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CT灌注成像所定义的基线核心梗死的可逆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入组的患者均完成溶栓前颅脑多模式CT和溶栓后24~48 h多模式MRI复查。基于CT灌注图像利用MIStar软件定量评估基线核心梗死体积[相对脑血流量(rCBF)<30%的低灌注区],同时基于复查的弥散加权成像图像评定最终的核心梗死体积。本研究中将基线核心梗死体积-最终核心梗死体积≥5 ml定义为基线核心梗死具有可逆性。比较分析核心梗死可逆组和不可逆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并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核心梗死可逆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97例AIS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实现血管再通64例(66%),基线核心梗死可逆51例(53%)。实现血管再通的患者从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ONT)<3.0 h、3.0~4.5 h、4.6~6.0 h和>6.0 h组表现核心梗死可逆性的比例分别为76%(26/34)、71%(17/24)、2/5和0(0/1),而在责任血管未再通组也有6例患者出现了核心梗死的可逆性改变,其中ONT<3.0 h组4例(4/12),3.0~4.5 h组2例(2/12)。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发生可逆性梗死的体积大小与基线核心梗死体积大小呈高度正相关(r=0.805,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ONT和血管再通是核心梗死出现可逆性改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于CT灌注成像(rCBF<30%)所定义的核心梗死不适用于发病时间窗6.0 h之内的患者,如能在该时间窗内实现闭塞血管的再通,大部分患者可发生核心梗死的可逆性改变,其影响因素除血管再通状况还包括高血压病史和ONT。

  • 标签: 卒中 核心梗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中超声引导下不可逆电穿孔(IRE)联合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IRE联合化疗的64例LAP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0例,女性34例,中位年龄58.5岁(范围:34~87岁)。肿瘤位于胰头30例、胰体尾34例。肿瘤平均最大径6.1 cm(≤4.0 cm 35例、>4.0 cm 29例)。开腹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进行IRE消融,根据肿瘤大小选择2~6根消融电极针,针距2 cm且相互平行,在横结肠系膜下方由足侧向头侧进针,使消融范围完全覆盖肿瘤。按治疗顺序将前15例和后49例分别定义为初期治疗组和中后期治疗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总体生存(OS)和肿瘤无进展生存(PFS),Log-rank检验比较各临床病理学指标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全组住院时间为(8.9±2.7)d(范围:5~20 d)。并发症发生率为20.3%(13/64),其中B级胰瘘、切口感染、上消化道大出血分别有7、4、2例。初期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15,2例死亡;中后期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6.1%(3/49),无死亡病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1,P<0.01)。术后1个月腹痛减轻者占95.3%(61/64)(t=-28.55,P<0.01)。6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3.8%,中位随访时间为29.3个月(范围:13.5~55.7个月)。全组OS时间为24.6个月(95%CI:22.0~27.3个月),PFS时间为12.0个月(95%CI:8.8~15.2个月)。结论开腹手术中超声引导下IRE联合化疗治疗LAPC的安全性和效果较好,但其治疗价值有待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胰腺肿瘤 电穿孔 纳米刀 生存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可逆性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宫腔镜下吸宫术治疗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开展研究,70例瘢痕妊娠患者均实施腹腔镜可逆性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宫腔镜下吸宫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70例患者手术时间64-120min,平均(85.2±4.8)min,术中出血量58-108ml,平均(85.4±7.0)ml,术后体温36.2-37.6℃,平均(37.2±0.4)℃,术后住院时间2-4d,平均(3.2±0.3)d。患者手术后24h的血β-hCG指标明显低于手术前(P

  • 标签: 瘢痕妊娠 腹腔镜 可逆性子宫动脉阻断 宫腔镜 吸宫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使用4%阿替卡因口腔浸润 (BI)与4%阿替卡因或2%利多卡因下牙槽神经阻滞 (IANB) 治疗下颌磨牙症状性不可逆牙髓炎的麻醉效果。方法 通过特定关键词检索Pubmed Medline、Cochra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的文献。所纳入的文章均为随机临床试验(RCT),这些研究比较了4%阿替卡因BI与传统IANB在牙髓麻醉效果和成功率方面的差异。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估根据 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结果 在756篇文章中,共纳入了5项RCT研究,患者总数为500人:4%阿替卡因BI组231例,2%利多卡因IANB组150例,4%阿替卡因IANB组119例。我们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2%利多卡因 IANB 相比,使用4%阿替卡因BI麻醉的患者成功率相似。同样,与 4% 阿替卡因 IANB 相比也没有显著差异。与 IANB(4%阿替卡因或2%利多卡因)相比,使用4%阿替卡因BI麻醉的患者疼痛评分相当。结论 与2%利多卡因IANB或4%阿替卡因IANB相比,4%阿替卡因BI在止痛效果和成功率方面具有可比性。

  • 标签:   阿替卡因 下牙槽神经阻滞 利多卡因 牙髓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关节磨损、半月板损伤、筋膜技术、MNT筋膜平衡疗法、SEP现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行大剂量阿糖胞苷化疗后继发不典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提高对不典型PRE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白血病化疗后继发不典型PRES 15岁男性患者的诊疗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急性白血病复发,行大剂量阿糖胞苷化疗后出现头痛、视觉障碍及意识障碍等,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断为不典型PRES。经积极改善循环、成分输血、镇静、营养神经等治疗,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复查颅脑MRI提示颅内病灶明显吸收好转。随诊观察1个月,临床症状无反复。结论早期识别急性白血病行大剂量阿糖胞苷化疗后继发不典型PRES时,临床表现、颅脑MRI影像学特点及基础疾病是诊断的关键,积极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 标签: 白血病,急性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阿糖胞苷 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中职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模块,就是要塑造与增强中职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本文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教学为例,以构建学生经济全球化意识为主线,通过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和当下中国扩大开放进程中的典型史实史料与时事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内涵和大势。用政史融合的教学活动,推动中职思政课教学目标达成,促进学生政史学科素养的提升。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新时代 政史融合 学科素养 思政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5年2月2日,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4年‘为爱启航·陪伴成长’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公益活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调查报告发布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建翔博士代表问卷设计与报告撰写工作小组做了发布。

  • 标签: 家庭教育 调查报告 教育现状 中国 亲子 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