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剥离(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病变(Gastrointes-tinaldisease,GI)(如早癌、间质瘤、平滑肌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发现的69例消化道病变(食管18例、贲门1例、胃30例、十二指肠5例、结肠6例、直肠9例)进行电子胃镜、电子结肠及超声检查后(除息肉、LST未行超声检查,11例病变位于黏膜层、12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8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23例位于固有肌层),应用ESD进行治疗。结果66例成功完成ESD治疗,成功率达95%,病灶最大直径5×7cm(平均1.5cm),手术时间15~145min(平均55.5min)。5例中出现皮下气肿,术后即消失,无1例出现无法控制的大出血,4例出现迟发性出血,经保守止血治疗及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7例(病变位于胃底4例,胃体2例,胃窦1例)出现中穿孔,1例穿孔较大,转外科手术治疗,其余6例均经金属夹等方法夹毕后保守治疗成功,无1例迟发性穿孔、消化道瘘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2例术后病理为癌变,转外科追加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例,失访5例,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微创,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并且可获得完整标本送检病理,但有一定的风险及并发症,需由有经验的医生开展。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护理配合在内消化道粘膜剥离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32例消化道粘膜剥离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护理配合,本组病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病灶部完整切除,成功率100%,无一例严重、需紧急外科手术处理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认真准备,使医疗器械、设备处于完好应急状态与中娴熟的操作技能、与者及麻醉师默契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保证病人的安全。

  • 标签: 内镜 消化道粘膜剥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粘膜剥离(ESD)的方法和术后护理。方法在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粘膜剥离治疗患者中选取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粘膜剥离(ESD)的方法与术后护理方法,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评分。结果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后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护理前与护理后比较,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心理评分显著降低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内粘膜剥离(ESD)治疗中,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手术本身,还需要增强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在临床的实用价值显著,因此应该广泛的推荐运用。

  • 标签: 内镜粘膜 剥离术方法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论述防治粘膜剥离(ESD)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ESD患者取样76例(皆为2020.01-2021.02在我院接受ESD手术治疗),随机信封分为试验组(n=37,综合护理)和参照组(n=39,常规护理),比较手术指标、满意度、SDS、SAS评分。结果:试验组住院(7.59±1.46)d,手术(93.54±10.69)min,腹胀(7.93±1.65)h缓解,用时少于参照组,满意度(90.85±10.16)分,比参照组(81.08±9.75)分高,同时,试验组SDS(34.43±5.85)分,SAS(36.43±6.19)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ESD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还具有提升患者满意度,缩短手术、住院、腹胀缓解时间的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分析效果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膜剥离(ESD)在治疗上消化道粘膜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先行超声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层次,再采用ESD方法治疗的30例上消化道粘膜肿瘤。结果本组有30例上消化道粘膜肿瘤,食管病变10例,胃病变20例,26例位于粘膜肌层及粘膜下层,平均直径11mm,平均手术时间35min,ESD完整切除率100%;起源于固有肌层4例,平均直径13mm,平均手术时间50min。中穿孔2例,都位于胃底部,中予钛夹夹闭,术后出血2例,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ESD在治疗上消化道粘膜肿瘤中安全、有效,可完整切除病变,但技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应由有经验的医生开展。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粘膜下肿瘤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改良鼻中隔黏膜矫正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对6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改良鼻中隔黏膜矫正。结果68例治愈59例(86.76%),好转9例(13.24%),均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改良鼻中隔黏膜矫正治疗鼻中隔偏曲安全有效。

  • 标签: 鼻内镜 鼻中隔偏曲 改良 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
  • 简介:目的探讨全层切除(endoscopicfull-thicknessresection,EFR)治疗胃底黏膜肿瘤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48例胃底黏膜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FR,总结其护理要点。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FR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69.2±5.32)min。共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发生中出血、1例发生气腹、1例出现术后发热,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所有并发症均经及内科治疗成功处理。经过术后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日为(6.0±0.52)d。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残留及复发。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密切的中配合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EFR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 胃黏膜下肿瘤 护理
  • 简介:食管平滑肌瘤为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之一.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技术的发展,圈套切除(endoscopictrepannedresection,ETR)已成为了治疗食管黏膜下层以内平滑肌瘤的首选措施。为探讨经超声引导食管粘膜平滑肌瘤圈套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回顾性分析在胃镜下行圈套下切除的76例黏膜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标签: 食管平滑肌瘤 超声内镜引导 食管良性肿瘤 圈套切除术 黏膜下层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胃底粘膜肿瘤应用内径全层切除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就诊的60例胃底粘膜肿瘤患者,均接受全层切除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30例,接受常规护理的小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提供优质护理,将两组干预效果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气腹、术后发热、中出血)发生率(3.33%)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更高,(P<0.05)。结论:胃底粘膜肿瘤应用内径全层切除中联合优质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胃底黏膜下肿瘤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胃良性肿瘤患者中采用剥离治疗并配合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接收的100例胃良性肿瘤患者为例,均给予粘膜剥离治疗,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另外一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而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各项数均与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粘膜剥离术 胃良性肿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胃良性肿瘤黏膜剥离的价值。方法:2020年9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胃良性肿瘤病人62名,都予以内黏膜剥离治疗。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结果:关于并发症,试验组发生率3.23%,和对照组19.35%相比更低(P<0.05)。结论:胃良性肿瘤黏膜剥离用临床护理路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胃良性肿瘤 价值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探讨推进式黏膜剥离(pushing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PESD)在大面积早期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诊疗中心确诊早期贲门癌或高级别上皮瘤变,且病变最大径>2.0 cm的患者纳入研究。中应用注水黏膜切开刀(黄金刀)行PESD的患者纳入PESD组(26例),与同期该医师以普通黏膜切开刀行常规ESD治疗的患者(常规ESD组,17例)进行对比,分析2组剥离时间、病变完整切除率、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2组病变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SD组剥离时间为(53.7±18.2)min,常规ESD组为(91.5±2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SD组7例(26.9%)中出血,常规ESD组8例(47.1%)中出血,2例(11.8%)中穿孔,无迟发性出血及迟发性穿孔。2组出血及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见,大面积贲门病变应用注水黏膜切开刀行PESD与常规ESD相比可有效提高剥离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手术更安全、更快捷。

  • 标签: 贲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注水黏膜切开刀 早期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黏膜切除治疗胃肠黏膜隆起性病变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50例胃肠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分为25例一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围期护理(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配合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成立(P>0.05)。结论黏膜切除配合围期护理,能显著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增加手术安全性预防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治愈效果。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黏膜隆起性病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1年1月—2018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随访获取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发生食管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接受ESD治疗的654例患者中79例(12.1%)出现术后食管狭窄,从接受ESD到发生狭窄的中位时间为27(17,43)d。病变形态和病变环周比例是狭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中Ⅱa型病变狭窄发生率是Ⅱc型病变的6.601倍(95%CI:1.518~28.709,P=0.012),环周比例75%~<100%和100%者狭窄发生率分别是环周比例<75%者的17.408倍(95%CI:8.009~37.839,P<0.001)和52.439倍(95%CI:23.905~115.029,P<0.001)。79例狭窄患者中27例为严重狭窄,病变环周比例是严重狭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环周比例75%~<100%和100%者严重狭窄发生率分别是环周比例<75%者的7.775倍(95%CI:1.977~30.577,P=0.003)和70.062倍(95%CI:19.879~246.926,P<0.001)。结论早期食管癌病变形态和病变环周比例是ESD术后狭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病变环周比例是严重狭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食管狭窄 食管肿瘤 危险因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除H.pylori对内黏膜剥离(ESD)后异时性胃癌(MGC)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至2020年1月20日。运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阴性组、根除组和持续感染组的MGC发生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ESD术后MG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87例患者(阴性组91例,根除组50例,持续感染组4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随访期间17例患者发生MGC,总体发生率为9.1%(17/187)。阴性组、根除组和持续感染组MGC发生率分别为5.5%(5/91)、6.0%(3/50)和19.6%(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2,P=0.03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持续感染组MGC发生率高于阴性组和根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49、4.031,P=0.023、0.04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危险比(HR)=1.078,95%CI 1.015~1.146,P=0.015]、黏膜下层浸润深度<500 μm(HR=5.794,95%CI 1.256~26.718,P=0.024)和H.pylori持续感染(HR=5.596,95%CI 1.799~17.407,P=0.003)是ESD术后MG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持续感染组相比,根除H.pylori能降低ESD术后MGC的发生率(HR=0.234,95%CI 0.061~0.908,P=0.036)。结论年龄、黏膜下层浸润深度<500 μm和H.pylori持续感染是ESD术后发生MGC的独立危险因素,根除H.pylori能降低MGC的发生率。

  • 标签: 异时性胃癌 幽门螺杆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橡皮圈组织夹牵引辅助黏膜剥离(rubber band and clip facilitate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RAC-ESD)治疗结直肠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9月—2019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接受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15例结直肠病变患者,依照ESD手术方式分为RAC-ESD组(n=34)及传统ESD组(n=81),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单位时间切除面积、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等指标。结果RAC-ESD组中位标本面积6.32(7.53) cm2,中位手术时间40.0(55.0) min,中位单位时间切除面积0.14(0.20) cm2/min。传统ESD组中位标本面积4.71(5.02) cm2,中位手术时间50.0(50.0) min,中位单位时间切除面积0.09(0.07) cm2/min。RAC-ESD组标本面积略大于传统ESD组,手术时间略短于传统ESD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C-ESD组单位时间切除面积明显大于传统ESD组(P=0.008)。RAC-ESD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100.0%(34/34)、100.0%(34/34)及97.1%(33/34),传统ESD组分别为100.0%(81/81)、96.3%(78/81)和91.4%(74/81)。两组均无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经过(10.0±5.5)个月随访,两组均无局部复发。结论RAC-ESD治疗结直肠病变可提高手术效率,安全有效。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牵引力 治疗结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目的探讨黏膜剥离(ESD)治疗老年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接受ESD治疗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观察比较2组的ESD的治疗情况、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老年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4.5±20.0)min,非老年组为(66.5±18.1)min,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ESD并发症的发生率、病变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2.2%、100%、95.6%和95.6%,与非老年组的2.4%、100%、97.6%和97.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老年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老年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黏膜隧道肿瘤切除( 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8例上消化道黏膜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I组 44例患者采用 STER治疗, II组 44例患者采用黏膜肿瘤挖除( ES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 100%。 I组病变切除时间为( 46.41±3.09) min,长于 II组的( 18.82±2.03) min,钛夹缝合时间为( 3.47±0.26) min,短于 II组的( 8.03±1.16) min,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黏膜肿瘤采用 STER治疗,创面缝合时间短于 ESE,切除病变时间较长,但是总体手术时间相当。

  • 标签: 内镜 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 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