阐述中低位直肠癌选择性侧方淋巴清扫的现状及进展,探索中低位直肠癌进一步治疗的趋势和方向——选择性和个体化的侧方淋巴清扫术。

  • 标签: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侧方淋巴结清扫术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根治性切除仍是可能治愈胃癌的主要手段。淋巴是胃癌常见的转移方式,局部淋巴受累及的风险随着胃壁的浸润深度而增加。规范的淋巴清扫是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步骤。目前,远端胃癌D2根治术是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手术方式。因此,在4K腹腔镜平台基础上,普及、推广胃癌根治术淋巴清扫手术操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对提升广大胃癌外科医师的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同质化"的诊断与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肿瘤 外科手术 淋巴结清扫 技术标准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胃网膜左系膜的完整切除及第4sb组淋巴彻底清扫是系膜理论指导下脾门淋巴清扫的入口和重要步骤之一。4K腹腔镜具有更高清的手术视野及更细微的局部解剖辨识度。遵循膜解剖理念,借助4K腹腔镜的独特优势,可使胃网膜左区淋巴清扫更加彻底,手术时间更短,微出血或者无出血,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周围重要脏器及血管,提高手术根治性及安全性。笔者探讨4K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间入路胃网膜左血管区淋巴清扫。

  • 标签: 胃肿瘤 中间入路 胃网膜左区域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253组淋巴清扫对不同临床病理分期患者术后恢复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232例,分为两组,253淋巴清扫组(于2014年接受手术)及253淋巴未清扫组(于2013年接受手术),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浸润深度的差异;然后对两组患者再次按照不同临床病理分期进行亚组分组,分为3组(Ⅰ、Ⅱ和Ⅲ期),术后恢复评估包括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吻合口瘘情况。术后生存预后指标为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结果相对于253组淋巴未清扫组,253组淋巴清扫并未对Ⅰ、Ⅱ和Ⅲ期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产生影响(P>0.05);253组淋巴清扫有利于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P=0.012);对于Ⅰ期和Ⅱ期患者,253组淋巴清扫并未对其预后产生影响(P>0.05);对于Ⅲ期患者,253组淋巴清扫有利于预后(P=0.039)。结论直肠癌根治术中,253组淋巴清扫并未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产生影响;253组淋巴清扫并未对Ⅰ期及Ⅱ期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253组淋巴清扫有利于Ⅲ期患者预后,所以在临床病理分期未知的术中,我们应当对所有直肠癌患者进行253组淋巴清扫。

  • 标签: 直肠肿瘤 淋巴结切除扫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同侧锁骨上淋巴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收集的初诊伴同侧锁骨上淋巴且接受新辅助化疗及锁骨上淋巴清扫术的23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入组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2岁。锁骨上淋巴病理完全缓解率(spCR)为52.6%,多因素分析显示,Ki67表达水平、乳腺及腋窝淋巴病理完全缓解状态、锁骨上淋巴清扫数目是spCR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16.6个月,获得spCR患者的复发转移风险较病理未完全缓解者降低了51%(HR=0.49,95% CI 0.27~0.89,P=0.020),且主要在激素受体阴性患者中。spCR是患者无复发生存(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Ki67表达水平、乳腺及腋窝淋巴病理完全缓解状态、锁骨上清扫淋巴数目是新辅助化疗后spCR的独立相关因素,spCR是患者DFS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乳腺肿瘤 新辅助疗法 锁骨上淋巴结 病理完全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活组织检查(SLNB)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资料,根据前哨淋巴(SLN)检测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使用超声造影联合亚甲蓝在腕关节或踝关节周围皮下注射法检测SLN;对照组采用亚甲蓝瘤周注射法检测SLN。采用定期复查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术后效果评价。比较两组的SLN检出数、检出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和SLN的大小。结果观察组SLN检出率为100.0%(30/30),灵敏度为87.5%(7/8),假阴性率为3.3%(1/30);对照组SLN检出率为83.3%(25/30),灵敏度为62.5%(5/8),假阴性率为12.0%(3/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SLN检出数为(3.5±1.2)枚,多于对照组的(2.0±1.1)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1,P<0.05)。观察组检出的SLN最小长径为(5.4±2.2)mm,范围1.5~12.3 mm;对照组为(11.8±5.4)mm,范围10.0~16.8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3,P<0.05)。结论改良肢端恶性黑色素瘤SLNB相比于瘤周注射法在肢端SLN检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

  • 标签: 黑色素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肢端恶性黑色素瘤 超声造影 亚甲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相关因素及腹腔淋巴清扫范围对ICC患者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行根治性切除术的I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腹腔淋巴清扫范围将患者分为未清扫组、常规清扫组和扩大清扫组,比较三组患者预后情况并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分析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78例患者,其中男性109例,女性69例,年龄30~81岁,平均59岁。根据腹腔淋巴清扫范围,未清扫组纳入80例、常规清扫组纳入34例、扩大清扫组纳入64例。178例患者肝切除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为29.2%(52/178),总体中位生存时间25.8个月。未清扫组、常规清扫组、扩大清扫组的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80)、52.9%(18/34)、40.6%(26/64),三组整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常规清扫组与扩大清扫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清扫组与常规清扫组、未清扫组与扩大清扫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最大径、门静脉癌栓、腹腔淋巴清扫范围与ICC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肿瘤最大径、腹腔淋巴清扫范围与患者生存有关(P<0.05)。结论CA19-9、肿瘤最大径、腹腔淋巴清扫范围是I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可行手术切除术的ICC患者,行腹腔淋巴常规清扫术即可达到较好的预后效果,无需扩大腹腔淋巴清扫范围。

  • 标签: 胆管上皮癌 淋巴结切除术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HNL)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以发现其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66例HNL患者的基线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临床特征等进行中医证候判别;行完整淋巴活检以病理组织学确诊,进行病理分型;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HNL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66例HNL患者中,属风热痰毒证96例(57.83%)、热毒壅盛证57例(34.34%)、痰瘀互结证13例(7.83%);病理分型为增生型96例(57.83%)、坏死型59例(35.54%)、黄色瘤样型11例(6.63%)。临床特征资料显示,3种中医证型的靶淋巴最大径、疼痛评分、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737、34.484、34.805,P值均<0.05);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4,P>0.05)。3种病理分型的靶淋巴疼痛评分、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153、25.931,P值均<0.05);靶淋巴最大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49、0.671,P值均>0.05)。对应分析结果显示,风热痰毒证与增生型、热毒壅盛证与坏死型的点集合基本重合,痰瘀互结证与黄色瘤样型的点集合最接近(χ2=235.100,P<0.001)。结论HNL的3种中医证型与病理分型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其中,风热痰毒证病理学改变多倾向于增生型,热毒壅盛证多倾向于坏死型,痰瘀互结证多倾向于黄色瘤样型。

  • 标签: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辨证分型 病理状态,体征和症状 数据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顺磁性氧化铁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收集超顺磁性氧化铁、核素(+/-蓝染料)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6月。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总计1 472例患者。超顺磁性氧化铁示踪剂的患者检出率(OR=0.93,95%CI:0.60~1.44,P=0.74)、阳性前哨淋巴检出率(OR=1.52,95%CI:0.86~2.71,P=0.15)与核素(+/-蓝染料)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顺磁性氧化铁示踪剂的前哨淋巴检出率优于核素(+/-蓝染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55,95%CI:1.27~1.90,P<0.000 1)。结论超顺磁性氧化铁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中应用价值并不逊色于核素(+/-蓝染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超顺磁性氧化铁 示踪剂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格雷夫斯(Graves)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出现相应的功能异常甚至器质性损伤。该例患者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乏力、心悸、易饥饿、消瘦等)伴皮疹为首发表现,后续出现发热、全身浅表淋巴痛性肿大、抗核抗体阳性、肝功能损伤等多系统损伤表现,最终经淋巴病理活组织检查证实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炎(HNL)。经多学科协作会诊,考虑该患者为Graves病合并结缔组织病继而引起HNL可能性大,病情复杂,易被延误诊治,现报告其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格雷夫斯病 结缔组织病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多系统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清扫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1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448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79例、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32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8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8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6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10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7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5例、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3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81例,女167例;中位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22~80岁。448例患者中,143例术中常规行淋巴清扫设为清扫组,305例术中未常规行淋巴清扫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术中和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4)生存分析。采用门诊、电话及邮件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5年后每1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0月31日或患者死亡。倾向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448例肝内胆管癌患者中,286例(清扫组和对照组各143例)配对成功。倾向评分匹配前清扫组患者性别(男、女),合并肝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切缘距肿瘤距离(<1 cm、≥1 cm),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和中分化、低分化),肝切除方式(解剖性肝切除、非解剖性肝切除)分别为77例、66例,33例,96例、47例,70例、73例,105例、38例,79例、64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4例、101例,121例,165例、140例,207例、98例,251例、54例,124例、18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79,11.885,7.098,14.763,5.184,8.362,P<0.0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清扫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77例、66例,33例,96例、47例,70例、73例,105例、38例,79例、64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79例、64例,29例,88例、55例,71例、72例,112例、31例,74例、6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0.329,2.158,0.014,0.936,1.400,P>0.05)。(2)术中和术后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清扫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65 min(160~371 min)、300 mL(200~500 mL)、37例、46例、12 d(9~17 d),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9 min(46~250 min)、200 mL(100~400 mL)、24例、25例、9 d(7~11 d),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700, χ2=3.520,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520, χ2=8.260,Z=4.270,P<0.05)。(3)随访情况:清扫组14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26个月。清扫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9%、32.8%、25.0%,中位生存时间为22.0个月(18.0~26.0个月)。对照组14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32个月。对照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1.7%、38.0%、31.0%,中位生存时间为22.0个月(11.0~32.0个月)。两组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6,P>0.05)。(4)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缘距肿瘤距离、肿瘤直径、肿瘤数目、微血管侵犯、病理学检查淋巴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因素(χ2=10.662,9.477,16.944,6.520,11.63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缘距肿瘤距离<1 cm、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为多发、微血管侵犯和病理学检查淋巴阳性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0.600,1.571,1.601,1.750,1.723,95%可信区间为0.430~0.837,1.106~2.232,1.115~2.299,1.083~2.829,1.207~2.460,P<0.05)。结论淋巴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淋巴患者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术中行淋巴清扫十分必要。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内胆管癌 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预后 多中心 回顾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中采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SLN)评估淋巴状态的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治疗的ⅠA2~ⅠB1期宫颈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亚甲蓝示踪定位SLN,观察组采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定位SLN,切除着色淋巴并进行活检,对比两组患者的SLN检出率、准确率、阴性预测值以及灵敏度,分析SLN在宫颈癌患者盆腔中的分布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资料分析。结果对照组切除淋巴956个,检测SLN 237个,占淋巴总数的27.69%;观察组切除淋巴713个,检测SLN 323个,占淋巴总数的45.30%。观察组SLN检出率(100.00%,45/45)高于对照组(82.22%,37/45),P<0.05;但两组SLN检测准确率、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是早期宫颈癌患者行盆腔前哨淋巴活检术的有效示踪法,可在术中准确定位SLN,有效评估盆腔淋巴状态。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宫颈癌 吲哚菁绿 亚甲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筋膜导向与血管导向两种不同解剖入路方式行直肠癌侧方淋巴清扫(LLND)对患者功能影响及其疗效(包括近、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国家癌症中心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LLN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病理确诊为直肠癌,下切缘位于腹膜反折以下;(2)基于直肠核磁评估为可切除进展期直肠癌,怀疑侧方淋巴;(3)治疗前核磁显示侧方淋巴短径≥5 mm和(或)淋巴形态(毛刺、模糊、不规则)以及信号不均匀改变,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直肠核磁重新评估淋巴退缩程度<60%;(4)同期行TME+LLND手术。病例排除标准:(1)既往有盆腔手术史;(2)术前有膀胱炎、尿道炎、中度及重度前列腺增生等致排尿功能异常的疾病;(3)术前性功能异常或缺失;(4)TME术后侧方淋巴复发行LLND;(5)初诊时合并肿瘤远处转移;(6)临床数据资料收集不完全。共纳入73例患者,根据LLND解剖入路方式不同分为筋膜导向组(30例)及血管导向组(4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功能(包括泌尿、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侧方淋巴获取数量、阳性淋巴检出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43.8%(32/73),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62.5%(25/40),检出侧方淋巴中位数8.0(4.0,11.0)枚,侧方淋巴阳性率20.5%(15/73)。与血管导向组相比,筋膜导向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26.7%(8/30)比55.8%(24/43),χ2=6.098,P=0.014]、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6/15比76.0%(19/25),χ2=5.184,P=0.023]、清扫淋巴数目更多[M(P25,P75):9.5(6.8,15.3)枚比6.0(3.0,9.0)枚,Z=-2.849,P=0.004]。筋膜导向组与血管导向组清扫出侧方淋巴阳性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30)比20.9%(9/43),χ2=0.009,P=0.923]。中位随访34(1~66)个月,共3例(4.1%)患者失访。全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和3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69.5%和88.3%。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筋膜导向组与血管导向组患者的3年PFS(79.6%比62.0%,P=0.172)、3年OS(91.2%比85.9%,P=0.3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筋膜导向行直肠癌LLND手术,与更低的患者术后排尿及男性生殖功能障碍风险,以及检获更多数量的淋巴有关,但对改善患者远期生存未展现出明显优势。

  • 标签: 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清扫 筋膜 血管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结肠癌是我国多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结肠癌的基础,乙状结肠是结肠癌的好发部位,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已逐渐普及。4K腹腔镜是一种高清显像技术腹腔镜,其信息量是常规高清电视的4倍,可改善术者对手术视野的操作感。笔者从4K腹腔镜的角度出发,结合团队实践经验,对中远段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淋巴清扫范围规范和相关手术步骤进行解读和分享。

  • 标签: 结肠肿瘤 乙状结肠 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神经保护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治疗方式仍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虽然近30年来我国结直肠外科腹腔镜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但结肠癌治疗原则尚无统一概念,淋巴清扫范围存在争议,手术入路未统一。为此,笔者根据我国《结直肠癌4K腹腔镜手术操作标准专家共识(2020版)》、日本第9版《大肠癌处理规约》、日本2019版《大肠癌治疗指南》以及《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操作指南(2018版)》对中日4K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淋巴清扫范围规范及技术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 标签: 结肠肿瘤 外科手术 淋巴结清扫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镂空法"行喉返神经旁淋巴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178例T1~T3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5例、女73例,年龄41~78岁。178例患者均采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治疗,根据术中喉返神经淋巴的清扫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传统方法100例纳入传统组,采用"镂空法"78例纳入镂空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旁淋巴清扫数、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及损伤程度、术后胸腔引流量、食管吻合口瘘及肺部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灶部位及临床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镂空组喉返神经旁淋巴清扫数目左侧为(5.28±1.77)枚、右侧为(3.33±1.36)枚,传统组喉返神经旁淋巴清扫数目左侧为(1.79±0.96)枚、右侧为(1.05±0.88)枚;同侧组间比较,镂空组均多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710、12.841,P值均<0.01)。镂空组78例中,喉返神经损伤共3例(3.85%),其中轻度损伤2例(2.56%)、中度损伤1例(1.28%);传统组100例中,喉返神经损伤12例(12.00%),其中轻度损伤8例(8.00%)、中度损伤4例(4.00%);镂空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及损伤程度低于传统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775, Z=-1.936, P值均>0.05)。镂空组肺部感染7例(8.97%)、传统组为20例(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0,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食管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镂空法"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是安全、可行的,在增加喉返神经旁淋巴清扫数目的同时不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喉返神经损伤 淋巴结清扫
  • 作者: 米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4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4期
  • 机构:航空总医院,北京 100076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外淋巴切除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初步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0月份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60例为项目对象,随机选为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经腹腔手术治疗以及观察组(30例)实施腹腔镜下腹膜外淋巴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以及放疗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以及手术到放疗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腹腔镜下腹膜外淋巴切除术可以缩短手术的时间、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和术后的恢复,同时还可以提高腹主动脉淋巴的切除的效果。

  • 标签: 腹腔镜;腹膜外淋巴结切除术;晚期宫颈癌
  •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需要清扫下纵隔淋巴,腹腔镜下纵隔淋巴清扫可能具有一定优势。基于文献报道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IDEAL 2a期研究结果,腹腔镜下纵隔淋巴的清扫边界推荐为:上界(头侧)-心包下壁,下肺韧带;下界(尾侧)-膈肌裂孔(食管胃结合部);前界(腹侧)-心包前下壁,膈肌;后界(背侧)-胸主动脉前壁;左右边界-纵隔胸膜,其质量控制标准仍在探索中。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下纵隔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手术 IDEAL框架
  • 简介:摘要本研究纳入新辅助放化疗和根治性直肠切除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的72例直肠癌患者(包含ypT0N0和ypT0N+),其中ypT0N0 63例,ypT0N+9例。ypT0N0组和ypT0N+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8%和58.3%(P<0.001),5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5.2%和60.0%(P=0.001)。ypT0N0直肠癌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